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

第4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第4部分

小说: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的存在,而且用人类的耳朵,绝对是无法听见的事实。例如频率过高与频率
太低的音波,人们都无法听到,这已是大家知道的事实。所以老子所说:“大
音希声”,也很自然地巧合于科学的道理了。但是透过有形音声的作用与功能,
在人类的知识范围里,已经有如上述许多的无知,更何况还有无形象可得的心
声的神秘呢!

 密宗咒语的根据至于密宗所谓三密之一的“口密”——“声密”,就东密而
言,它所根据的,是印度上古梵文字母的声与韵母的组合。(印度自古至今,
始终流传着几十种文字与语言。梵文,仅是其中之一。而且梵文还有古今音声
的不同。就是古代印度的梵文,约到中国唐、宋时代为止,还有东南西北中五
印度发音的差别,与字体形声的不同。所以,现在世界各国有许多研究梵文,
或者透过印度其他文字而研究梵文,以便了解古印度密宗所传梵文密咒的神秘,
以及唐、宋以前译过来佛学经典的真相。

 这种想法,我们几乎可以说它是不可思议的自我陶醉)。至于藏密方面,自
初唐开始,依梵文而创造了藏文以后,它所传授的咒语,也便以藏文为根据。
东密在盛唐开元时期(公元713 —741 年)传入中国,直到明代永乐年间(公
元1403—1424年),才被放逐出国而流传在日本,便有了东密的称呼。但是在
日本高野山东密大道场所传出的咒语,大体上都已变成带有日本音的梵语了。
所以现在要详实地研究密宗咒语的音韵,实在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问题。如同中
国流传最久而最普遍的《大悲咒》,便有南方北方音声上的少许差别。至于密
宗所观想的梵文,或藏文,同咒语的音声一样,也有古今书写方法的相异之处。

 |下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第七章声音对人体神妙的作用声音的妙密密宗所标榜的“口密”,就是修习
密宗的人口里所念诵密咒的奥秘,有时又称为“真言”,这具有信仰的作用。
从尊敬修法的观念而来,认为世界的文字言语,都是虚妄不实、变动不拘的假
法,只有佛菩萨等神秘的咒语,才是真实不虚,通于人天之间极为奥密的至言。
是否果真如此,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留待将来神秘科学去研究探讨。现
在要讲的,便是音声对有关人体妙密的问题。

 音声在物理世界中的作用,到目前为止,除了自然科学已经了解声学的原理
和应用以外,至于宇宙间的生命与音声的关系,以及植物和矿物等有无音波辐
射和反应等问题,都还是尚未发掘的领域。音声对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作用,
早已被世人所知。但人类对于音声的学识,耳熟能详的,还只知其能沟通人与
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思想、情感等。至于利用音声促使人与动物等的生命,
得以启发生机,或者感受死亡的秘密等,在目前的科学知识范围里,还是一片
空白,尚须有待新的研究和努力。

 如果从密宗念诵咒语的修习方法来讲,它是利用一种特别的音符,震动身体
内部的气脉,使它发出生命的潜能,变为超越惯有现象界中的作用,而进入神
妙的领域,乃至可以启发神通与高度的智慧等。所以在东密的三部密法中,如
金刚部、胎藏部、莲花部,便各有不同的咒语,使修习者为不同之目的而达到
不同的效果。如果从这一观点的立场来说,密宗咒语的音声秘密的最大重心是
音声与人体气脉的关系,纯粹是一种超越宇宙中物理的神密作用。一方面可以
摆脱对另一超人信仰的神秘观念,而完全从理性中去寻求真义,但另一方面也
可以透过纯理智的了解,而毕竟归向于坚定的恭敬信仰。

 据密宗的说法与显教经论的教义来说,咒语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可以
了解,而证到八地以上的菩萨,也能自说咒语。在中国佛教的禅宗里,就有普
庵印肃禅师,曾经自说一种咒言传给后人。因此,一般习惯叫它为“普庵咒”。
这个咒语的本身非常单调而复杂,但念诵起来却很灵验。所谓单调,它是许多
单音的组合,犹如虫鸣鸟叫,或如密雨淋淋,但闻一片浙沥哗啦之声,洋洋洒
洒。所谓复杂,它把这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籁与
地籁的悠扬肃穆,听了使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由此可知,真正的悟道
证道者,能够了解密咒的作用,并自能宣说密咒的说法,并非是子虚乌有的事。

