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聊斋龙蛇 >

第242部分

聊斋龙蛇-第242部分

小说: 聊斋龙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晋讲述自己经历前先做了一番铺垫,而后才说起成为万山府城隍的过程。当然其中的凶险,也略有涉及。

    梁宗宪初时听得张大嘴巴,继而脸上写满不可思议,最后完全木然,呆立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种种经历,匪夷所思,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常晋讲完后静静的品茶,任由对方思考。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梁宗宪终于回过神来。冲他们拱了拱手,恍惚道:“允升所讲仙神二道种种,我还是第一次听闻,实在是难以想象。先生颠覆千古圣学,想要将释道融于儒学当中,我原本就以为非常出格,没有想到允升走的更远……”

    接着,他脸上露出沮丧之色:“像允升这般大才,超出宗宪多亦。如今都不看好儒学,反而专修仙神,难道天要亡我儒道吗?”

    到最后,他的脸色渐渐煞白,头上原本浓郁的本命气息飘摇不已。

    “允升,不好”白素素看事情不对,忙冲着丈夫叫道。

    今日铲除河神,骂退存真道的修士,再加上常晋讲述仙神二道重重经历,梁宗宪接受信息太多,大喜大惊之下,竟然有些迷了心智。

    汀按笕耍你还不醒来!”常晋猛然呵道。

    这声音含有无尽的法意,宛如炸雷,直接在梁宗宪耳边炸响,宛如当头一棒。

    梁宗宪感觉整个人陷入黑暗,无边无际,什么东西都看不到。猛然似乎有声音响起,继而眼前一亮。他睁开双眼,望着四周,轻叫道:“啊……”

    “让二位见笑了”等神识恢复,梁宗宪仍然面带枯寂之色道歉。

    “大人何必如此悲观,”常晋为神为仙,境界高深,刚才讲述自身经历种种,不知不觉话中已经含有法意真文,根本不是寻常人可以接受的。本以为梁宗宪身怀大气运,听过后并不会出问题,未曾想也会在心头起了执念,对自己长期以来坚持的儒道产生了怀疑。

    如果不是发觉异常,当即喝破,恐怕梁宗宪到现在还无法清醒过来。

    “允升无需安慰我。余五岁启蒙,到现在学儒三十年,今日方知自己是井底之蛙。眼前所看所听所闻,不过是儒学这巴掌大的一片天。外边的天空,一无所知。这样的儒学,有何用?”说到最后,梁宗宪已经心灰意冷。

    “允升,该怎么办?”白素素脸上浮现出几分忧色,放出神识道。她也看的清楚,如果不解开对方心中执念,怕是整个人就毁了。

    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干涉世俗官府运行,不知丈夫会不会受到人道反噬。

    常晋给妻子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随即道:“此言差矣,大人请看!”

    他捏了个法决,上午河神庙前的场景再次浮现。

    只见梁宗宪立于庙前,面对河神的强迫威压,他并无退缩之意,反而义正言辞,铁骨铮铮。

    接着便是他借助民愿,使得存真道众修士狼狈退去。

    画面再一转,却是梁宗宪走前对众百姓许下承诺,一时间河堤之上,诸人欢呼不已,大喊:“大人威武!!”

    “大人,看了这些,你还觉得儒学一道无用吗?”常晋反问。

    “那又如何,我能做到这些,只是两岸百姓的愿望加身而已,刨去这些,儒道又何用?”梁宗宪刚才听常晋讲起登临城隍神位的场景,同样是民愿加身。这样的举动,仙神二道可做,并非是儒学的功劳。

    “大人,你真的糊涂了,儒学乃是经世之学,小可养身明智,大可治国,教化万民。怎么会没有用。”常晋叹了口气,跟着继续演化:“大人再看允升为你释惑”

    他手掌一翻,面前出现一个虚幻的学堂。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夫子端坐堂上讲课,在下边还有七八个孩童听着。

