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聊斋龙蛇 >

第80部分

聊斋龙蛇-第80部分

小说: 聊斋龙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吾其有取于志士仁人乎”

    念了一段;刘青城忍不住拍案赞道:“好才”

    旁边几个属官都是官场老手;见知府大人开口称赞;自然也连连叫妙哉。

    “…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刘青城一口气读完;而后望向几个下属道:“如此文章;各位认为能取否?”常晋参加府试;原本只报着过关的心思;并没有刻意想要夺取案首。此刻闻听刘知府言语;平静无波的心中也泛出几分喜意。能得到对方如此称赞;看样子案首有几分把握了。

    几位属官齐声道:“恭喜知府大人得此上佳门生。”

    “哈哈”刘青城闻言捋了捋胡须;笑看着常晋。

    接下来该怎么办;根本不用属官提示;常晋立刻行大礼道:“学生谢过恩师。”

    “好;你先下去吧”刘知府摆摆手道。这番应对耽搁时间不短;下边还有几人等待。

    见常晋出门;外边几位考生看他的目光都是羡慕嫉妒恨。刚才在门口;他们也听到殿内的笑声;显然知府大人对此人很满意。

    待出了龙门;常晋仍然一头雾水;不知道刘知府为何对他另眼看待。

    莫非也是神笔的功效不成……常晋想了想又摇头。先前在殿中应对时;他曾偷偷查看过刘知府的气运;青色当中有一方官印悬起;煌煌如柱。处在文气鼎盛之处;寻常道法根本无法压制。

    此时太阳偏西;晒在人身上有种轻松自在的感觉;对面街道上;不少考生的家人已经在翘首等待。常晋朝人群中看去;发现小松冲自己招手。

    待他走近;立刻有人拦下询问这次府试考题难不难。

    “只要熟读《四书》;过关应该不算难。”常晋当然能够理解这些人患得患失的心理;开口回答道。

    “那就好;那就好;我家公子很有才学;这次一定过关。”那人并未听明白常晋话中的意思;双手作揖道。

    常晋和小松站在街道旁耐心等待;期间不断有考生出来。几乎每次有人出来;那老仆都会上前询问;而后口中一番祈祷。这让常晋好笑不已;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外边的人再慌张;也需要里边的考生给力。

    直到天色将暗;龙门重新落锁;仍不见王启年。

    看样子;王启年应该要在考棚里过夜了。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再见面() 
常晋和小松返回客栈不久;天色又阴沉起来;吃过晚饭;哩哩啦啦下起小雨。

    看来今晚那些在考棚中的考生不好过了……幸亏此时已经四月末;天气倒不是那么寒冷。如果是寒冬;那滋味绝对难熬。

    第二日闲暇无事;常晋和小松一同去府试院门口等王启年出门。

    过了中午;才见王启年一脸郁闷的走出龙门。看着神色;不用问也知道没考好。

    府试结束;剩下的便是等待;对于考生来说;未知的日子最难熬。

    王启年初来万山府满不在乎;浑然忘记府试这回事儿;每日领着小松在城内逛游。临考时他才着急起来;开始抱佛脚。

    如今府试结束;王启年更是上火;嘴上出了几个水泡;说起话;疼的直咧嘴。

    其实大多数考生都是如此心态……明知道自己没考好;可结果出来之前难免存有一种期望;万一考中了呢

    常晋倒是无所谓;对于已知的结果;只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更何况;他现在心中那份阴云越来越重;实在难以有些许兴奋。

    到了发榜的日子;两人便和几个混熟的同县考生一同去府衙看榜。

    府试考生录取和县试大有不同;不单单看文章做得好坏;还要看地域。说白了;就是讲究平衡之道;保持各县取中的人数大致相当;不能出现上榜考生集中在一两个县的情况。

    如果一个县内文气鼎盛;通过县试的考生过多;那么在府试名额一定的情况下;厮杀自然激烈。反之偏远县域;通过府试则要轻松许多。

    常晋二人刚过街口;离府衙还有十几丈远;就有眼见的考生发现他们;立刻扯着嗓子叫道:“案首来了;常案首来了”

    听他一喊;不少看榜的考生纷纷扭过头来。

    “他就是常允升”

    “遇仙楼作诗的常允升……”

