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猎户的娇妻 >

第16部分

猎户的娇妻-第16部分

小说: 猎户的娇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四天的事儿尽数完成了。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你们看时是早上,可我是半夜写的。
  好饿啊_(┐e:)_     

  ☆、第18章

  第018章
  炒完松子后,还有核桃和栗子。
  展易背回家的山核桃品质倒是上佳的,数量却不多。俞小满索性接手了这活计,再度亲自上阵炒山核桃。
  俞小满只会两种炒法,一种是椒盐山核桃,另一种则是红糖炒核桃,两种滋味不同,却一样都是无上美味。
  先说椒盐山核桃,其实也可以说是手剥山核桃,整颗带壳炒制而成,闲时拿几颗慢慢剥着吃,既能打发时间又解馋,就是炒法略有些麻烦。
  炒制之前,俞小满先配制好了一定比例的盐水,放在一旁晾着备用,之后将灶眼的火生得旺旺的,直接将山核桃放入锅内大力翻炒,一直炒到外头的壳裂开缝为止。到了这一步,就可以把山核桃放入事先配好的盐水里,等估摸着山核桃充分吸收了盐分后,再拿漏勺全部捞出沥干进行第二次翻炒。
  这第二次翻炒,却是既要加粗盐又要加砂,还得先用旺火蒸发了水分后,再换成文火继续炒,直到山核桃外壳被炒制成象牙色后,方可起锅。
  本以为这是件简单的事儿,因着是带壳炒制的,香味不会外散,营养也不会流失,更不易炒糊,可同样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容易生熟不均匀,所以必须比炒松子更用心,不停翻动也保持均匀。
  椒盐山核桃炒制完毕后,就可以直接放入罐子里密封起来,等想吃的时候直接拿几颗就成。
  至于第二种方法,也就是红糖炒核桃,其实是先将核桃仁剥出来,再用红糖炒制而成。这个方法倒是简单,只需要先用开水将核桃仁焯一下去掉涩味,沥干水分后蒸熟,再拿红糖熬浆简单翻炒一下就行。
  唯一的麻烦就是,剥核桃费劲得很,不过同样的,吃起来就方便多了,无论是直接当成零嘴,还是在熬粥做菜时抓一把丢进去都成。
  要是讲究一点的话,也可以拿木捣臼捣碎后再放入粥里熬煮。再精细点儿,就只能是研磨成颗粒乃至粉末后,做成核桃羹和核桃糊了,这两样吃法倒是适合老人和幼儿,不过暂时大概是用不上了。
  而满满三大竹筐的生板栗却被俞小满暂时搁置了,比起放凉了以后不影响口感的松子和山核桃,这糖炒栗子还得现炒现吃。
  将这些坚果分门别类的归置好,回头俞小满又有些犯愁了。
  自家的山洞原本就不算大,只是先前因着东西不多,瞧着倒还算空。可随着过冬事物愈发囤积得多了,如今山洞里是满满当当的,哪怕已经归整过好几次了,打眼看去还是感觉挤得慌。
  展易也是同样感觉。
  说起来,这山洞是原本就有的。大概是在几十年前,展家阿爷某次进山打猎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个山洞,正好里头宽敞干燥,位置又恰在小青山和大青山之间,加上离最近的山民家也隔了有一个山头,便索性占了下来当作了临时的住所。
  从那以后,展家子孙但凡进山打猎,都会在这里稍作歇息。而大山里其他山民也默认了这一片属于展家所有,轻易不会越界。
  及至展老爹意外身故,展老娘也病逝后,展易索性卷了剩余不多的家当匆匆搬到了山里,将这儿彻底当成了家。
  可惜,如今看来这个家似乎有些住不开了。
  展易略一盘算,很快就有了主意。
  要么索性搬离此处,去另寻一个更大更深的山洞。不过这么做的缺点也很明显,毕竟若是附近有好地方,展家祖宗不可能不心动。
  要么就想法子扩充山洞,真要如此的话,那就得提前准备好挖掘的铁器,等冬日里闲下来了,正好可以慢慢的挖掘,唯一的缺点也就是耗时耗力罢了。
  小夫妻俩商量了一番后,很快决定就选第二个法子。主要是这个山洞位置极佳,前有山溪后有温泉,哪里舍得轻易放弃?
  既然是准备挖掘山洞,那就得提前准备起来了,譬如下山找铁匠打些挖掘的铁器等等。
  不过在此之前,俩人还是又把山洞整理了一番。
  缸子、坛子、罐子并一堆的柴禾木炭都尽可能的堆放到了山洞靠左面,几乎占了山洞一多半的地方,旁边紧挨着的是小夫妻俩晚间歇着的暖炕。而原本紧挨着炕头放着的小木桌,则被挪到了炕尾处,跟大衣箱子作伴。至于山洞的靠右面,特地被空了出来,正好跟房门呈一直线,成为了家中的过道。
  当然,过道也不是全然空着的,展易的弓箭等物仍挂在这面的岩壁上。再有就是,山洞上方也挂满了已经风干了的肉干肉条并玉米辣椒等物。