    “大人,这道气息就是他们头顶气运,请大人从中择出一子。”常晋指着其中那股细细的白气解释道。

    “这有何用?”梁宗宪满脸不解,随手制定一人。

    常晋将画面隐去,随即再显现出几个放牛娃,他们头顶同样顶着一丝白气。在这些人当中,再由梁宗宪选择一个。

    “大人,这两名童子本命气运相当,大人认同否?”常晋单独将挑选出的两名童子并列,然后问道。

    “对”梁宗宪点了点头。

    “请大人看他们稍后的气运变化”常晋回答一句,接着捏出手诀演化。只见随着年龄增长,两个孩童的气运都在发生变化。不过那位进读的童子气运增长要快一些。

    初始这种差别倒不是很大,但随着时间流逝,两个童子慢慢变成少年,他们头顶气运也发生了巨大的反差。

    进学的少年气运慢慢由白色变成赤。而放牛的孩子始终为白色,再没有一丝变化。

    演化到此处,常晋停下手来,冲梁宗宪道:“大人,眼前场景,乃是允升自万山府阴司鬼魂记忆中提取出来的,没有一点篡改。两人初始本命气运相同,只是因为读书明智,从此人生际遇已经大不相同,难道,大人还以为儒学无用吗?”

    说道此处,他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前世的一句经典名言:知识改变命运。在这方世界,同样也是如此。但又不仅仅是这样,儒学又是人道的根基所在。

第三百六十六章 形势变迁() 
看过面前的演化,梁宗宪眼睛中总算闪烁出一丝亮光,显然有所触动。

    有效果,常晋总算松了口气,跟着又问:“大人以为仙神二道力量强大否?”

    “仙神二道修炼术法,可御物飞行,一日千里,可翻山倒海,叫天地变色,当然称得上强大。”梁宗宪回答道。

    “仙神二道的确像大人所言那么高强,可为何在大人发声斥责时,存真道那些道士会无奈离开呢?”常晋回到原来的话题,重新反问。

    “这是民愿的力量,并非儒学之力。”

    “大人可知民愿的力量又从何而来?”常晋问了一句,没等梁宗宪回答,就继续道:“民愿乃是千万百姓心中所想所感的显化,正是他们组成了煌煌人道。大人请看……”

    说着,常晋再捏了个法决,面前出现一座虚幻的城池。城池放大,只见城外一片农田中,不少农夫弯腰在田间劳作。

    梁宗宪看的清楚,这些农人头顶气运,和自己刚才看到的并无太大区别。

    画面再转,却是城中的商贾、士子、胥吏等等,他们自身气运同样清晰可见。

    一座城池,百姓无数,这些人气运勾连在一起,异常博大,汇聚成一道赤青洪流星河,带着阵阵威压在城池上方盘旋。

    虽然只是虚幻的画面,梁宗宪仍然感觉到强烈的压迫扑面而来。

    “这就是世俗人道在一座城池上的显现,此乃万山府城。”常晋指着其中一点亮光向梁宗宪解释,“这里是城隍庙所在,”

    任何语言都没有真实画面来的强烈。常晋为万山府城隍,如今登临神位数月,神域和地脉融合,勉强可以以术法演化万山府气运。

    梁宗宪闻言望去,若把万山府世俗气运比作滔天星河,那城隍庙所在位置就是一颗闪亮的星辰,璀璨夺目。

    不过他也注意到,这颗星辰看似和诸天星河连在一起,实际上独立存在。

    “这里又是什么地方?”很快,他发楸还有一颗星辰孤立在外。

    “此乃均州玉清道在万山府设立的道院,乌山观。”常晋解释一句,用手指着星河中另外两处闪亮的地方:“这里是府衙所在地,另一处是书院。现在让我为大人演化这四处气运有何不同?”

    说完,他伸手一点,灭掉了代表乌山观的那颗星辰。

    亮光一闪而没,诸天星河微微晃动一下,随即稳定,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梁宗宪双目紧盯着,心中微动,明白了一些东西。

    常晋也没有多说,跟着再点,城隍庙上方的气运宛如油灯,噗的吹灭。

    这一次,诸天星河终于有了较大变化,那煌煌气运,瞬息减弱一成。

    第三次,常晋伸手灭掉了书院。

    那星河剧烈的晃动起来,仿佛狂风刮过,气运洪流滚滚荡荡,波动不已。等重新稳定时,足足减弱了三成。

    事情仍然没有结束,在梁宗宪注视中,代表官府的那颗星辰,也在迅速衰退,已经不足以控制整条星河。

    接下来星河溃散,星星点点,再无一丝凝聚之力。

    演化完毕,常晋收回凝聚的真文,面前虚幻画面顿时消失不见。

    “大人,如无外力干扰,万山府气运最后就是这般景象,不知大人可看明白?”常晋扭头望着梁宗宪问道。

    “允升不是骗我,儒学对世俗影响真有这么大?”

