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老爷我要把官做 >

第37部分

老爷我要把官做-第37部分

小说: 老爷我要把官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他走回桌前,坐下,脸上仍挂着两团喜色,只是那喜怎么看怎么像哭。这会连齐顺和白三望也看了出来,他脸上那是喜,要不是在进士楼,怕都要哭出来。
  大概周中隐约有些猜测,齐顺和白三望二人是完全一头雾水。三人不着痕迹地把谢名之围在当中,不让旁人看到谢名之的脸。


第四十四章 
  随着越来越多的报喜声; 贺喜声恭喜声声声不绝,至最末一名白三望; 进士楼里已是喜气洋洋一处。人人脸上全是遮不住的欢喜,在这一片欢喜的海洋中,周中几人所在的一角; 却另有不同,一个个收敛着浑身上下的喜意,趁着人多掩着谢名之快步出了进士楼。
  周中自个儿中了传胪; 一团喜意; 那看得谢中之原本悲伤之极却拼命地往脸上挂起一团又一团的喜笑; 硬拽了他去小院。
  周秀和齐家姐夫白家堂兄准备的酒席上的酒俱让谢名之一人喝得净光; 嘴里还嘟囔着,“来,我敬诸位大鹏振翅; 青云直上,坐堂官,入内阁; 封侯荫子; 出高头大马; 入娇妻美婢……”
  先还说的在谱,后面越说越不像话; 周中让周秀去夺他手中的杯子; 喝醉酒的人力气总比平时要大,周秀又不能下死手。谢名之挣开周秀的手; 拿着空酒杯一边往嘴里倒,一边指着周中几个人道:“别拿我的酒杯,我没醉,我一点都没醉,明儿我还要去贡院会试,我要中状元,骑着高头大马接我娘回来,接我娘回来,让那群狗眼看人低的奴才瞧瞧……”
  说着,谢名之泪流满面,举着酒杯道:“娘,儿子定能把你接回来,娘,你再等等,儿子中了状元就接你出来……”
  他又是哭又是笑,折腾了一大晚上,几人押着他硬给灌下一碗醒酒汤,又扶他上床,令他的小厮照看。
  随谢名之上京的家仆是一个年若六旬的老苍头和小厮,苍头和小厮是父子俩,小厮去侍候谢名之。苍头替他家少爷告了罪,慢慢把话道来。
  老苍头姓蔡,人唤蔡伯,是王氏的陪家。夫家就是湖州的谢家,谢家家中资财富饶。祖上曾出个正二品的尚书,但家中子弟不成材,渐渐断了仕途。好在有谢尚书在时留下的家底,谢家也是一地富豪。守着谢尚书的余荫,谢家很是过了一段好日子。可当谢尚书的好友学生一个个不在时,谢家也逐渐被人觊觎,连连给夺走好些良田和铺子。为此,谢名之的祖父发了狠逼着家中的几个儿子和侄子读书,偏谢名之的父辈都无甚天份,最好的一个也不过中了一个童生,连个秀才功名也无。
  为此,谢名之的祖父特意给谢父聘了谢母王氏,皆因王氏是秀才之女,指望王氏能给谢家生下一个读书种子。为了娶王氏,谢家给的聘礼甚是丰厚了,王家不曾贪一分,俱给做了嫁妆又添上田地陪嫁了过来。那想王氏嫁于谢父三年无子,只得抬了一个丫头,那丫头肚皮争气,次年就产下一个男婴,成了谢家庶长子谢永之。这庶长子尚是小小童儿时就展露了读书的天份,连着请回来的夫子都说此子前程不可限量。果然此子刚过十五岁就中了秀才,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举人,进士接二连三的中。才弱冠之年就成了二甲进士,又娶了前礼部侍郎家的千金,仕途颇是一番风顺,刚过而立之年已是一府之主。子凭母贵,母凭子贵,因着育了一个年轻的进士,其母的丫头身份俱让谢家掩了去,只道纳的是二房,掌了谢家。可怜王氏让一个丫头给压在头上,吃穿皆用的是自个儿的嫁妆。等谢永之做了县令,谢家称王氏病重给赶去庄上养病,这一养就是五六年,待谢永之升了知府,王氏给送到了寺庙给谢家祈福。
  谢永之出世时,王氏本着血缘亲情,不愿夺了人家骨肉,并没有把谢永之抱在身边教养,只是摆了席面抬了那丫头做姨娘。待谢名之出世后,谢母更是顾不上谢永之母子俩,把独子当成心肝宝贝般养大。可谢永之这个神童相比着,谢名之没少受挨谢父的打骂,偏谢名之属驴打着倒退,谢父打的越凶,他越是讨厌读书,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在纸上画乌龟。几回打下来,见他死性不改,谢父死了心,愈发的重视长子,等谢永之高中进士回来,谢父眼里早没了谢名之这个儿子。
