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寡妇丫鬟 >

第53部分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53部分

小说: 穿越之寡妇丫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夏重潇是打算加入这油坊生意了。
  夏重潇第二日巳时到到了北沟村,被王林远迎回家中。与他同来的除了夏顺外,还有一人,便是前些日子到北沟村来买酸菜的乐香居伙计小七。
  “王大嫂,小七跟着来凑热闹,您不嫌弃吧?”小七笑嘻嘻的说道。
  夏重潇被小七一声“王大嫂”惊得一口茶喷出来,那表情与程备游还真是如出一辙。只是夏重潇一抬右手,用衣袖遮住脸,再放下时已经调整好表情,还是那个温文有礼、淡雅如画的贵公子。
  “自然不嫌弃,贵客盈门,蓬荜生辉。”蓝怡笑着用眼神询问夏重潇。
  夏重潇点头:“小七不是外人。这件裘皮斗篷是娘亲专门挑来给你御寒用的,蓝妹出入披着也好御寒。”
  “多谢姨母挂记。”蓝怡接过纯黑短毛的披风,放到内屋。
  “夫人,小的能到您这温室里看看么?”小七此时站起身,笑嘻嘻地问道。他今日过来就是对蓝怡能种出黄瓜的温室非常好奇。
  “也好,三弟,你带小七过去吧。”
  小七赶紧摆手:“不必不必,小的瞧见门在哪里了。你们聊着,不必管小的。”说罢,他自顾自地转身走出堂屋去了温室。
  夏重潇打量蓝怡简陋却整洁的堂屋几眼,瞧着屋内烧着的炭火说道:“蓝妹这屋子倒也暖和。”
  这炭火蓝怡也是从秦夫人屋里取来的灵感,她将松木在灶台里烧到一半取出来浇灭,然后用时再点上,虽有些烟但也有股松木的清香,到是还不错。
  “陋室而已,让大哥见笑了。你和夏掌柜过来是为了油坊的生意吧。”
  夏重潇点头:“正是呢。夏顺将这油坊的事情和我讲了,大哥虽不知你怎么打算。但是我手里的商船可通大周各处,届时运些牡丹籽或油还是方便的。”
  夏顺此时插言道:“夫人有所不知。大少爷天生奇才,精于商道。咱们这黄县附近几县的船运生意六成都在大少爷手里。而且,夏家在黄县边上有座新建的油坊,也在大少爷名下,前几日小人本打算买进来的,没想到大少爷说要入股进来。”
  “不错。想来让这些商船从外地收牡丹籽回来也不是难事,明年油坊能榨油的牡丹何止多上一两倍,若是大哥所料不错,蓝妹说的将小买卖做成大生意也是此意吧。”夏重潇此时端的也是一副商场架势。面色严肃认真。
  蓝怡点头:“恩。若大哥有意加入,咱们还有几条规矩需得讲明白。第一,日常之事可按着商道的规矩来办,但是大事需要所有股东要坐下来商讨决定,若是难以形成共同意见,便以股份多少来表决;第二,咱们商定事情后由油坊掌柜负责执行,人员具体调度也交给掌柜,其他人不可再随意指手画脚;第三。咱们油坊的重要事情不可外传;第四,无论赚赔,承担责任或分红都已股份为据。大哥可能接受?”
  夏重潇思量片刻:“若你我二人意见争执不下,柔妹又占在我这边。此事该当如何?”
  “呵呵,大哥,你便要你拿出你的观点,我摆出我的看法咱们平心静气的谈了。若还是双方无法退让。此事只能搁置。”集体决策虽然耗费些时间,但是可以集中众人智慧。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年代蓝怡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保住自己发表意见的权利。
  “也好。”夏重潇点头。
  “若是大哥同意。咱们油坊的股东便是五人了。”
  “哦?除了你我三人,还有谁?”夏重潇有些意外。
  “就是林喜和林远,他二人也各有一成股份。如今夏掌柜代表婉姐姐,可以说咱们油坊的主事之人都在,不如趁此机会咱们商量一番年后的事情。”
  众人自然点头同意,商定下借助货船运来更多的牡丹籽、明年牡丹籽油上市的时机和价格以及宣传推销的一些方法,这如此种种让夏重潇再次认真审视蓝怡,觉得自己还是低估了她。
  “好了,除了上边这些事情,咱们还有哪些需要办的?”蓝怡问道。
  王林喜此时开口说道:“咱们山坡上的牡丹开春要施花前肥和花后肥,秋天里赵花匠指点咱们在山坡下准备的肥料只够花前的,花后肥还得预备,咱们开春没有稻草,粪肥也不多,晚了准备怕是来不及的。”
  他最关心山坡上那些牡丹的事情。
  几人对视一眼,均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这些大家都不算内行。夏重潇展颜笑道:“夏掌柜回去问问咱们家里的花匠和黄县花园的园主人,应能寻到办法。”
  夏掌柜点头,又提起一事:“牡丹籽外壳坚硬,我虽请了内行的师傅改良脱壳的碾子,还是无法去除干净,若用人一个个捡出来剥了也太费事。”
  蓝怡这段时日也没少实验各种方法,牡丹籽的黑色外壳确实坚硬光滑不易剥,而且牡丹籽形状多样,比起稻米更麻烦不少,但她这半年来也寻到了可行的法子。
  “我反复试过,若是用醋加米酒浸泡牡丹籽,外壳能变软再用碾子去壳就方便多了。但是不知这样会不会影响牡丹油的口味,咱们不如试试浸泡之后去壳榨油试试。”
  夏掌柜和林远对视一眼,均露出喜意,点头应下。
  几人商量完后,夏重潇展展衣袍:“蓝妹,大哥也对这温室好奇得紧,可否带大哥去瞧瞧?”
