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妾无良 >

第203部分

妾无良-第203部分

小说: 妾无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但凡有人应拍的,都给加了价。
    然后,经纬分明的就是,后面的没人要了。曾有人出价让她凑价百分之二十,并且是零买,说买一个回去玩和去。这都什么跟什么呀。
    不能这么干。
    再说笔墨。
    大汤的笔墨,那也是有名的。但此笔墨非彼笔墨,这是铅笔,和一种很薄很薄的细纸。按说吧,纸是好纸,用铅笔写用水夂写都不错,但问题,大汤人他们只能毛笔写呀。

  ☆、第169章 。功成3

总之吧,这就是个好东西,一切因为湿气带来的疾病,用它熏熏,都能收到很好的辅助疗效。
    这些老外为什么那么千远万远的带这么些炉子来大汤呢,因为他们常年跟海水打交道啊,湿气重嘛,这东西几乎人人离不了啊,所以以为大汤人民也需要啊。
    哎,尤其是你们本地这些常年住海边的,不给自己备一个去么?还有那住在多雨地区和山区的,一样的潮唉,现在少花一点儿点儿银子,等身体得了病痛,就要花多多的银子噢。
    ——至于这一切功能从何得知?当然是从那两个翻译那里知道的啊。那两个翻译收了她大笔银子,应该不会现在给她拆台吧,他们敢的话就用狠揍的。等她卖了些去,当然他们也不会拆台了,否则不被人揍死啊。
    就算以后有人揭破,尽管往老外身上推嘛。咱做为翻译,那时候也是第一次见这东西啊,那老外见马桶卖不出去,就说是暖炉,咱也不清楚啊……
    不过做为暖炉,其实也是满好用的啊不是么,咱真的见到他们在船上用了呀。
    ——武梁要求杰克逊在船上如此摆放,老杰同学马上试了试,果然暖烘烘的,那家伙很高兴,舞动着手脚说他回头真的要这么用起来。
    然后他一兴奋,当着翻译啊随从了一堆人的面,将她拦腰抱了起来。害得护卫甲同学抢上前去救人和揍人。
    两人交手了几招,武梁忙忙的拦住了。那杰克逊身手也相当的不得了,即便他一手将武梁抱得脚离地行动不便时,一手招架也没有吃拳脚上的亏,也可能护卫甲只是表明态度,并没用全力吧。
    当然被攻击后,他很快放下她了。
    这位自称见多识广的家伙,品评武梁说她相当的有见识,又受过良好的教训,还有护卫傍身,一定是个贵族……
    武梁当然要佯装听翻译解说,然后她摸摸鼻子,告诉他恰恰相反,贵族们只要享受就好,是不出来跑江湖的。
    翻译深表同意。
    杰克逊断言:以你的智慧,如果你想,你未来一定能成为贵族。如果没有,肯定是你想跟我走……美人儿你要不要跟我走……
    护卫们听不懂,否则又得打起来。
    武梁表示咱也听不懂,不表态。翻译不知道该不该原意翻,最后只简单对武梁说:他说你很好d。
    说回正事。杰克逊说,当他知道这里没有排污系统后,就知道这些马桶完了。他们根本没心思再向人们推销展示它们了。原本想运去其他国家,又担心又重又远又占地方并不划算以及周遭别国有没有排污系统等问题。
    他说如果他早想到还可以这么用法,他一定不会给她降价那么多的。
    四十万的降价,其中二十万两,就是这东西的价值,它们等于是白送的。
    他说她是个天才。
    翻译又对武梁翻译说:他说你很好。还是d。
    两个翻译原本想从中大赚一笔呢,却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第三个白痴翻译,直接帮两家谈成了这么大笔的生意。于是他们俩都不肯好好干了。
    只是那第三个该死的翻译在哪儿呢,怎么再没见过露面?他们很疑惑,到底是还有一个翻译呢,还是杰克逊自己会讲呢?杰克逊不说,武梁不说,他们也没辙。
    不过他们对武梁很客气,毕竟他们收了她一大笔。这是他们这趟工作中,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一笔外快了。
    当然那远远不够。——这么难得的机会,总要生法好好捞上一笔才好啊,翻译们想。
