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核武皇帝 >

第319部分

核武皇帝-第319部分

小说: 核武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趣的地方在于中**事一方面向着大机械化全面转向,骑兵领域的工作仍然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任务,依旧保持着稳定和长期的投入。全国继续保持着辽西、呼伦贝尔、库伦、伊犁、锡林郭勒、青海六大军马培育基地,保持全国骑兵的稳定需求。

    这是因为帝国农业对农耕马的需求减弱,战争时期从民间抽调农耕马补充的力度会逐步减弱,而帝国的疆域过于辽阔,巡防军对军马和骑兵的需求仍然将是长期的。

    海军领域。帝国也不断通过制造5。8万英吨标准排水量的中华之星号邮轮等方式,摸索更大吨位的舰船和航母的制造,预计在1936年的《华盛顿条约》失效后,帝国就将立刻投入生产最新级别的航空母舰,即便是已经确定以航空母舰为核心发展方向,帝国在战列舰领域依然在继续投入资金进行预研,以确保未来的战列舰编队的规模不低于日本海军,技术上同时领先于日本海军。

    日本在1920年开始研制480mm口径的主炮,中国差不多是同期进行,结果帝国现在搞出来了,日本却迟迟不能成功,甚至连460mm主炮都需要减药发射。

    宋彪也打算建造65000英吨级别的超级战列舰,采用8门480mm主炮,宣称要造四艘,实际上只造一艘吓唬对手,不管这个对手是日本,还是其他哪个国家,总之是逼迫对手疯狂将资源转移到战列舰的制造上。

    中国其实无所谓啊,1958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中资源丰富,造一艘吓唬人还是可以的,即便战后,中国也可以继续保留着艘战列舰作为国家威严的象征环球航行。

    能否发挥出真正的实力是一回事,国家强盛的象征性还是很关键的。

    客观的说,在这样的大时代里,拥有足够的实力、能力、财力却没有建造过大和、衣阿华级这样的超级战列舰,本身也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而且永远没有机会去弥补,即便这样的超级战列舰最终没有发挥功效,它依然会是人们记忆中的主旋律,代表这个时代的最终象征。

    在中央军部全席会议结束之后,宋彪作为皇帝和帝**事最高统帅所需要做的工作就大致告一段落,但是全国各地的工程量异常庞大,新疆石油、四川的天然气、黄河上游水利资源开发工程和青藏公路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两年间,全部开始投入建设的中小型水库有2。4万个之多,平均每一个府都有1。7个中型水库,平均每一个县都有3。3个小型水库,全国现代水渠计划的主干渠里长就将超过55万公里,这些是国家和省、府负责投入,下面支渠、分渠计划则由各县自行募资建设。

    按照中国现行的计划,到1933年,中国的电力装机总容量就将超过美国1。5倍,堪称世界电力革命的新霸主,火电、水电、风电、地热全面发展,厚积薄发,跨省的高压输电线路已经成为主流,而201工程延续至今的大量成果也井喷而出。

    在重型工业领域,帝国201工程的1931…1935计划中已经确定着手研制2。5万吨的水压机和3。5万吨的垂直冷轧机,这两个级别一上去,帝国就算是要建造65000英吨的超级高速战列舰也没有任何问题,当然,日本从德国进口的1。5万吨水压机也够用,国内自行研制的1。25万吨水压机同样够用,只是装甲的防御效果要稍稍打个折扣。

    帝国只是要求更高,要牢牢稳固工业霸主的地位,追赶欧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科技强国,而这不正是201工程的原委吗?

    在电子工业领域,帝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更大幅度的突破,正在对锗的提炼和工业化的纯化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只要这一领域突破过去,帝国就将彻底占据电子工业的领先地位。

    船舶、飞机、制药、化工、电气、汽车、机械机床、核物理、电子半导体……帝国的优势不在于人才,也不完全在于经费,而在这种国家调控的集权体制。

    体制有体制的优势,它可以让弱者发挥出更强大的实力。

    帝国疆域如此辽阔,经济愈发繁荣,科技愈发昌盛、教育愈发普及,这样的帝国还有什么样的敌人值得畏惧?