  蓝怡点头:“也好,大哥随我来。还要麻烦夏掌柜和二弟三弟按着咱们的做法,将今日之事记录下来,待会儿咱们签字画押也好有个凭证。”
  夏重潇随着蓝怡进入热气扑面的温室,看到小七那厮正蹲在黄瓜架下偷吃黄瓜,吃的十分满足。小七见着二人进来,站起身擦擦嘴,笑的十分开心:“王大嫂,你这温室可是个好东西,明年咱们弄他个十个八个的,小的也就天天有黄瓜吃了。”
  蓝怡翻翻白眼,这货竟好这一口!
  “大哥,这乐香居也有你的股份吧。”
  夏重潇笑着点头,并没有隐瞒蓝怡。
  “小七呢?也是有股份的?”
  夏重潇看着吃的毫无形象的小七,点点头:“蓝妹别看这小子一副熊样,他乃是程家七公子,程家老太爷的心头肉。”
  “哦?原来是大名鼎鼎的程七公子,失敬失敬。” 程家七公子虽天资聪颖却无意仕途,蓝怡这不怎么出门的,也听夏婉提起过他的几件荒唐事,没想到最近他竟当上了店小二,还做得有模有样。
  小七笑嘻嘻的伸脖子咽下嘴里的黄瓜, “您别客气,还是叫小的小七吧。王大嫂将这温室的建造法子教于小的,咋样?”(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七章 浪子回头
  腊月十四这日又到了周家村集日。
  吃过早饭后,蓝怡牵毛驴跨上两个箩筐,给两个孩子穿好棉衣,戴上防风的兔皮帽子,将他们抱起来放在箩筐里坐着,她牵着毛驴赶往集市。
  蓝怡并没有特别想买的东西,她已经给孩子们做好了新衣服,家里的米、面、蔬菜、干果等吃食也是足足的。山核桃,柿饼,杏干,栗子,糖葫芦自不必多提,就连那酸枣也被她去籽做成酸枣酱吃着。温室内新鲜的蔬菜她也是留足自家的才卖进乐香居。家里腌制的酸笋,白菜,萝卜等没吃下多少,蘑菇等干货也还有好些,更别提埋在土坑里的白菜和萝卜,新鲜的白菜卖掉一大半,剩下的则喂了家里的活物,她们做菜吃的都是菜心。
  存下来的各种吃食中消耗最快的居然是晾晒的野菜马齿苋,不止蓝怡三个,就连二叔和牛嫂两家也是爱吃马齿苋做的肉丁包子,到现在也只够吃一两顿的。就连八婆二嫂过来讨要蓝怡都没舍得再给。
  路上赶集的行人并不少,在这茫茫的红日雪海中显示出点点生机。
  “娘,松树。”宇儿指着山上喊道。冬日里大地的色彩是最单调的,蓝天白云下,连绵起伏的雪山上,褪尽一身繁华、只剩劲瘦黑骨的乔木之中的点点苍翠确实是非常醒目的。
  不等蓝怡回答,宇儿又郎朗背诵起新学的古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路上去往周家村赶集的人们听到宇儿郎朗诵诗声,露出几分惊奇,随后又觉得理所当然。
  “呦,王大嫂。宇儿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能背诗了,是块读书的好料子呢。”一个蓝怡不认识的妇人亲热地赞扬道,宇儿低头露出羞涩的笑容,抓着自己的小挎包有点小扭捏。
  蓝怡见他这样子,笑道:“也就只会这几首,旁的我也教不了他。”
  宝宝一见哥哥被表扬了,马上抓着箩筐晃着小脑袋念起自己唯一会的唐诗:“鹅…鹅…鹅…”
  那妇人见宝宝一个劲地喊“饿”,赶紧说到:“这孩子饿了呢,你们娘仨赶紧着吧,在集上给他买些好吃的。瞧瞧这小胖脸,一看就是个能吃的,将来肯定长大个……”
  宇儿低头闷笑。
  宝宝听自己的意思被曲解却说不出来,急得用拳头敲打自己的兔皮小帽子:“鹅…鹅…”
  “这孩子真是个急脾气呢,林山家的,你赶紧走吧。”旁边另一个妇人也搭话道,瞧着宝宝和宇儿一脸笑意。
