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寡妇丫鬟 >

第136部分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136部分

小说: 穿越之寡妇丫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闰九月,多出一个月的时间就显得今年的冬季要漫长很多。虽然还没有入冬,不过山坡上已无事,也不需再有人守着。
  “您忙活一年,也该回去歇歇了。”蓝怡允下,“今年的工钱,我回去让林喜算好给您送过来。”
  六子去了梅县,夏顺忙着铺子的事情,山坡这里是林喜负责。蓝怡曾说过,若是今年的牡丹秧苗赚了银子,将分给赵花匠半成,奖励他一年多来在山坡上的辛勤看护。
  “多谢王大嫂。”赵尚景一向没什么表情的脸上露出笑意,在这山坡上养牡丹,虽然住的差了些,但是不用受气,工钱一点不少,年底还能拿些分成和奖励,这样的好事在被夏家赶出来后他想都不敢想。
  “说起来,前天进城采买,我好像瞧见青山油坊的张管事和夏家三少爷前后脚从一家铺子里出来,张管事面色可不好看。”赵尚景犹豫着,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他在夏家多年,自然见过张管事,也知道他现在跟着夏顺管理油坊。张管事为人实诚,办事也底细,但是他当时从铺子出来慌慌张张的,一会儿功夫夏家三少爷也从铺子里出来,笑容得意,瞧着就有些不寻常,“王大嫂许是不熟悉,夏家三少爷乃是六姑娘的胞兄。”
  蓝怡点头,夏家六姑娘夏荷是害得赵尚景不得不离开夏家、甚至在黄县城内都寻不到差事的元凶,蓝怡去年带着两个孩子去黄县园子里赏菊花也曾与她发生争执,对她印象很不好。夏家三少她也有所耳闻,处处与夏重潇针锋相对,他与张管事有接触,确实不寻常。
  “多谢赵大叔,这事您和其他人说过么?”
  赵尚景摇头,“王大嫂,这也不见到有事,大半是小老儿想多了。”若不是蓝怡几家对他真的很好,以赵尚景的性格,是不可能多嘴的。
  蓝怡点头记下,“赵大叔,这事我会留心的。待会儿我让宇儿给您送些咸鸭蛋过来,听说您好吃这个,多点带回家给大婶和孩子们尝尝吧。”
  赵尚景不好意地搓搓手,“王大嫂,这怎么好意思。”
  但是,王大嫂做的鸭蛋确实好吃,旁处没得买。赵尚景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回家了,能带些好吃的给家里人尝尝鲜,是极有面子的事情。
  “赵大叔。您这就见外了。”蓝怡对这个沉默的老人很有好感,“赵大叔,若您家里人闲着,您明年过来时带着家人一块过来吧,咱们山坡上本就要雇人的。”
  赵尚景一愣,遂瞪大眼睛,露出狂喜。“多谢王大嫂,今年我回去跟家里人商量商量。”
  这可是大好事,蓝怡他们给的工钱高。山坡还有住的地方。最关键的是赵尚景能与家人住在一起,这对于常年离家在外做低贱花匠的他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
  蓝怡回家吃饭后,叮嘱贾氏照顾好两个孩子不要他们今日出门,她则牵出小毛驴进城买东西。小毛驴见主人只牵它出来进城。高兴地用脑袋蹭蓝怡的肩膀。用眼神斜着两只小矮马,其意自明。蓝怡笑笑,这家伙自从当上老大后,似乎相当有危机意识。
  这一场雨,让蓝怡感到不安。她先去济善堂,打算买些草药。
  今日赶巧是济善堂的梁进坐堂看诊的日子,堂前早就排起了长队,蓝怡进去瞧见梁进沉着脸端坐在桌后问诊。她直接到柜台前取出纸条。按着贾氏的吩咐买了橘皮、白术等几味这边山里不产的药材,这些加上她从山林里才回来的黄芪、板蓝根、佩兰、贯众、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等。贾氏说可以配出药方,做成香囊、熏香或者直接煮水喝下,预防和治疗伤风受寒效果都不错。今年有贾氏在,她一定要多和贾氏商量多做准备,照顾好一家人的身体。
  随后,她转到布店,买做羽绒服的绨绸。绨绸乃是粗厚光滑的丝织品,是大周家境稍好的男子做外衫常用的料子,价格着实不便宜。她平时买的棉布都是八九文一尺的,做里衣的细棉布也才十几文一尺,绨绸竟要五十文一尺,一匹布就要五两银子。家里虽然还有些棉布和麻布,但适合做羽绒服的绨布不够给周卫极做衣服的。按着这边的规矩,等到周卫极提亲送定礼后,蓝怡是要回礼的。这回礼应是她亲手做的衣服,这部分布料现在也该制备了。
  从梅县带回来的布料蓝怡大多送了出去,只剩了两匹素绫。素绫是用纯桑蚕丝织成,质地轻薄柔软,色光漂亮,她留着给家里人做里衣用。虽说贾氏也带了两匹周老夫人赏的上好布料,但那不是她的,蓝怡自然不会动用。
  货比三家后,她选了性价比最高的一家,然后跟掌柜的几番讨价还价,花去三两五钱买了一匹去年的绨绸存货和几块布料,又跟老板讨了三尺麻布和一包布头,才满足的出来。
  赵尚景说的话,蓝怡不得不防,她骑着毛驴赶往青山油坊。
  冻雨对油坊没有什么影响,依旧是一番油渍浸透的场景。
  今日赶巧,张管事和夏顺都不在油坊内。
  “刘管事,夏掌柜和张管事都去了哪里?”
