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寡妇丫鬟 >

第139部分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139部分

小说: 穿越之寡妇丫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重潇坦然地点头微笑,“蓝妹,林喜,林远,你们也晓得,夏家嫡子有五人,分数大房、二房和三房,家祖尚在,所以未曾分家。我这三弟夏重霜虽面上一副与世无争之貌,实则自小处处与我针锋相对,凡事我要做的事情他都要掺和一脚。重霜能力非凡做事向来不拘一格,且交友甚广。他……最喜见的就是我受挫挨罚,不过三弟也并非大奸大恶之徒。只喜些小手段,经此一事我会对他更加提防,大伙放心便是。”
  牵扯到夏家的秘辛。蓝怡他们也不好多问,“有这样烦人的兄弟,大哥平日定不寂寞。”
  夏重潇一愣,苦笑道,“确实不寂寞。除此之外,重霜与程家大少爷程自牧私交甚厚,程自牧对小七……一向管束甚多。他此举未尝没有通过张启打听小七的动向之意。小七这几日怕是不方便来商记了。青山鲜果那边的事情还要大伙多辛苦些,至于小七的温室,蓝妹。估计还要劳烦你多跑几趟了,我实在不晓得该怎么管理。大伙要记得,除了咱们几人,对外切不可说小七入股的事情。只说他只是好奇来寻我便是。”
  大伙点头。蓝怡叹息一声,“小七又被禁足了?温室那边的管事既然明面上是大哥请来的,还请大哥多嘱咐一二,我只能帮着照看一下蔬菜长势,至于销路还要大哥多费心思。”
  夏重潇点头,“冬日难行,蓝妹得空去一两次即可,蔬菜销路有程备游盯着。想来不成问题。”
  想到乐香居的掌柜、眯眯眼的白胖子程备游,蓝怡猛然觉得好久不见。但此人给她留下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夏大哥,我觉得程备游是个能用之才。”
  夏重潇听了,一向儒雅的脸上居然露出几分便秘的难看表情,不过很快被他遮盖过去,“此人能力自然不容小窥。他是程自牧派来监督小七的,但似乎又脱离的程自牧的掌控,与小七走的更近,我也说不好他到底站在哪一边,蓝妹还是不要与他太过接近,尤其不是不要让他知道你与小七私交甚好之事,省得惹来麻烦。”
  蓝怡挑挑眉,怎么越听越觉得有点无间道的意思?夏顺则一副呆愣地看着夏重潇,没想到大少爷竟说到了这等地步,程备游的事情他知道的都没有这么清楚。
  夏重潇见一向机警沉稳的夏顺难得露出这等表情,露出几分笑意:“夏顺,你要记住,除了我与婉妹,蓝妹也是你的主子,凡是与商记有关的事情,蓝妹要知道的,你都可直言相告。”
  夏顺恭敬起身应下。大少爷说的是“与商记有关的事情”这个尺度已经很大了,他是夏家的老人,知道的事情自然不少。不过蓝怡做事向来有尺度,他也晓得大少爷的意思,分寸之间不用再细说。
  蓝怡见已无事,便站起身,“好了,稿子大伙也看过了,若是没有异议咱们就各自回去思考几日,下次开会时再具体商量。”
  林远站起身伸个懒腰,“六子和小七都不在,看来年前咱们是不得闲了。”
  夏顺笑笑,“越忙越好,越忙说明咱们商记的生意越好。”
  蓝怡却故作神秘的摇摇头,“夏掌柜,等咱们理顺了这些日常琐事流程,把事务放到管事手里,咱们几个开会只讨论攸关商记发展的大事和重要的人事任免,可是会比现在轻松很多呢,到时候咱们还可以边垂钓小酌边开会呢。”
  众人听了蓝怡的话,相视一笑,前景果真是美好诱人的。
  夏重潇伸指一点蓝怡的额头,“有蓝妹的妙计,大哥就等着做个悠闲的江畔渔叟了。今日乃开炉日家里正热闹着,走吧,随我回家,母亲念叨你好几日了,定亲之事蓝妹要好生与她老人家说说才是。”
  十月一日,是大周的开炉日,有司向宫廷进暖炉炭,各大寺庙设开炉斋,有钱人家这日也要新装暖阁,低垂绣簾,老少团圆,浅斟低唱,以应开炉之序,夏家自然也是有不少节目的,蓝怡不想去凑这个热闹。
  “姨母那里我改日再登门拜访,今日还要去买些东西。”
  夏重潇也不勉强,叮嘱几句后便离开了家。蓝怡是与林喜、林远一起坐牛车来的,她要去买东西两人自然陪着。
  “大嫂,要买些什么?”林喜牵牛车,回头问道。
  天气越发冷了,蓝怡把手藏在袖子里,“买些碗筷回去,家里的不够用了。”
  王林远听了,笑道:“大嫂,买碗筷何须去别处转,咱们的杂货铺里到了一批曲阳定窑的白瓷,我记得大嫂喜欢白色瓷器吧?不如咱们去挑挑?”