  这么一番整理后,虽仍显得很拥挤,可起码瞧着不那么乱了。
  俞小满很满意,她还琢磨着,等回头山洞扩充完毕了,正好可以将这一间作为灶间。到时候,将外头的门和木墙做成敞开式的,平时门户紧闭,等要做饭时将其打开。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在屋内做饭的心愿,又不至于没法通风换气。
  对了,她还得给展易多做几副皮手套,无论是出门保暖,还是到时候挖掘山石都用得上。
  ……
  在确定了冬日里扩充山洞后,没两天展易又下山去了。
  也亏得铁匠铺常年开着,无需特地等赶场子,因此他只随意挑了个天气不错的日子,匆匆赶到镇上买铁器。
  这年头的铁器很贵,上好锋利的那就更不用说了。也亏得家里刚大赚了一笔,他买铁器时也不必束手束脚的,只管挑最顺手的买下便是。
  剁骨刀得再买两把,先前那把老的已经很钝了,不好使。柴刀、斧头也可以买两把,还有凿石专用的锤子、铁钎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镇上的铁匠铺瞧着不怎么起眼,不过老铁匠的手艺倒是不错,只可惜铺子里的现货,展易都试了试手,感觉不是太小就是太轻了,给自家小媳妇儿留着防身倒是不错,却不适合他用。
  当下,展易重新跟老铁匠说了自己的要求,其实也不算很复杂,无非就是他的力气要比寻常人大上一倍不止,铁匠铺里的这些铁器给寻常人用倒是合适,他用的却是必须定做了。
  老铁匠干这一行也有三十年了,瞅了瞅展易那胳膊腿就猜到了个大概,索性拿了自家打铁的家伙让他掂量了下,估算出合适的份量和大小后,叫他给了定金又约好了时间拿货。
  展易自是照做不误。
  不过,这一回也不算是空手而回,他顺便拣了几样适合自家小媳妇儿用的,一并付了钱后放到了背篓里。虽说山洞那一片挺太平的,可有时候媳妇儿也会跟着自己外出,有样武器傍身总归更安全一些。
  这之后,出了铁匠铺,他却没有立刻离开镇子,而是绕道去了镇子另一边的石匠铺。
  镇上的这家石匠铺,要比铁匠铺开得更久,据说已经有二百来年了。这年头需要用到石匠的地方多得很,因此石匠这一行当不单体面,收入也颇丰。
  展易过去之时,正好有人在铺子里谈买卖,却是来定做驱邪禳解用的石敢当。前头那人还在说着,就有一小学徒过来问他的来意,展易只道,他想要个石磨,磨豆腐专用的那种。
  小学徒以为他是打算做豆腐生意的,只详细询问了尺寸大小,得知只需要一般蒸笼那么大的小石磨后,也没多深究,问明了师傅后,告知了价钱。
  前头在铁匠铺里,连铁器的价钱加上定金,展易已经花了二十两银子了,等到了时间来拿余下定做铁器时,他还得再给人家三十两银子。也亏得铁匠铺收银子,不然他还得费劲儿去找钱庄兑换。
  而这边的石匠铺子里,小学徒只道需要八贯钱,可以先付二贯钱当定金,另外担保小石磨至少三十年内不会坏,若是中途有了什么损坏,这边可以派人上门去修。
  因着清楚这家铺子年代久远,展易倒是很放心,他没记错的话,上河村里正家里就有个大石磨,不过那是人家专门用来磨麦子的,传到里正手里,已经至少三代人了,到如今还是用得好好的,且一到秋收多的是人求上门来借用,那也是在这家石匠铺子里做的。
  留下了具体尺寸要求以及定金,又跟人家约定了取货时间,展易背着篓子离开了镇上。
  等回到上河村里,他并未立刻往山上赶,而是略一迟疑,转身去俞家寻了二舅子。
  这若光是几样铁器,他一个人背上山倒也不难,可石磨就算再小,那份量也是够呛的。思来想去,他琢磨着要不叫二舅子同他一道儿上山,要不到时候先将石磨拆开了放在俞家,回头他跑第二回。
  不过,在去俞家之前,展易还是很犹豫的,哪怕如今小媳妇儿愿意同他好生过日子,他仍对俞家稍有芥蒂,生怕对方再生事端。
  万幸的是,在离俞家尚有一段距离时,他就看到俞家老二并另外一个少年郎,背着成捆的竹子远远的走来。
  “妹夫?咋了,有事找我?”俞家老二诧异的看着自家妹夫,着重在他手上背后瞄了几眼,随后义正言辞的道,“我不要你的野味野果了,横竖回头我娘又得拿到镇上去,不如留着你和我妹子自个儿吃。”
  一旁的少年郎——俞家老三抬头不解的看着他二哥:“不都抢回来了?”
  俞家老二瞪了他弟一眼:“你以为去一趟镇上容易?再说,怎么可能都抢回来?俞承嗣不吃?他傻?”
  “不还多抢了十个鸡蛋和两个肉烧饼?”
  “闭嘴吧你!……咳咳,妹夫,你说吧,有啥事儿我能帮上忙的?”懒得理会自家蠢弟弟,俞家老二直接打发他先回家去。等问明了缘由,他当下拍着胸口保证到时候跟妹夫一道儿将东西送上山。
  但是,坚决不要任何报酬。
  任何!!!!!!
  作者有话要说:
  刷全职高手忘了上传,我错了_(:3ゝ∠)_     

