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老爷我要把官做 >

第38部分

老爷我要把官做-第38部分

小说: 老爷我要把官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腋嫠吣悴衤舨怀鋈ィ矸贡鹣氤粤恕!
  何六听到声音暗暗叫苦,他这个堂兄最是奸滑,让他看到这一幕,不知会闹出何样的事故来。未等何六想好法子遮掩了过去,何大发人已蹦到面前,眼儿一扫,就知道什么事。拍着何六的肩膀贱兮兮的笑道:“好小子,你倒会英雄救美,给你自个儿找了一个媳妇。”
  何六急急地分辨,“不是,这是巷子那头人家的姑娘,你别乱说坏了人家姑娘的名声。”
  何大发眼珠子一转,“成了,说是我救的人。”说着何大发就要上前去抱敏姐儿。
  何六箭步窜到敏姐儿面前,张着双手,吭吭哧哧地道:“人家是姑娘哩。”
  何大发眼皮一掀,白眼仁一翻,“总不可能白救人吧?”
  何六低声道:“我认得这姑娘,姓周,家就住这条巷子。”
  何大发啧啧几声,“你爹那么个老实人,咋生了你这么个贼精。你还没到十五吧,就会勾搭姑娘了?怕爷爷奶奶不给你娶媳妇?自己先弄上一个。”
  何六急得脸都绿了,“堂哥,你瞎说啥,人家可是书香门第的小姐。”
  “书香门第的小姐?”何大发的眼珠子险些掉了出来,左转转右转转才把眼珠子转回去,又笑道:“别生气,别生气。我说是我救的人好了,我年前成了亲,不会怀疑我。”说完,何大发一溜烟地走了。
  何六懵了,他怎么觉得堂哥说的话有问题呢,不会怀疑他?什么意思?不待他细想,何大发领着邵氏和张氏过来,立马抱了敏家儿回去。
  先前何大发进了周家,一阵吹嘘自己如何救了敏姐儿,如何发现坏人,如何打人。邵氏自是感激不尽,包了五十两银子和两匹绸布谢了何大发。邵氏在黔州府待了这么些日子,也跟一些小户人家的女眷打过交道,知道此时不是省银子的时候,咬牙大手笔送出这么重的礼,也有封口之意,何大发掂着手中的银子,乐的嘴都合不拢,连连点头道绝不把事外传。
  送走何家两兄弟,周举转头去审那个闲汉。不想张氏动作更快,拿着手臂粗的大棍子狠狠地把闲汉揍了一顿,揍得他浑身没块好肉。那个闲汉原不过是想赚几个银钱顺便偷个香,那会想到有一顿毒打。不用周家审问,他自个儿竹筒倒豆子,把古家那群人给供了出来。
  古家那群叔伯亲戚,先是信了邵氏的那一番话,真个以为古家没了房屋银钱。又那心思重的则以为周家仗着周中是秀才欺负古家寡母弱女,贱价占了古家的房屋,到底因着周中是秀才,才熄了声息灰溜溜地回了乡下。随着官学里蒙学堂兴旺,官学附近日渐热闹,越来越多的人往这边做生意,成天都有几起货郞挑着担子在附近叫卖,其中有一个人就跟古家那群乡下的亲戚沾着亲。日子久了自然发现古家并没有所说的那样穷困,那人顺嘴说了一句,却给人传回古家叔伯耳里,一个个地急红了眼,好好的古家家财,岂能让两个外姓人占去享用。一个是嫁进来的媳妇,一个是要嫁出去的女儿家,在他们眼中自然都是外姓人。几家人聚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把古家的家财弄回自己的兜里,只是想着邵氏手中的房契和中了举人的周中,一个个的俱拿不定主意。他们庄户人家,那敢跟举人家作对,有着周家照应,他们也很是不敢惹古家。只是想着白花花的银子由着富贵媳妇和喜儿折腾,他们嘴里就直冒酸水,气不打一处出。思来想去,最后竟然让他们想了一个阴招,明面上不行,那就来暗的。几家人湊银子找了一个闲汉,让他去坏了喜儿的名声。等那时再由他们当伯爷当叔的出面,周家也不便出头。再把宅子里的东西一收,连人带财给弄回乡下。到了他们的地方,还不是由他们说了算,不信富贵媳不掏出银子,到时候那些银钱自然进了他们的手里。
  周举听了,就要找人去收拾古家那群人。邵氏忙拦住,她也恨不得吃了那些人的肉,喝了那些人的血。只是周举办事,着实不能让她放心,怕他再办差了,遭人算计。想着等周中回来来解决此事。