 三字根本咒与人体气机的关系东密与藏密念诵咒语的原始根据,都是从印度
中古时期的梵文发音而来。据玄奘大师留学印度时代的考察,梵文有南印度与
北印度等不同的差别,《大唐西域记》卷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
垂则,四十七言也。……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
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同音。”梵文书体右行,为古今印度文字之本源。
南北发展各异,行于北者多方形,行于南者多圆形。

 但唵(读如嗡音)、啊(读如阿音)、吽(读如哄音)三个字,却是梵文声
母的总纲。因此只用此三个字的发音,组合成为一个咒语,便是普贤如来的三
字根本咒了。

 普贤如来,是意译的妙密,也有意译为普现的。普贤就是普遍而贤善地充满
一切处所,无时无处而不存在的意思。

 唵字,也就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功能。在人
体而言,它是头顶内部的音声。和人们掩盖耳朵时,自己所听到心脏与血脉流
动的声音相近。所以凡念诵唵字部发音的咒语,必须要懂得它发音机括的妙用。
最低效果,它可以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发。如是伤风感冒,连续不断地念此字
音,可以使头部发汗,得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啊字,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它具有无量、无际的功能。同
时,阿字是开口音,是世界一切生命,开始散发的音声。例如中国佛教净土宗
的念诵“阿弥陀佛”,便是属于密宗阿部的开口音。也可以说,它是莲花部基
本的声密。

 如果能够懂得连用阿部音的妙用,就可以打开身体内脏的脉结,同时可以清
理腑脏之间的各种宿疾。真能了解而合法修习,久而久之,自然可以体会到内
脏气脉震动的效果。

 眸字,是万有生命潜藏生发的根本音。也可以说,眸字,是形而上天部的音
声;吟字,是物理世间的地部的音声;啊字,是人部的音声,是人与动物生命
之间的开口音。在人体而言,吽字是丹田的音声。如果懂得以吽部音来念诵,
可以震开脉结,启永发新的生机。最低限度,也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例
如东密藏密共同所传的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
它便概括了唵字与吽字的咒身,至于其中“嘛、呢、叭、咪”四字之音,都是
阿部音变化妙用。

 总之,有关密宗咒语与音声神秘作用,以及咒语的音声与人体的奥秘关系,
的确不是片言可尽其妙。而且以上所说念诵方法的巧妙,也无法以我笨拙的文
字表达它的究竟。一切均需自己潜心钻研,同时求乞名师经验的教导,以身体
力行加以求证的结果,或者可以了解它的奥妙于万一。

 除此以外,中国的文字语言,在魏、晋以后,有了“切音”(拼音)方法的
出现,实亦是当时从西域过来的和尚们,为了翻译之便,根据梵文拼切的作用
而创造了“反切”拼音的方法。演变到现在,有了汉语拼音,它的源流渊源,
实亦由此而来。有关密宗的“声密”,暂时到此为止,以下应当转入“意密”
的研究了。

 |下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第八章意密与佛学理论之依据意密,是东密与藏密身、口、意“三密”之一,
同时也是密宗“三密”中最主要的一环。因为身体的内密与音声的妙密,都凭
借意念(意识)而发挥作用。在佛学显教的经论中,无论大小乘任何宗派的修
法,都以清静其意,空了意念(意识)

 的妄想为主旨。唯有密宗的修持方法,独以运用“意念”的观想,作为“即
身成佛”

 的方法,它的确与各个宗派与大小乘的理论,迥然不同,此中奥妙也当然自
有它密意的存在,实在需要深入寻探。

 人类之所以自称为万物之灵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具有思想和情感的关系。
人与动物的分野,也由此而别。情多想少,智力便低。情少想多,智力就高。
思想愈高者,由于智力的升华而进入超人境界。情欲浓重者,由于智力的减退
而堕落到动物的意识状态。思想和情欲,虽然话分两头,作用也不一样,但是
它都凭借“意识”

