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79部分

十国千娇-第79部分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料他还没充分感受其中滋味,亲兵的禀报就惊扰了他的美梦:皇帝召见。

    郭绍赶紧站起来,到卧室里找官服换上,转身后见京娘和杨氏正在面面相觑,相互打量。郭绍道:“这是京娘,杨娘子,你可以信任她。我先去面圣了。”

    他就带了一个亲兵随从,骑马跟着报信的武将,来到了昨日的行宫。不过今天不在大殿上,而在一处比小一些的屋子里,看起来像是茶厅。

    没有文武百官,一共就两个人:坐在上位一张木案前的柴荣,以及下首的王朴……皇帝身边只有一个人,不是魏仁溥,而是王朴。王朴应该是五十来岁的年纪,不过看起来很苍老。

    居然得到皇帝私下里召见,郭绍一时间受宠若惊,忙叩首道:“臣奉召,拜见陛下,陛下圣寿无疆。”

    “起来,起来吧。”柴荣说话不像平时那般威严,反而很温和。

    郭绍小心翼翼爬起来时,从余光里看皇帝,但见他一脸很刻意的笑容……这是好事还是坏事?郭绍硬着头皮垂手立在下方,等着皇帝的问话。

    不料先开口的人却是王朴,王朴好言问道:“听说郭将军打寿州,把城墙给炸塌了几丈宽,似乎用的是‘伏火药’(火药的道教炼丹术语),郭将军是怎么做到的?”

    柴荣立刻好言道:“自古武将家都有些看家本领,王副使莫要强问,若是郭绍不愿意说便算了。”

    王朴道:“淮南还有不少重镇大城呐,若是还能依样画瓢炸开,能在淮南节省不少时日,事关军国大略。”

    柴荣道:“那也不能强逼人家,到时候有什么城实在攻不破,派郭绍去便是了。”

    古代武将都有一些准备拿来家传的看家本领,是要拿来成就武将世家的东西,绝对不愿意传授给别人;就好像有名的各行各业工匠一样,收徒弟也不会全部传授,有些本领是传儿不传女、代代相传的……传说后世明朝的戚继光,就是因为自家没有传人了,才把自己练兵、治军的一套写出来传世,不然也是密不可宣的私人本事。

    所以柴荣才做得扭扭捏捏,其实他是尊重自家的武将,不然皇帝的威风一拿出来,不说也得说。

    郭绍听他们一唱一和,终于明白柴荣和王朴想干嘛了。这君臣还真是红脸白脸对唱,配合得相当默契,好像排练过得一样。

    尼玛只有说出来了,皇帝都开口有那意思,想敬酒不吃吃罚酒么?

    没法子,说出来可以、但得暗示一下自己是多么忍痛割爱。郭绍便一脸痛苦,好像要他的心肝一样。柴荣见到“唉唉”地叹了两声。

    郭绍这才说道:“臣得之不易啊……”说罢微微侧头。

    王朴立刻挥手招呼门口的两个宦官:“去,去,都走远点。”

    这时郭绍才道:“只要陛下需要,臣是愿意进献给陛下的。只不过有一些话想进谏……”

    “但说无妨。”柴荣大方地说道。

    郭绍道:“陛下文治武功,前比唐太宗毫不逊色,自然不怕那北方游牧铁骑,只需大军迎战即可破游牧骑兵的袭扰。但将来陛下一统天下后,天下承平进入天平治世,后人恐怕安于承平久不知兵;野战不行,抵御外辱就只有靠高墙重城了。一旦这力摧坚城之法传了过去,后世之人要守城守墙更加不易。正道是一把双刃剑,用的时候犀利,一不小心却反来伤到自己。”

    柴荣听罢点头赞道:“赵匡胤说你心怀天下,说过什么来的……”

    王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对,对。”柴荣笑道,“你言之有理,此法不能泄露。”

    郭绍遂道:“臣平时对道教有兴趣,虽对此只知皮毛,却最爱访寻那些隐士高人,此法便是在华山得来的。道士们拿来伏火,经臣之手才想着用来炸城。”

    郭绍遂将火药的配制和比例交代了。甚至把过滤硝石杂质、用煮炒结晶法重新成固体的法子也说了出来。当时赶制十二棺材的火药,参与制作的亲兵很多;郭绍不把这些过程交代,万一有人被问出来,反而让皇帝不高兴……不过还是留了一手。

