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清皎一目十行地看完,眼眸微微张大,难以抑制地流露出喜意。她抬首看向朱祐樘,将信给他瞧:“李广找到玉米了!与人换了不少玉米种子!!正在加急送回京城!!”玉米是美洲居民的传统粮食作物,哥伦布带回欧洲之后,竟然迅速地便传到了中亚地区。正巧李广在印度附近遇见了阿拉伯商人,听他们提起玉米,便买了几袋良种,询问出了种植之法!
朱祐樘怔了怔:“玉米?”一种粮食?
“它是一种粗粮。”张清皎让人准备笔墨纸砚,几笔便勾勒出了这种粮食的形状,“形如短棒,上面覆着米粒,颗颗大小如玉珠,便称为玉米。他说这种粗粮很容易成活,可植在旱地里,不需费多少水。万岁爷,这真是近些年收到的最好的贺礼!”
作者有话要说: 李广出去得有一年半了,嗯
查资料最早传入咱们国家的应该是玉米,如果没有娘娘干预,大概再过三十年也就有玉米了╮(╯▽╰)╭
——————————————————————————————————————————————
今天出去看电影吃饭……回来得晚了点_(:3∠)_
对不起大家~
第432章 试种玉米
任何一位心系国计民生的皇帝都很清楚; 民以食为天; 粮种有多么重要。如今的粮种改良自是不可能像后世那般科学精细; 充满了偶然性。便是侍弄得再精心,尽量避免病虫害,产量也依然有限。更不必说,适合种粮的良田亦有限; 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将贫瘠之地改造为良田,勉强种下粮食收获亦稀少得可怜。
再者; 国朝疆域广阔; 天灾频发。一旦天公不作美; 遇上了水灾或者旱灾; 便极有可能颗粒无收。每逢这样的年景; 无论是朝廷还是农民皆是束手无策,只能靠着赈灾让受灾的民众将将熬过去。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耐旱的新粮种出现意味着甚么?
于朱祐樘而言; 意味着更多苦苦挣扎的民众终于有了活路,因天灾而日渐空虚的国库粮仓亦有了填满的希望。没有一个皇帝不希望自己治理出盛世,而他眼中的盛世很简单——百姓衣食丰足、滋生人丁,边疆安定,吏治清明。他不是一位以开疆拓土为志向的皇帝,他只希望自己的子民都能过上好日子。
“卿卿; 这确实是比甚么都更珍贵的贺礼。如此说来,若咱们过生辰的时候,各地献上来的都是这样的良种; 才是真正的‘祥瑞’。”他并不喜欢各地官员为了谄媚上意而献祥瑞,但若是真有利国利民的发现,他自然希望多多益善。
“良种也得真正懂农事之人才能发现啊。”张清皎弯起唇角,“唯有专注于此道,才有可能时有寸进。我已经打算好了,若是种子送过来,便让王献从皇庄中挑选些老农种玉米。看看在不同的田地里,如何农作才能提高亩产……”幸好初高中学的生物知识还没有全部还给老师,“试验田”已经是后世的常识,也可在此世试试。
朱祐樘深深地凝视着自家皇后,他并非不曾发现她身上有不少令人疑惑之处,因为她实在是不像一位自幼在深闺长大的秀才之女。她的见识与想法,已然超越了许多男子,甚至有时令人难以理解。可也正是这些令人难以理解的超前眼光,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那是一片更为广阔的世界,超越了他拥有的这片疆土,超越了他所在的时空,让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他并不能很清楚地想明白缘由,只知道这意味着她身上隐藏着他所不清楚的秘密。但他选择了保持沉默,因为他相信,迟早有一日她会亲口告诉他答案。当然,她也会带给他更多惊喜,就如这相知相伴的十年一般。
想到此处,朱祐樘的目光愈发温柔:“说来,以前读农书,我也不过是囫囵吞枣而已,是该好好地看看了。而且,不少农书都已经是数百年前成书,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宜,还须得向精通农学者请教。”
“不妨借着这次种玉米,召集些精于农事之人罢。让他们专心在皇庄里精选良种,寻出最适合的耕作方法,而后推广到全国。”因着一时高兴,张清皎不免说得多了些,“日后也该在工部开设这样一座官衙,专精农事才好。”
朱祐樘思索片刻,颔首道:“专精农事之人未必身具功名,举才确实该不拘一格。说来,我也许久不曾过问皇庄之事了,不如将王献唤过来,让他看看这封信,提早做些安排。此外,我也想亲自试种这玉米。往常亲耕都不过是过一过场面,这回怎么也该亲手试种才能更了解农事。”
张清皎点点头,笑道:“先前我还想莳花弄草,如今倒觉得不如种玉米实在些。也让大哥儿一起跟着种,他才能了解农事之艰辛。说不得种出来的玉米,咱们还能自己试吃呢。”多少年不曾吃过玉米了,她瞬间便想起了不少家常菜做法,便是不做菜,直接蒸熟了也不错。
不久之后,王献便被唤了过来,向帝后禀报皇庄的收成又提升了一成有余。听说即将有新粮种,他亦是喜出望外:“这玉米似乎是天热时才能种。先将那些不好种的山地给种了,麦田冬麦收完也能种它,一年能够两熟就有更多的收成!”
