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寡妇丫鬟 >

第22部分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22部分

小说: 穿越之寡妇丫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子年纪轻轻就死了男人,会被认为是灾星。**登门认亲不吉利,所以李氏才会提醒蓝怡不要急着去林山的姥娘家。
  “二婶,我不去不会失了礼数?”蓝怡问到,“前几日林山入葬时,姥娘家的几个舅舅和妗子还有表哥表弟们都过来见过了,只姥娘还未去给她老人磕头。”
  “也快端午节了,端午节前让林远带着宝宝过去一趟,替你给老人家磕头,也算全了礼数。”李氏琢磨一下建议道,等中秋、腊月时再让林远帮你跑两趟,送些东西过去。这样明年正月里是正经拜年的时候,我琢磨着他们会来给你送腊礼的时候定下哪天过去。”
  现在才是四月,到明年正月还有大半年的时间,蓝怡虽不晓得为何如此,但也应了下来:“多谢二婶告知,就是要麻烦三弟了。”
  “这没啥,跑两步路的事。”李氏拉着宝宝的手,亲切地说,“咱们宝儿这么招人疼,他老姥见了一定稀罕的跟什么似的。”
  “二婶,您看还有哪些规矩是侄媳妇该注意的?”入乡随俗,蓝怡虚心求教,想来“老姥”就是爹的姥娘,这称呼倒挺亲切。
  “旁的倒没什么。我看得出来你是个安稳性子,**的日子不好过,你不去招惹别人,别人也会上门来招惹你,要吃的苦还在后头。”李氏听说王二叔说起蓝怡要守着孩子过日子,她是既高兴又担心,也有几分心疼,若这是自己的女儿,怎么会舍得她小小年纪就这么守着,这一辈子还长着啊。
  “二婶,这是非我是不去主动招惹,我身正不怕影子斜,日子久了大家自然晓得我是什么人。”蓝怡满不在乎地说到,相比起她自身的麻烦,这等小事实在不够瞧的。
  “这**娘啊,还是得泼辣些。”李氏语重心长地说,蓝怡一看就是个知书达理,柔弱好欺的,要是有男人护着看着还好,现在林山去了,她带两个孩子独居一院,哪能不让人担心。
  “二婶,您放心,若是有人敢欺负孩子,我就是拼了命去也不饶他!”蓝怡狠狠地说,若是有人敢惹到她头上,她定不会忍气吞声。
  “呵呵,尽说傻话!你放心,出了事有我和你二叔给你做主,咱们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本分日子就好。”李氏见蓝怡这般,也晓得自己的话不能再多说,点到即可。
  “恩。”蓝怡心里知道李氏这也是在敲打她,让她守本分。
  “你在梅县那边,还有什么家里人?”李氏又接着问,她们对蓝怡的情况,可说是一无所知。
  蓝怡茫然:“我也不知道,不过我既然自己带着孩子回来,连个护送的人都没有,想来该没什么亲人了。”
  “还是想不起来么?”李氏关心问到。她私下也在想,蓝怡与林山差的岁数不小,且蓝怡又是这般娇小可人的模样,不知林山是有了什么造化才能娶了这么房媳妇。
  蓝怡摇摇头:“不想还好,一想便脑子疼,梦里迷迷糊糊地有人影,看不真切。”
  李氏听了叹息一声:“宝儿他娘,你也别急,不是一朝半日就能想起来的。咱就不管你在梅县还有什么亲人,既然到了这北沟村,二婶拿你当侄媳妇,当亲闺女。咱们不是那等不通情理的家门,若你真遇到合适的想改嫁,告诉二婶,二婶给你做主。不过,宝宝这孩子是林山的香火,可不能和你一并嫁过去。”
  “……”
  蓝怡恨不得咆哮两句,自己这还啥也没有干,就被说到以后再婚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刚说**的日子不好过,这马上就来事了?
