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246部分

十国千娇-第246部分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一声大叫,周通转头一看,一个士卒背上中了一箭,箭矢直透锁子甲,那士卒拿枪杆撑住身体没倒。城墙上的蜀兵正在放箭,大多箭矢都飞到了板甲上叮当乱响。

    浑身铁甲的周军将士像一团孤舟被汹涌的浪子蔓延在中间,兵力悬殊已经无法以倍数计算,但他们居然迟迟没有被吞噬。洞开的城门,更多的周军将士陆续涌进来了,指挥使都在这里面,周军将士十分勇猛。

    “铛铛!叮哐……”周围除了喊声,全是沉重的金属撞击声,声音仿佛组成了一场粗矿而残|酷的音乐。

    ……

    (月底最后一天了,这个月西风有自知之明,更新不到位就不好意思求票了……不过如果愿意帮忙保月票榜的书友,我建议一下可以打那青苹果,100纵横币那种,亲测比较划算一点。)

第三百五十一章 推己及人() 
“第一指挥攻陷了山顶,蜀军投降了!”一个士卒还在山路上就一边跑一边喊。

    郭绍及周围的部将官员大喜,大笑声中一片哗然,左攸说道:“那个自号卧龙的王昭远不是说,‘只守’半年,现在可好,一天都没守住!”

    “哈哈……”众将哄然大笑。

    过得许久,便见山上的将士抬着自己人的尸体,赶着俘虏下来了。众人见那些木架上的尸体盔甲都变了形,人更是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笑声才稍稍消停一些。

    这时只见周通扶着一个方脸大喊走了过来。郭绍不认识那大汉,但看起来实在是太惨了,盔甲上全是血,板甲边缘的缝隙里、锁子甲上的血迹像是糊了一层稀泥,远远就能闻到一股人血特有的腥味;身上插着起码十几枝箭矢,板甲已经变形得和原来得形状完全不一样了,上面坑坑洼洼还有破碎不知道中了多少兵器的招呼,腿上的锁子甲上也插着两根箭矢,走路一瘸一拐的被周通扶着。

    周通的样子稍好,但也中了箭、盔甲上留下了不少痕迹,看样子是亲自冲上去厮杀了。

    “重甲指挥第一都的都头,张建奎。”周通道,“要不是有他和兄弟们拼死,末将早被剁成肉饼了。破开城门、第一个冲进去的人也是他。”

    郭绍的目光从周通脸上看到张建奎脸上,只见他疼得嘴在抽搐。郭绍留意他的手掌,手在颤_抖,血仍旧正从指尖往下滴。用力过度或臂膀受伤,有时候手就会抖,郭绍经验。

    郭绍没有太多的话,只从腰袋里摸出一块灰布来,上前握起张建奎的手,把血给他擦了擦,问道:“伤得重么?”

    大汉的表情立刻变得兴奋,那亮的眼神、仿佛郭绍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堆高官厚禄的爵位;加上大汉忍耐疼痛的样子,脸部都扭曲了,表情实在非常怪异。

    “皮外伤!”大汉忙道,“郭都点检放心,养几天俺又能上阵杀敌。”

    “你这盔甲不能穿了。”郭绍拍了拍大汉的胸膛,他吃痛之下却咬牙忍着。郭绍又道:“来人,帮我把板甲解下来,张建奎穿我的。”

    张建奎忙道:“使不得,使不得。”

    郭绍笑道:“穿这么厚的甲本来没啥用,我不上去拼杀的……我得活着,你们不还指望着我给请功升官赏钱?”

    周通、张建奎听罢面露笑意,众将也忍不住笑出了声。武夫似乎就是这么直接。

    就在这时,一个士卒步行快步而来,远远地就喊道:“报!卑职是董前锋派来的人!”一旁的罗猛子看了一眼说道:“大哥,他是‘传令兵’大队里的人。”

    士卒便被放过来递上奏报。郭绍快看了一遍,便先递给就近的左攸看。

    “重甲指挥将士休整,周通你稍后拟个名单上来,把将士的功劳都写好。”郭绍道,“咱们回旗船上再说。”

    及至下午,便见董遵诲乘坐小船顺流而下,来到了中军、找到挂着一面“天下兵马大元帅”字样的最大旗帜的战船,从绳梯上爬上船来。

    不多时,一幅毛笔勾勒的地图挂在了船舱里,军都虞候以上武将及王溥等重要文官在场议事。郭绍命董遵诲先向众人解释蜀军巫峡防线的部署。

    “这里是巫溪(大宁河),一直到东边这里、归州附近,便是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总长八十里。”董遵诲言辞简洁,有条有理,几句话便把位置先说清楚了。

