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妾无良 >

第236部分

妾无良-第236部分

小说: 妾无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刀割到自己身上了知道急了?慢慢来,好好品品其中滋味,总得吃个教训才好。
    可郑氏怎么能不急?
    唐家好说,这是实实在在的姻亲,程嫣和程婉在那儿呢,唐家不至于怎么样。
    程烈自己去探了探唐端谨的口风,唐端谨跟程向腾说一样的话,“流言嘛,哪当得真?再说现在不是没事儿了吗?”一副前情不计的无谓样子。
    程烈放了心。
    但邓家,程烈就真说不上话了。别说他和邓隐宸不熟,就是程向腾,邓隐宸也未必会卖他面子。非要深究,邓家和程家,那可是有旧仇宿怨的。
    当面充州府尹腾万良家,就是因为和程向腾他爹杠上,后来才被圣上下旨,将人全家抄斩了的。腾万良的夫人,就是邓家女儿,辈份上,应该是邓隐宸的姑妈。
    那些年人家邓家没有揪你辫子,不代表人家如今不会。
    如今你这么大一错处被人捏在手里了,人家会不会借题发挥往大了搞,那可真难说。
    郑氏长年在充州,对充州那段往事记得比程向腾还清,因此也担心程向腾出面好不好使。她可劲地撺掇,想让程向腾去找武梁,让武梁出面。
    邓隐宸和武梁明显交情不浅,他可是摆明面上晾过的呀。如今也是,既然邓隐宸肯先给武梁透信儿,可见他对把武梁牵扯其中,还是有些过意不去的。
    所以武梁去求一求,没准比程向腾好使。
    程向腾不干,说这什么鬼事儿啊,让女人出面去解决?程烈也是个挺大一爷们儿了,惹事儿的时候挺能,出了事儿让女人去想法,还有没有脸了?
    再说邓隐宸那是什么人,他决定了的事儿,是武梁个女人家能改变得了的吗?
    郑氏冷笑,那女人改变不了?那女人不是能耐着了吗?不是和人关系好着了吗?这事儿也与她有关,她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吧?难道她就睁眼看着?男人还在乎名声呢,她就破罐破摔毫不介意不成?
    程向腾火一下就烘起来了。想求人办事儿,还冷嘲热讽的?
    再说,谁是破罐?
    “她有你能耐?你不是又会教自己孩子散布谣言做小人行径,又会带兵吗?你带这么多人回来,你上去直接打呀,你直接把姓邓的打怕了不敢招惹你们不就完了?还是说对着外人就焉了,专门窝里横对付自家人的?”
    郑氏噎。然后气急败坏表示自己没有教小孩使坏,但他还是个孩子呀,气急了行事不妥也是有的,你是他亲叔叔啊,没教好孩子你也有责任吧?
    不过她也知道硬的不行,吵吵几句就忙改来软的。于是抹泪儿哭诉,说程烈好好的孩子,却平白被人抹黑。若被流言说得不堪,他小孩子家家要强脸嫩的,以后可咋见人?
    可怜他父去得早,没能为孩子谋划好一切,你这当叔叔的也不管他,让我们母子可怎么活……
    郑氏到底也不擅长这种,那番表演甚是生硬、拙劣,程向腾扭脸不想看。那么多流言往妩娘身上砸,有没有想过她以后咋办?妩娘还没哭呢,你们还有脸哭!
    自从兄长不在了,这嫂嫂脑袋里越来越长满了荒草了,还会一哭二闹三上吊了?从前那个虽不说杀伐决断,但也利落爽快的人哪儿去了?
    没办法,程向腾带着程烈,去见了邓隐宸。
    反正他们母子这般要求的,那便送上门去吧。去给人道个错,解释一下那些流言与咱无干也不是不可以。
    先看人家怎么说吧。
    ···
    这件事儿吧,武梁还真没跟邓隐宸对过口。
    因为她觉得不需要。
    她想着,到时候程烈若真的找上门去,邓隐宸没做过的事儿肯定不会认吧?他只需说没这事儿啊,我不知道啊,我没拿你们的人啊,就也行了。
    一推三四里,正好就表明人家不肯原谅不肯配合,只会让程烈越发担心害怕想入非非。
    回头程烈还得来求她,请她出面。
    于是她就可以谈条件:人家说了,不与你为难可以,但人家再不想看到你了……
    是滚出京去,还是迎头杠上,看他的手段能而和胆量了。
    只是没想到,才到程向腾那儿,就被看穿了。然后到邓隐宸那儿,又被看穿了。
    ——邓隐宸当然知道流言的来笼去脉,关于他的那部分,肯定是和程烈无关的。但程烈肯定也不是个好货色,一个大男人学人家大嘴巴四处去传一个女人的闲话,实在令人不齿。
    也亏得某人那脸皮厚度足够,换作别的女人,不是分分钟逼人上吊嘛。
    邓隐宸看程烈很不顺眼,便不想给他半分好脸色。
    因此在不动声色听了程烈的一通辩解,说什么“不是他干的,他没有传关于邓统领你的流言啊”之类的后,他就顺着那话中此地无银的味道,冷笑道:“不是你?那是谁?”
