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欧美当大师 >

第305部分

重生欧美当大师-第305部分

小说: 重生欧美当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华虽然初建,但是目前的发展重心并没有在服装行业方面。而香港充足的人手,却有着比南华更优势的基础条件。

    (周南的演讲原本就是一章,主要强调南华和香港的合作。但是现在这些都不能写了……只能春秋笔法了。唉,原本这些是高超啊!又要重新构思高超了。)

    晚宴的时候,坐在周南右手边作陪的是港督葛量洪,左手边就是如今立法局和行政院双议员周年。

    再加上几位少将,蒙巴顿,和辅政司署长官,也组成了主桌的阵容。

    周南的演讲虽然是用中文演讲的,但是葛量洪从小就在中国生活过。而其他驻港官员任职前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说中文或者粤语,所以周南的演讲,即使不用翻译,他们也都听得懂。

    席间,葛量洪一直在跟周南讨论着关于南华和香港的经济合作事宜。

    由于国内局势混乱,所以香港目前的资金外流情况非常严重,工作岗位短缺。

    人们没有饭吃,治安自然就不会太好。

    葛量洪对于南华将服装产业向香港转移,是非常热心的,最少,港府可以安排大量的工作岗位啊。

    而且香港的人工比南华更便宜,距离布料的原产地更近,所以服装行业香港的优势更大。

    南华的人工虽然不比香港高,但是南华最大的投资是给所有的国民建设房子,这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这样的条件下,自然要让工人创造更高的价值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性。

    所以服装产业这种需要人工很多,却只能创造低附加值的,又不能有厚重的技术积累,缺乏长远竞争力的行业,注定不会成为南华的支柱产业之一。

    葛量洪也询问了南华在经济政策方面的一些措施,比如南华为国民提供住房这一点,就是如今的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们都认为是绝对不现实的措施。

    政府直接提供住房,最大的优势是社会稳定,可是这却给国内的消费市场造成了极大的消极趋势。

    特别是华人们,习惯于存钱而不是消费。

    没有房子的消费,就会让国民缺少一项极大的开销,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货币的流通减少,造成通货紧缩。

    政府不能带动国民的消费,时间不需要太久,就会造成严重的货币危机。

    政府手里没钱了,国家经济就会受到影响,进口也没有资金。你还不能增发货币,因为增发货币只会造成货币信用降低,剧烈贬值。

    对于个人来说,财富是可以用金钱的数量衡量的。

    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财富是控制的资源多少,是良好的金融环境,是顺畅的资源流动,甚至是工业技术的积累,偏偏不能用金钱衡量。

    如何掌握这中间的平衡,是最关键的因素。

    比如后世的津巴布韦,他们发行一万亿的钞票,只能够买一个鸡蛋。这个时候,货币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功能。

    你印的钞票再多,买不到任何东西,那就是一张废纸。

    如今的政府,还在千方百计地想要从国民的手中将他们的钱吸引着消费出来,增强货币的流通性。

    这是将黄金储备的货币政策向信用货币政策过渡的最初级方式。

    即使连世界的头号强国美国,现在都还不敢将美元与黄金脱钩,因为这会造成美元的剧烈贬值,信用崩塌。

    他们不敢走这一步,也是还根本不敢想走这一步,更是没有想到这一步。

    目前的世界经济政策,或者说是贸易体系,是建立在44年成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上面的。也就是以美元和黄金为世界货币的基础上。

    但是周南很清楚,这种体系没到三十年就完全崩溃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黄金的生产,远远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发展。

    从那以后,美国才慢慢摸索,从此进入了黄金和信用货币相结合的新的金融政策。

    南华元的发行是根据国民的外汇储备为基础建立的,政府的手里其实是没有资金的。

    而南华人的外汇储备,大部分又是以美元为基础货币的。

    南华的成立,是得到了欧美国家的支持,南华没有能力单独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等于是跟美元直接挂钩。

    但是,从建立之初,周南就坚决反对南华元与美元形成固定的汇率。

    因为从一开始,周南就想让南华成为一个寄生虫,趴在这个体系上吸血,却不愿意共同承担风险。

    这也是因为南华元本来就是建立在一种自我的信用体系和与美元相结合的联合方式建立的。

    因为直接从无到有,没有基础,也就意味着没有以前的经济负担。

    直接建立一种信用体系虽然冒险,却因为南华的国民大部分都是商人,有充足的外汇储备。

    所以,只要南华政府的信用不崩塌,目前的金融就不会崩塌。

    建立信用,最让人放心的不是南华发现一个大金矿,也不是出口赚了多少外汇,而是国家的稳定。

    与其搜集黄金,不如直接以房子作为政府信用的支撑。

    当民众居者有其屋,有了恒产就有了恒心,社会的底层就能稳定下来。

    社会底层的稳定,也就能让南华的统治阶级,也就是商人阶级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有稳定的人力资源,再有稳定的出口贸易,最终有稳定的事业发展。

    而南华目前也拥有丰富的资源,这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也是除了内部环境之外的外部信用能被世界各国认可的基础。

    只要橡胶,石油,木材,锡矿这些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出口,信用暂时就不会崩塌。看似危机重重的金融体系,就连其他国家也会帮着稳定。

    这种金融政策就是绑架,内部绑架商人阶级,外部绑架欧美各国。

    只要有五年的发展期,南华的金融体系就会稳定下来,时间越长,也就越稳定,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信用货币体系。

