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目前的国民gdp仍然是以农业为主体,农业占gdp总额的65%,通常情况下,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中,工业增长能达到20%的年增长率,甚至是30%,比如说苏联的一五计划时期,而农业基本维持不变。
日本现阶段就是这种情况,特别是在甲午战争之后的日本工业增长率一直非常高。因为宋彪在日俄战争中的特殊情况,导致日本工业在1905、1906年的增长较为缓慢,1907、1908年则又是日本工业快速膨胀的两年。…;
东三省的情况和日本截然不同,首先是东三省的工业也在以每年30%的速度激增,可农业的发展同样如此,五年之内,东三省的粮食总产量提高了3倍。林牧业发展速度大致相当,农业总产值增长至32亿清圆,仅此一项就超过了日本gdp总额。
在工矿业。东三省所具备的条件也是日本望尘莫及的,仅是东三省目前主力开发的四大露天煤矿的产能就已经超过日本、朝鲜、台湾三地的煤炭总产量,东三省的铁矿资源也很雄厚。只用五年时间,东三省就将生铁产能提升至370万吨,钢产能115万吨,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各占一半。
在1900年之后,世界已经被瓜分完毕,各主要工业国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进步,资本输出开始取代军事瓜分成为资本主义列强扩张的主要手段,而东三省和日本的快速发展都是这一轮资本扩张的产物,从国际资本输入总量而言,东三省是日本的2。7倍。五年内吸收的外国资本总计6。35亿英镑,约合30。9亿美元,其中34%来自于法国,23%来自于英国,15%来自于德国。13%来自于美国,俄国仅占7%,日本占2。5%。
法国对东三省投资又是以高利贷为主体,大部分是对东北银行、东三省农业银行、远东财团、铁路、东三省政府债券和其他银行的借贷为主,利息虽高,对东三省经济的直接控制力却较低。实际上是推动东三省经济发展的第一助力。同样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政府、财团之间的贷款,法国也有力的控制着法俄和东三省同盟的关系,对英日同盟、德国、美国在东三省的扩张进行钳制。
张康仁要说的就是这些事,从经济、金融、政治三个领域给远东财团的这些董事们解释清楚大局面上的情况。
宋彪当然是最清楚这些事的人,所以他觉得张康仁说的都是废话,归根结底就是两句话——虽然中日经贸大战很惨烈,我们输的多一点,但从大局势来看,我们依然占据着真正的长期优势。
等张康仁谈完之后,诸位董事们不免还是很高兴的热烈鼓掌,至少是为东三省的经济发展局面而高兴吧。
每一年的远东财团年会在见面会上通常不会谈很多事,大体就是询问董事们的意见,将原先确定要商谈的几个重要议程和议题确定下来,如果有新增议题就要投票表决,或者是看几位常委董事的意见。
在远东财团,宋彪有点像君主立宪制的皇帝,他一般还真的就不说话,也不太需要他说话,这一点和山西商帮的经营特点很像,大掌柜们自己商量,东家不问事。
大家讨论的很激烈,每个人都希望将自己的想法加入新议题中,宋彪就坐在旁边冷眼旁观,侧耳倾听。至于今年年会的主要议题倒也不需要再做新的讨论,基本就是三大事,一是商议中日经贸大战的对策;二是远东粮牧总公司的新规划;三是船舶、机械、汽车、电气制造四大新工业的投资规模和长期规划。
中日经贸大战肯定是要讨论的,其次随着煤矿产业的发展日渐达到一个瓶颈之后,大量资本就要向其他产业转移,东三省的粮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太大了,农业产值再翻两番是没有问题的,这都是远东粮牧总公司的机会。