    现在应该是外国畏惧帝国,只是有苏联这样的威胁存在,加上东欧确实在不断的苏维埃化,又遭遇这种程度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英美哪里还有精力联手遏制中华帝国的发展?

    等它们有精力的时候,到底是谁来遏制谁,那恐怕也就是新的未知数了!(未完待续。)

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

    这是一个人类科技进步突然加快的大时代,现代工业的摇篮期,一切影响到2021世纪的新科技和现代工业的基础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华帝国幸运的抓住了这个大时代,与之一起进步,并且竭尽所能的一跃而上,成为这个时代的领航者之一。

    如果说美国在19301931年的大萧条早期还没有真正遭受重创的话,那么在1932年,美国终于迎来了史上最大的滑坡,此前两年至少在数据并没有看出美国经济总量的大幅度下降,而在1932年的第一个季度,美国金融业和工业就迎来了最坏的一个月,在1932年3月,美国有超过3000家银行倒闭,第二轮更大和更深幅度的金融倒闭风潮席卷整个美国,至此,全美国已经倒闭了5500家银行,超过86000家企业破产,仅工业失业人口就超过了1500万。

    在实际的经济模型中,家庭主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数据叠加起来,美国的失业规模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这在整个美国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同样是在这一年,中国经济总量彻底超越美国,并且有可能在当年就出现两国经济总量差距超过20%的情况。

    民主国家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于争论,最好的答案其实就在眼前,想要采纳却需要一个真正划时代的领导人,而对美国来说,这个人绝对不是胡佛总统。

    在美国,远东财团乘机兼并了美国钢铁公司,将伯利恒和美国钢铁公司合并成新的美国钢铁公司,虽然完成了合并,但在整个美国经济衰败不堪的拖累下。远东系兼并的美国企业越多,资金压力就越大,每天在美国的亏损就越多。

    远东财团之所以在1932年超越范德堡财团、摩根财团。成为美国实力最为强大的财团,其根本就在于远东财团的根基是在中国,而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高速的增长之中。

    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帝国在1932年3月通过新的《劳工保护法案最低薪水补订章程》。将工人的最低保障时薪从7分增加到10分,在农业领域,帝国进一步采取农业出口补贴政策。籍此推动工农业收入的普遍性增长。

    在外需领域,帝国对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等国提供了更多的贷款,扶持这些国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限制,帝国也陆续和南美洲的主要国家签订战略互惠通商协约。

    帝国总是不断采取1对1的方式,通过信贷支持,迫使对方签署具有一定排他性的最惠国贸易协约。

    在中法海外省、保护国的共同体市场。帝国采取的信贷扶持额度更大,并且积极推进中圆的泛国际化。

    这是一个真正最为强大和繁荣的时代。

    突破了1930年这个分水岭的帝国在人才和技术储备上明显变得更为充裕,整个帝国也逐渐进入一个新兴的大时代中,新一代的中青年开始成为帝国的新支柱,推动帝国继续高速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帝国对苏联的机械出口也达到了更高的高度,虽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但对帝国来说,即便帝国不出售机械机床,苏联还是可以向英法美德等国采购。

    同样的,日本终于在短期内大幅度削减了军费开支,更多的支出用于国营工厂和基建,虽然日本在长期经贸战争中一直弱于中国,随着亚洲国家围绕着中国开始摆脱经济危机,在双重的作用下,日本工业也随之开始复苏。

    一个不再是由欧美列强掌控一切的新时代正在逐步的到来。

    到了1932年底,美国经济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再一次经历了更为严重的下滑,中美经济总量的差距几乎是在一年之中扩大到了不可思议的30%的规模,但在这时,一位可以带领美国走出衰退的新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阁下即将出现在白宫。

