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妾无良 >

第239部分

妾无良-第239部分

小说: 妾无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她深深觉得武梁这种经历比较多的女子,心里什么都透亮,不会和小辈认真计较,只要她的韵姐儿端正大方,做事诚恳,不要在人家面前耍花招使诡计,纵使露些拙有些错处,她也会教会带往正路上引,而不是一味欺压责骂。
    当时候就算夫妻间有个什么,这当婆婆的也会帮着化解,而不是象别的婆婆那样,只乐在拿捏媳妇,塞通房什么的做些不上台面的事儿。
    反正回去后,唐大夫人竟是越琢磨越觉得武梁会是个好婆婆,越发觉得这门亲事值得争取起来。
    她觉得要么武梁使心计耍手段破坏了这门亲事,若她成全承认了这桩亲事,就不会折腾媳妇。
    所以,她很主动。后来武梁进了程府没多久,这位唐大夫人就将女儿韵姐也送进了程府,拍着武梁的手说:“韵姐儿与嫣姐儿婉姐儿几姐妹好一向都没见着了,所以让韵姐儿过府去多住些日子,陪陪两位表妹去。最主要是,也能和熙哥儿一样,多得你些教诲,你看可好?”
    那武梁能说出个什么不好来?
    ——当然那是后话,而当时,马车上,唐大夫人神色松动似有谅解,没有摔门闪人,但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倒是唐端谨,对武梁的说法颇有些不以为然。
    尤其在程熙这种需要助力的关键时候还作姿作态的推拒他们,这到底还是有些妇人之念了。
    那你儿子要是喜欢上个不象样的丫头呢,你也支持不成?
    这么一想,又想起武梁自己的出身来,她可不就是个不象样的丫头么。瞬间又觉得,莫不是她以为丫头们都会象她那样,一路的奋斗上去吗?要是一辈子出不了头,就是个不中用的奴才材料呢?
    所以是妇人之念还是目光短浅?其实有时也分不太清吧。
    唐端谨最后客气道:“不过姜掌柜这么真心为孩子们好,我也高兴。为人父母,谁无此心呢。”
    然后复又说起程熙来,“朝堂之上,若有人替程熙出头,我们唐家声援一下是可以的。但你也知道,唐家族中人口众多,牵扯事广,若没有旁人看好程熙,让我们唐家去打头阵,那肯定也很不方便。”
    说不上是特意为难,但他自己的目的没达到,谁肯下劲出力痛快配合。既然不是为女婿出力,那他当然要先看看形势,看看武梁有没有能力拉来旁的同盟,再确定自己的立场。
    总之结论就是:无争议的话,唐家帮腔附议。若应者廖廖无人出头,他们唐家就算。
    武梁:……
    败归。