  定窑白瓷和京师附近的钧窑青瓷是大周知名瓷器,价格自然是不便宜的。青瓷古朴大气,蓝怡很喜欢青瓷摆件和挂件,但餐具用的瓷器,她更喜欢白瓷,觉得白色更能衬托出食物本身的色泽。
  “用不得这么好的,就是买几个日常用的,家里孩子还小,定窑白瓷摔了可惜。”这些瓷器,若是留到现代,绝对是值钱的古董啊,蓝怡总有些舍不得。
  林喜拴好牛车,劝道:“大嫂,定窑白瓷虽贵,但成本却只占三成,咱们这一批是直接从曲阳进货拉过来的,其中上好的被挑了去做贡瓷,这是官家挑剩的,大嫂多挑几个用着。”
  这就是自家有铺子的好处啊,片刻之后,店内的伙计把蓝怡挑好的瓷器装箱小心的放在牛车上,三人慢悠悠地回北沟村。
  “咱们这瓷器品质不错,只是这样摆着着实不上档次,装瓷器的盒子也简陋了些。咱们可以设计些漂亮精致的高档木盒,将成套的碗碟装进去,这样不仅好看,也防摔,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蓝怡建议道,合适的包装可以提高商品的观赏和保护价值,大周的包装多是运输包装,销售包装做得还不够精致。
  “大嫂说得对,听说进贡到宫里的碗碟就装在精致的香檀木盒内,里边还配以锦绸,很是漂亮呢。”王林远应道。
  王林喜现在凡是都用数字说话,“这样的木盒,用枣木、桉木和水曲柳即可,镂空雕刻花纹再漆以彩漆,绝对漂亮,成本价也不及瓷器的一成,但我估摸着售价可提高三成不止,这事能做。”
  王林喜由一个沉默寡言的庄稼汉子飞速蜕变成一个精明沉稳的商人,让蓝怡十分有成就感,“二弟说的不错,你们再想想,咱们的杂货里,还有不少好东西也可以按着这个思路改改。那些打算挑礼品送人的,定十分喜欢这漂亮大气又实用的东西。”
  王林喜和王林远得到鼓励,开始兴致勃勃地提出更好的建议,蓝怡也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半个多时辰很快就过去了。
  下车时,王林远好奇问道:“大嫂,这大白瓷碗你买了四个,是要做什么用?盛饭喝粥个头也太大了些。”
  蓝怡脸一红,这几个大碗是给周卫极准备的,他胃口大,家里的小碗吃着不够过瘾,蓝怡不想让他总对着罐子吃。
  现在只要周卫极在家,蓝怡就会给他准备晚餐,做好之后直接敲墙递过去,两人也会隔墙说几句话,温馨而甜蜜。
  周卫极吃完后,总是把罐子和碗刷得干净,篮子里有时会给蓝怡放些小礼品。有时是这边难得见到的果子,有时是他给蓝怡买的书籍。昨日,他就送了蓝怡一本前朝诗人轶事,中间还夹了一张纸条,约她今晚酉时两刻相见。
  周卫极的字比她写得好很多,工整漂亮,很有力道。古人都是自小学习写毛笔字,她这个半路出家的自然是比不了的。
  想到他那冷清清的家,蓝怡这次准备了足量的吃食,打算陪着周卫极一起用晚餐。
  开炉日大小也算个节日,算是两人一起过节了。当然,她晓得以周卫极的耐冷程度,是不可能会这么早生起火炕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八六章 重在沟通
  “周二哥,今日去父母坟上送过寒衣了么?”