    看着大家围上来;常晋不得不面带笑意一一回应;而后在众人的拥立中走到榜单前。

    刚在前方站立;他就感觉体内神笔沸腾起来;同时府衙上空的煌煌气运飞出些许;落入自己头顶。

    有县试经验;常晋明白这是人道赐予;因此也不惊讶。

    人道气运;有供奉就有赏赐。常晋的名字被定为案首;自然被人道感知;进而赐下一丝气运。

    看过榜单;常晋又对着众人一番行礼;这才离开。

    回到客栈时;王启年已经从沮丧中恢复过来;嚷着要让常晋请吃饭。

    看他这态度;常晋倒是心中松了口气。重生到这方世界一年有余;常晋真正交到的朋友并不多;只有蒲玉裁和王启年两人。他并不希望身份改变;朋友之间出现裂缝。

    按照惯例;放榜次日过了府试的童生们要进府衙拜见主考官大人。

    按照惯例需要由府试案首领头;常晋也没有推辞;领着众人进了府衙。刘知府对大家一同勉励;并没有留客吃饭。

    走完过场;常晋本打算就此离去;哪知道没走到府衙门口;却被一个衙役拦住;说是府尊大人有请。

    “终于来了”望着周围那些考生羡慕嫉妒的眼神;常晋心中叹了口气。到现在;他仍然带着迷惑;不知道刘知府为何会点自己为案首。

    过庭院;进入后堂。那衙役并未进入房内;而是站在门外禀报:“大人;常案首来了”

    “允升;快进来吧。”里边一个爽朗的声音传出。

    常晋闻声推门入内;便看到两位老人坐在太师椅上;笑盈盈的审视自己。

    乖崖先生;他怎么在这里……难怪自己被刘知府当场点为案首;常晋瞬间明白过来。他心中惊讶;面上却恭恭敬敬行礼道:“学生常晋拜见府尊大人、乖崖先生”

    “呵呵;允升;见到老夫是不是有些惊讶?”和年前相比;王九渊脸上气色好了很多;说话声音也中气十足。

    “晚辈的确有些惊讶;上次见面曾听先生提起;说要在乡间闭门著书立说;未曾想会在府城见到。”

    “上次匆匆一面;允升可给老夫留下很深的印象;你那句‘闭门无处求道;;老夫可是记在心里。”

    “晚辈当时只是妄言;让府尊大人和乖崖先生见笑了。”常晋急忙回应道。他也没想到自己随口说的话;会被这老爷子记在心上。

    “妄言?允升你可不是妄言。我儒门根基本就在红尘中;所以才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脱离了世俗红尘;儒门就和释道没什么两样;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虽一时繁华;终究要被雨打风吹去。

    老夫这些日子一直在大燕王朝各州走动;就是希望从中有所得。前几日来到万山府;可是听到很多人都在谈论允升呀。恰好府试将开;就留了下来;想看其中是否有中意的学子。没曾想见到一篇好文章;真是不枉此行。‘圣人于心之有主者;而决其心德之能全焉……;”

    常晋的文章王九渊只看过一遍;此刻朗朗背诵而出;一字不错。

    那边刘知府也插话道:“允升此文;可称‘心仁、身勇、力行;;我儒门学子;当如此”

    “两位大人谬赞了”常晋只能再次谦虚。

    又聊了几句科举之事;座上两位老人对视一眼;最后刘知府开口道:“允升;你对道神两派怎么看?”

    说完;他们紧盯着常晋的眼睛。

    常晋知道;正题来了;先前那些都是不过是开胃菜。

    神以祭犯禁;道以法乱世。二者如果不加以限制;后患无穷……这是儒门的普遍认知;很多儒生上书请求皇帝下圣旨禁道神二门;理由皆如此。

    只是常晋却认为上边说法荒谬;就像子不语乱离怪神一样;一味否认对方是最愚蠢的行为。如今道显圣、神有灵;皆可见可闻;岂是一句“不语”能够禁止得了的。

    或许刘知府和乖崖先生想听到禁道灭神这样答案;但是常晋却不愿违了本心应付;沉思片刻;抬头道:“两位大人既然问起;晚辈就斗胆妄言。道神二门流传千载;自有其道理……”

    〖

第一百一十七章 道门董圣人() 
“与其担心仙神二道;不如考虑我们儒门自身。自身强大;神仙二道也不得不避锋芒。若自身羸弱;即使没有仙神二道;儒门也会衰退下去。去岁雪天拜会乖崖先生;先生当时曾问晚辈何为儒?;那句‘儒者以本心;心既是理;道在心中。;;晚辈至今还记得清楚;以为此话有理。

