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55部分

大穿越时代-第55部分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在可敦城里聚居着不少汉人、奚人和渤海人,之前城外的那些黑麦和大麦,也都是他们在耕种,多少还会一点耕作技巧——尽管他们种的地实在不敢恭维,跟野田一样,几乎从来不施肥、浇水,除虫什么的也懒得管。但好歹还是农业民族的水准,比蒙古人、突厥人和契丹人这些传统的游牧民族要强得多。

    总之,可敦城在公元1127年春天的这场“大生产运动”,搞得基本还算顺利,而收获也很可观。

    更重要的是,诸位穿越者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改变了这片草原的经济和社会形态……

69。第69章 、建设比破坏更有意义(中)

    第四十八章、建设比破坏更有意义(中)

    两个月之后,积雪早已融化殆尽的可敦城郊外,到处都是马匹的嘶鸣,形成了一片帐篷的海洋。

    ——这些都是听从耶律大石的传召,在开春之后举族迁移到可敦城“共襄大事”的游牧民部落。

    然后,他们就被眼前这各种各样的爆炸性大新闻,给震撼得几乎一起掉了下巴:

    飘浮在可敦城上空,重楼叠宇、飞檐斗拱,外观极尽华丽,号称是神仙住处的云中城堡!

    来自南方的宋国,能够腾云驾雾、法力无边,放一个大招就歼灭了二十万金兵的无敌仙人!

    让人提心吊胆的东方宿敌女真金国,在这个冬天一朝覆灭,连国都会宁都被烧了的空前喜讯!

    然后是困守可敦城数年的耶律大石,准备率领大辽遗民,在今年起兵出征,收复故土的豪迈号令!

    还有……能够在漠北苦寒之地种植,而且收获速度快得出奇的高产庄稼!!!

    郊外的小河畔,围着那一堆堆金灿灿的新收谷物,成千上万身穿皮袍的游牧民看得是如痴如醉。

    而等到统计总数的官吏,用木斗称量完最后一批新收获的【七日速生麦】,宣布出今年的粮食总收成数目之后,更是让很多终年不得一饱的穷苦牧民们陷入大欢喜之境界,又哭又笑、又蹦又跳、宛如疯癫。

    二十万石!整整二十万石麦子啊!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已经在同一片地上连续种了八轮麦子,土壤肥力濒临耗尽,需要改种苜蓿来增肥的话,若是硬拼着土地沙漠化不管,再多种几轮庄稼,那么只怕是打出三十万石粮食都没问题!

    要知道,虽然全盛时期的辽国,一度完全征服了漠南和漠北的整个大草原,但随着辽国的崩溃,目前还追随在契丹人的白狼战旗之下,向耶律大石宣誓效忠的游牧民,就只剩下了西北招讨司下属的一部分部落。总计不过两万多户,不足十万人口。如果按人头分配的话,这些粮食平均每个人能分到足足两石!

    这一美妙的前景,让在场众人不由得憧憬起了顿顿饱餐面食,闲着就在谷子堆上打滚的幸福日子。

    当然,作为养马的行家老手,他们也都清楚,出征打仗和平时放牧不一样,骑着马儿跑的时间一旦长了,就必须给马匹供上谷物豆子之类的精料,不能只用牧草应付。如果是南边马匹金贵的中原地方,甚至还要给马饲料里加鸡蛋的,所以这些粮食里面的很大一部分都要用来喂马……但总归能让大家混个肚圆。

    而且,听种这些庄稼的汉人说,这犹如天文数字一般的二十万石粮食,还仅仅是在可敦城附近一小片土地上的收获量。如果能够把这种神奇的麦子在整个草原上推广开来,哪怕仅仅是在那些靠近河流和湖泊的水草丰美之地种上这神奇的麦子……一时间,在场的每一个草原游牧民都被这美好的前景给迷醉了。

    除此之外,在郭京和王秋的要求之下,哆啦a梦还找出了一些土豆、萝卜、洋葱、白菜等耐寒型蔬菜的种子,让可敦城的军民们开辟菜圃,试着进行栽种,以代替无法弄到大量茶叶的缺憾。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之所以喜欢喝茶,是因为他们平日里的饮食以牛羊肉和乳制品为主,实在过于油腻。饮些茶汤,即能开胃健脾,又可以化解油腻,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下这个时代还根本无人知晓的维生素和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来保证他们的身体不至于因为饮食的问题出现毛病。

