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第4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禀告陛下,钱谦益老贼聚众谋反,已在虎丘为我大清将士所杀!尸首都被剁成肉酱了。”
“……嗯,死了就好,这样朕在他的拂水山庄里也能住得放心了!但别忘了还要诛杀他的九族……”
“……是!臣遵旨,这就去办……”
※※※※※※※※※※※※※※※※※※※※※※※※
总的来说,在打赢了南京战役之后的这段日子里,皇太极的心情一直很愉快——江南攻略势如破竹,收获颇丰;在大量财富、田地、女子的犒赏之下,各路清军的军心也是愈发稳固。
虽然在苏州巷战之中,皇太极挺倒霉地被人往肩膀上射了一箭,但如今时值隆冬,大家身上穿的都多,皇太极原本就身披重甲,下面又有棉袄和绸衫,所以射中他肩头的那一箭,入肉还不到半寸,甚至还不如他早年在辽东狩猎野猪之时受过的伤那么重,如今休养了不过一两日,便已经愈合得差不多了。
之前,在南京战役持续的期间,皇太极的处境一度摇摇欲坠、内外交困,内有居心叵测的两白旗和多尔衮三兄弟,外有杀红了眼睛死斗不休的崇祯帝九万大军。在最危险的时候,皇太极把妻妾儿女都带到战场上来,可不仅仅是为了作秀,而是真的下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幸好,他终究是打赢了南京之战,又一次把老对手崇祯小儿给揍得土崩瓦解、屁滚尿流。再接下来更是将那些邀请清兵渡江助战的东林党人,给狠狠地耍了一把,既要了他们的钱,也要了他们的命——虽然这种政策的后遗症极大,比焚书坑儒还要令天下士绅痛恨,但眼下的皇太极已经是实在顾不得这么多了。毕竟,这一杀人抄家分田地的政策,实在是见效奇快。自从他下旨跑马圈地,屠戮江南缙绅地主,尽贬江南百姓为奴,取其财富、宅邸和田土,分配给全体清军将佐之后,不但八旗中的两黄、两红、两蓝旗士卒尽皆欢声雷动,士气高涨。就连先后投降的明军,也被巨大的利益所引诱,非常踊跃地积极接受了清廷的剃头改编,随即被分插进了八旗的各牛录,很快就将江南的这六个旗恢复到了将近两百个牛录的编制。
(严格来说,八旗并不等于女真,汉军旗和蒙军旗暂且不提,即使是满洲八旗里面,也有很多辽东汉人先后改籍加入。比如袁崇焕的后代子孙,到了清末已经是铁杆的旗人了,还当上了黑龙江将军。)
为了在平衡各旗势力的同时,又尽量做到赏罚分明,皇太极允许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扩充到三十三个牛录,而他直属的两黄旗却只有每旗二十五个牛录,不过皇太极长子豪格的正蓝旗,倒是增加到了四十二个牛录,其中旗主豪格独掌二十八个牛录,以此来确保皇太极嫡系力量的相对优势。
大将阿巴泰在南京血战之中身先士卒,负了重伤,理应重赏,故而下辖牛录增加到九个,就连他的两个儿子也各分到了一个牛录,而且均被升为贝子。原本听命于大贝勒代善的两红旗,在之前的一系列剧变之中损失惨重,这回正好可以全面重建,恢复原来的满编建制。还有一度几乎溃灭的汉军旗,也被皇太极着手恢复起来,暂时由最忠心的铁杆汉奸,抚顺降将李永芳担任旗主。
虽然补入各旗的新人,还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比较好地发挥战斗力,但至少军心是完全稳固了。这样一番折腾下来,不仅渡江参战的两黄、两红、两蓝六个旗,因为得到了江南的肥沃田土、奢华宅邸、奴仆佳丽,都变得对皇太极死心塌地。就连滞留江北、居心叵测的两白旗,得知此等好事之后,也是很快就人心动摇——为了瓦解多尔衮的部众,皇太极很大方地慷他人之慨,不断向江北发布旨意,宣称要在江南重建大清,全体旗人不分满汉,皆可南下跑马圈地,各旗贝勒、都统、佐领一体升赏:反正都是江南缙绅的田地宅邸,皇太极拿出去赏人根本一点都不心疼,倒是受赏的人还得自己想办法把旧主人给杀掉。