  ☆、第194章 。说服

原本觉得相当有把握的事情,结果并没敲定,武梁微微有些挫败。
    唐家就是无情无义的投机客,好处不拿手里,或者明确看到好处,那就没得谈,武梁算是领教了。
    若他们能象裕亲王一样,也来个明码标价,哪怕代价高些,一手钱一手货能把事儿办了也好。偏他们要求的条件离奇,拿尚不相识的女子,试图将程熙套牢一辈子,实在让人没法应承。
    当然事情也不是全无余地的。既然唐端谨表示愿意附议嘛,那她就找个肯提话头主议的人出来嘛。
    这个人选也早就定好了的,并不是因着唐端谨才临时想到。
    当晚,武梁直接去了鲁学士府。
    那是程家二小姐程向珠的夫家。
    大汤立世子的程序,是要由爵爷本人向礼部上表,递交接班人资料,书面申请。礼部看了觉得符合章程,就转呈圣上批复的。程向腾申过,礼部没有回复——那是圣上扣压了,就是圣上不同意,至少是目前不同意的意思。
    那么按制,程向腾过一阵子,继续向礼部申请即可。
    武梁从来不怀疑程向腾让程烈承爵的心,所以从来不指望由程向腾上书改立程熙。
    可上书这种事儿,旁人无法代劳,没有资格呀。所以武梁的想法是,既然如此,咱就不走礼部这条道,直接把立世子的事提到朝堂上当众议去。
    虽然有点儿不合规矩,但这事儿反正最终还是皇上拿主意,在不伤着旁人利益的情况下,她不信那些大臣们谁吃饱了撑的去极力反对。只要有人提议,而皇上肯接话,那就能顺当议下去。
    程家立世子这事儿很微妙,侄子改儿子。程向腾有多想帮着侄子压着儿子,旁人不会象武梁这样相信。
    大家只会觉得,没有程侯爷的同意,谁会掺和这事儿呢?肯定是程侯爷为了不弃诺毁信,玩的把戏罢了。
    只要大家一旦觉得这可能是程向腾的意思,很可能会卖他面子顺水推舟的帮腔说话。
    上书只能一人言,但朝堂上大家七嘴八舌,那是谁都可以插一嘴的。唐家帮腔最好,不帮腔,相信程向腾的人缘也不至于就那么差,没有旁人替他开这个口。
    不管程向腾是怒气攻心莫可奈何,还是哭笑不得半推半就,都不重要了。到时圣上发一言,连程向腾也不好违逆,也就事成了。
    至于为什么选鲁学士鲁永迢,自然因为他是程向腾亲妹夫,一家人嘛,他出面提,更象是程向腾的授意。
    ···
    程向珠和程熙的关系一直亲密,毕竟程熙是她抱过哄过一路看着长大的孩子。出嫁后,每次回娘家,也一定要过问程熙的饮食起居读书练功一应事项,至今程熙院里,仍有个鲁府派过来帮忙照应的妈妈。
    程熙也时不时的跑去鲁府叨挠,熟的跟在自家似的,包括鲁永迢,对程熙也相当不错。程熙有次在外与大孩子扯皮,正好这位学士姑丈路过遇见,上前去护,还被打肿了脸。
    武梁回京后,感念程向珠夫妇对程熙的照顾,没少把淘腾来的好东西,借程熙的手送去孝敬这两位。
    而程烈,生在西北长在西北,和程向珠的关系很生疏。回来后因为程向珠对程熙的偏爱很明显,加上程老夫人和太后对程向珠的态度就那样儿,所以大房对程向珠的态度也就那样儿。
    程向珠性子有些直来直去的小烈性,也一向不太驯服于规矩礼仪,谁亲谁不亲分得很清,很护“自家人”。如果要在两个侄子中选一个,她没道理不支持程熙。
    程向珠的相公鲁永迢是清流一派,当然是新崛起的清流一派。鲁家原本也是不显山不露山的人家,娶了程向珠后,自然的成了如今的亲皇派。这些年鲁永迢也深得圣心,平日里不党不朋,是个纯臣。
    纯臣嘛,纯听皇上话的臣子,日常的心思,肯定也都用来琢磨皇上的心思了。
    所以他肯定知道,定北侯至今没立世子,从来不是因为程向腾无心,而是皇上对程家人至今紧握程家军的不满,一直拖着不愿意明旨立程烈为世子。
    不立程烈而择程熙,圣上应该没什么意见吧?鲁永迢应该会故意帮程熙出这个头吧?
    以前在程府里,武梁跟程向珠的相处还是不错的。但程向珠成亲后,和武梁的来往极少,两人只见过那么两次面。
    第一次是武梁请了程向珠,在成兮酒楼叙旧,第二次,就纯属偶遇。
    就在成兮酒楼见面没多久,鲁永迢也和一帮同僚来成兮吃饭,觑着空找了武梁说话,直言不讳告诉她,他跟程向珠说了,从小的家教使然,让他很不喜欢跟外间乱七八糟各色身份复杂的人结交,也劝程向珠不要与这种人多有来往。
    鲁永迢说:“所以多有得罪了,你只怪我即可。”又交待说,“这事儿她不必知情。”
    武梁听得明白,知道自己就属那乱七八糟的一列,知道自己被嫌弃得厉害,知道自己再和程向珠来往,必使程向珠为难。因此她识趣的再没有约过程向珠。
    这件事让武梁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想着自己做过什么,竟然如此招人嫌,也因此对鲁永迢注意了那么点儿。
    然后她和程熙说起,才发现这姓鲁的很有意思,那天和她挑明态度,从成兮酒楼回去之后,就又找了程熙。把圣上赐给他的,非常难得的一琉璃长筒洋目镜送给了程熙。