    天才问杰克逊:马桶一上岸,你船上就空了一半地方去,要着手开始采购了吗?
    于是翻译们顾不得多想,马上翻译。
    老杰同学表示不急:你还有太多的货没付款,我们要等你货款付清了统一安排。
    尼妹。
    总之,关于马桶的说辞就这么统一了下来。
    跟珠宝被人围观后有人起意要买一样,这屁股下暖烘烘的坐着坐着,就有人算摸着要买了,开始打听价格,当然是指零售价。也有人算摸着拍下来后怎么个卖法。
    说实话,武梁心里对马桶这玩艺儿,总是会引起些不怎么美好的相关联想,如果好好的房间里大咧咧放着这么个东西,她实在很可能忍不住掀盖……
    总之看着这么多人齐刷刷坐马桶,也实在是让人心生怪异。
    武梁盘算着,不到十两银子一只的成本,卖个二三十两应该没问题。她记得一般大户人家用的暖炉,放地面那种,根据观赏性和瓷质,价格从十两左右到几十两不等,特别精巧的也有上百两的。
    这个家伙这么大个儿,瓷质又纯净貌美,又是远来的和尚,她卖个二三十两,别人零售个五六十两,没问题吧?
    反正她觉得,这么多个,估计真的很难卖完,所以只要有人问,她准备拆卖。
    用个两三倍的价格,能卖出个三分之一左右,也就不赔钱了。至于剩下的,反正这玩艺儿也不怕风吹雨淋的,就先扔这码头上,到时候处理给爱捡便宜的人或是怎么着,以后再说。
    毕竟她完完全全的一个中介商,现在连仓库都没租一个,其他需要地方放的,才更让她操心。
    比如已经提货出来的纸笔墨那些。
    大汤的笔墨,那也是有名的。但此笔墨非彼笔墨,大汤人用毛笔,用砚台。但这些,是铅笔,和合成墨水儿,以及,很薄很细的纸张。
    按说吧,纸是好纸,用铅笔写用水笔写都不错,但问题,大汤人他们是用毛笔写呀。你纸太薄了,就会力透纸背变成湿透纸背了,没销路。
    再说笔,铅笔的短板是,它容易擦掉,是个短命的,对于书写作画什么的,会让人家的心血墨宝浪费掉。
    正式的文书就更不敢用它了。想象下交份奏折上去,圣上一看,啥家伙?有的字明有的字灭的,调戏谁呀,卡察掉……得了么?
    但这个真没关系,虽然旁人不看好这盆素,但武梁却太知道它的用途了,所以连带的,纸的事儿自己也没关系。
    但这墨?既然运来了墨,为毛不带着水笔来呢?虽然毛笔也可以用这墨水,但这么大瓶大瓶的,不是和水笔更配么?难道说她要卖墨,她得先造钢笔出来?
    好在一共十万两的文墨用品,并不算多。其中墨有三万,纸有五万,笔有两万。
    此时的武梁,就当众坐在珠宝商旁边的马桶上,面前摆了张桌子,上面放着墨水瓶,铺着那薄薄的纸,用铅笔默默在纸上画着。
    她的团队成员们,有的正配着着珠宝老板细细核验货物,经过他手的,不管他是要卖还是装箱,只管让他签收先。
    更多的人忙于和在座的老板们,介绍着“暖炉”的各种功能。
    武梁听见芦花说,用了这东西,也不用丫头们捧着衣裳熏半天了,直接炭火里和了香料,人往上一坐,很快从里到外都成香的了。
    这个倒不也一个功能,不过武梁画着画着,也想起一个。
    据说有钱人家有些不修花圃的,直接买了这种炉子成排的背靠背摆着。然后去掉前座和后箱上的盖子,两下里培土做花盆。等花长起来,白的底座里绿绿的枝叶,各色的花有高有低层次分明,最是高端洋气上档次……
    话说有钱人家的花盆,也真的是很讲究的,反正都是用来观赏的嘛,花与盆共赏多好。程府里时候,她就用过一漂亮的花盆种花,后来程向腾说,那是前朝古董。
    只不过用马桶种花嘛,她坚决不试。
    总之也不知道是哪一条功用打动了人,反正珠宝老板没验完货,就有老板问武梁这些炉子的价格。说炉子既然已经搬上了岸,就没有不方便卸货的问题了,是否可以开卖了。
    武梁试探着报价三十两,想看看报价之后,大伙儿的反应。这么多老板在场,如果大家都嫌高了,她就说以为这位老兄自用一两个,报的零售价。如果大家反应平和,那就以这个价格批发。
    结果她报价出来,下面马上有人开始竞价……
    最后,四十二两银子一个,有位老板拍下了全部。