    郭绍见他当着众人的面表现从容,第一句话就对他十分满意……别说这个便宜外甥,到底是武将世家出身,不仅武艺规矩,各方面才能都不错。

    董遵诲道:“东距巫溪只几里远,蜀军在这里设有水6两道防线。我多方打探,猜测总兵力过一万人;观其部署,这道防线主要起壁垒作用,目的在于阻挡我水6大军。

    蜀军在水上设有锁江浮桥,三重木栅防御,两岸列石炮、弩炮无算,重兵防御。此段江道正值巫峡,水流较急,我战船航行缓慢吃力,容易被焚毁风帆、破损水车;极难从水上破防。在浮桥以东二里,蜀军在锁江防线前面又有岸上工事,凭借地利重兵层层防守。

    大概军情便是如此,前锋无法突破蜀军防线,已经在数里地外停止前进。”

    郭绍当即说道:“我军不善水战,又是急水逆流,从水上突防非上善之举,我觉得还是要从岸上进攻。只要攻破岸上工事,锁江浮桥也就无可屏障了。”

    众将纷纷以为然,虎贲军将士都不想在江上作战,很多人光是坐船就要吐,别说打仗了……要是主攻长江水道,只能让水师的人上,禁军只好看戏。

    史彦大咧咧说道:“还有什么好磨叽的,就这么一条道,狭路相逢,打呗!”

    虽然史彦说得轻巧,不过还真是那么个理,蜀道就这么宽,最宽的地方也摆不太开,两边山区路都不识,什么谋略在这里也没有用武之地……恐怕就是诸葛孔明在世,也无法用什么妙算计策。

    “董遵诲,你率前锋从岸上进攻,中军随后就到来增援。”郭绍也不商议了,径直下令道。

    董遵诲抱拳道:“得令。”

    史彦哼哼道:“郭都点检让我去打前锋,恐怕好些吧?”

    “史将军这是在请战么?”郭绍不动声色问道。

    史彦道:“罢了,就让董遵诲先试探试探,他拿不下来,我再上。”

    董遵诲听罢脸上已是非常尴尬,不过他的脾气不是很暴躁,倒也没和史彦计较,当下佯作没听见。当下便领命拜别,离开了船舱。

    郭绍转头问史彦:“巫峡道路上骑马可是施展不开,史将军步战何如?”

    史彦笑道:“郭都点检也是能上阵杀敌的人,这也不知?骑马能武艺,下马更舒坦了难道有什么问题?我倒只听说步战行的人,要是马术不好,上马就不行了。”

    史彦言语不敬,杨彪等几个大将以及左攸等郭绍亲信的人的脸色都十分不虞。郭绍却面带微笑,不以为意道:“史将军说的后者就是我这样的,我步将出身,确实上马用起兵器来就不怎么熟练。”

    一众人议论了一通,然后就各自散了,跟着大军继续行进。

    左攸屏退左右,上前又进言道:“主公,史彦这厮没几个人看得顺眼,他又对您不敬,正好抓到了把柄就拿他开刀以儆效尤,树立主公在军中的威信!大周最不缺的就是猛将,又不是少了他不行。”

    郭绍立刻摇头道:“猛将是不缺,但有史彦威名的却没有几个。”

    左攸不解。

    郭绍便又好言道:“史彦在战阵上很懂规矩,也就是平时嚣张了点而已,这不是什么无法容忍的事……何况威信不是靠杀自己人制造高压恐怖,最牢靠的是要打赢,功绩越大世人越认可咱们。”

    左攸叹道:“主公这么想也有道理。”

    郭绍不动声色道:“推己及人,大伙儿都需要安全感……史彦这样的人都屁事没有,将士们当然也会觉得自己很安全。不仅是军中武将还有各地门阀,咱们要让他们觉得,只要守规矩站对地方、身家性命就很安全很牢靠,他们才不愿意冒险想方设计弄_死你。”

    ……

    ……

    (这个月结束了,我情知本月更新不给力,心有歉意;新年1月会经常性三更,先还清欠账。)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三国() 
蜀国使臣几经辗转刚刚到达金陵,此时南唐国早就知道周军两路大举进攻蜀国的事了。

    那使臣就是个说客,可是任他巧舌如簧也蒙不了南唐国君臣。金陵的人才还是不少,虽然现在气势较弱,但当年鼎盛时期国土疆域不比周朝小,人口和富庶程度更越周朝;作为一个大国没那么容易被人左右。

