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20宋史 >

第369部分

20宋史-第369部分

小说: 20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诏三丞一体行之。隆兴元年,并省主簿一员,明年如旧制,设案七,以序次分管。监交案,随逐丞簿赴左藏库监交看验纲运钱物。中兴后,所隶惟有粮料院、审计司、左藏东西库、交引库、祗候库、和剂局、惠民局如前制所置。左藏南库,系桩

  管御前激赏库改。以侍从官提领,又置提辖检察官一员,编估局、打套局,二局系拣选市舶香药杂物等第,会其直以待贸易。

  寄桩库,掌发卖香药、匹帛,拘其直归于左藏南库。置监官提领二人。

  国子监旧置判监事二人,以两制或带职朝官充,凡监事皆总之。直讲八人,以京官、选人充,掌以经术教授诸生,旧以讲书为名,无定员。淳化五年,判监李至奏为直讲,以京朝官充。其后,又有讲书、说书之名,并以幕职、州县官充。其熟于讲说而秩满者,稍迁京官。皇祐中,始以八人为额,每员各专一经,并选择进士并《九经》及第之人,相参荐举。丞一人,以京朝官或选人充,掌钱谷出纳之事。主簿一人,以京官或选人充,掌文簿以勾考其出纳。旧制,祭酒阙,始置判监事。

  监生无定员。并有荫及京畿人,初隶监授业,后补监生;或随属游官,以久离本贯,不克赴乡荐,而文艺可称,亦许隶补试。广文教进士,太学教《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学究,律学馆教明律,馀不常置。

  

  元丰官制行,始置察酒、司业、丞、主簿各一人,太学博士十人,旧系国子监直讲,元丰三年,诏改为太学博士,每经二人。

  正、录各五人,武学博士二人,律学博士、正各一人。

  祭酒掌国子、太学、武学、律学、小学之政令,司业为之贰,丞参领监事。凡诸生之隶于太学者,分三舍。始入学,验所隶州公据,以试补中者充外舍。齐长、谕月书其行艺于籍。行谓率教不戾规矩,艺谓治经程文,季终考于学谕,次学录,次学正,次博士,然后考于长贰。岁终校定,具注于籍以俟覆试,视其校定之数,参验而序进之。凡私试,孟月经义,仲月论,季月策。公试,初场以经义,次场以论、策。试上舍如省试法。凡内舍行艺与所试之等俱优者,为上舍上等,取旨命官;一优一平为中,以俟殿试;一优一否或俱平为下,以俟省试。唯国子生不预考选。凡课试、升黜、教导之事,长、贰皆总焉。车驾幸学,则率官属诸生班迎,即行在距学百步亦如之。凡释奠于先圣、先师及武成王,则率官属诸生共荐献之礼。岁计所隶三舍生升降多寡之数,以为学官之殿最赏罚。

  博士,掌分经讲授,考校程文,以德行道艺训导学者。正、录,掌举行学规,凡诸生之戾规矩者,待以五等之罚,考校训导如博士之职。职事学录五人,掌与正、录通掌学规。学谕二十人,掌以所授经传谕诸生,直学四人,掌诸生之籍及几察出入。凡八十齐,齐置长、谕各一人,掌表率斋生,凡戾规矩者,纠以齐规五等之罚,仍月考斋生行艺,著于籍。武学博士、学谕各二人,掌以兵书、弓马、武艺训诱学者。律学博士二人,掌传授法律及校试之事。小学,置职事教谕二人,掌训导及考校责罚。学长二人,掌充齿位、纠不如仪者。集正二人,掌籍诸生名氏,纠程课不逮者。

  熙宁初,诏用经术取士,广阔RE舍。分为三学,增置生徒,总二千八百人。隶籍有数,给食有等,库书有官,治疾有医。分案八,置吏十。元丰三年,诏自今奏举太学博士,先以所业进呈。五年,诏国子监官差承务郎以上,阙即差选人充正官,立行、守、试请奉法。八年,诏罢太学保任同罪法。

  元祐元年,诏太学每岁公试,以司业、博士主之,如春秋补试法。左司谏王严叟言:「太学生补中人,乞并许应举,罢一年之限。」诏国子监立法。又诏给事中孙觉、秘书少监顾临、崇政殿说书程颐、国子监长贰看详修立国子监条例。又诏置《春秋》博士一员,二年,增司业一员。又诏内外学官选年三十以上历任人充。三年,诏国子监置长贰。四年,诏太学正、录依熙宁法,选上舍生充,阙则以内舍生。五年,殿中侍御史岑象求言:「国子监无叩问师资之益,学官不以训导为己任,补试伺察不严,有假手之弊。」诏礼部相度以闻,本部言:「生员遇有请益,许见长贰。仍诏生员以所纳齐课于讲堂上指谕,并委博士逐月巡所隶齐,询考生员所业。凡私试不锁宿,欲令不罢讲说。」从之。