  ☆、第19章

  第019章
  俩人约定好时间后,就在村道岔口各自走开了。
  展易自是往村后头去了,俞家老二则是背着竹子往家那头走去,没几步就赶上了在前头等着他的俞家老三。
  说起来,这会儿离太阳下山也就只剩一个多时辰了,换做旁人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上山。就连俞家老二、老三仅仅是在小青山外围砍竹子,也是早早的掐好时间下了山,极不愿意在山上耽搁。
  要知道,越临近冬日,深山老林就越是危险重重。
  瞅了瞅天色,俞家老二临近家门前,忽的想起家里囤的柴禾恐怕不太够,扭头跟弟弟说:“咱俩明个儿再往山上跑两趟,竹子够用了,柴禾可还不够。”
  俞家老三答应了一声,低头躬身的跟在他哥后头进了院子。
  等次日一早,俩人吃过早饭就往山上去了。俞家人口多,哪怕今年少了满娘,所需的柴禾仍不是个小数目,偏先前俩人忙着砍竹子做篾器,柴禾虽也搬回去不少,可显然是撑不了一冬的。
  对了,俞家虽家境不错,可冬日里用到木炭的时候却并不算多,起码白日里都是拿柴禾取暖的。
  这倒不是因为舍不得银钱,而是因为篾器最是耐冷不耐热,要是将屋里的炕烧得热烘烘的,保不住篾器就因此变形损毁。因此,俞家父子仨人白日里干活时,最多也就在脚边放个暖盆,倒是晚间若太冷了,会在睡觉那屋点上炕。
  不过俞家每年还是会买些木炭备着,万一遇到特别冷的冬日,那就只能停了手边的活计,没得为了赚钱冻坏身子骨的。
  这时候村里的其他人家,多半也都忙着为过冬做准备,上河村富户不多,俞家已算是上乘,更多的人家都属于要勒紧裤腰带过冬的穷苦人。
  俞家这边,除了柴禾不太够外,旁的都已经置办妥当了。至于旁的,譬如米粮肉蔬等等,早已备齐了,用来做新衣新鞋的料子棉花也早买了,俞母和秋娘都已经做出几件。余下的,也就只剩检查房前屋后,看看哪里该修哪里该补的,修缮完毕后就可以安安心心的等着过冬了。
  村里其他富户的情况跟俞家差不多,顶多也就是比俞家多备了些木炭,可那些穷苦人家却没那么轻松了。
  早在秋收之后,村里多半的壮劳力就都外出打短工,盼着年前能尽量多赚点儿钱,好贴补家用。不过,到了这会儿也是该回来了,毕竟家里的活儿还等着人来做呢。
  也因此,等到了展易和俞家老二约定的日子,村里较之以往,已经算是挺热闹的了,起码走在村道上,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村人,或是修缮房舍,或是劈柴晒柴,当然也不乏妇人聚在一起边晒太阳边做针线活儿,处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看到他俩结伴往村外走去,自有人上前打招呼套近乎。
  “兴家,这会儿还去镇上?”
  “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