以前他的喜好和师父竹楼先生戴义一样,沉迷风花雪月与琴棋书画,可如今他却俨然已经成了精通农牧之事的实干之人。在张清皎眼里,便是一位艺术家生生的变成了农学家,而且还非常不可思议地转型成功了。也因着有他镇在御马监打理皇庄与牧场,她才能更专注于商铺与商路诸事。这一回将玉米试种之事交给他,她自是很放心。
************
得了李广这封信,上元休沐这些天,朱祐樘与张清皎都顾不得歇息,而是一同看起了农书,只在上元之夜带着三个孩子出宫观灯游玩了一番。朱厚照倒是确实度过了无人约束的十天。他原本也想着尽情地顽耍,可顽着顽着,他便又本能地观察起了周围的方位。而后,他便无声无息地将自己去过的地方、经过的街道都仔仔细细地画了下来。尽管这并不是甚么完整的舆图,看起来也依然只是线条略微清晰些的涂鸦,可他却画得津津有味。
两个月之后,两袋包裹严密的玉米种子送入了宫中。当张清皎亲眼见到橙金色的玉米粒时,禁不住伸手握了一把,满脸爱惜的模样,宛如看见了整袋的黄色宝石。玉米粒从她张开的指缝中沙沙地落下,她勾起唇来,将留在手心的几颗种子递给朱祐樘。
朱祐樘仔细看了许久:“卿卿,这玉米该如何食用?米粒如此之大,定然不能如稻米那般以水煮,可否与麦子那般磨成粉?”
“或许可以罢。”张清皎并未直接回答,“等咱们种出来便知道了。”说着,她又递了两颗给朱厚照和朱秀荣。两个孩子握着玉米粒,也像模像样地看了看,而后嗅了嗅,闻见了一种淡淡的香气。
寻了个风和日丽的休沐日,帝后二人带着儿女们来到御花园一角。那里已经垦出了一片地,以碎石划分出了四个区域。除了才一岁半的朱厚炜外,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和少量玉米种子。
“大哥儿、桐桐,你们可还记得娘教你们背过的悯农诗?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事为重。你们也知道,爹娘每年都得举行亲耕礼、亲蚕礼,便是因着关注农事之故。不过,纸上谈兵终归不美,所以从今儿开始,咱们便体验体验农人的生活。”张清皎笑吟吟地对两个孩子道。
朱厚照与朱秀荣不约而同地看了看自己手里的小袋子,里头是黄灿灿的玉米种子。两个小家伙从未种过地,自然对此事有些好奇。便听娘又道:“田地大小相等,种子也一样。那咱们便比一比,究竟谁种的玉米收成好。若是夺胜,其他三人都得给此人奖励,怎么样?”
听得有奖励,兄妹俩更积极了,连连点头:“好呀好呀!”