  “瞧我这嘴,瞎咧咧!宝儿他娘,你别多想。”李氏见蓝怡不语,心里知道自己的话可能说的重了,不禁也有几分后悔。
  “二婶,我知道您是为了我,为了孩子。您放心,宝宝是我的命根子,我不会做对不起林山,对不起孩子的事情。”蓝怡保证道,“二婶,过两日忙起来,我帮着您做饭。”
  种上坡地,蓝怡觉得放下一件大事,剩下的就都好说了,田里暂且没有什么需要忙的,她便清闲下来,在家做做针线,先将一家人的夏衫准备好。她其实更想去县里转转,买些东西回来,但是现在王林山入土还不足七日,是不可出门四处乱跑的。
  做针线是个细致活,蓝怡拿着细小的铁针,尽量规则平整的把陈氏帮她裁剪出来的布片缝在一起,竟觉得比做农活还要累人。
  陈氏有空也来找她做针线聊天,每次见蓝怡手拿针线生硬地样子,都安慰她几句熟能生巧之类。
  蓝怡努力了几日,也就如陈氏所言渐渐熟悉起来,手也很少被针扎到。她给宇儿和宝宝两个做了蓝色衣裤,看到宇儿穿上新衣服那副兴高采烈地样子,让她有了不小的成就感。
  从梅县买来的碎步头还有剩余,蓝怡拼接碎步头,给宇儿做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小挎包,可以让他用来装东西,不必每日背着小背篓。宇儿十分喜欢,天天挎着小挎包,里边装着自己的玩偶和弹弓,还有蓝怡给他买的小玩具和点心,出去找大福等人一起玩,也觉得十分有面子。
  宝宝的路走得越发稳当了,每日慢慢地在屋里、院子里摸索。若宇儿在他便跟在宇儿身后,两人同色的衣衫倒是显得越发像是亲兄弟了,蓝怡看着便觉得十分有喜感。想自己做一身天蓝色的衣裙,全家来个亲子装,但是她现在给王林山守孝穿孝衣,也只得作罢了。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割麦插禾
  四月底,布谷鸟一声声的叫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是到了芒种节气,收麦插禾的日子,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蓝怡不用下地,便带着孩子过去帮着二婶做饭,看孩子。
  二叔家共种了七亩小麦,一家人忙着将地里的麦子拔下来,运到晾晒场后用铡刀铡掉下半截,上半截带麦穗的在场上晾晒干,再用石头碾子压几遍脱粒。这些都是力气活,有牲口的人家还轻松些,向二叔家这等纯靠人力的,基本上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每日里累的直不起腰来。就连刘氏这个平日里爱叨叨几句的,也累的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
  麦子拔下来后,地里放水插稻子,前前后后要忙十几天。放水之时,地里的人还要举行简单的祭天仪式,感谢老天护佑,让田地丰产。
  蓝怡在村边的晒麦场上帮忙看麦子时间到了这一幕,自己也合着双手祈祷上苍保佑。自从穿越以来,她从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变为怀疑论者,相信冥冥之中定有某种力量存在,才会让她出现在这个陌生的时空。她希望上苍能够保佑,让她和孩子的安稳日子可以继续下去,让仇家找不到这里。
  天公作美,麦子都打了下来,晒在场上,地里也插上了秧苗,一片片新绿应着水光,十分喜人。
  麦子收下来后,蓝怡不用再去二婶家帮忙,她带着孩子整理院子或去坡地给黄豆绿豆除草。坡地的豆苗出得很整齐,但是这几日的暴晒让田里的土干燥,秧苗自然也就不精神,蓝怡也盼着赶紧下雨,她心里也奇怪,黄县应该离着大海不远,按说雨水该是丰沛的,但是她来的这段日子也只下了两场雨,并没有出现什么狂风暴雨的情形,她对天气研究不多,不知道这是否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据村里人讲,到了六七月份,这里的雨水还是较多的,这些雨水也使得难以灌溉的山坡有了一些收成。
  但靠天吃饭毕竟是有风险的,蓝怡这几日琢磨着是否有什么办法可以引溪水灌溉坡地,提高产量。
  她仔细回想,记起以前去江浙、云南乡村游玩,看到的那种古老的翻车,靠着水本身的力量让翻车运转,把水通过水槽运到高处浇灌土地。她在《大周地志》上读到,前朝也就是唐朝曾让轮匠大量制造翻车分给郑白渠两岸的人民用来灌溉水田,而大周也有不少地区已经开始使用翻车或者叫做筒车来灌溉,“其巧百倍于常”。
  蓝怡想了想,趁着这几日大家农忙之后在家休息之时,拎着茶叶带着孩子到赵里正家拜访,赵里正可说是村里消息最灵通的人,他应该晓得翻车之事。
  赵里正恰好在家中,蓝怡进到屋内,将自己带的礼物放下,客套几句多谢赵里正帮忙,赵里正前些日子帮她办理好了户籍,她们母子现在也算是正当的北沟村人。
  赵里正的妻子花氏与王林山的娘钱乃同村,见到蓝怡也是亲切非常。蓝怡与花氏闲聊几句便与赵里正提到今日的正题。
  “为阳叔,我看咱们村里前几日放水浇田插秧,这地势稍高的地方浇不到水,种不上稻子,收成定是少了不少吧?”
