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郭绍点点头。
他渐渐从失败的郁闷中镇定下来,情知尝试总会有挫折,科学家造电灯泡不也尝试了无数次……这部“机械锻锤”虽然构造比较简单,主要是传动带、滑轮等原理,原理对郭绍并不陌生;不过他以前哪来闲工夫捣鼓这玩意,完全没有实际经验。
对于古人来说也确实太新奇了点;古人也有创造力,但技术展是在以前的经验基础上,偶尔进行一两个细节的进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突然来一个完全新的东西,他们接受起来需要一个过程……正如有言道隔行如隔山,对于不熟悉的东西便是如此。
郭绍在两间屋子里来回走了几遍,说道:“连接锻锤和链条的开合挂件设计有问题,操作之中没法实现意图,得重新想办法。”
身边经验丰富的铁匠、造船匠也是一脸迷糊,无人能接郭绍的话题。
郭绍叫人在作坊里摆上纸墨,当下又照着眼前的构造画了一副草图,琢磨了一番。觉得什么“半自动”设计步子跨得太大,暂时难以实现,还得简化结构,越简单的过程越不容易出问题。
他又现磨盘边缘的链条是斜向上通往墙壁孔洞的,直觉这样的方位会缩小链条拉动的距离(锻锤无法被拉得太高)。当下在纸上画了一个三角形,用三角函数算了一番,确定自己的判断。
官吏和工匠怔怔地看着郭绍在画图,写着各种完全看不懂的符号,一个个全是云里雾里一般。
郭绍也不是想唬他们,更没法解释,现在从阿拉伯数字和公式符号开始说,怎么才能向大伙儿解释清楚?古代也有数学家,比如写九章算术、勾股定理的那些人,但毕竟是少数;单是东京的官吏就不下几千人,谁也不知道谁擅长什么……反正大部分人包括文官,不太弄得明白比较复杂的几何规则,也许钦天监的官员会内行一些。
“这两个磨盘,要修支架垫高。”郭绍对罗继业说道,“拉动磨盘的驴子不要放在地窖,弄到地面上来;‘磨盘’垫高后抬到上方。”
罗继业比划着问几句,明白了郭绍的意思。
郭绍把重新设计简化的挂件装置图拿出来,走到锻锤那边,实地指着那些东西又和罗继业解释一通。一部分结构得重新组装,没办法的事。
……
“郭都点检每天早早就离开衙署,听说和一帮文官工匠在一块儿?”史彦在殿前司衙署内无所事事,便和袁彦坐在那闲扯。
袁彦道:“上次王枢密使提过,好像郭都点检想造新甲胄。”
史彦愣了愣,转而笑道:“我都差点忘了,听说郭将军以前是个铁匠!哈哈……”
袁彦比较稳重一点,听到有点戏谑郭绍的话,便没跟着起哄,坐在那一言不置若罔闻。
史彦道:“我就不明白了,郭都点检禁军大将不好好干,去管军器监的事儿作甚?当初他要不是让向拱去打汉中,好好选个人,现在汉中早已成咱们的地盘……现在可舒坦了,偷鸡不成蚀把米,费了不少钱粮,什么都没抢到,朝廷干了亏本买卖。”
袁彦本来想说向拱也不是庸人,但史彦好像不太看得顺眼向拱,他便懒得和史彦争执。
……腊月十二,郭绍再次来到外城作坊,现作坊已经可以运转。
下面的铁砧上垫着一块毛毡,隔壁的两个大轮子转动起来“喀喀喀”直响,噪声很大。郭绍喊道:“准备些桐油,在各处抹油就不会那么响!”