    就在这一年,中华帝国的国民总产值突破1500亿中圆,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80亿中圆,全国财政中的基建和固定资产、科研投资规模达到110亿中圆,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刘家峡水电站的全部投资加起来也不过7000万中圆。

    在1933年,全国财政用于基建和固定资产、科研投资的总额将继续维持这一幅度,对外信贷支出和国家投资则将从27亿中圆激增到55亿中圆。

    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大时代。

    在积攒了二十年的家底之后,帝国终于抓住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大机遇,一举扩张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球gdp总量的1/4,并且迅速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资本输出国,国家黄金和白银储备都跃居世界第一。

    除了英联邦,中华帝国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资源最为丰富,人口最多的国家,可耕地面积同样位居第一,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强大,哪怕只是像澳大利亚一样发展基础的采矿业和农牧业,其经济规模在世界上都将保持前七强的地位。

    这样的基础在世界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即便如今发展成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帝国,庞大的人口、辽阔的幅员、丰富的资源和正在逐步提高的全国教育水平都保证了帝国的广阔发展空间,对于帝国而言,帝国的发展才刚刚进入一个青年期,未来还有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而这恰恰是英美等国最为恐惧的一点。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这似乎也宣告纳粹德国的成立,2个月后,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正式出任美国总统,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定数。

    在这两位大人物终于浮出水面,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时候。宋皇帝也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帝国的下一任内阁总理大臣到底应该由谁来担任。

    这位内阁总理大臣非常重要,如果在能力、品德和性格各个方面都没有问题的话。他将从1936年上任,连任两届,正好在1946年结束任期,也就恰好是那一位在二战中领导帝国度过难关的特殊总理。

    这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间。宋彪挑出了很多合适的人选不断予以锻炼,就目前而言最好的人选有四位,分别是顾维钧、陈其美、宋教仁、杨兆麟。除此之外,欧阳锡、陆梦熊、汪兆铭、顾德龄、朱光焘、程鸿书、张锳绪、廖仲恺也都是合适之选,只是皆非上策而已。

    1933年是世界大萧条危机最为严重的一年,在签署《威斯敏斯特法案》之后不久,澳大利亚就主动取缔了在大英帝国殖民时期制定的多条排华律法,为了应对危机,澳大利亚以英联邦自治领的权利同中华帝国签署《中澳战略互惠通商条约》。全面对帝国资本开放内部市场,以吸引帝国资本的投资,以及对华的出口。

    这被视作大英帝国对华压制战略失败的第一个环节。

    虽然帝国内部有着如西藏、新疆等等复杂的少数民族问题,贫富差距扩大,黄河治理、防沙工作等等艰巨的挑战。但这些事情毕竟还在中央内阁政府的控制范围内,而英国的经济危机则已经到了被迫使得英镑大幅贬值的程度,甚至比这一点更糟糕的事情还在继续中。

    随着阿道夫。希特勒、斯大林、富兰克林。罗斯福都已经成为各国的国家领袖,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已经距离人类不远。

    与此同期,就在阿道夫。希特勒上台不久,帝国中央科学研究院和核物理研究院已经提前完成了国内第一台核分裂反应堆的研制工作。

    在1933年的庐山夏宫会议结束,8月底,宋皇帝就在中央保密局局长章骏的陪同下,秘密前往汉中府的中国核物理研究院视察。

    长达二十年的特殊重视让帝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不断培养了世界上最多的核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在这一领域,帝国一共培养了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和两位物理学奖获得者,在顶尖人才不足之处,帝国也以研究核电能源的名义从欧美聘请了四十多位国际上第一流的科学家。

    当然,这里面最为重要的那一位依然是尼古拉。特斯拉一等子爵。

    根据帝国的1927年通过的《帝国爵位法案》,正式确定帝国爵位是不可世袭,即便如此,真正被授予爵位的人还是非常少,通常只有具有突出贡献的军事将领和科学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