    他忽略没说是分组法试验火药威力的方法;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有用,木炭和硫磺都有杂质,产地不同其实比例是应该有变化,虽然有效成分的比例有不同、只会影响一部分爆炸威力。分组试验的时候因为不需要太多人手,只有左攸等几个人在场。

    还有便是一个门道,郭绍也是故意不说。他让人埋火药的时候,叫亲兵到地道里面把四面的土夯实,再用土密封地道,进行密闭……除非领悟能力逆天的人,谁能明白这里面的缘由?火药是燃爆,不夯实、特意注意密封,爆炸起来威力就不好说了。

    光知道火药配方,想一下子就成功并不容易,没干过的人实际操作干砸了也实属正常。反正到时候不关郭绍的事,是别人在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没做好,不能怪火药本身有什么问题。

    郭绍留一手经过了利弊考虑。他本来认为倾囊相授、交给朝廷管制有利于统一的进程,但想起了赵匡胤……谁知道以后会怎样?赵匡胤已是武将重臣,他以后有可能会得到这些东西;没有赵匡胤、也有别的内部可能反目的武将,世事无常,干嘛不先留一手看看情况?

    郭绍又道:“攻城也不能太过依赖此法,比寿州城墙厚、结实的大城或者地下的状况不好,可能炸不塌。偶尔用之也许效果不错,总是用的话、守城的将领必有防备,不一定能让咱们安心埋药、就算费了大力气炸塌了也不一定能攻进去。”

    王朴道:“郭将军所言极是。军以正胜,巧计不过为辅。”

    柴荣赞道:“郭绍忠勇可嘉。”

    郭绍听罢心下高兴,皇帝的话听起来好像随口一说,但嘉奖的话里有个“忠”。皇帝嘉奖武将的时候多了,总有些讲究。

    就在这时,一个文官走到门口道:“禀奏陛下,南唐国使臣来了。”王朴正在书写刚才的内容,这时停下笔,转头对柴荣说道:“南唐使臣必定是求和来的,要不先让他把信呈上来看看什么条件再说,不必急着召见文武大臣。”

    柴荣淡定地点点头。王朴这才说道:“你去把使臣带上来,让他上呈国书。”

    郭绍听罢道:“臣请告辞。”

    王朴道:“又不是什么机密,不如郭将军今天就在这里陪侍官家罢。”

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降与扩地() 
南唐使者以国主李璟的名义前来求和。条件是:李璟去掉皇帝封号,改称南唐国主;割让寿州(已失)、濠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州,每年上贡百万金和帛,乞求周朝罢兵。但柴荣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使者的条件,提出要求要江北全境;并毫不含糊地进行赤|裸裸的威胁,如果南唐国不从、就要南渡大江,直接灭掉南唐国,拿他们的国库来犒赏将士。

    柴荣一人先拒绝了求和,然后才召几个武重臣商议军机。

    郭绍有幸参与这次军国大事的议定,这从未有过……在此之前他都是只能听命于上峰,上面究竟想干什么除了靠猜一无所知。但现在总算有机会亲自参与这种大事了。不过郭绍在整个过程不发一言,只是听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最先知道的是一个重要消息……韩通从东京出发,带来了在战前就开始建造训练的数百艘战舰,正向淮水挺进。

    ……议事上很多人说话,各抒己见。

    不过枢密使魏仁溥的话最为直接:“这是南唐国第二次求和,有第一次、第二次,就有第三次!先做出声势,要南渡一战灭掉南唐国,以逼迫他们第三次求和;其次,同时进行向两翼扩地扫荡的准备……”

    郭绍从魏仁溥的话里大概听明白了方略:朝廷其实只想要江北之地,一则增强自身的战争潜力,二则剪除南唐国寻找机会进攻的可能;但并没有急着攻灭南唐的准备。

    韩通带来的战船水师除了意图控制淮河,最重要的目的是恐|吓南唐国。

    这简直就是欺诈!原来国家之间也会玩这一套……如果这种军机泄露出去,让南唐国心里有底,自然就不会那么怕周朝的欺诈了。郭绍认识到柴荣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定程度上可以信任的自己人。

    魏仁溥又在上首位置搬来了挂在木架上的粗糙地图,郭绍这次近距离看清了那张图。地图和古人的画法极不相同,最大的不同是用圆圈和线条来勾勒重镇和道路、水系;感觉魏仁溥借鉴了郭绍去年进献的秦凤图纸的画法,难怪魏仁溥看自己的眼神似乎挺顺眼。