七八匹驴子在靠近轴心位置位置拉动大轮子转动,走得不是很快;但另一个小轮子要小几倍,转就更快。于是这边的链条上下运动也比较快。
“哗!”一声大响,千余斤重的锻锤被猛地拉到了房梁高,如同一道大水闸被猛力拉开。锻锤旁边的一根木棍随着上升击打在一副铜铃上“叮当”一声响。
旁边站着的工匠听到铜铃声,便用力一拽绳子,抹油的挂件铁钩很粗、成比较平的“v”型状,两边倾斜;链条随着工匠的拽动,向侧面偏斜……挂件立刻脱钩,沉重的锻锤“呼……唰”地掉落下去。
“哐”地一声巨响,虽然铁砧上垫着毡,但过一千斤的锻锤砸在上面依旧出了一声震耳欲聋的大响。
说时迟那时快,被传动的铁链头子向下运动也非常快,那链头也挂着一个好几十斤重的铁疙瘩、把“空载”的链条拉得笔直。v型铁钩因为铁疙瘩的重力压迫,径直把铁钩的斜面压进了锻锤的“门”字型挂架上。
重新接好的锻锤,立刻又被铁链猛力拉了上去,“叮当”、“叮当”两声,分别是锻锤上升和落下经过铜铃的声音。“哐';!再次砸在铁砧上,如此反复。
“哈哈……”郭绍忍不住大笑起来,众人见状也跟着哄笑,一时间作坊里欢呼雀跃。
于是工匠把被舂碎的毡草扫掉,用火钳夹着一块烧红的锻铁放在铁砧上,急忙又拉了一块开孔的方盾护住前面。“哐”地一声,红彤彤的方铁块直接被一下子压扁了。那工匠在盾牌后小心翼翼地用火钳调整锻铁的位置,少倾,又“哐”地被砸了一下。
锻造了五六次,他便将已经很扁的锻铁夹出来;另一个工匠夹着另一枚烧红的铁块上去。
之前的那块扁薄的铁被卡在石缝里用锤子敲弯曲,重新换上去折叠锻造。
郭绍看了一会儿,笑道:“据说西楚霸王项羽能举起千斤鼎,不过霸王也比不得这玩意;咱们把轮子加大、再多用几匹骡子,能举起两千斤、几千斤。”
罗继业大笑道:“西霸王也不能举着鼎干铁匠的活,到铺子里锻铁。”
“哈哈哈……”众人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郭绍转头看向甲坊署令王弘:“改天我让开封府在这周围征用土地,你召集造甲的工匠,让罗继业照这里的锻锤、齿轮尺寸,多建作坊;做三种尺寸,扩大一倍、缩小一倍的锻锤都要有。咱们有了这玩意,可以造新甲了。”
王弘拜道:“下官领命。”
郭绍又道:“参与此事的所有工匠,每月领俸禄如同殿前司精兵,下令他们保守工艺机密,向外人泄露者斩!”
众人从笑声中回过神来……由于这一个多月来郭绍常常来往作坊之间,也没啥架子常和工匠说话,大伙儿确实很少感受到他的权势。
郭绍拿出一张图纸:“铁砧、锻锤不能全是平的,照这些弧度先铸造退火几种,用来冷锻冲压形状。做出铁砧后,先锻压几只头盔试试。”
现在禁军用的头盔并不统一,主要有两种工艺:一是整件铸造,且不论强度,缺点是厚、重,铸造的铁件不可能轻薄;二是锻打的铁皮拼镶,打孔用铆钉连接,缺点是工序很多、费事。
其实目前使用的环锁铠缺点也主要不是防御力问题,同样是打造很费力,所以举国之力养的禁军全身披甲率不足三分之一;一副环锁铠要打几百片铁件连接而成,而且需要有经验和手艺的铁匠,大概二三十人花整整一个月才能打造好一副全身甲……其效率之低下,成本高昂便是如此,主要是人力成本。
郭绍搞这玩意,就是想用冷锻冲压成大面积板甲。组合仍旧采用此时流行的工艺,用铆钉敲打拼镶。不过设计才是最不容易的地方,有些活动部位如果是铁板一块会影响人的行动。
所以要开始生产板甲还不到时候,先做头盔试试再说。板甲慢慢尝试设计……不管怎样,至少冲压的技术基础是已经实现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郭铁匠()
年底郭绍得了准许,将李处耘的女儿李圆儿纳为妾室。!ybdu!