    这也只有南华能这样做。

    因为没有历史,所以没有负担。

    因为没有黄金,只能寻求另一种货币标的。

    更因为南华的组成有一大半都是国际贸易商人,有整个东南亚在这些商人的吸血下给南华供应血液。

    所以这种信用货币的建立,勉勉强强能支撑下来。

    换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做到。

    当然,再回到消费市场,政府虽然房子不要钱,不依靠房子来吸纳民众手里的资金,但是也不会让这些资金就留在民众的手里。

    因为还有一个让民众心甘情愿掏钱出来的途径,那就是保险。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西方国家实行的都是福利政策,只有瑞士在尝试走一条保险社会的道路。

    南华政府没有任何基础,当然提供不了任何福利措施。那么,以后要如何推行国民养老呢?

    当然是依靠保险了。

    南华在银行监管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推出南华元的同时,就建立了国民强制保险政策。

    除了强制保险,还有自愿保险项目,其中的名目比瑞士目前推行的保险政策还要多。

    靠着这项政策,民众除了维持基本生活消费,还有保险的负担,还有各种工业消费品的升级负担,他们的薪水,转一圈又会回到国家的手里。

    不过这里面的窍门,周南当然不会开诚布公地告诉他们,香港也不具备南华的条件。

    殖民统治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那里能有信用可言呢?

    周南也不会告诉他们,自己率先建立信用货币政策,目的就是为了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上面吸血。

    等到未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时候,南华元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国际货币。

    最起码,工业上压制日本,货币也要取代日元的国际地位。

    (还在调整思路,下一章争取更精彩)

第二00章 周南的爱好

    周南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了解不多,他对金融一直不算敏感,看到这样的内容的时候就觉得头疼。

    但是,他对特里芬难题却研究过,所以知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自相矛盾之处。

    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

    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

    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美国需要保持美元保值,就需要持有大量黄金,遇到危机的时候抛售黄金稳定币值。

    但是他们的钱都被其他国家作为贸易交易货币持有的时候,美国自然就没钱了啊。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时候,他们连印钞票都不能印。

    而且贸易顺差,也导致了美国的货币减少,其他国家握有大量的美元,却不需要买美国的东西的时候,只能买黄金了。

    黄金储备越来越少,相应的美元币值又不稳定,为了维持币值,美国需要耗费更多的资金。

    所以,在这种自相矛盾的经济体系下,任何人都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而六七十年代,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战争僵持不下,美国的赤字越来越高,最后根本没有能力再维持美元的币值了。

    从此以后,这个体系轰然崩溃。

    南华现在是不被允许加入这个体系的,因为南华一无所有,欧美国家只是把南华当做一个资源掠夺地。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南华可以自由调整与美元的汇率,以便增加出口。

    但是,南华绝对不想只是变成一个资源出口国,因为这样的话,只能赚取微薄的口粮而已。

    就以石油为例,现在国际油价一桶才1美元到1。5美元之间。二战时期,原油一桶最高时候涨到了1。5美元,但是战争结束之后,原油价格立即下跌到了1。1美元每桶。

    这么低的价格,靠出售原油才能赚多少钱啊。一年就是出口一千万吨,七千多万桶,产值还不到一亿美元。

    所以周南哪怕坑蒙拐骗,也要拉拢一批科学家出来,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

    当然,周南不会贪大求全,妄想发展成为一个整体工业国家,这可是连苏联都没有做到的。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有这个可能,绝对不包括南华。

    南华要走的路就是另一世日本要走的路,产学研一体,但是只研发高精端方向的工业产品。

    比如南华也要建设钢铁厂,但是绝对不会建的到处都是。最多只建设一个钢铁集团,在依靠普通钢铁生存的基础上,专门研究合成钢铁和薄板型材。

    投资汽车领域,也不会所有的企业都自己投资,而是引进外资投资。

    还有其他领域,也都是差不多。

    不被纳入他们的经济体系,但是南华不能放弃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然后利用电子科技,计算机,高尖端加工,将南华发展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在这个方面,南华肯定会跟香港有一定的竞争关系。

    但是一个弹丸之国的新加坡就能迅速发展起来,南华的人口要多十倍,土地面积多一百倍都不止,还有有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以及提前了二十年就开始布局,周南相信,南华的未来绝对要比新加坡强的多。

    所以,面对香港的这些同胞,周南只是在工业领域跟他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在金融领域根本提都不提。

    香港人工便宜,扼守南大门,就老老实实当一个二道贩子,以及低级工业辅助中心就好了。

    省得他们以后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异想天开要分家。

    却不曾想,连这个时代的英国都认为这件事不可能,以后还有可能吗?

    其他人却不知道周南心里的小算盘,听到周南在工业领域有意与香港合作,工商界人士和英国管理层一个个还开心不已。

    这个时代的香港百废待兴,就连英国人也根本不敢想象,未来的香港会变成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所以他们一个个对周南的态度越发恭敬了,希望周南能利用他的影响力,进行一些工业转移。

    背依大陆,他们从来都不愁没有工人,只会担心没有活干。

    所以这一晚的交谈,双方都相当愉快。

    而周南在知道许爱周不仅是航运巨子,还经营着一家福泰号杂货铺的时候,直接提出想要买一些菜干带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