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在年代文中不思进取 >

第96部分

在年代文中不思进取-第96部分

小说: 在年代文中不思进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儿女的, 崇拜父亲是天性, 宋爸爸如果愿意给亲儿子讲古,他们听得肯定比叶小妹要走心多了——毕竟叶小妹是真当故事在听, 他们听的是爸爸那些年的风云往事, 意义就完全不一样。
      不过想也知道,宋清徽和他大哥都是男生,男生天生内敛, 哪怕听得再崇拜再热血了,也是绝对不可能像叶小妹这样闪着星星眼的。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对宋爸爸来说根本不是合格的听众,就算他们愿意听,宋爸爸还不愿意讲呢!主要是宋爸爸对宋清徽兄弟的教育方式,跟时下所有大家长一样,棍棒底下出孝子,虽然没真动手打过,但也是标准意义上的严父,板着脸恐吓还来不及呢,怎么也不能像对待娇滴滴的叶小妹一样,讲故事逗这俩臭小子开心!
      总之,造成宋爸爸过去几十年没有机会尽情吹牛逼的因为,父子双方都有关系,只因为宋爸爸是老子,有绝对的权威,所以这个锅宋清徽和他大哥背定了。
      其实宋爸爸最开始给叶小妹讲故事的初衷,只是想缓和一下尴尬的气氛。小徽带着媳妇儿回来陪他们,明明是有心了,妻子却板着个脸严肃的坐在那里,宋英盛就怕把小姑娘吓着了,以后都不敢往他们身边凑了。
      为人父母,儿女子孙却都不敢往他们身边凑,那他们岂不成了孤家寡人?
      宋英盛思想还是比较传统的,他希望日后能够子孙绕膝、含饴弄孙,妻子一时间还没想通,只好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和蔼可亲一点,主动跟叶小妹聊了起来。
      他是不苟言笑、且人人尊敬的首长,叶小妹只是个整天惦记着吃喝玩乐的小村姑,可想而知他们根本没有共同话题,宋英盛再努力打圆场,也还是不可避免的冷场过几回,然后不知道怎么的,他聊到了部队的趣事,然后就看到叶小妹一点也不局促了,双眼发亮的追问他“叔叔,后来呢?”
      后来宋英盛就体会到了吹牛快感,有了共同话题,和叶小妹的“友谊”也一日千里,现在已经不单是叶小妹每天兴致勃勃拉着宋大哥往宋家凑了,宋爸爸其实也是盼望着儿子儿媳妇早点过来,他们好早点开场今天的讲古活动。
      他在屋内迫不及待的招呼着小两口进来,堵在门口的赵海兰也就只能黑着脸让道了,她只觉得自己被枕边人拆了台,不得不把这小村姑迎进家门,心情憋屈的厉害。
      实际上连叶小妹都知道,宋妈妈比她还外强中干呢,毕竟在门口的可不只她一个人,还有宋大哥也在,他可是宋妈妈亲生的,不是从哪个垃圾桶里抱来的,宋妈妈也就摆摆脸色,最终还是要让他们进来,甚至还有好吃好喝招待的。
      所以叶小妹根本没在意宋妈妈的黑脸,她礼貌的跟宋妈妈打了招呼,便非常自来熟的换了鞋往客厅走,一脸期待的问宋爸爸:“叔叔,今天我们讲什么故事啊?”
      宋爸爸也放下了报纸,叶小妹和宋清徽还没在沙发上坐下,他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讲了,“今天说一个比较有趣的小故事,二三十年前,我还是个刚参军的小兵,有一次出任务,我们几个小兵不留神和前辈们走散了,干粮都在他们身上,我们饿的啊,就蹲在一条小溪旁钓鱼……”
      叶小妹听到这里,脸上闪过一丝兴奋,不等宋爸爸讲完,她已经忍不住插话道:“这个故事我知道!叫《金色的鱼钩》,用缝衣服的针掰弯了在水里钓鱼吃是不是?我们都在课本上学过了!”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具体讲了什么,叶小妹已经记不大清,但是有几个点她记忆非常深刻,除了用缝衣针做鱼钩外,印象最深的就是钓上的鱼做成鱼汤,作者把它形容成人间美味,导致她当年上这堂课从头到尾都在吸口水,还以为小溪里钓的小鱼格外鲜美呢,回家就缠着爷爷奶奶也要去小溪钓鱼。
      那个时候,她爸妈已经在闹离婚了,不过爷爷奶奶都在世,她依然是无忧无虑的小公主,她说要钓鱼,周末爷爷就带她找了条小溪,可惜亲手钓上来的鱼并不美味,鱼小刺还多,熬的鱼汤她都没喝第二口。
      文人的嘴,骗人的鬼,叶小妹从此铭记这次教训,以后在课本上看到什么好吃的,她都心如止水了。
      不过现在听宋爸爸讲起这个故事,她还是有点激动的,原来宋爸爸是写在语文课本上的人?感觉好荣幸哦!
      叶小妹是与有荣焉了,宋爸爸却被她的话搞得很懵逼了,一头雾水的表示:“我们确实是用缝衣服的针去钓鱼的……但是这故事别人都不知道,怎么就进课本里了?”