    一句话表露了他的对立立场。
    程烈道:“邓统领你和姜掌柜的交情,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人家闲话中,就难免把你捎上了,这可真不管我的事。”
    “不关你的事,那你在慌什么?”邓隐宸又问。
    程烈一愣,心说他是来解释了,但也没有慌吧?心里骂娘,面上勉强维持着丝笑,道:“这不是怕咱们伤了和气嘛。”
    “伤和气?我跟你有什么和气好伤的?”竟是半分面子都不给啊。
    这人这么强硬,程烈有些招架不住,他硬着头皮把事情又说了一遍,换来邓隐宸一句不置可否的“是吗”?
    谈不下去,程烈憋着气叫了声“二叔”,希望程向腾出马。
    程向腾之前真的觉得那是武梁吓唬程烈的说法,包括人也是武梁拿下的,邓隐宸应该并不知情。
    但现在看邓隐宸这表现,他有点儿不那么确定了。难道她说的确有其事?这是她跟这位沟通商量过的对策?
    不向他透露想法,却去和外人商议吗?
    心里有那么些不痛快。
    也无须客气,程向腾直奔主题,“听说邓统领的属下拿了程烈几个手下,还希望邓统领早些将人交还给他才好。”
    他想着,如果武梁跟邓隐宸并没有通过气,那他手上应该也没有程烈的人可放才是。
    邓隐宸一听,立马明白他们叔侄儿为何找他这一趟了。他就说嘛,这次流言牵扯的人多,难道说程向腾能带着程烈,一个个的去当面认错和辩解不成?
    原来特意来找他这一趟,是被人揪住了尾巴。
    要单是几个无关的手下,程烈那眼高于顶的,大约也不至于这么忍着气应付他到现在。肯定是与流言相关,怕被拿住了实证。
    谁那么明目张胆的,敢拿了人算在他名下?肯定不会是他的属下。
    很可能就是那个女人而已。
    邓隐宸不紧不慢道:“我的属下从不胡乱去拿谁的属下,他们只拿作奸犯科之徒。程侯爷要找人,得去相关衙门才行。”
    彻底没得谈。
    当然程向腾也不真的是来要人的。他知道邓隐宸说的是活话,没承认拿了人,也没承认没拿人,很可能在帮武梁打掩护。
    这样很好。转头程向腾就让程烈先走,说要跟邓统领再呆一会儿。程烈以为程向腾要再求求情啥的,很乖地就走了。实际上程向腾啥也没说,和邓统领再饮一会儿茶,各自散了。
    可转回家,程向腾就对郑氏母子说,邓统领说了,人他可以放,也不把蜀中征粮的事儿往上捅,但程烈口无遮拦做事损挫,看着碍眼,再在京城看到他,难免不伤和气——撂话让他们程家看着办的意思。
    郑氏难免气恼。程向腾便趁机劝她,说程烈出去走走也好,避过这阵风头,也长长见识。毕竟这次他得罪的人多了去了,明着来的咱还真不怕,但人家若暗中下手,那可就防不胜防了。
    污你人品断你前程,这还算小事,若万一危及了性命,那可悔之晚矣。让郑氏很是捏了一把汗。
    于是便主动商量起来,是再回充州呢,还是另寻个去处安排程烈呢?