江南水乡的富庶之地,对北方人实在是有着彩票头奖一般的吸引力。哪怕是多尔衮三兄弟的铁杆嫡系两白旗,也禁不住天降横财的诱惑,纷纷要求应崇德皇帝的诏旨渡江南下。然后还没等多尔衮拿定主意,镶白旗的图尔格就带自己的三个牛录,首先渡江跑到江南去抢地盘。镶白旗大将苏克萨哈看见有人带了头,也立刻拉出十个牛录开往江南。结果,名义上算是多尔衮直辖的十五个牛录,一瞬间就丢了一大半。
再接下来,努尔哈赤临终前托付照顾幼子多铎的正白旗都统阿山,也忘了对努尔哈赤的承诺,丢下了多铎不管,自己带着小半个正白旗南下了。最后就连多尔衮三兄弟之一的阿济格,也迟迟疑疑地把自己的十三个牛录带到了扬州,既担心这是皇太极的圈套,又舍不得江南沃土的香饵,一时间进退两难。
于是,正当皇太极优哉游哉地住在湖光山色的拂水山庄,尽情享受江南佳丽的温柔滋味之际,身在徐州的多尔衮,却是如同坐在火炉上被炙烤!原本在徐州、鲁南一带坐拥六十五个牛录的两白旗,面对皇太极的这一招釜底抽薪,霎时间就被搞得树倒猢狲散。手底下的一万多精兵,呼啦啦地跑得只剩了两三千。
虽然多尔衮也可以在山东和徐州给八旗将士分配田庄女子,跟皇太极争夺人心,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但北方的田地素来就比江南那边的水田要贫瘠得多,更别提如今的中原正是千里赤地,连年大旱,到处都有农民在弃田逃荒,即使种了庄稼也未必有收获……所以两白旗的将士还是在不断地往南跑。
而江南民间积蓄的财富,更是天下之冠,即使帝都北京都无法相比,更别提山东和徐州这种地方了。
论撒钱买忠心的资本,此时的多尔衮根本没法和皇太极斗富,况且人家还占着正统皇帝的大义名分!
第476章 、二帝殡天(上)
第一百六十七章、二帝殡天(上)
到了崇祯七年二月初的时候,依然滞留在淮北,听命于多尔衮的两白旗兵马,已经只剩了二十多个牛录。而且其中大部分牛录都跑了不少人,只有他亲舅舅阿布泰管领的五个牛录算是比较完整,因为这些人是老汗努尔哈赤的嫡系亲兵,曾经地位尊崇,但到了皇太极当政之后却颇受打压,自然深恨皇太极。
此外,原本滞留在徐州一带的杂牌汉军,也纷纷响应大清崇德皇帝的号召,成百上千地渡江南下分田地,多尔衮即使想拦都拦不住——被派去拦截的八旗兵,多半也跟着一块儿下江南发财去了!
没办法,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无论是满人还是汉人,谁不想去江南那等好地方享福呢?
眼看着手头实力急剧缩水,多尔衮自己也是变得越来越心虚,甚至有些打起了退堂鼓。
然而,多尔衮同样也清楚,自己这一回玩得实在是太大了,居然趁着皇太极危在旦夕之际保存实力、坐山观虎斗!即使他现在跪到皇太极的面前痛哭悔过、负荆请罪,只怕也不会有他的好果子吃。
虽然皇太极最近从江南发过来的圣旨上面说得很好听,声称只要多尔衮迷途知返,肯带着两白旗来江南,就一概既往不咎,房子、金银、田地和江南佳丽样样都有。不过多尔衮好歹也是以头脑发达而闻名的聪明王,深知他的好八哥皇太极这一回绝对饶不了自己!想想全家惨死的莽古尔泰,圈禁到死的阿敏,多尔衮觉得自己若是听了八哥的甜言蜜语,傻乎乎贸然南下的的话,下场弄不好还会比他们更惨。
但问题是,多尔衮的大多数部下,都普遍不愿意再跟他一条路走到黑了。首先当然是江南美女、田庄和财宝的巨大诱惑,那些在江南得了好处的同僚们已经纷纷捎来消息,说江南富豪家里的亭榭楼阁是何等的奢华秀丽,让他们眼馋不已;其次是眼下多尔衮的实力已经无法跟皇太极抗衡,如果打起来必败无疑。所以,这些人都纷纷向多尔衮进谏,希望他为了大家的荣华富贵,还是南下跟皇上认错为好。
在满清八旗这个军事打劫集团内部,既然身为首领,就不能不为部下的荣华富贵着想。如果硬要悖逆众意,下场就铁定是众叛亲离。跟南下赌皇太极的人品相比,在淮北硬撑到底的风险也是一点都不小!