  “那我们先走了。”蓝怡忍者笑点点头,拉着毛驴紧走几步,才安慰宝宝:“宝宝也最棒。也会背诗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娘知道。宝宝会背诗了。”
  宝宝听见娘能明白他的意思,这才放下小拳头,一脸得意地靠在箩筐上咧着小嘴笑着。
  蓝怡则摇头想着这孩子脾气太急躁了些,等他能说话了一定要好好教育。在路上又遇到几拨村里赶集的妇人。大伙都主动和蓝怡母子打招呼。
  这倒是有些出乎意料。蓝怡本以为大伙会因为她上次的泼辣举动而怕她回避,没想到村里的妇人见了她大都亲热地招呼上几句,人数竟比之前还要多。
  但若真说起来。这也在情理之中。周吉庆母子在村里没少得罪人,但大伙多忍着,蓝怡这次狠狠削了她,算是给众人出气。这二么,大伙手里腌制的第二批酸菜也能上市卖了,虽说价钱比之第一批低了两文,但还是卖出足够他们买年货风光过年的铜板。三么,村里人或看到或听到她掷地有声毒誓,知她是个本分干净度日的寡妇,自然多了几分敬佩。
  集市上摆摊子卖货的小摊贩一个挨一个,周围村子赶过来逛集买东西的也是摩肩接踵,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硬生生地驱走了冬日的严寒。
  把毛驴寄放在集市边专门替人看牲口赚钱的院子里,蓝怡抱着宝宝牵着宇儿绕到专卖吃食和小东西的地方,好在这边虽也人多,但是比起卖年货祭品的那边要宽松不少。
  宇儿和宝宝高兴地挨个摊子看着,最后买了几个漂亮的糖人和两个泥叫叫,泥叫叫是一种可以吹响的哨子,用泥土捏成后涂上各种颜色烧制出来的,很受小孩子们喜欢。宇儿选的是可以吹出鸟叫声的纯黑小鸟型的泥叫叫,给宝宝则选了一个可以吹出猪打呼噜声的小花猪型的。宇儿付了钱后高兴的递给弟弟,两人拿起来对着吹,宝宝开始不得要领,腮帮子鼓着使劲吹,也只能偶尔吹出一两声,口水顺着泥叫叫往下流,急得直挠头,蓝怡瞧着直乐。
  这东西真不晓得古人是怎么做出来的,蓝怡买下五六个,准备回去送给各家小孩子,宇儿心疼的看着娘亲掏出一把铜钱递过去。
  宇儿是个小操心的。因为今日要来赶集,这孩子昨天晚上就把把卖鸡蛋和鹅蛋的钱从他的小钱罐子里倒出来数好,算计着买些什么。
  因为宇儿抢着帮忙喂鸡捡蛋,所以蓝怡便将卖鸡蛋鹅蛋的钱交给他,让他自己留着。虽说数九之后,鸡和鹅下蛋少了些,但每天也能捡到四五个,这般存下来宇儿的钱罐子里也有了两百文,在小孩子眼里已经是非常多了。
  读书写字用的白纸是很贵的,就算是最便宜粗糙的大张草纸也要两文钱一张,宇儿在杂货铺里看着白纸犹豫了很久,才咬牙买了五十张,这些纸买回去让娘亲帮他裁开用线装好,也够他用好些日子了。
  “娘,我还有多少文啊?”宇儿此时望着路边卖风筝的摊子有些纠结。
  “买了两个泥叫叫,五个糖人和五十张白纸,还剩下四十七文,宇儿要买风筝么?”都说穷养儿,蓝怡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学会珍惜,学会节约,知道每一个铜板来的都不容易,花起来更要精打细算。
  “宇儿不买了,宇儿还要留着钱买毛笔呢。”宇儿扭头,用眼角的余光看着风筝说到,“娘,咱们走吧。”
  蓝怡笑了:“好啦,快过年了。你和弟弟挑一个最喜欢的风筝,娘给你们买,待会儿想吃什么娘也给你们买,你的钱留着买笔墨。”
  宇儿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