    ···
    程府里唧唧歪歪,程向腾不管心思如何,总还要照顾这个面子那个情绪,而邓隐宸却利落多了。
    他想得明白,武梁定然是腻烦厌恶这位程小将军的厉害,但却也没有好的办法。打不得杀不得,最好的结果,就是一脚踹开,眼不见心不烦。
    既然如此,便再帮她一把。
    未几日,便有亳州太守上书,说亳州最近出了伙山贼,狡猾残暴为害郡里,十分让人头疼,请求朝廷给派个有经验的得力的剿匪大将,好协助他们清剿。
    邓隐宸当廷推荐了程烈。
    说他在西北长大,西北历经战乱,以及战乱之后匪寇猖狂过一阵子,想必清剿的事,他见识不少,遣去亳州定能相帮云云。
    话说亳州自有驻军,一伙儿山贼竟然需要上书求援?谁都明白这事儿另有隐情。
    但这么瞎的事儿,圣上却没有多问一句缘由,就笑着道:“程烈啊,不错。少年人正该多多锻炼,这事儿就交给他吧。”
    然后问程向腾的意思。
    就算真有一伙山贼冒出来,又没闹出什么惊天大案。抓不住是你无能,捉到了也立不了什么大功,这趟绝不会是什么好差使。
    这不是阴谋,这是摆明了的报复。之前京城的流言风云,没有哪个不知道的。你说人闲话,人把你踹出去遛一圈,也不算过分。
    程向腾还在私下安排,想把程烈调去尹川呢,尹川最是小城,但守将黄猛,是老侯爷的部下,对程家人还是会照顾一二的。
    没想到邓隐宸下手比他还快。程向腾愣了一愣,也就应下了。
    程家的势力一向在西北,而邓隐宸在西南带过军,但亳州,两下不靠。那里驻军是支机动部队,北方需要往北迁,南方需要往南迁,更多的是停驻那里开荒耕田,与京师相望成援。
    那是圣上的心腹。
    程向腾心里明白,程烈去了那里,才不会有人在乎他什么西北小将军呢,只怕会被操练得不轻。并且,立功什么的就算了,只怕是好去难回。将来再想回来,要看圣上心情,要看西北军情。
    希望他在那里失了依仗吃些苦,反而能明事理能有出息吧。
    心里对邓隐宸这明目张胆的插手程家事,十分腻味。
    武梁需要他帮吗?那是他的女人好不好。
    郑氏得知消息,又忙忙的一番准备。想着夜长梦多,若能在程烈走之前,请下立世子之旨的,那她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
    因此要求程向腾别往礼部上折了,直接当廷奏上好了。上折礼部,圣上总压而不复。如果当廷提了,圣上总不能装没听见,他得有个正面回复不是。
    郑氏有信心,圣上不会真当众驳程向腾的面子的。——完全不管程向腾若不体圣意当廷奏上,圣上会不会心里不快。
    程向腾爽快答应了。心想最后一桩事儿了,给你办完,从后各自安生吧。
    郑氏于是又去做老夫人工作,想携老夫人入宫面见太后。一边还要找几家肯在朝堂上帮腔说话的人,到时说几句程烈好话助助势更好。倒四下忙活起来。
    ···
    武梁并没有功夫在意程烈这边,她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三天后太后游寺的事上了。
    她从前住在昭明寺那么久,一直就近观察着惠太妃的一举一动。她确定惠太妃必然会在太后游寺时有所动作。
    所以她也做了许多准备。不,应该说是让程熙作了认真的准备。
    相比起惠太妃,武梁当然得力挺太后了。这是程家的女人,这是程家的依仗,不能让太后有失,这轻重她还是分得清的。
    何况惠太妃,找个男人夜闯她的小偏院,当她忘了吗?这许久以来又是供银子,又是点心物件加笑脸儿的巴结着,她凭什么?
    正好让程熙立上一功。
    武梁迅速称病,表示要静养,说店里人来人往扰得她头疼。然后带着人再次住进了昭明寺。
    第二天,程熙探病为名,也上了昭明寺。
    武梁一遍遍的检查他的装备,一遍遍问他准备得如何了,却无论如何总是放心不下。
    她设想了很多种可能,比如惠太妃安排的是刺客:那他会事先埋伏在何处,从哪个位置哪个方向刺过来,会用哪种方式等等。
    然后她又想到,如果太后坐的位置够高,或者太后站着,那程熙的身高只能到她胸口吧?那人家当胸刺来,他要救驾,他身高也不够啊。
    所以身上穿着软甲有什么用?到时候他挡在太后胸口位置的,是他的头部啊。
    那头部可哪儿都薄弱哪儿都伤不得呀。或伤了脸或戳了眼睛什么的,或毁容或失明……不敢想象啊。
    但身上可以穿软甲,头部怎么办,又不能戴头盔?还有脖子,动脉若被伤,人血溅三尺咻就完了,那可伤不得……真是怎么想怎么心惊,从来没有这么慌张过。并且越事到临头越慌,好像怎么样准备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