    “枢密院议定一策,可兼顾‘逼降’、‘扩地’二略。韩通部水军已从颍河进入寿州附近的淮水,可从寿州出发顺淮水而下,同时以陆兵自寿州向东挺进,水陆并行。先扫除淮水上的南唐水军,然后经濠、泗到达楚州;疏通楚州西北的鹳水后自漕渠南下大江。”

    “大略若有进展,我大周军便有要夺占大江、南渡的迹象,南唐国主必然恐慌,恐失金陵(都城江宁府,今南京)……此乃逼降。”魏仁溥淡定而沉着地侃侃而谈,“同时将水军沿路调运至长江的途,陆兵横扫,可试图夺淮水沿岸、东部的濠州、泗州、楚州诸地;并用淮北镇兵攻海州(淮河北岸、连云港)。既得,则所占之地连成一片,又可进一步与吴越国接壤呼应……此乃‘扩地’。两全其美之策也。”

    有部分大将听了个迷迷糊糊,被唬得是一怔一怔的,表情看起来一时半会压根搞不明白。郭绍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竟然比不少大将还懂,完全清楚魏仁溥想怎么干了……郭绍真的是第一次参与制定这种大战略。

    如果魏仁溥能说简单点,无非就是一面吓别人,一面蚕食江淮地盘而已。只不过考察了一些水陆地形,选好了路。战争路线是一条折线,从寿州出发,向东直线推进;然后折转方向,南下长江。

    柴荣以为善,当初刚进淮南的设想就是路突破,两翼扩展。第一大步因寿州攻破已经达成了,此次定策是进入第二阶段:扩大战果、逼降。

    他说道:“可以两路出击,韩通部和寿州各军向东进攻时;殿前司诸军可攻雄、泰,同时扫除战船到达楚州后南下的障碍。”

    柴荣又道:“据报濠州有守军五万、濠、泗之间还有南唐水军战船数百艘。从寿州东进必有大战,谁来主持北面水陆大军?”

    众武纷纷看向两个人:张永德、李重进。

    张永德默然,铁骑军现在在扬州附近、控鹤军一部在清流关(都在靠南方的地区)……再说之前皇帝似乎说漏了嘴:要“殿前司”诸军攻雄、泰。张永德刚升殿前都检点,是殿前司两大主力的最高统帅,没理由去管侍卫司诸军的作战。

    李重进脸色有点难看,也没有开口,并用不经意的眼神看坐在后面的郭绍。这厮似乎还对上次当众羞辱的事耿耿于怀。

    但郭绍刚升步军司都使,地位和威望都不足以统率各军,他是不可能被任命这么大的战略作战的。

    柴荣道:“朕要亲征濠州。李都使,你继任淮南都部署,见了韩通后准备一下,节制诸部进逼濠州!”

    李重进抱拳道:“末将领旨。”

    柴荣转头看向郭绍:“你和赵晁率虎捷军左右二厢,率先东进;直接听命于朕。”

    郭绍忙道:“末将领旨,即刻便出发回寿州。”

    柴荣道:“寿州治所迁到下蔡,让李谷判寿州府事。”

    ……

    郭绍带着京娘、杨氏和一众亲兵先行离开扬州,北上赶往寿州。先没有回到寿州附近的驻军,而是去了一趟下蔡,把京娘等人安顿好。因为李谷在下蔡主持寿州事,这里又是后方,因此郭绍也没急着让京娘和杨氏回京。

    不料就在这时,二弟杨彪找着到下蔡镇来了。说是符彦卿家的人到寿州找郭绍,杨彪这才把人带到下蔡。郭绍忙叫人请进来见面。

    来了三个人,不过另外两个牵着马和院里的亲兵说话,显然是随从。只有一个年人一脸微笑地向客厅门口走来。

    此人是个人,不仅穿着巾袍,投足之间和武夫也大不相同。他上前做了一个十分周正的作揖:“在下覃良,奉命前来拜访郭将军。在下是河北卫王家的人,是个教书匠,哈哈……叨扰之处还请郭将军多多海涵。”

    “覃先生,里面请坐。”郭绍也一脸笑容道,“能见到卫王家的人,郭某荣幸之至啊。”

    覃良号称是符彦卿家的……郭绍不辨真假,他倒是见过符彦卿,身边的人却不认识。不过且听这人说什么,就大概猜得出真假了,多半也不会假;谁没事打符彦卿的幌来见一个周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