  不想古家还没有收拾,何家却上了门。何大发带着爷爷奶奶爹娘上了周家门,何大发的奶奶摆着脸色说敏姐儿的身子让何大发看了,不好别嫁,就让何大发娶了敏姐儿。那语气是满满地不屑,好似他们家娶敏姐儿是一种恩赐。气得邵氏倒仰,那日邵氏他们又不是没看见何六身上少了一件夹衣,自是知道敏姐儿是何六救的。只是何大发是何六的堂哥且何六并没有出声辨别,邵氏就默认了何大发的说话,反正都是何家人,那晓得还有后面这场事。
  先不说如今周中是举人,敏姐儿算是举人家的姑娘,秀才也是嫁的。就凭何大发本人,家有妻室,且他为人不老实,贪堂弟的功劳,说话时眼睛骨碌骨碌地转,邵氏就不喜此人,当即干脆拒绝。
  何家却是有备而来,把周家打听的清楚,听说周中是举人老爷,在黔州有铺子,老家更有百亩田地。好比挂在何家面前的一块肥肉,怎么能不吞下去。何况他们手里捏着敏姐儿的把柄,读书人家最重名节,想不答应他们也不成。不想邵氏一口拒,未留一点余地,没沾着荤腥,何家如何能干休。反正他们光脚不怕穿鞋的,一家子老老少少立时发作,又吵又闹又嚎,把事情抖落开。反正事儿闹开了,对他们只有好处。有了这么一出,别家谁敢娶敏姐儿这样让别的男人看过的姑娘?到那时,周家得求着他们何家上门来迎娶。
  何家算盘打得啪啪响,偏周家一家子也是庄户人家出身,也不过这几年才吃得饱,那有甚节妇烈妇的想法。在乡间,下田干活谁不撸着裤腿干活,小媳妇大姑娘没让人看了小腿去。况且敏姐儿穿着肚兜,能看到个啥。
  若说何家没反事闹开,周家或许还有些顾忌,既然闹开了,那是没了顾忌,把何家从老到小全赶了出去。何家原还在周家门口破口大骂,周举一个眼刀子扫过去,“你们再敢嚎看看,我非得告到衙门里去,说你们私闯民宅,意图不轨。”
  何家人灰溜溜地走了,过了几日又来,也不到周家门口,只是在周家铺子周围说什么这是他们家儿媳妇家的铺子,以后会是他们家儿媳妇的嫁妆。等周举派人去质问,那老婆子舔着脸把那天的事儿又说了一遍,最后还问:“莫非你还要把你们家的姑娘许给别家?”


第四十六章 
  这话何其诛心; 周举如何好应答,不论他争辩与否; 只不过是把这事传得更远些罢了。他气呼呼地回到家,把事儿一说,张氏泪珠儿不住地淌; 哽咽着说不出话来。邵氏看得明白,何家就是想把敏姐儿的名声弄臭,好嫁于他家。
  “烂心肝; 黑心肠!生的儿子没□□……”邵氏一连串的骂声; 可除此之外; 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何家一出又一出; 连深居简出的喜儿母女俩也听说了。再听说敏姐儿是替喜儿受过,两人很是惶恐不安。喜儿在家里想了一宿。第二日跑到周家,说这事是因她家而起; 是她家的错,就由她嫁到何家,当初何家看差了; 救得人是她不是敏姐儿。
  这事; 周家是丁点没透给古家母女俩。倒不是邵氏心大; 只是这种事藏尚来不及,那能宣扬了出去。待何家把事传了个遍; 周家倒不好再把话传给古家去。何尝不是把她们给埋怨上了; 打心里远了去。那想昨儿她们来探望,一见着她俩; 邵氏眼里可不冒火星,把原来的想头全抛了去,道了一声敏姐儿替喜儿受过。不过一日,喜儿转头就说出这样的话。看何家的作派,就不是厚道人家,周家是举人之家还敢如此。真等娶了喜儿,岂不把喜儿母女俩给生吞活剥了。只是眼前花骨朵般的人儿,那能容她跳了火坑,邵氏究竟不是心狠的人,那能做出这种偷天换日的事来,只拿话哄着喜儿说周家有法子。
  等周中中了进士的消息传来,何家换了面孔,摆出一副亲家的作派上门。仍是让邵氏命人给打了出来,这回何家也不在周家门口嚎,挨了打不过笑眯眯地走回去。过了几日又来这么一出,邵氏心中腻烦除了吩咐人打得凶些也无别法,到底手上没沾过血,想不到别处。余下的日子邵氏无数次怨自己舍不得银子,不肯多买几个丫头。若成日有几个丫头跟着,敏姐儿那会出这事。晚上躺在床上,邵氏很是捶了自己几下。
  除了埋怨自己一回,邵氏就数着日子算周中甚时回来。敏姐儿出事后,邵氏立即让周举找商队捎了信去京城。