    然后,武梁没想到,竟然零买的人也很踊跃。有个老板说要买去私用,扳指一算,从老妈到老婆,姐姐妹妹姑妈姨妈舅妈祖父祖母外祖外婆……估让还有小妾姨娘红颜知已一大堆,反正一个人以零售价买走了四十个。
    还有当地的老板,因为运输方便,个个都留了不少,大约或自用或贩卖吧,海边气候潮湿用得着啊。
    当然他们加价多少,武梁不关心,他们都直接和炉老板商议去了。
    炉老板零售了一番,又约了当时和他一起竞价的各位老板谈:兄弟你哪儿的,噢赣州的啊,那里山多,也潮啊。兄弟你哪儿的,东北的啊,噢,那里冷,必须得用啊。兄弟你哪儿的啊,噢江南,江南水多……
    总之几家老板一碰头,最后都给得标者广东的老板加了些价,几家把货分了,各自去想法运输。
    广东这位得标的炉老板有船,说是自己也在海上跑过,有钱。这次就自己带着货船过来的。沿海潮湿嘛,真需要。
    武梁心说既然也是海边的,还在海上跑过,就没有被杰克逊这样的家伙们祸害过?还这么远远的跑来胶东湾来拿货。
    总之马桶去了,赚了好大的一笔。就算其他所有东西都扔了,她也已经赚到了二十八万了。而实际上,还有一百二十万的货没动呢。
    整个团队都按捺不住的喜悦。
    武梁表示,咱们是专业的,要敬业嘛,后面的每一项,还是要兢兢业业的放出手才好啊。等全部出清货,咱们再狂欢。
    但是那时候,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他们赚到最大的一笔,剩下的其他各项,再不会有这么辉煌的战绩了。
    其实不是。
    ···
    暖炉老板要走时,武梁送了他一副画。铅笔画的,人物素描,就是他本人的样子。
    武梁说,行商难免走南闯北,送他副画留给家人,聚少离多时以供亲人缅怀。
    炉老板高兴坏了,画得真相啊,怎么就能画得这么像呢?
    武梁说,这种笔更容易画些,如果用毛笔,必然勾勒不了这么细腻,更别说入神的相貌表情了。
    她说小孩子初学画画勾图,这笔最好用。
    她只是下意识的夸自己的东西,还真不算是推销。因为她已经想好了,只要把墨水卖出去就行,至于纸和铅笔,她要留着自己慢慢用,以及,慢慢零卖。
    她有个想法,当然是早就有过的想法。等这一趟货品出尽,她怎么着也算得上富人一个了吧?
    所以她想做些事,比如修建学堂。
    这些纸笔,到时候可以分发给学堂里的小朋友慢慢用。
    这铅笔的价格,是一两银子三百支,加上纸一起总共七万两银子的东西,她还消耗得起。
    她之前坐在桌前,因为马桶没有成交出去,她当然是在想着怎么样才能把笔纸墨都卖出去的。所以她用铅笔画了屋子的内部构图,想让别人明白,虽然铅笔写奏折写官方文书不行,但工部可以用来勾图的。
    然后她还画了人物,炉老板的,珠宝老板的,别的老板的。想借此告诉他们,这笔画画是好使的。
    她在尽力展示铅笔的用途。
    只是马桶成交了,赚了很多钱,她如今半分压力也无了,这些纸啊笔啊就是小问题了。
    那时候她桌前已经围着不少人,暖炉撤走了,他们也没有暖暖的椅子坐了,大家便纷纷围着武梁索要画像了。
    武梁本来是准备只画给与她有过交易的老板的,如今既然赚了钱了嘛,一切都好说,大家慢慢来,见者有份啊,只要有空画,就都送你们一副去。
    还纷纷有人开玩笑说姜老板,你若不做生意,去摆个摊卖画,也肯定饿不着啊。更多的人盯着她身前的纸张,手中的铅笔。
    哟,这都画了多少副了,竟然还有这么长?看起来很耐用的样子嘛。
    炉老板却看上了这纸笔。他有钱嘛,本来带了上百万来的,如今虽然得了暖炉,但他又将暖炉分销出去相当多,所以手里还是有剩钱的嘛。
    纸笔这么小小的,又不占地方嘛,他的船上还能装的下啊。
    炉老板跃跃欲试的问价。
    武梁随口答:一两银子一支。
    如果零卖,她是想这么随意卖着的。
    所以炉老板问这价格是零售吗,她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