冶金工业在过去的五年间,投资规模不算是最大的,但也不小,前后投入了大约八百万英镑的资本,虽然中日经贸大战打的很惨烈,但钢铁冶金和煤炭这两个支柱领域基本不受影响,利润依然丰厚,合理利用国际信贷足可支撑自身的继续发展。…;
随着冶金和钢铁工业的发展,船舶、机械、汽车三大产业肯定是可以扩大投资了,电气制造同样需要扩大投资,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投资规模,因为技术基本都是靠引入,直接从美国大量购入技术专利,再通过购买设备、机械的机会从德国、法国、俄国、英国引入一部分进行补充,主要的技术顾问、技师和部分管理人员也都来自于美国,其次是以德、法和俄国为辅。
远东财团要投资一个产业肯定不是办一个厂这么简单,后面就要牵涉到一大批的问题,包括教育、人才的长期培养,国内市场的估算和培养,国外市场的估测和开拓,原材料的供应,技术的转入,工人的锻炼,等等问题都需要考虑,也都需要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因为这一个决策就将意味着几百万英镑,甚至是几千万英镑的长期投入。
远东财团每一年的年会都是如此,开一次会议,决定一个新的主攻产业方向和大量的长期政策,以此确保核心产业的长期盈利水平。
四十多位董事聚集在一起商议未来一周的主要议程和新增议题,讨论到晚上十一点才确定了新增的4个新议题。
看时间已经不晚了,见面会该谈的事情也都定了下来,负责主持会议的容星桥才问宋彪道:“中堂,您还有什么要和诸位董事补充的吗?”
宋彪的话不多,一般在这个时候也就说两句话收尾,可在今天,他还是多考虑了一段时间才和容星桥、张康仁两人说道:“今年亏损的企业比较多,有大的经济环境的原因,也有财团投资决策和企业管理的问题,以及东三省本地产业环境的问题,不管企业大小,要将问题尽可能的找出来。即便这么多企业亏损,就应该专门抽出时间探讨原因,分析透彻,限期整改。一部分小企业和较小的产业呢,该放手就放手,该转让就转让;一部分看情况,争取在一个比较好的价位转让给合作方,转而支持别人去经营。东三省的工业基础目前也比较全面了,我认为远东财团目前的任务要转向集中精力办大事,赚大钱这个方向,而不是继续走什么都做,什么都搞的路线。”
他这番话的声音不大,说出来却吓了所有人一惊。
如果大家没有记错,这番话大概就是宋彪在所有年会中说的最厉害的一番话,这一番话说完,至少意味着明年的年会将会少来十个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57章 东北海军启航
宋彪没有选择,远东财团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有一个新的指导方针,如果容星桥和张康仁没有这种觉悟,那这个决定就只能由他亲自下达。
他一开口,这件事就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此次年会也被迫紧急新增一个主要议程——审查各亏损公司的经营问题和限期整改。
在这样的方针下,远东财团今年的年会只能是显得异常悲壮,虽然财团今年在美洲市场的盈利能力惊人,在本土市场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利润规模,但在中日经贸大战的惨烈局势中,注定也要实施壮士断腕的手段来减少亏损面,增强在主要产业中的长期厮杀能力。
前面几年的年会中,宋彪通常只参加一半的议程,今年的情况显然是很特殊,他几乎是全程参加了每一个议程,特别是在审查亏损公司和限期整改的问题上,他将所有的董事都拎出来单独质询了一番,让今年的年会变得特别紧张。
宋彪要是生气了,东北新军上下都得直哆嗦,何况远东财团这些人呢?