      宋清徽张了张嘴,想要发言,叶小妹已经满脸兴奋的确认道:“我记得这篇课文里还提到过草地什么的,是不是?”
      宋爸爸果断的摇头,笑道:“那就不是同一件事了,我们没过草地。”
      “不过,那个年景大家都艰难,能想到用缝衣针钓鱼果腹的战友应该也不少。”这么说着,宋爸爸的心情竟然还不错,或许当年很难熬,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原来在他不知道的角落,还有战友和他们做着同样的事情、有着相同的经历,反而让他忍不住想要会心一笑。
      听到宋爸爸的否认,叶小妹颇为失落的眨了眨眼睛,还以为能跟教科书里的人物做朋友呢,原来是她想多了吗?
      这个时候,宋清徽终于找到机会插嘴了,他笑道:“我仔细想了想,好像并没有在课本里看到《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呢。”
      作为阅卷无数的学霸,宋清徽这话的可信度都很高,至少叶小妹就下意识的反问了起来:“没有吗?”
      然后才恍然大悟起来,不同时期的教材应该也不一样,她上辈子的课文里有,可能现在的课本还没安排上呢?不过搞了个乌龙,叶小妹也不慌,这篇文章肯定是存在的,她不可能凭空捏造,再说穿越这种匪夷所思的经历,她就算讲出去,别人估计都当笑话听呢。
      所以叶小妹很是坦然的摆手:“那可能是我记混了,不要在意这种细节啦,叔叔,你们后来钓到大鱼了吗?”
      叶小妹这么理直气壮,宋爸爸当然也不会多想,他还很是欣慰的打趣道:“小妹是不是看的书太多了,一时间搞混了?”
      不等她回答,宋爸爸已经满脸赞赏的总结道:“真是个努力上进的好孩子。”
      一不留神在未来公公面前立了个学霸人设,本质是个学霸的叶小妹当然会感到心虚,不过转念一想,她这几个月疯狂啃了那么多本书,确实称得上努力上进啊,宋爸爸的结论并没有错!
      于是她又理直气壮的抬头挺胸起来,当然还不忘谦虚道:“叔叔过奖了啦。”
      把叶小妹的反应尽收眼底的宋清徽笑而不语,深藏功与名。
      宋爸爸很快把歪了的话题拉回来,“我们继续说钓鱼啊……”
      眼看着丈夫兴致勃勃跟个小丫头讲起了故事,赵海兰当然更郁闷了,他们几个越是相谈甚欢、处得像是亲如一家,她就越不高兴,甚至都不想在客厅多待一秒了,起身直接进了厨房,不如早点把午饭做好,好早点吃完饭把小村姑打发走。
      赵海兰同志是一个人进的厨房,骄傲如她,压根想不起来要叫上叶小妹一起做饭,大概在她的潜意识里,叶小妹是农村丫头,在家必然是要干活的,没必要再来考验她的家务活;再说,自己不满意的是农村出身,叶小妹能干与否对她来说都没有意义,叫上这丫头去厨房打下手,除了让自己心情更不好以外,还有什么意义?
      还不如眼不见为净。
      于是叶小妹每次上门,宋妈妈都黑着脸做一桌好吃的招待他们,也成了她乐不思蜀、天天来刷存在的动力。
      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叶小妹如今却是是脱胎换骨,干活的干得很麻利,但是这不代表她就会喜欢干活,好吃懒做是她的本性,就跟狗改不了吃屎一样。
      如果宋妈妈像传统的恶婆婆一样,把叶小妹当牛做马的使唤,每次上门就打着教她家务的旗号支使她干这干那,已经习惯了在宋奶奶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生活的叶小妹,是绝对不会来宋妈妈家来得这么勤的,就算宋大哥非要拉着她一起,她也最多三五天来一次,毕竟有那累死累活讨好未来婆婆的功夫,她还不如专注抱宋奶奶的大腿好了。
      正因为宋妈妈如此的“口嫌体正直”,每次见她都黑着张脸,仿佛她欠她几百万似的,却从来不叫她干活,还准备一桌子好吃的招待他们,加上宋爸爸的故事也非常有意思,叶小妹一下就喜欢上了来婆婆家蹭饭吃的日常,刚开始还是宋大哥拉着她,这两天已经变成她主动提醒宋大哥该去看望叔叔阿姨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好像又卡文了orz……
      想要跟大家商量一下,如果不喜欢看日常,或者觉得剧情慢的,可以攒一攒,也可以随时弃文,最好不要来文下或者微博跟我讲,你们告诉我没有意义,我只会越写越慢,真的不是故意,是因为心态崩了然后破罐破摔。
      不知道其他作者是什么情况,反正我写作就是看心情,永远没有存稿,心情好多写点就能多更点,心情不好写不出来就只能断更,就希望大家互相理解、多多配合~鞠躬_
      今天就不晒霸王票了,我还没洗澡呢,大家晚安_(:3J∠)_