所以,多尔衮跟多铎、阿布泰商量了许久,依然拿不定主意,最后只好继续熬日子,同时期盼着皇太极被江南佳丽给迷花了眼,累断了腰,或者让江南的民变给拖住了手脚,暂时顾不上自己这边的烂摊子。
遗憾的是,这纯属多尔衮的痴心妄想,身为堂堂一代盖世雄主,皇太极岂是那等会耽于酒色之人?
另一方面,确实,自从后悔不迭的江南缙绅,得知“大清王师”对他们既要财还要命之后,尚未被清军攻占,或者已经在名义上降伏的各府县,就“竞起兵为恢复计”,到处都有士子缙绅在组织义军,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其中有很多地方还没来得及拉起队伍,就被镇压的了。但也有人真的成功起兵。
比如复社士子陈子龙、夏允彝等人,自从逃出苏州虎丘之后,就在松江府募兵抗清,于数日之内纠集一千余人,设明太祖像誓师起义,军号“振武”,企图反攻苏州,解救当地百姓。然而,陈子龙和夏允彝所纠集的义兵,虽有千余之众,但饷无所办,粮无所筹,且多为难民渔人,未经训练,又不知纪律,故而甚不堪用。而领头的几位读书人也根本不知兵事,甚至连乡间的群殴都没组织过。结果,这支名字起得很威风的“振武军”,尚未来到苏州城下,便被小股八旗游骑一冲而散,死伤枕籍,陈子龙等主事者仅以身免。
除了松江陈子龙和夏允彝这支一触即溃的“振武军”之外,江南其它地方冒出来的义兵,由于皆为乌合之众的缘故,也或是畏缩不前,或是旋起旋灭,甚至还有自己炸营溃散的。在皇太极看来,这帮废柴和懦夫对大清铁骑根本构不成什么真正的威胁,至多只不过是早一天掐死或晚一天掐死的差别而已。
所以,在攻陷苏州之后,尽管有不少汉臣进谏,希望清军不要掉头北上,而是继续扫荡松江、湖州和嘉兴,从而全取江南。此外又有镶白旗将领图尔格,带着他的三个牛录攻打江阴县城失败,只得痛哭流涕地向皇太极求援。但皇太极还是坚持首先解决八旗内部矛盾,一心要把多尔衮给打服了再说!
崇祯七年二月初三日,在重新集结了参加苏州屠城的各路清军,也大致养好了右边肩膀上的箭伤之后,皇太极便离开拂水山庄,起驾出行,下令全军返回镇江,再次预备渡江北上。同时,皇太极又向多尔衮发出了一份最后通牒,让他要么速速渡江南来,跪在自己的马蹄前负荆请罪,那么皇太极保证可以既往不咎,以后大家还是好兄弟;要么厉兵秣马,兄弟几个各凭本事大打一场,从此生死胜负各有天命!
消息传到淮北,依然滞留在那边的两白旗各牛录,顿时就是一片震恐。虽然暂时还没人敢直接对多尔衮动手反正,但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暗自串通。准备一看到皇帝御驾,就火速弃暗投明。而多尔衮也不得不面对一道可怕的选择题:究竟是束手就擒,从此把性命交给别人;还是打一场必败无疑的绝望之战?
但没过多久,多尔衮就十分惊喜地发现,自己似乎暂时不用做选择题了。
因为,皇太极的御驾再也不会出现在他的面前了。
确切地说,大清崇德皇帝皇太极在动身从镇江府渡江北上之前,却突然死了!
※※※※※※※※※※※※※※※※※※※※※※※※
——崇祯七年二月初五深夜,大清崇德皇帝皇太极于镇江御营寝帐之中端坐猝死,享年四十三岁。据说死因是脑溢血或心肌梗塞:皇太极从小身体肥胖,饮食不健康,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并且时常流鼻血,一流就是好几碗,以至于常年征战的皇太极,不得不一边在战马上用碗接血,一边继续指挥打仗……
过去这一年多来,大清帝国先是从蛰伏走向巅峰,再是从巅峰跌落深渊,然后又从深渊里艰难地爬出来,其国运之跌宕起伏,简直犹如过山车一般惊险。让原本就身体不佳的皇太极,不由得心力交瘁,尤其是在赌上国运的南京大战之中,更是整个人都差点垮了,只是拼着一股精神才勉强支撑了下来。所以,在皇太极的浑然不觉之间,他已经烧光了自己的生命力,只要一个小小的诱因,就能让他阖然长逝。
总之,不管怎么说,大清崇德皇帝皇太极就在准备渡江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