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空前惊人的压迫力,压的每个人都难以喘息。
宋彪不可能亲自操办这些事,最后,他给容星桥一个硬指标——将非主业范围内的小企业卖出一半,集中财力支持管理水平好的企业撑过经贸之战,尽可能的支持主业乘机扩张;同时,他给张康仁另一个任务——提前召开东三省金融行业的年会。制定完善的各行业信贷支持计划,即便远东财团退出了小行业,也要支持其他民族资本和外商资本度过难关。
宋彪对于中日经贸大战的意见很简单,绝不能因为大的经济局势是好的就掉以轻心,绝对不能手软,东三省困难,日本也好不到哪里去。要乘着这个双方的共同危机,利用本方的大局优势给对方致命的痛击。
道理很简单,日本工业越惨。东三省工业就越好。
不管是东三省、关内、朝鲜和东南亚,所有市场一概不能放松。
在宋彪的高压决策下,宣统元年的远东财团年会开的是腥风血雨。但只要远东财团真的坚持下去,这一场中日经贸大战的最后胜利方也必然是东三省。
日本工业真正的大发展实际上是《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从1901年到1908年是日本工业发展最快的阶段,东三省并不比日本晚太多,当然,日本工业的核心还是国家投资领域,比如说日本工业的国家资本比例,1875年为81。7%,1880年是57。5%,1885年是74。9%。1890年是最低的29。8%,此后累年逐渐递增,至1905年达到44。1%,1909年则刚好超过50%。
日本工业的国营资本在1890年之前是比较混乱的,此后则专注于重工业和科技、军工领域投资。比如说长崎造船厂在1898年就建造了六千吨排水量的“常陆丸”——日俄战争中被俄军击沉,1907年建造了三万吨级的“天洋丸”,正在建造两艘世界上最大的两万吨级前无畏级战列舰萨摩号、安艺号。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重建海军还从日本购买了14艘小型舰艇,虽然14艘小型舰艇加起来的排水量总吨位不到5700吨,可毕竟也是日本第一次对外国出口军舰。
远东财团想要追赶日本的船舶工业。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十五年内都不可能实现,但在其他领域,中日差距并不大,东三省和日本的差距就更低了。
东三省的这些大中小的企业家们都很清楚,只要远东财团真的愿意继续拼到底,日本就凭那点家底想要一口气击溃东三省工业基本等于扯淡,至少在东三省的市场上没有日货的机会,在中国内陆市场也迟早被击溃。…;
至于现阶段血拼最厉害的纺织业,日本八大纺织社要是继续这么血拼两年,基本就是自寻死路,中国的纺织业目前有半壁江山是远东财团的,隔着关税、运费和远东财团拼家底,这不是找死吗?
远东财团往年根本不承认有年会这种会议存在,今年的年会一开完,却故意将大方向的消息放出去,整个东三省企业界一片振奋,人人都觉得有救了,银行业和外资这边也都松了口气,因为东三省明年在货币上肯定还是维持宽松政策。
中日之间的外商投资有一个问题是根本性的差距,那就是外国资本在东三省拥有发钞权,这就注定了外国资本涌入东三省的规模远超过日本。
作为东三省的僭主,宋彪鉴于东三省和中国本身的人才缺乏问题,以及在现代工业、农牧业、金融业的经验和认识上的匮乏,加上本身的外汇和白银储备匮乏,他也不排斥外国资本和外资企业,这是东三省外国人口在过去五年中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里面都有外国教员,所有的企业都有外国技师和熟练技工,总督府外国专家局、军垦总局和远东财团是东三省最大的外国专家聘用单位,在每一个军垦局、军牧局都有外国农牧专家组成的顾问团,东三省的科学研究院、工程研究院、农业研究院则都有80%的人员来自于外国招聘,东三省的各所大学、中等专科学校最低也有一半的教员是从国外招聘而来,包括远东陆士。
外资、外企、外籍移民其实也是东三省经济发展奇迹的一个重要支助,除去韩民外,总数约有185万的外籍移民在东三省经济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是绝对不可忽略的。
存在就是合理,每一个所谓的奇迹的背后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东三省只是抓住了历史上最有利的一个阶段,这是一个资本输出的时代,这是一个煤炭比石油更重要的时代,这是一个大豆最重要的时代,这是一个欧洲人口大规模出书的时代,这是一个现代农业大规模种植正在快速推广的时代,这是一个技术转移限制最松的时代。这是一个中国关内人口最大规模向东三省转移的时代……。
东三省只是抓住了所有的机遇而已。
东三省没有道理发展的不好,东三省也没有道理在中日经贸大战中遭遇失败,因为这正好是对中国最有利的一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