    至于在茶叶被汉人栽培出来之前的年代里,北方游牧民族则是用大黄作为替代品。

    但是,如果草原上也能像长城以南一样种植蔬菜,给草原居民们提供维生素和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物质,那么喝茶也就变成了纯粹的消遣,而非维持身体健康的必需了……考虑到有些部族居无定所、时常迁移,可能没法长时间安定下来种菜,诸位穿越者还传授给了可敦城居民们如何用豆子发出豆芽菜的技术。

    总之,有了这二十万石粮食打底,耶律大石召集各部落誓师出征的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

    ——可敦城附近的全部十七个部落,全都积极响应了他的号召,在城外集结起了一万三千名骑兵。

    为了庆祝史上前所未有的粮食大丰收,以及给各部落酋长贵人们接风,耶律大石下令设宴欢庆。

    草原上的宴席,没有中原汉地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就是在一片被帐篷围起来的空地上,架起了巨大的铁锅,厨师们正在将刚剁好的大大小小的肉块丢到锅中炖煮,飘散出来的阵阵肉香,引来了不少猎犬和馋嘴的小孩子在附近眼巴巴的看着。而在铁锅的不远处,十几个彪悍的大汉正光着膀子,全身只套着一件皮裙,上面满是鲜血和油脂的污渍,各自挥动着手中的大刀,宰杀着刚刚被苜蓿喂养出些许肥膘的牛羊。

    ——很遗憾,春天乃是飞禽走兽繁衍生息的时间,根据古老的传统,一般都禁止狩猎,而耶律大石也没有无故违背传统的想法,所以在这顿接风宴席上,只有普通的牛羊肉菜,没有什么稀罕的野味。

    不过,尽管菜肴有些单调,但客人们拍胸脯表忠心的奉承话,却足以让耶律大石感到满心愉悦。

    看着那些之前每次征兵之时都会面带难色、推三阻四的酋长们,如今却是一个个争着出人出力当先锋,满嘴的谄媚阿谀之词……耶律大石不由得感慨万千:唉,这就叫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

    当然,作为这场契丹复国之战的发动者,耶律大石在拨发军械粮秣方面也很慷慨。大军尚未出动,全就把哆啦a梦从大宋军器监弄来的那些武器都发放了下去,以确保这些突厥和蒙古部落的全部青壮年战士,每人至少拥有一件金属制成的武器,而不再是用骨头、石头来磨制箭头。至于各部落酋长的精锐亲卫,更是每人都分到了一杆长矛,一柄铁打的长刀,还有数十只铁质箭头的长箭。

    这样的装备,在宋朝不过是寻常厢军的水平,但在严重缺铁的漠北草原,却已经可谓是武装到牙齿了。

    除了军械之外,耶律大石还承担了此次远征需要消耗的全额粮秣,而且在远征军的集结和整编期间,他们部落的马匹和牛羊还可以免费享受饲料供应,在可敦城郊外啃食新栽种的【雪绒花苜蓿】来养膘。

    最后,尽管按照漠北草原上的规矩,只有打了胜仗回来才有战利品可分。但为了提高参战部队的士气,耶律大石这次特地按照中原王朝的规矩,在出征之前就给每位战士都打赏了一点儿开拔费——虽然只有每人一颗玻璃珠而已,但还是让那些除了胯下马匹就一无所有的穷苦牧民们纷纷感恩涕零了。

70。第70章 、建设比破坏更有意义(下)

    第四十九章、建设比破坏更有意义(下)

    对于耶律大石的慷慨大方,诸多部族酋长都感激得五体投地,拍胸脯声称愿意为他奋战到死。但同样也纷纷表示,自己想要去拜见创造了这些奇迹的宋国仙人,向他请教一些“人生的智慧”……

    ——耶律大石当然明白他们的小心思,肯定是想要向宋人们送礼行贿,以换取【七日速生麦】和【雪绒花苜蓿】的种子与耕种方法:虽然耶律大石这个主君看着还算慷慨,但别人有终归不如自己有。

    不过,对于各部落的这些小算盘,耶律大石倒是乐见其成。

    从短期利益上来讲,漠北草原的粮食产量一旦暴增,就能为契丹复国战争提供更充足的后勤保障。至于这些酋长会不会因为实力增长而生出异心……耶律大石要是连他们都压不住,那也就别妄想着复国了!