  绍圣元年,监察御史刘拯言:「太学复行元丰中三舍推恩注官、免省试、免解试之制。夫旧法欲行,必先严考察。请自今太学长贰、博士、正录,选学行纯备、从所推服者为之,有弛慢不公,考察不实,则重加谴责。差职掌长谕改正如元丰旧制。」从之。又诏:「内外学官非制科、进士出身及上舍生入官者,并罢。」又诏:「太学正、录依元丰旧制,各置五人。」又诏:「太学三舍生并依元丰学制,重行考察,依旧条推恩。」左司谏翟思言:「元丰《太学令》训迪纠禁亦具矣,今追复经义取士,乞令有司看详,依旧颁行。」诏送国子监,又诏:「内外学官选进士出身及经明行修人。」又诏学官并召试,国子监长贰、台谏官、外监司皆许荐举。三年,司业龚原言:「公试依元丰旧制,以长贰监试,轮差博士五员考试,乞朝廷更差官五员参考。」从之。元符元年,诏有官人许入太学充监生,毋过四十人。三年,复置《春秋》博士。崇宁元年省罢。

  

  宁元年,宰臣蔡京言:「有诏天下皆兴学贡士,以三舍考选法遍行天下,听每三年贡入太学。上合试仍别为考,分为三等,若试中上等,补充太学上舍,试中中等、下等者,补充内舍,余为外舍生,仍建外学于国之南,待其岁考行艺,升之太学。其外学官属:司业一人,丞一人,博士十人,学正五人,学录五人;职事人系学生充;学录五人,学谕十人,直学二人,齐长、齐谕各一人。外舍生三千人,太学上舍一百人,内舍三百人,候将来贡试到合格者,即上合以二百人、内舍以六百人为额。处上舍、内舍于太学,处外舍于外学。外学置齐一百,讲堂四,每齐三十人。太学自讼齐移于外学。诸路贡士并入外学,候依法考选校试合格,升之太学为上舍、内舍生。见为太学外舍生,依旧在太学,候外学成日取旨。外学并依太学敕、令、格、式。」从之。二年,罢《春秋》博士。三年,诏辟雍置司成、司业各一员。四年,诏:「辟雍待四方贡士,在国之郊,太学教养上舍生,在王城之内,内上既殊,高下未伦;辟雍有司成在侍郎之次,国子有祭酒、司业列于卿、少,事体不顺,合行厘正。」改辟雍司成为太学司成,总国子监及内外学事,凡学之事,皆许专达。仍立学官谒禁。

  大观元年,置国子博士四员,国子正、录各二员。太学、辟雍博士共置二十员,国子、太学每经一员,辟雍二员。从薛昂之请也。三年,诏诸路赡学馀钱并起发充在京学事支用。四年,诏省国子、辟雍博士五员,太学命官学录一员,辟雍二员,国子命官正、录及命官直学、国子监书库官等官,并省罢,依绍圣格,毋用誊录。政和元年,诏两学博士、正、录依旧制选试,朝廷除授。七年,新提举河东路学事王格言:「崇宁初,建辟雍于郊,以处贡士及外舍生,立太学于国,以处上舍、内舍。由州、郡而贡之辟雍,由辟雍而升之太学。法行之初,上、内舍之选未众,故外舍有校定者留太学,无校定者出辟雍。比年上、内舍人日增,而太学又有国子随行亲及小学生,人数已我,居处迫隘,乞以外舍生有无校定,并居辟雍,升补上、内舍乃入太学。」从之。八年,诏两博士、正、录并诸州教授兼用元丰试法,仍止试一经。吏部具到元丰法:进士第一甲,或省试十名内,或府、监发解五名内,或太学公、私试三名内,或季试两次为第一人,或上舍、内舍生,或曾充经论以上职掌,或投所业乞试,并听试,入上等注博士,中下等注正、录,即人多阙少,原注诸州教授者听。

  宣和三年,诏罢天下三舍,太学以三舍考选,开封府及诸路以科举取士。州学未行三舍以前,应置宫及养士去处,依元丰旧制。太学生并拨填旧额,辟雍正额入太学者,拨入额外,依旧制遇填阙。诸内舍上等校定人愿入太学者,与免补试。辟雍官属并罢。又诏国子博士、正、录改充太学正、录。七年,臣僚言:「熙、丰间,博士未尝除代,近年以来,席未暖而代者已至当从正、录第进。新除太学博士胡世将、周利建乞改除正、录,候将来升为博士。」从之。