    “大人,允升先前已经说过,儒道乃经世之学。从人道草创之初,道法显圣之前,儒学已经参与到其中。立皇定礼,编纂法典书籍,说教纲常,这些都是由儒学来完成的。

    可以说,人道每一步演化,都有儒家大能参与到其中。他们呕心沥血,披荆斩棘,教化万民,为之查漏补缺。如今已有万年,虽然经历几十个朝代更替,但每一次新朝建立,仍由儒家创制。官府治民,并未改变其根本,天长日久,儒学早已经和人道融为一体。<;/>;

    正因如此,一旦儒学出了问题,人道才会崩溃,重新开始演化,直到新的秩序诞生。”

    常晋所说这段,并非单纯说教,而是他最近对人道的感悟所得。

    “那仙神二道?”梁宗宪再次看过来,目光变得莫可名状。

    “大人猜的不错,仙神二道从来不是世俗主流,只是依附在人道上的枝杈。若说神道对人道还有益处,那仙道完全可有可无,十四州道院根本是寄生虫。”常晋点头回答。

    “道皆大盗,看来先生这句话没有错。”梁宗宪此刻完全清醒过来,“以前只埋头治学,从未跳出儒学来看,今日看了允升的手段,方知儒学的作用,刚才却是我着了心魔,让允升见笑了。”说着,梁宗宪起身深鞠一躬。

    其实常晋讲述的道理他心中都明白,只是今日受刺激太大,才会钻入牛角尖内。如今心头氤氲散去,自然恢复正常。

    “大人客气了”常晋侧移一步,虚受半礼。

    接着,梁宗宪又不解的问道:“既然儒学有大功于人道,允升为何要转修仙神?”

    “大人,你以为乖崖先生为什么要释道之学融于儒家呢?”常晋不答反问。

    不知不觉间,两人谈话又回到最初的话题。

    “难道我儒学真如先生所言,日后会有倾覆之祸吗?”梁宗宪一半反问,一半自语。话中虽有忧虑,却无沮丧。

    “大人,其实儒学将来如何,你心中早有定论。人道万年来一直在演化,并非一成不变,儒学亦在变,只是自道法显圣以来,人道变化速度加快,儒学早已经跟不上形势。如今仍占据世俗正统,不过是儒学近万年的气运积累罢了。正是看到这一点,先生才想采取释道二门所长,补儒家之缺。我的选择,并非对儒学变革没有信心,只是另有机缘,想走出一条新的道路罢了。”

    心中困惑大半解开,梁宗宪这个时候终于想起室内还有一人,慌忙致歉道:“实在失利,刚才得允升教诲,我心神恍惚,忘了白贤弟,白贤弟应该也不是普通散修吧?”

    常晋代为解释道:“大人,这是我妻子白素素,携带女眷外出游历多有不便,因此素素才会化身为书生,还望大人勿怪。”

    “原来如此,”梁宗宪有些惊讶的称赞道:“没有想到令妻还是女中豪杰。”

    “素素见过大人”白素素并未换回女装,上前一步行礼道。

    重新认识过后,梁宗宪又问了一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允升,先前存真道几位修士曾谈论起神道敕符归属,不知允升有何意见?”

第三百六十七章 惹上两大道院() 
“这……”听到梁宗宪的问题常晋略微沉吟,又问道:“大人就任沙洋县县令已两月时间,想必对治下百姓所供神灵应该有所了解,可从中择一灵验正直的草头神,敕封为河神,然后令县内百姓祭祀。有世俗百姓支持,新神若无过错,只要两三个月时间,气运就可稳定下来。

    唯一所虑,是存真道那些道人,恐怕不会让新神这么轻易继位。至于河伯的神位如何处置,吾还没有想好,不知大人可有想法?”

    对着两枚敕符,常晋并无窥觊之心。曲曲河神河伯之位,他还不放在眼中,真的想要河伯敕符,当初在下江府自己就可取之。

    另外是路途遥远,这两个神位远离万山府城隍神域,自己即使登临神位,也只能作为一座分祠,更像是鸡肋。一旦有问题很难及时作出反应,庙宇容易被存真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