    往更深远的角度来说,这甚至还能改变长城南北两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实力对比!

    在契丹兴起,夺取燕云十六州之前,北方游牧民族之所以一直在跟中原王朝的较量中处于下风,即使是铁骑无敌的匈奴和突厥,也没办法真正的强大起来,彻底压倒中原,就是因为他们虽然能够借着广袤的草原来蓄养牛羊马匹,但却无法进行耕种,生产效率上不去——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草原的人口自然无法与中原相比,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一百多万人。一旦拼起人力资源对耗,草原汗国几乎是必败无疑。

    (五胡十六国时代,虽然胡人铁骑驰骋中原,但任何一族胡人一旦进入了中原,那么也就必然要改变生活方式,逐步放弃草原上的故乡——在漠北草原的游牧民眼中,他们也已经变成跟自己截然不同的“中原人”了。在契丹人建立辽国之前,没有哪个政权能够同时具备游牧汗国和中原王朝的双重属性。)

    虽说游牧民的牛羊马匹,都是直接放养在草原之上,看着似乎是挺轻松挺容易,但实际上却并没有那么简单,不说每一片草场吃完后的长途迁徙,光是平日里如何防范狼群和各种天灾,就是个大麻烦。若是一场大雪灾下来,牛羊马匹冻死无数,很多小部落就直接完蛋了。而旱灾和蝗灾也有类似的杀伤力。

    因此,尽管中国古代的农民们已经够苦了,但草原上的牧民们还要更苦,而且生活更缺乏安全保障。

    如果能够让他们在草原上种出够吃的庄稼,必然会导致塞外人口数量的急速膨胀,从而让塞北政权能够养活足够数量的人口,筹集到足够的军费、物资和兵力,与中原政权掰手腕……

    唯一让耶律大石感到有些担心的,就是宋人们会不会同样也看到了这一点,从而不希望这些神奇庄稼在漠北传播开来。那样的话,诸位酋长恐怕多半不敢冒着被神仙怪罪的危险,擅自把可敦城这边的种子带到自己的地盘上播种——而且他们也缺少懂得农耕的人才——此外,等到郭大仙人离去之后,这么神奇的庄稼一旦脱离了神仙的庇佑,还能不能继续在漠北种植……耶律大石的心中也对此很是忐忑不安。

    所以,就先让这些土包子酋长们打头阵,好歹试探一下郭大仙人的态度吧!

    然而,这次试探的结果,却是顺利得让耶律大石几乎要感到意外。

    ——面对诸位部族酋长的叩拜与恳求,郭京郭大仙人与徒弟们商议一番之后,就很高兴地收下了他们送来的各色礼物,并且欣然应允了诸位酋长的要求,表示很乐意把这些神奇的农作物推广到整个大草原造福万民,让漠北百姓远离饥馑之苦。接下来,郭京不仅给他们每个人都赠送了若干种子和秧苗,还很热心地拿出一堆中原的农业书籍,譬如《齐民要术》和他自己写的新作物种植注意事项小册子等等,逐一分发给众人……最后还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为长城内外各族百姓的一起丰收、共同致富而努力。

    虽然这样比预期更好的结果,理应让耶律大石感到高兴,但随之纷至沓来的成群来访者,却让他一下子深感头大如斗——虽然得到了郭京馈赠的农业书籍,但草原上的酋长们有不少都是文盲,即使是那些粗通几个汉字的人,多半也看不懂这么艰深晦涩的大部头……于是,他们就纷纷找到了耶律大石这位被公认为草原上最有文化的契丹翰林,来请教这些书中看不懂的地方,让这位大石林牙忙得应接不暇。

    除此之外,可敦城内稍微有点文化的契丹人和汉人官吏,甚至就连宋军之中只是稍通文墨的岳飞,也被无数人捧着新得的书籍围着询问请教。至于那些之前亲自参与了耕种的汉族、渤海族和奚族农夫,更是成了各个部落的重点挖角对象,不少部族头人甚至把亲生女儿都当作价码给摆了出来(招女婿)……

    而耶律大石则更是下定了决心,在未来复国之后,一定要大批迁移辽东汉人和渤海人到草原上来垦荒,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也是往这些自成体系的草原部落之中掺沙子,加强中央的控制力。

    ※※※※※※※※※※※※※※※※※※※

    与此同时,王秋则眉开眼笑地数着各部酋长们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