  赵里正不知为何蓝怡要提起这一话题,但也点头:“是啊。毕竟这靠着人一点点的提水浇田,也不是个事情,浇一回也得好几日,自然种不得水稻的。”
  “那为何村里不用翻车呢?”蓝怡好奇地问道。
  “翻车?”赵里正有些摸不到头脑,花氏也是一脸茫然。
  “是啊,我在书上读到咱们大周的翻车,可以将水从低处运上来,浇灌农田的。”
  赵里正听了很感兴趣:“咱们大周还有这样的好东西?林山家的,你可见过?”
  蓝怡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我只在书上见过,书上描述的十分清楚,所以我有几分印象,改日我画出来给为阳叔看看。”她没有想到赵里正根本没有见过翻车,不过想想倒也能理解,毕竟这个年代交通和通信都不发达,消息传递很慢。黄县又非富庶的米粮之乡,朝廷没有重视此处的农业耕作,难免有所忽略。
  “好好,若真有这东西,咱们这地里也能多长不少粮食啊。”赵里正十分感兴趣地说到。
  随后,赵里正询问蓝怡与梅县米夫人的亲戚关系,蓝怡便简单地说她与米夫人一见如故,认了姐妹。
  赵里正释然,梅县米大人之妻乃是黄县夏府的大小姐,蓝怡与她不同姓,并非夏家之人。若说是表亲,蓝怡不应孤身带孩子流落此处,该去投靠夏家才对。
  “宇儿的恤养银子,一年只一百文。衙门恩奖你的善举,特许了你若再购买田地,可免十亩以内田产十年的田租。”
  赵里正只跟办理户籍等事的衙役官吏说了蓝怡是梅县米大人的妻妹,又塞了些铜钱过去。事情也就顺顺当当地办了。
  “麻烦您费心了。”
  花氏此时接过话茬:“林山家的,这十亩地的租子可是不少呢,你仔细合计合计。养两个孩子吃喝用度可不少。”
  蓝怡点头:“叔婶,我会的。若手里有了银钱,定马上来找为阳叔,请您帮我留意着哪家要卖中上等的田地。”换句话说,姐也想享受着好政策,但是手里没银子啊!等有了银子再说吧。蓝怡的家底是不能动的,她得留着以防万一,买田花费太大,还是等安稳下来再说。
  哄睡了两个孩子,将厨房的小桌搬到院内的槐树下蓝怡点燃晒干的艾草驱赶蚊子,蓝怡仔细回想翻车这东西的构造。
  宅院内新栽的葡萄藤、叽叽喳喳叫着寻食的小鸡、整齐的菜园、闭目安睡的山羊、茂密的大槐树、一声声悠远的蝉唱,趴在桌上埋头苦想的小人儿,若忽略她手里拿着的碳条,一切该是和谐而自然的。
  “花溪水流速慢,落差小,翻车不能靠水利,得靠人力和畜力推动。”蓝怡转动着手里的碳笔,习惯性地用笔轻碰额头。碳笔是用布头裹了碳条制成,碳条是她烧火做饭时特意烧制的,比毛笔更方便她写写画画。
  翻车也叫踏车、水车。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一小轮轴,另一端有一大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的连续带状板叶刮水而上,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或竹筒就能顺着水槽把河水提升到岸上,不断灌水到地势较高的田地。蓝怡以前在书上见到过这种翻车的结构图,又在乡下见过实物,她有些素描功底,画起来难度不大。
  “人力的话,脚踏和手摇两种,我只见过脚踏的。畜力的话……牛转翻车?”蓝怡用左手支额,长眉轻结,右手食指在桌上轻叩着,“就脚踏和牛转翻车两种吧,估计最终选择脚踏翻车的可能性更大。”
  画好之后,蓝怡洗去手上和额头的黑色碳痕,待两个孩子睡醒后,她带着孩子到麦场上找王二叔,王二叔这两日在麦场照看正在暴晒脱水的麦子。这翻车的事情她不打算再直接去找赵里正,交由二叔来做更为合适。
  蓝怡说明来意,将图纸给二叔看,解释翻车的好处和用法。二叔家有十亩的山地,这翻车若是能用起来,自然能增不少产量。
  “二叔,您看,咱们这里有放水的水渠,到时候想浇溉坡地,就把水渠打开架上翻车,人踩着或是牛拉着就能上水,这水用水槽引着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