  疼爱他的母亲给送到了庄子,留在谢家的谢名之的日子陡然从云端跌落泥地,连吃个干净的饭菜也是奢侈,回回不是饭里有沙,就是菜里有小石子,要不就是别人吃剩的饭菜。那里谢名之才发觉不对,找了贴身的小厮,才知谢母早就给夺了管家权,之前他的吃喝全靠王氏的嫁妆补贴。王氏去了庄子,嫁妆到了谢父手中,可谢父一个男人那会管理嫁妆,自然甩手扔给了谢永之的娘曾姨娘,由着她管理,谢府谁不知晓谢母的嫁妆变相地到了曾姨娘的手中。
  谢名之听说后,找到谢父很是闹了一场,说谢父贪了谢母的嫁妆,说谢父宠妾灭妻。父父子子,父为子纲。谢父那能由着谢名之说道,坏了谢家名声,按住谢名之就是一顿打,又把他关进祠堂,狠狠地饿上几日,又道谢名之身边的人挑唆爷们不学好,俱一一地发卖了。谢名之从祠堂出来,身边连个能使唤的人也没有,很是吃了一番苦头。到那时,不用谢父逼,他自个儿就知道上进读书,可他资质到底不如谢永之且前十几年他俱没有认真读书,一时读起来有些吃力,全凭着一口心气劲挣了下来,中秀才是挂了一个尾巴,举人考了好几次才考中,又是榜末。原本夫子让他再多磨砺三年才去参加会试,那想,他那个兄长刚升了知府,他娘立即给送进了寺庙。谢家府里府外早忘谢府曾有谢母这一号人,俱把曾姨娘当正房太太捧,里里外外的奉承,连待客出外应酬,曾姨娘也摆出个太太的款儿。
  谢名之知道母亲给送入寺庙已是好些日子过后,他怒气冲冲的去了青峰寺庙。既名青峰,自然是山上,且地处偏僻。在那里,他见着多时未见的母亲,他的母亲早没了记忆的模样,他无法相信面前这个似老妪的人是他的母亲,一身缁衣,颧骨耸立,眼窝深陷,双手布满刀伤刮痕。他惊住,他记得他的母亲玉手如葱,脸宠丰腴。那天,他抱着他母亲痛哭流泣,他悔,他好想时光从头来过,他一定好好读书,一定不让娘受这么多的苦。
  他下了山后,一心埋头苦读,悬梁剌骨也不未过。可到底资质欠缺,只中了一个同进士,自是比不上谢永之的二甲进士,更比不上一个四品的知府,他谈何接出母亲来。
  “王家就不管?”周中问道。
  蔡伯满脸的褶子全是愁苦,“我们老爷知晓了太太给发落到庄上,立时找上谢家,那时谢家已有了进士儿子,又有侍郎府做亲家,那里把我们老爷放在眼里,在大门拦了我们老爷,又命人说我们王家家教败坏,太太不贤,要出妻。我们老爷多要脸面的人,十里八乡那个不尊敬我们老爷,偏让谢家给堵在门口受气,又吹了冷风,着了凉,回家一场大病就去了。”
  蔡伯用袖子抹了眼角,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今儿多谢各位老爷相助。”
  倘若不是周中几人遮掩,只要谢名之在进士楼露了痕迹,尤其有那么个兄长,让人瞧了,以为谢名之不满景仁帝朱笔御点的名次,一个大不敬之罪下来,革了谢名之的功名都是轻的。
  蔡伯机智,特意谢过周中几人。
  周中摆手让他起来,心里却琢磨着怎么帮谢名之一把。谢父敢如此行事,不过是仗着他是父,而谢永之谢名之是子,只要他一力承担所有的事,连点皮毛都不能伤谢永之一毫。毕竟一个不孝的罪名扣下来,谢永之也不能不听。且王氏先是因病送去庄上是疗养,后送去青峰寺庙是为谢家祈福,都是由谢父出面指使,干谢永之何事?
  一时之间,周中也想不出个好法子来。只是拿话劝解谢名之,“同进士也不可怕,也不是没有同进士坐堂官的。眼前还有一个去处,庶吉士,只要你考进了庶吉士,再在翰林院历练几年,那里还惧一个四品的知府?”
  周中怕谢名之魔怔,又再三说道考不上庶吉士也能做当侍郎尚书等高官。
  侍郎尚书太远,到是眼前的庶吉士可期,像是充满了鸡血,谢名之浑身有了力,一心读书准备考个庶吉士。
  见此,周中那里不知道谢名之只把他的话听了一半进去,恐谢名之未考上庶吉士而生心魔,带着齐顺和白三望以及蔡伯四处奔走,打算给谢名之谋个一官半职,也好让他心生贪念,不至于走上绝路。
  周中在京中为别人忙活,偏黔州的家中出了一场变故,邵氏日夜盼他早日回归,周举都去驿官打听好几回,回回都没信传回来。