  ☆、第一百零二章

  就在叶小妹愉快的在宋爸爸宋妈妈跟前刷着存在感的时候; 春节到了。
  时间过得很快,不过叶小妹来北京也有半个多月了; 每天坐在宋大哥的自行车后面; 几乎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转遍了。
  一开始,叶小妹不太能理解宋大哥这次为何如此积极,明明时间这么充裕,宋大哥却跟火烧屁股似的,只要出太阳; 就必须拉着她出去玩耍; 像是恨不得一天之内就带她逛遍北京城。
  叶小妹提出在家歇俩天看看电视的建议都被驳回了; 这么急性子的宋大哥,根本不是她认识的宋大哥嘛。
  到了过年,叶小妹才知道原因,原来留给她出去玩耍的时间真的不多,因为她是“新进门的小媳妇”,亲朋好友来了都得把她拉出去溜溜,所以她除了走亲访友哪都不能去。
  大概是怕叶小妹知道了又要起幺蛾子; 宋清徽便没有提前告诉她这么重要的安排,只是未雨绸缪般的带她痛快玩了那么多天; 算是堵住了叶小妹的嘴。
  叶小妹这半个多月大体也算是开心满足的; 到了过年期间; 也就在宋清徽的期待中乖乖配合了一回。
  不过她不是听宋大哥的话; 而是时隔多日终于想起来,过年就意味着他们再过不久要回家了; 又得在王翠芬同志和队长父亲手底下讨生活了。老父亲老母亲有多看重她在北京的表现,她心里还是有数的,为了回去后好跟他们交差,叶小妹也只能乖乖配合。
  被大家逼着看书写字,经常让叶小妹感到头疼,但是把自己当成精美的花瓶一样在人前展示,听着人们的恭维赞美,这活儿她再拿手不过了,一点难度都没有的。主要是她连公公婆婆都成功拿下了,这会儿正信心爆棚呢,所以一点都不担心见亲戚。
  而且宋奶奶家依然是活动的主场。
  国人不管过什么重大节日都讲究“团圆”二字,年夜饭这么重要的日子,在北京的宋爸爸宋妈妈,宋小姑、小姑夫和他们的孩子,还有宋堂哥和他妈妈,一个不落,全都到宋奶奶家欢度除夕了。
  宋奶奶生了两双儿女,如今连宋清徽都要结婚了,上面的兄姐当然早就各自成了家,有些动作快的估计连小孩都生了好几个,比如那个帮宋清徽买手套的上海表姐,叶小妹就听宋奶奶说她已经生了两个女儿,还准备要三胎。也就是说宋家人丁是很兴旺的,年夜饭的日子,接过宋奶奶家只聚集了堪堪十来个人,要不是宋清徽今年带了叶小妹回来凑数,人还会更少,两只手都数的过来,其实这个年夜饭称得上冷清了。
  叶小妹却发现老爷子老太太好像并不难过的样子。
  宋大哥的亲哥宋清嵘好像最近有任务在身,连年都在部队里过,根本没办法回来,他老婆当然也不可能回来,总得留下来照顾任务缠身的丈夫,同理,一大家子都在南京的宋大伯,和在上海的宋大姑家,也都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脱不开身,宋爷爷宋奶奶非常理解,老爷子甚至豁达的感叹道:“如今世道安稳了,孩子们过年抽不开身,过后总能找时间,每隔一两年回来看看咱们两把老骨头,不在一个地方总是有些不便,但是也不像以前了,想团聚有的是机会。”
  宋奶奶也很赞同的点头:“知道孩子们都平平安安那就行啦。”
  大概经历过战乱的老人才会对现世安稳充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