  周中丁点不知家中之事,此刻在京中忙乎着跑官,他有生以来头次做这种事,尚有些生疏。谢名之家事不便对外人讲,周中就打着为齐顺和白三望跑官的名头往吏部官员家跑,从主事到侍郎都去了一遍。就这一遍,周中再不愿去第二遍,无它,皆因周中发现凭他们的家底,跑不起。
  官跑不起,周中开始琢磨起其它的法子,头发掉了一根又一根,硬让他想出个法子,只是法子不大好,也是没法子的法子,说白了就是拿命胁迫谢父。
  谢名之没考上庶吉士,在周中预料当中,当天周中就把自己的法子抖落出来。
  周中的法子其实简单不过,只是世人少有想到,他们耳朵里听的嘴上说的全是父父子子,稍有不敬就是大不孝,世人可以唾之,官府可以惩之。周中来自现代,心里眼里自是没有这个世代的三纲五常,起先,周中想错了方向,只想如何对付谢永之,忘了关键在于谢父。对付谢父,周中有无数的法子,从其中择了一个最狠的,又最直接的,只是不能这么直通通地告诉谢名之,得转寰着来,不能让别人说周中挑事,让人家父子生嫌隙。
  周中说了有法之外,又不是什么法子。却忽地说起诗文来,天一句地一句,赞一回杜工部,又称一声李太白,落后又说起诗词故事。什么狗急跳墙,什么破釜沉舟,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说了这么些话又赶紧转了个弯扯起别的话来,周中口里说的话他自个儿都不经心,眼儿只盯着谢名之看,看着他一脸迷瞪,周中心里直叹气,难道要他直说拿弑父威胁父亲不成?最后周中到底点了一句,“其实这事儿归根在于你爹。”
  好似有人伸手拨开眼前的迷雾,谢名之原来浆糊的脑子里顿时一片清明,他若是个笨的也考不中进士。再细细想着周中先前说的话,谢名之面上倏地一惊,瞪圆了眼望着周中。
  周中肃着一张脸,口里却道:“不过说说罢了。”若不看他脸色,必当他说的玩笑话。
  夜里谢名之把周中白日的话和脸上的神色来回滤了好几遍,想着在青峰寺受苦的母亲,到底下定了决心,盼着家去救母,连对谋差事也不甚经心。
  大概是黔州府出来的进士少,难得今年黔州府有三人中了进士,差事很快就下来了。白三望去了礼部,齐顺去了偏僻地儿任县令,谢名之也分到了一处小地方任县令,周中则分去翰林院。
  按理周中不应分去翰林院,除了一甲去了翰林院,就是庶吉士在翰林院学习。周中即不是一甲又不是庶吉士却偏偏去了翰林院任了编修,算特意简拔了。谁都知道景仁帝御笔亲点,瞧着周中五十有三的年纪,那个也不当一会事,内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哄景仁帝高兴。
  任命下来,周中赶紧请了假家去,俗话说的好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周中自认是大俗人免不了锦衣还乡。白三望也一样请了假先家去,齐顺和谢名之则是回家再绕道去任上。
  几人约好同行,未起程,周中就收到家信,打开一看,周中呆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别说他如今是进士,就算他是举人,那群庶民咋敢如此招惹周家?难道他们不怕官府么?或是有人在他们背后撑腰?莫名周中就想到阴谋论。
  倒是在一旁的白三望一语道出真相,“世伯,黔州府为何如此穷困?跟地势有关,更是跟人有关。黔州府文风不盛,少了教化,民风极其彪悍。族长族老权利极大,他们连县令的话都敢不听。我们那里曾经有一个村子千百年来出了头一个秀才,村里要白拿他家的免税田额,秀才不允。村里人先是抢了他女儿,把他女儿嫁给村里又老又丑的男人,说是嫁其实跟强也不无异。抢了人家的女儿不算,又一把火烧了秀才家。这事过了三个月,还是那村里人出来喝酒说漏了嘴才事发。我们宣慰使派兵去捉拿,一个村子里几十户人家,那能人人都抓,只是把族长族老抓了出来。为了抓这些人,折了不少兵丁进去。后来我们宣慰使发了火,下令杀了好几个村里人才把人给抓出来。后来又令人把秀才家的女儿找了出来,好好的一个女子给折磨的没有一点人样。我们宣慰使看她可怜,要带她出去另给她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