    这里断交,那里亲善,武梁越发觉得他有意思了。
    后来武梁就弄明白了,倒不是鲁永迢本人对她有多大成见,而是因为慈宁太后不待见她。——太后和程向珠,年龄差别大,本来就没什么深情厚谊。姓鲁的怕程向珠被太后责怪:姐不喜欢的女子,你欢欢喜喜与她交往,跟姐对着干是吧?
    也算是护着自家老婆的。
    所以他不愿夫人与武梁交待,能这么当面说明,也算是有担当的人。
    太后最不喜武梁之处,是觉得她的身份配不上程向腾。但这到底是自己娘家的家事,她肯定不愿意被旁人说嘴,甚至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插手。
    所以她的意思都是跟程向腾,跟娘家人的私下表达。扩散到皇上那儿,其实透露的就并不多,偶尔还会帮着掩饰一下,说点儿明为责怪实则护着的话。
    皇上是种多会装x遮掩的生物啊,怎会不懂亲娘的意思。从他那儿再扩散出来,到不相关人员鲁永迢那儿的,就只有那么一星半点儿了。
    但这位就跟狗闻着味儿一样,准确地抓住了那一缕散逸出来的精神,干脆明快毫不遮掩的,跟武梁划清了界限。
    常常起草拟定圣旨,把圣上那细枝末节的意思,用不同的笔触落之锦帛的学士,果然咋摸圣意就是强项啊。
    现在程熙有功,太后也表示了明确的善意,圣上自然也是高兴的。这样好的时机,鲁永迢嗅觉那么灵敏,挺身而出为君分忧,提议一下立程熙为世子的事儿,不为难吧?
    ···
    鲁永迢家不是豪门而是新贵,经济上虽然富裕,但到底不象有根基的世家那样有底蕴。比如世家平时客情往来需要点儿什么东西,自家仓库里翻捡就有。
    但鲁家就未必。武梁记得那次偶遇程向珠,就是在家山东特产的铺子里。那时程向珠要回趟娘家,嫌府库里现有的东西凑不齐合心意的几样,才特意跑去购物补充的。
    物料如此,银库大抵也如此。鲁永迢行的是清高士人的谱,不与他们这样的商贾为伍,自己自然也不会擅于或用心在那些庶务经营上。
    靠俸禄吃饭,就算有些赏赐,与下面的冰敬炭敬各种隐性收入,可毕竟他出头的时日尚短,银库肯定富裕不到哪儿去。
    武梁从自已铺子里搜罗了一马车的各种藏货做拜礼,大晚上的就那么进了学士府。
    给鲁家小少爷准备的见面礼,是个“小小”一万两银票的荷包。
    程向珠也没看荷包里的东西,倒大方接了,直接让人把儿子抱去外间给鲁永迢哄去,说要跟武梁好好叙叙。
    两个人忆向昔看今朝,感慨来感慨去。武梁看得出,这妞还是那个不爱拐弯抹角,说话直率的姑娘。她随后也坦陈来意,请求帮忙。
    程向珠第一时间让人去请了鲁永迢进来,她自己也很直接的表示支持,还觉得武梁此法甚好。
    “我们熙哥儿那么棒,又是二哥长子,承爵合情合理。就是二哥非得在那儿使着劲儿不罢休,说什么自己是从大哥手里承的爵,要还爵程烈。”
    可是光顾着情面有什么用,二哥在那里逆着上意直推程烈,推到现在也没能扶上墙,再使劲好没意思。
    “也是时候该推一推我们熙哥儿了。”她说,然后问鲁永迢,“相公你说是不是?”
    鲁永迢笑着朝自家夫人点头。
    武梁挺替程向珠高兴的,这么些年了,这姑娘还能保持这种耿直,怎么想就怎么说的性子,可见鲁永迢对她真是不错的。
    她冲程向珠谈感情,冲鲁永迢就直接谈银子。她说我这人向来俗气,没有别的能耐,只是做生意还略赚了些银子。如果鲁学士也认同这个方法,肯帮我这个忙,少不得另有谢仪奉上。
    出奇顺利的,鲁永迢略询问了几句她的想法,然后就欣然应允了,也不知道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人家也没象唐端谨那样,再附加个什么条件之类的,话还说得好听极了,“咱们至亲之间,本就该互相帮衬,何来谢仪一说,您真是太客气太见外了。”
    竟就成了至亲,竟是用了敬称。当然若按她未来的长嫂身份,鲁永迢这边以小辈论,用敬称并不奇怪。可是之前还划清界限的人,现在也亲近得太过了吧?
    武梁隐隐觉得,是不是上面表露了些什么,又让这位鲁大学士闻出了味儿?
    所以程熙这事儿,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是不是?
    ···
    定北侯府。
    程熙尚没回来,程向腾就早一步接到信儿,知道了昭明寺发生的一切。
    初闻时,好家伙,把堂堂定北侯爷吓的,腿都差点儿站不稳了。他可是老婆儿子和姐姐,都在山上呢。
    还好都没事儿。
    定下神来细捋事情的经过细节,揣测中间的种种可能性,忽然就抓到了一个关键词,“装病”。
    惠太妃装病引诱众人前往那偏僻的小院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