 的功能,而发挥它的应用与效果。无论在大小乘佛学的范围,或是通俗世间
的一切学识,对于知觉和感觉的关系,叫它是“心”、是“性”,或认为它是
“心理”的作用等等,如果把它归纳起来,也可以强调地说,都是“意识”作
用同质的异名而已。

 在人类的文化中,不论东方或西方,许多宗教和哲学,只要重视实际的修炼
方法,都是依靠人类天赋本能的“意识”思想去做功夫,这是一致不易的原则,
也是东西共通的事实。即如佛教大小乘各宗的修法,虽以达到“有余涅槃”或
“无余涅槃”为目的,但都是以“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作为守则,这是毫无
疑问的。小乘道果的“偏空”,和大乘佛果的其空亦空而至于“毕竟空”的原
理,其所谓“空”

 的境界,基本上也就是利用自己心意识的作用而使意识升华,犹如以楔子锲
入无比空灵的领域,不依身、不依物,而住于不同凡俗的境界,然后勉强说明
它的状况,叫它是“空”而已。因此,可知大小乘佛学和佛法所谓的“空”,
也只是抽象地指出另一现象的不同观念。如果从密宗和唯识学的理论来说,无
论是有境界的“空”

 (有余依的空),或是境界亦无的“空”(无余依的空),它都是一个真实
不虚的大“有”。所谓“空”,只是意识达到平静的现象。所谓“不空”,便
是意识平静的实体本来如是而已。

 意密与唯识其次,大小乘佛学最大最高的课题,便是对于形而上本际的究竟,
即“空”和“有”的认识,并不如一般哲学所探讨本际是“心”是“物”的争
论。自释迦灭度以后,由印度佛学的“结集”开始,以至小乘佛学发生分宗分
派之争,后期佛学转入大小乘之争以后,曼衍流变,便有“般若”的“毕竟空”
与“唯识”的“胜义有”

 之辩。由此传入中国的西藏之后,仍然还有“般若”的“空观”,与“唯识”
的“胜义有”孰先孰后之争的存在。其中关于中国佛学的科判佛说经典的先后
次序,姑且不论。例如有关密宗修法与佛学理论的依据来讲,无论东密与藏密,
大体上都认为“唯识”的“胜义有”,才是释迦最后所出的究竟定论。换言之,
佛说“般若”

 的“空观”,还只是一时之方便。由“真空”而再证“妙有”,才是最后的
究竟。

 至于空非真实,有非实有,即空即有与非空非有等,双边对等互破而建立
“中观”

 的理论,那都是净化对本际知见的理念问题,在此也暂且不谈。但因此可知
密宗修法的理论依据,实以唯识学的体系作为基础,和达摩禅有同出而异名,
目标一致而方法运用各别的微妙关系。

 总之,大小乘的佛学,大体上,都以净化意念(意识)入手,最后达到无得
无依归。因此必须空了心念,舍妄归真。而密宗的知见,依据“唯识”的“识
变”理论,认为“空”与“有”的境界,也都是“唯识”的净与污的变化现象,
而此心、意、识的究竟体相,“有”即是“幻”,“空”亦非“真”,而且即
此意念,也便是心识的本体实际的妙密功能,所以只要直接去“转识成智”,
便可“超凡入圣”,甚至便可“即身成佛”了。老实说,不但密宗理论的基本
依据是如此,即如中国佛教所创立的净土宗之基本依据,也并不外于此例。

 有关心意识修法的粗浅说明如果我们推开佛学的理论,但从现在通常易懂的
方法来说明,首先便须了解我们这个现有的心、意、识的状况,也可以说先要
明了这个“心波”的现状。便如一、二两图的表示。图一显示通常人心意识活
动的状态。图二则为修习佛法人观察心意识波动的状态(A 虚线表示“心体”,
B 波线表示“意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