    说客就算唾沫说干,也只有一个目的:想与南唐国结盟,出兵合击周朝。他的口才还是不错,特别引用三国时期吴蜀联盟才得以长期与曹魏对峙的事儿,非常具有说服力……大道理还真是那么回事,周、蜀、唐和当年的三国何其相似!但实际上要重复从前的经典外交,并不是那么容易。

    国主李璟安抚好蜀国使臣,赶紧在皇城内召集金陵重要大臣商议。

    ……宏伟的宫殿,雕栏玉砌的精巧,至今还散着南唐国大国的气度。这个国家比中原任何王朝的建国时间都长多了,长期都是半壁江山的霸主。

    平素声色犬马的大臣韩熙载,上殿后率先逐次驳论蜀国使臣的道理,开口便道:“王上,今非三国也。”

    韩熙载侃侃而谈:“当年吴蜀两国孙权、刘备各有雄心。先说古蜀,无论是前期刘备拒荆州,还是后期诸葛出祁山,时刻都有逐鹿之心;是故刘备时刻威胁北方,可为牵制。

    今之蜀国孟氏,观之不似成大事者,除了凭借地势固守两川称帝还做过什么?晋汉之交,晋朝被契丹所灭、中原大乱,蜀国就占了个秦凤两地,还是晋将主动投降接手的地方,然后就按兵不动坐失良机。中原无主他们都不能出川,现在还指望得上什么?

    又说我国,同样不是孙吴。晋汉之交时,我国为何无法进兵中原?精兵都陷在吴越国了,腹背有吴越掣肘,无可奈何。”

    大臣们听罢纷纷侧目小声议论了一会儿,大多都觉得韩熙载言之有理。

    韩熙载拿眼四顾,继续说道:“现在是什么状况?淮南之战周军倾巢出动,蜀国动了一兵一马么;同样,现在蜀国被攻打,我国已经势微,且不说力不从心,稍有不慎可能引火烧身……到时蜀国照样不会救我国。南方诸国都想把祸水往别人身上引,哪有送上去挡周朝锋芒的做法……”

    韩熙载的主张顿时引起了诸臣的附和声援,这种舆情本来就是金陵主流,大多数人确实不想陷入战争。

    但就在这时,王弟李景达出列呵斥道:“尔等文臣,只知吃喝玩乐坐以待毙,不足为谋!”

    李景达是南唐王室第一带兵强人,又是国主的四弟,众人都不敢与他针锋相对,只是沉默不语。

    “尔等的道理太多,本王只认一个道理:打不赢什么都没用!”李景达言辞强硬道,“现在蜀国被迫和周军作战,无论他们愿不愿意也得打;咱们此时不用兵更待何时?我有二策,上策出兵荆南灭掉驻留此地的周军,堵死周军东路军,与蜀国东西夹击吃掉周军精锐。下策收复淮南,此时周军精兵尽出,淮南李重进已灭,十分空虚;正可渡江收复东都(扬州),尽复江北十四州之地,以为霸业根本。”

    李景达向上面抱拳道:“皇兄一声令下,愚弟愿为前驱。”

    国主在上面垂目不言,李景达性子有点急,当即又请战道:“皇兄切勿信周朝交好之言,更别担心惹恼他们,这世道壮大实力才是正理!”

    枢密使见国主仍旧不言,便道:“齐王(李景达)勿急,王上自有考虑。国家大计,岂能轻率擅动干戈?”

    李景达也不敢执意逼迫,长叹一声,甩了一把袖子脸色不快地退到一旁……他的三哥李景遂就是因为参与权力_斗争,结果得到被毒死的下场,前车之鉴不远。

    李景达退下去,韩熙载这才又开口道:“我国不是坐以待毙,而是要等待时机,臣以为现在的时机并不好,太冒险了难以得到国人的支持。”

    有大臣问:“何时才是韩公认为应该等待的时机?”

    韩熙载从容道:“老夫先假设一件事,晋朝被契丹所灭之时中原无主,那时如果南唐国能抽身、率军北进中原,会是怎样的光景?”

    众人一通议论,这件事已经不止一次被人们提起,辩论甚至涉及到国策层面……因为有人认为,如果当年与南方诸国保持和睦,当时没有把举国精兵陷在吴越国的战争中,晋汉之交就可以趁机定鼎中原了。

    南唐国国策一直有摇摆,有时候是奉行先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