  靖康元年,谏议大夫冯澥言:「朝廷罢元祐学术之禁,不专王氏之学,《六经》之旨,其说是者取之,今学校或主一偏之说,执一偏之见,愿诏有司考校,敢私好恶去取,重行黜责。」又诏太学博士替成资阙。

  建炎三年,诏国子监并归礼部。未几,诏复养生徒,置博士。绍兴十二年,置祭酒、司业各一人。十三年,太学成,增置博士、正、录。参用元祐、绍圣监学法,修立监学新法。诏国子博士、正、录通治诸齐。学官阙,从本监选举。其后,监学博士、正、录增减不齐,兼摄并置不一。至隆兴以后,正、录不兼权,祭酒、司业并置,复书库官;又定国子博士一员,太学博士三员,正、录共四员,学官之制始定。淳熙四年,置监门官一员,兼管石经阁,以不厘务使臣充,以后相承不改。

  武学庆历三年,诏置武学于武成王庙,以阮逸为教授。八月,罢武学,以议者言「古名将如诸葛亮、羊祜、杜预等,岂专学系、吴」故也。熙宁五年,枢密院言:「古者出师受成于学,文武弛张,其道一也,乞复置武学。」诏于武成王庙置学。元丰官制行,改教授为博士,绍兴十六年,诏修建武学,武博、武谕以兵书、弓马、武艺诱诲学者。绍兴二十六年,诏武学博士、学谕各置一员,内博士于文臣有出身或武举出身曾预高选弃,其学谕差武学人,后又除文臣之有出身者。

  宗学元丰六年,宗室令铄乞建宗学,诏从之,既而中辍,建中靖国元年复置。崇宁初,立月书、季考法。南渡初,建学。嘉定更新置四齐,后再增三齐。宗学博士,旧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也。至道元年,太宗将为皇侄等置师傅,执政谓环卫之官非新王比,当有降,乃以教授为名。咸平初,遂命诸王府官分兼南、北宅教授。南宫者,太祖、太宗诸王之子孙处之,所谓睦亲宅也。崇宁五年,又改称某王宫宗子博士,位国子博士之上。靖康之乱,宗学遂废。绍兴四年,始复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二员,隆兴省其一。喜定九年十二月,始复置宗学,改教授为博士,又置宗学谕一员,并隶宗正寺,在太常博士之下,谕在国子正之上,奉给、赏典依国子博士及正例,于是宗室疏远者皆得就学。旋有旨复存诸王宫大小学授一员。

  书库官淳化五年,判国子监李志言:「国子监旧有印书钱物所,名为近俗,乞改为国子监书库官。」始置书库监官,以京朝官充。掌印经史群书,以备朝廷宣索赐予之用,及出鬻而收其直以上于官。元丰三年省。中兴后,并国子监入礼部。绍兴十三年,复置一员;三十一年,罢。隆兴初,诏主簿兼书库。乾道七年,复置一员。

  少府监旧制,判监事一人。以朝官充。凡进御器玩、后妃服饰、雕文错彩工巧之事,分隶文思院、后苑造作所,本监但掌造门戟、神衣、旌节,郊庙诸坛祭玉、法物,铸牌印诸记,百官拜表案、褥之事。凡祭祀,则供祭器、爵、瓒、照烛。

  元丰官制行,始置监、少监、丞、主簿各一人。监掌百工伎巧之政令,少监为之贰,丞参领之。凡乘舆服御、宝册、符印、旌节、度量权衡之制,与夫祭祀、朝会展采备物,皆率其属以供焉。庀其工徒,察其程课、作止劳逸及寒暑早晚之节,视将作匠法,物勒工名,以法式察其良窳。凡金玉、犀象、羽毛、齿革、胶漆、材竹,辨其名物而考其制度,事当损益,则审其可否,议定以闻。少府所掌,旧有主名,其工作之事,则监自亲之。

  熙宁中,已厘归有司,官制行,皆复旧。元丰元年,工部言:「文思院上下界诸作工料条格,该说不尽,功限例各宽剩,乞委官检照前后料例功限,编为定式。」从之。又诏:「文思监官除内侍外,令工部、少府监同议选差。」崇宁三年,诏:「文思院两界监官,立定文臣一员、武臣二员。并朝廷选差,其内侍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