    看当今大儒;多在故纸堆里求学问;一味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偶得一两句言语;皆以为是圣人训丨却不知;世道早在数百年前;道法显圣那一刻就变了。世道变了;儒门也要随之而变”

    常晋本想说千年前的圣人训丨并不适合眼前局面。只是话到嘴边又止住;上边话语还在儒门的范畴里;虽然有些出格;却并非叛经离道。如果自己开口否定圣人训卜乖崖先生那一十三字意思也是儒者依从本心;不必“学圣人言;遵圣人训”。

    但乖崖先生到底没有明言;而且两人身份大有不同。有些话;王九渊可以说;自己却不能说;说了就是狂妄;无知。

    如果没有与天下儒生为敌的念头;这些话还是暂时放下为好。

    默默行自己的道;有一天等他名满天下时;才能宣扬。

    “哦;那允升认为如何为我儒门继绝学?”刘知府又开口问道。

    “推陈出新、取长补短;借道神为儒用;方为正途。”常晋想了想接口道。穷则思变;儒门到了末路;不得不变。

    一番应对;花了足足半个时辰;而后刘知府才方常晋出衙。

    目睹他身影消失;刘知府捋了几下胡须道:“王兄;你的确没有看错;有此子;我儒门大兴有望;不枉点他为案首”

    “呵呵;区区一个案首你就心疼了?”王九渊笑笑;继而脸上又浮现出失望之色。刚刚他再次动了收常晋为亲传子弟的打算;仍被拒绝掉。

    “区区一个案首我自然不会心疼;可你知道这其中牵扯有多大??”刘青城的声音突然变低;“先前梁侯曾派人暗中传话;希望点那张少保为案首;府试开始前;更有道人在门口守着观气……”

    “道人……乌山观竟然想插手我儒门府试”闻言;王九渊勃然大怒。梁侯点案首只是小事;可以不用理会。道门派人……科举乃是儒门经学治世的根基;如果让道门掺杂在其中;那问题就严重了。

    “王兄多想;问题没这么严重。”刘知府明白对方所想;摇摇头道;“他们只是在府试前出现过;而后并未传话过来。”

    “那些道人不会无的放矢;如今各地乱象频现;我们还是要小心为妙;别让道门趁机把手伸进官府中。”

    常晋并不知道自己离开后王九渊二人的谈论;他方才在厅内所讲;有些意犹未尽。从道法显圣起;这世道早就变了。儒门专长在于经世致用;如果不能适应于世道变迁;必然会被人们抛弃;就好像前世地球上那样。

    如果把科技变革比作道法显圣;会发现历史惊人的相似。

    而如今道法显圣不过数百载;尚未和人道紧密结合起来;是以并未替代儒门。道法虽高;不能经世致用;这也是道门的短板;正因为有短板存在;儒门才苟延残喘下来。

    但是道门中人才济济;总有人看出问题所在;而后着手解决。如今世间大劫将至;种种变革风云际会;一旦道门琢磨出经世致用的法论;被人道认可;那儒门倒真的剩下消失一途了。

    千年前儒门出了个董圣人;由此奠定儒门为世俗正统;独享人道上千年气运。可谁有敢保证道门不会出一个董圣人?

    一直走回客栈;常晋仍然在思索着儒道种种。良久才吸了口气;将种种念头从大脑中清除。

    这些事情以后再思考;如今却有一桩麻烦在眼前。

    府试结束;连结果都出来了。各县考生或兴奋;或失望;不过大都轻松起来;开始收拾行李返程。考中的自然是回家报喜;落榜的则打算明年再战。

    一切如常;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只是不知怎的;从府衙回来;常晋心中阴云越发浓烈;总感觉近期要有大事发生。

    王启年收拾行李约他一同返乡时;被常晋拒绝掉:“清远兄;你和小松先回县城。我和皇甫员外有约;需要在府城滞留几日。”

    自己给人当教书先生的事情王启年也知道;这倒省去编理由。

    “哦;暂时不回去;不如愚兄陪你怎么样?”府城繁华;再加上这里没有父母管教;王启年倒有些不想回乡了。

    “清远兄;万万不可。”常晋本不打算实话实说;见他这副模样;只得开口道:“听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