  十月初一,标志着寒冬的到来,大周民俗不止是家中开炉取暖、为远方的亲人寄送寒衣,也担心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这日要祭祀先祖,祭祀之物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冥衣了,谓之送寒衣。而寒衣节也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
  这日一早,蓝怡已经同王二叔一家到祖坟上填土,并给王林山和其父母送了寒衣。家人对去世亲人的惦念和关怀总体现在细微之处,今年家中日子富裕了些,王二叔让王二婶给祖先准备的,除了惯例的冥衣外,还添了一斤棉絮。
  点燃棉絮时,王二叔跪在坟前絮叨着,“爹娘,大哥,托老大家的福,今年家里的日子好过了,这些棉絮你们用来添衣,若是不够再托梦告诉民善。大哥大嫂,小弟做主把老大家的许给周家老二了,日后她就是咱们家嫁出去的闺女,两个孩子还是林山的儿子,是你们的孙子。你们放心吧,香火断不了……”
  听着王二叔一脸郑重忧伤地与去世的亲人交谈,蓝怡觉得心里发酸,生死离别之苦,话语难描。王二叔素来节俭,家中富裕了平日也舍不得称肉,今年虽是丰收年,但是黄县的去籽新棉絮每斤也近百文,他烧给亲人却丝毫不觉得浪费心疼。
  王林山的骨灰从梅县取回后。并没有大张旗鼓地下葬,只王家几人挖开他的墓穴放了进去,并找僧人在坟前念了两天经文。所以现在王林山的坟里,是他真正的骨灰,蓝怡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明年,寒衣节该她该要给周卫极的父母准备祭祀之物了吧?蓝怡有些羞涩,赶紧将篮子里的饭菜取出来摆好。
  抬头却发现周卫极直愣愣地看着她。
  这呆熊,难不成没有听到自己的话?
  “周二哥,今日去父母坟上送过寒衣了么?”
  蓝怡今日穿着宝石蓝色衣裙。外边披着暗红色翻兔毛披风,越发称得她肌肤白嫩水灵,双唇红嫩。周卫极收回眼眸。看着炕桌上蓝怡摆好的两副碗筷,露出笑意,“早上和二伯他们一起去烧过了。”
  她当然不知道,“父母”二字在周卫极耳里。有多动听。
  晚饭是米线。加了各种菌类的浓浓的大骨汤,配以温室内鲜绿的菠菜,撒上小香葱和香油,暖和又有营养。
  蓝怡取出今日买的大碗,提过篮子想把装米线的两个罐子拎出来,周卫极却先她一步端出罐子放在桌上,利索地盛一碗米线,放在她面前。蓝怡的碗比周卫极的小了许多。
  “这大碗是铺子里新到的,我瞧着不错就买回了几个。”
  周卫极点头。“是清水河边那家青山杂货铺么?”
  蓝怡笑眯眯地点头,“恩,那也是我们几个开的铺子。”
  她坐在炕上,慢慢感受到了炕的温度,解开披风脱了下来,“周二哥,你也烧上火炕了,好暖和。”
  因为小丫头要过来,怕她冻着今天早上就烧上了,不过这些没什么好说的。两罐子米线,蓝怡只吃了一碗,剩下的都进了周卫极的肚子,他吃的很满足很温暖,解开了脖颈处的扣子。
  蓝怡看他没穿羽绒服,便问道:“这么冷的天气,周二哥怎么不穿羽绒的寒衣呢。”
  周卫极见她处处关心自己,露出雪白的牙齿笑得开心,手臂又不自主的伸展去摸脑袋:“天还不冷,等数九了再穿。”
  怎么会不冷呢,她早就穿上了。蓝怡皱着小眉头说道:“周二哥,不要省着,我又给你做了一条薄棉裤,冷了你也穿上,羽绒的护膝也要戴着。棉花和鸭毛家里还有不少,你仔细冻着生病。拿过来的熏香和药你可用了?”
  这小丫头,要把自己裹得同她们一样才安心,“都有用,一一放心,这天气还不算冷。在边关时那里比咱们这冷上许多,我也是只一件皮袄就能过冬,冷不到的。”
  蓝怡不再多说,取出新做的棉裤、外衫和棉袜放在炕边,又从篮子里取出一罐核桃粉和菜团子:“二哥,核桃粉你还是用开水冲开喝就行。这些是我和瑶姨新做的糜子面肉菜团子,你放在屋外冻着,饿了再热来吃。”
  周卫极接过菜团子放进西屋,过来后拉着蓝怡的小手,她的手暖暖的,并不冷,不过等米线的热乎劲下去,还是会冷的。
  “一一,这些日子生病的人多,你别只顾着我,自己的身子也要照顾好。过来挨着我坐吧,暖和些。”
  他今日很规矩,蓝怡也就乖乖地任由他拉着手做在一起,“周二哥,你今日找我说有事要商量?”
  “恩。想着跟你说说盖房的事。”
  听他愿意和自己商量,蓝怡很是高兴,“二哥,你是怎么打算的?”
  “我想着盖四间正房、东西厢房各两间。西厢做饭和放杂物;东厢两间盖宽敞些,等咱们成亲后,我想着把大哥接回来住。”周卫极说完,仔细观察蓝怡的脸色。这是他找她商量的主要原因,在梅县时李金刚曾叮嘱过他,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