于是,张清皎便让王献来指导如何播种。绝大部分玉米种子都已经交给了皇庄经验最为丰富的老农播种,王献也是盯着他们播下去的,自然知道该如何种。他便垂下身,一步一步引导帝后一家四口。
张清皎前世虽并非农家子弟,却也多少通过各种渠道见过农人如何播种,便是照猫画虎,动作也很是娴熟。朱祐樘亦经历过亲耕礼,亲眼见过大臣与农人播种浇水,自己亲自动手也并不觉得陌生。倒是两个孩子因着年纪小,便是照着爹娘的模样播种,也总有些错漏之处。
王献有心想帮着太子殿下和公主殿下弥补一二,却见皇后娘娘摇了摇首。他这才想起来,皇后娘娘说,这是一场“比试”。既然是比试,自然只能自己比,别人都不能相帮。就算种得不成模样,也得自己承受后果。
每人拢共都只有一方花圃大小的田地,又有宫人翻过土,播种自然无须费多少时候。播完种,一家四口便给种子浇了水。因着玉米种子耐旱,张清皎与朱祐樘都不曾浇多少水,倒是朱厚照和朱秀荣把握不住浇水的量,时而多时而少。王献只在旁边提醒一二,心里立时就知道两位殿下的收成估计是不会好了。
播完种后,张清皎便提议,每日傍晚散步的时候过来瞧瞧。若是种子发了芽,每人都得每日写一篇观察日志,将种子生长的过程以绘图记录下来,浇水翻土施肥等等都须得按时记录。等到收获的时候,仔细翻看观察日志,便能明白哪片玉米地生长得更好的原因。
朱祐樘自是赞同,朱厚照、朱秀荣也没有异议。王献琢磨着皇后娘娘的话,转头就派了几名懂得写字绘画的御马监小太监去皇庄里盯着,记录每片玉米地的生长情况以及老农们甚么时候如何侍弄过这些地。他还从自己的体己银子中拿出了二十两,声明奖励给收成最好的农人,顿时令那些老农的心头更加火热一片,对陌生的玉米地也越发放在心上了。
种子播下后,每天帝后一家都会散步过来观看。初时种子没有发芽,朱厚照和朱秀荣很是失望。数日之后,两个孩子忽然发现,田地里长出了稀稀疏疏的小绿芽。兄妹俩高兴极了,围着玉米田看了许久许久都舍不得离开。
作者有话要说: 孩子的实践教育开始了~~
————————————
亲们,我已经佛了,你们呢_(:3∠)_
趁着还早,看看能不能再码一章,mua
第433章 品尝果实
“这是我种的; 这也是我种的; 都是我亲手种哒; 发芽啦!”
这一日,朱厚照趁早来到文华殿,拿出他的观察日志小册子给诸位叔叔以及小舅舅显摆他的玉米苗。尽管他的玉米苗只是稀稀落落地生出了小芽,最壮实的那一棵也不过长出了三两片小叶子; 但他依然觉得很骄傲。哼,妹妹的玉米苗出得比他的还少呢; 收获的时候他肯定不会是垫底的。
朱祐梈等人还以为他得了甚么好东西; 仔细地端详小册子上的涂鸦; 沉默半晌:“这是甚么名花名品?”莳花弄草说实话也算是一种雅趣; 只是他们没想到一心骑射的大侄儿会突然转了性子罢了。
“不是花; 是玉米。”朱厚照不懂甚么是名花名品,但他知道这玉米可是谁都不曾见过的稀罕种子。娘说了,这是李广从天竺附近寻着的; 应该来自更遥远的西边。他仔细看了看娘珍藏的舆图,这玉米种子可是海的另一边传来的。
“玉米是啥?”朱祐梈愣了愣,“你怎么突然种起这玩意儿了?”
“玉米是一种很稀罕的粮食,谁都没种过!”朱厚照兴致勃勃地道,“我娘说……说国以农事为重,所以我们在宫内苑里开了一块田地种玉米。爹娘、我和妹妹都有一小块; 每个人都种了!娘还说,如果玉米熟了就亲手给我们做好吃的。”
“……”朱祐橓等人听得呆了,“皇兄皇嫂也种了?”堂堂国朝皇帝与皇后; 竟然下地种粮食?种地什么的,不是亲耕礼的时候才会做的场面活么?皇兄和皇嫂怎么会突然对这种又累又脏的活计感兴趣?
“是哒。你们要去看么?回头我带你们去呀!”朱厚照嘿嘿笑着收起他的小册子,“等我的玉米苗苗熟了,送给你们吃。”他可是乐于分享的好孩子,恨不得把自己种的玉米分给每一个亲近之人,让他们都尝尝呢。
众位亲王自然不会拒绝大侄儿的好意。何况他们也很好奇,究竟是甚么样的稀罕粮食才能让帝后如此感兴趣。于是众人约好上午出了文华殿便去宫内苑角落里瞧瞧那块田地。立在角落里的侍讲侍读们都听见了他们的话,不由得悄无声息地交换了眼神。他们也都读过不少农书,怎么不知道这“玉米”究竟是甚么米?当真很稀罕?
王守仁远远望着满脸骄傲的太子殿下,心中微微一动——这是否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