第四十五章 
  邵氏日夜翘首期盼; 盼回周中高中进士的消息。听了这消息,邵氏即喜且忧。邵氏再是乡下来的无甚见识的妇道人家; 在黔州住了将近两年,也知晓进士老爷就是天上的文曲星投胎,那个中了进士那是天大的福份。
  如今这天大的福份落入周家; 周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邵氏怎能不高兴。只是周家的日子越好,那狗皮膏药说越揭不下来。说来此事; 周家真真是无妄之灾; 替人受过。
  到黔州府; 周家的日子初初还算节俭; 等官学里的蒙学堂办起,附近兴旺起来。周家有铺子在手,日子越过越好。家中的衣裳再不是粗布; 在家中是细布,出门必是绸衣。即是绸衣自然要绣上些花免得白费了绸缎,偏一家子的绣活都不成样; 原敏姐儿做的绣活最是鲜亮; 到了黔州府也不过是勉强一看。邵氏又舍不得银子请绣娘绣; 只好劳敏姐儿和小邵氏边学边在绸衣上绣花。
  古家母女长年在家无事,绣活做得多; 两人皆有一手鲜亮的绣活; 拿到绣楼去卖钱也能卖出几两银子。敏姐儿见过一次,就喜欢上了。最初尚不敢劳烦她们母女俩; 后来两家走动,才去学了一二。等周家帮古家母女留住家财,母女俩见敏姐儿爱她们做的绣活,时有指点,只是热孝不便出门,也不便招待来客。过了热孝,开年后,古家母女娘提出要教敏家儿绣活,周家自是乐意,邵氏想着喜儿在孝期不能多出门,让敏家儿上古家给她做个伴,又顺手学些绣活。
  一个月敏姐儿倒有半个月在古家,那天赶巧敏姐儿去古家玩耍,就遇到这么一桩祸事。
  周家和古家只一墙之隔,敏姐儿去古家从来不带丫头。那一日她刚从古家出来,从侧面猛地窜出一个壮汉捂了敏姐儿的嘴把她往巷子深处里拖。敏姐儿的爹娘俱是力大,偏她丁点没有继承到。尚才十三岁的她那抵得住一个壮实汉子,挣扎的很了。那闲汉怕引来人注意,反手一个刀劈,把她给劈晕了。那闲汉急急忙忙扛了敏角儿到巷深无人处,扯了她的衣襟欲行不轨之事。
  先前那闲汉扛着敏姐儿往巷子深处去,正好让一个挑着两大捆柴的小子看着一片衣角。那小子姓何叫六,开年后才来这附近卖柴。因着柴伙是日日所需,没得每日上集市去买,都是跟人说好,每日送来。他在附近叫的口也干了,没卖出一担柴,还是从敏家儿从古家出来,看着他挑着快及他两人高的柴伙,一时心软,叫了门房出来买柴。就那么一回,何六倒记住这个心善的姑娘。
  今儿他倒不是来卖柴,他经了一回,知道在此地卖不出柴伙。只是爷爷奶奶听了堂哥的话,说什么他贪了卖柴的铜板,让堂哥跟了来收卖柴伙的钱,于是他就故意寻了此处来卖柴。刚进巷口,他隐约看见一边衣角在巷子尾一闪而过,莫名地他跟了上去,正好看到那闲汉的行径,立时扔了柴伙,抽出扁担照着闲汉的后脑勺砍去。他年纪虽不大,却是拼尽了全力,又是砍的后脑勺,那闲汉当场给砍晕了。
  何六一把推开那闲汉,只一眼,他认出地上的姑娘正是上回那心善的姑娘,周姑娘。只是周姑娘衣襟大开,露出里面的红色肚兜。何六眼光扫着,立时转过身,后背对着敏姐儿,低声唤道:“周姑娘,周姑娘。”接连唤了好几声,身后却没有回应。何六急了,想转过身去,又想着非礼无视。低着头想了想,他脱了身上单薄的夹衣,背着身子反夹衣扔在敏姐儿的身上。
  时值初春,天儿仍有些凉,没了夹衣的何六不禁打了哆嗦。抱着胳膊,他回身看着仍昏迷不醒的敏姐儿,扎着手不知何是好。男女有别,他不便去触碰敏姐儿,又担忧她在地上躺久了,会受凉得了风寒。他有些发急,想要去喊人,却又怕地上的闲汉突然醒过来。正慌乱不知所措时,他的堂兄跑了过来,远远地喊道:“何六,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把柴给扔到地上,我告诉你柴卖不出去,晚饭别想吃了。”
  何六听到声音暗暗叫苦,他这个堂兄最是奸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