东京有官员上书来年改年号,但没有人回应,于是周朝继续沿用周太祖的“显德”年号。郭威改广顺为显德之后,一直就没变过,周世宗于显德元年继位沿用,现在柴宗训依旧沿用。
各衙门封印放假,东京沉浸在年节之中。
……
蜀国都城,同样张灯结彩一片祥和。这里人口稠密,不过入冬后早上的大街上看不到几个人,湿润的薄雾笼罩之下,很晚了不少店铺都还没开门;有一些铺子的伙计真慢吞吞地取下门板,把货物摆出来,不慌不忙地打扫一番。
行人都慢吞吞的,悠闲的样子好像所有人都在散步;若是忽然有人走得稍急,人们还会猜测他家里是不是出了急事,家眷生病了赶着去请郎中之类的。
倒是那大街小巷中的茶馆,早早就高朋满座。一群人喝着茶磕着干果“摆龙门阵”,不过更多的人比较喜爱打叶子牌;当地人的说法,这种赌钱的戏耍是当年诸葛孔明发明的,传言蜀兵行军扎营的时候比较无聊,于是诸葛亮灵机一动发明了这玩意,将士们遂成天打牌,妈妈再也不担心大伙儿无趣了。
肥沃的川西平原,潮湿的气候、又有发达的灌溉系统,几乎是种子丢到地里就能等丰收。从城池里的贩夫走卒到乡野间的农夫,过得十分悠闲,只要没有**、大部分人都不愁吃穿。完全感受不到战争的气息。
连皇城里的皇帝大臣都不慌,小民更感到没什么压力。
孟昶现在感到十分愉快,正兴致勃勃地观察着大殿上那些美女的腰身和胸脯,看得十分仔细。
大殿角落里跪坐着一大群乐工,也面有陶醉俨然自得地鼓瑟吹笙,佳丽们长袖飞舞,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众女载歌载舞转了一圈,靠近孟昶的美人便偷偷向他挤眉弄眼,逗得孟昶十分兴奋。
一曲罢,歌妓们鱼贯退下,稍作休息。孟昶仍然意犹未尽。
王昭远适时地起身款款作揖道:“贺喜陛下大获全胜!周军大张旗鼓也不过如此,被陛下的大军拒之国门,寸步不得进也!”
众人纷纷附和,跟着庆功,一时间在年节的气氛中,大殿上更是其乐融融。
这时宰相李昊进言道:“陛下,援兵既然到了汉中,就不要撤回来了。不如以韩保正为山南道节度使,镇守北疆。”
“好,下旨罢。”孟昶不动声色说道。
这时有人嘀咕道:“没事装作忠臣,不合时宜搅人雅兴,别人还得夸他?”
李昊听罢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皇位旁边的花蕊夫人为孟昶倒满了一盏酒,轻轻说道:“李丞相的心是好的,陛下莫要生气。”
孟昶道:“过年了,大伙儿乐一乐算不得什么。何况周军不是被我大蜀打回去了么?”
李昊忙劝道:“周军没有打大仗,估计是北边天气太冷,暂且休兵,明年天气转暖,必有大战。咱们早做些准备乃完全之策。”
“不得再议放弃尊号之事。”孟昶终于拿出了点坚决的态度。他对李昊的危言耸听不以为意,也很不喜欢别人动不动就吓他。
枢密副使王昭远道:“陛下是得做些准备,不过是准备入主中原。”
只见李昊听得眉头紧皱。
王昭远仰起头,眯着眼睛看了李昊一眼,回顾左右道:“高祖(孟知祥)入蜀,定下的志向尔等都忘了吗?割据两川,养精蓄锐、积蓄力量坐等时机,中原一变,既挥军出川定鼎天下!”
稀稀落落几个人急忙回应道:“不敢忘。”
孟昶不动声色,也没制止王昭远的慷慨之辞……大伙儿在蜀地呆了几十年似乎都没啥兴趣出去折腾了,连他自己也不是很想定鼎中原。做中原皇帝和做蜀国皇帝,究竟有多少不同,他一时间不太感受得出来,没有太强的欲|望。
不过让王昭远说说大志,鼓舞人心还是不错的。
王昭远侃侃而谈:“三年前丢掉秦凤很可惜,没了陇右,蜀军要去关中路被堵了。臣以为,一旦中原动荡、边关人心浮动,可以先拉拢秦州王景,把秦凤成阶收回来。”
孟昶一本正经道:“言之有理。”
李昊却问王昭远:“王副使凭什么以为中原要动荡?”
王昭远哼道:“周朝主弱臣强、军队战力下降,乱象已显。孤儿寡妇当政,能维持多久?”
李昊似乎看王昭远很不顺眼,针锋相对道:“你是只知表象,没仔细看形势。周朝太后、也便是王副使口中的寡妇,乃河北门阀符彦卿的长女,符家在地方上很有实力便不提;东京禁军殿前都点检郭绍,娶的也是符家女。内外将周朝禁军牢牢掌控,轻易动荡得了?”
“哈哈,郭绍……浪得虚名罢了!”王昭远大笑道,“王丞相别以为只有你才用心国事,我略施小计派人去过东京。那郭绍有个名号叫郭铁匠,现在安生了,成天呆家里打铁十分快活。”
顿时有人被逗乐了,没忍住发出一些压抑的笑声。
连孟昶也好奇地问:“郭绍此人颇有名气,乃周朝名将,原来是个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