  刘管事是油坊内的小管事,身份低并不晓得蓝怡的真实身份,但也知道她是王林喜和王林远的嫂子,所以态度还算恭敬,“夫人,夏掌柜去了哪里小人实在不知。张管事这几日似乎家里有事,经常晚来早走。”
  蓝怡面色平静,接着问道:“现在咱们油坊里还存有多少牡丹籽,已榨出了多少油?可否带着小妇人去瞧瞧?”
  刘管事听了蓝怡的要求,面露难色,“夫人,小的只是管着榨油的,没有库房的钥匙。再说咱们油坊管得严,除了几个东家,只张管事能命令库房的人干事,小人实在是……”
  蓝怡对他的态度还算满意,从油坊出来后,她骑驴赶往小七的温室基地,小七果然在温室里忙碌。
  “王大嫂,今日赶巧了,夏大哥也在呢。”小七乐呵呵地带领蓝怡看过他的“劳动成果”,温室里的黄瓜已经开花,长势不错,蓝怡上次过来给小七的芹菜籽和大红果籽他也种了下去,还没有发芽,“你们两个可得留下来吃饭,小的让人炒俩小菜,就用温室里长得菜苗。”
  蓝怡自然拒绝,去寻了夏重潇,把油坊张管事的事情告诉他。
  “夏大哥,咱们油坊的库房和油坊,是谁管着?”
  夏重潇一向带笑的面上凝重,“咱们的牡丹籽和榨好的牡丹油存在两个去处。一是油坊里,二则在青山杂货后的库房里。油坊里的主要是张管事负责,我这就派人去看看。”
  小七面带怒容,“夏大哥,这还有什么好看的,肯定是夏三又出妖蛾子了。凡是有他在的地方,准有坏事!张管事再老实,也架不住他折腾。夏大哥,这事得快,张管事知道咱们不少事情,夏三与我大哥走得近乎,我怕我大哥那边……”
  “我知道,放心吧。”夏重潇打断小七,对蓝怡说到,“蓝妹,这事交给我,林喜那边你也说一声,让他昨晚明日来见我。”
  小七焦急地搓着手,蓝怡知道自己在这里他们不方便说话,“夏大哥,你们小心些,这事须得谨慎,不可伤了人心。小七,我就先回去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八二章 换贴下聘
  油坊的事情,蓝怡并不想直接插手,夏重潇他们几个的能力,处理这点事情还是绰绰有余的。她要考虑的,是如何从这件事情里吸取教训,建立更完善的人员监督机制,防范某一个人掌握的职权过大而对青山商记的生意造成损失。大周商铺里用的管事和掌柜多是主家的仆从,仆从的生杀大权都握在主子手里,所以她并没有将防范这些人的道德风险当作大问题。现在看来,必须把这件事请纳入重点考虑和改革范围。
  当然,这是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需要通盘考虑,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回到家中,按着贾氏的指导,蓝怡按照尺寸裁剪出两片布料,最后拼接缝在一起成为一件羽绒服,尽量不破坏布料。
  裁剪好的缇布做胆,然后把羽绒装进去平整好,再按照贾氏教的,用复杂的针法把布料和羽绒缝合在一起,确保不脱绒不钻毛,这就要花去两三天的功夫。周月娥带着媒人初八到二叔家提亲时,蓝怡还没有做好羽绒服的内胆。
  周月娥是村内嫁出去的姑娘,娘家与二叔家离着不远,相互知根知底的,双方对婚事都很满意,加上媒人在中间妙语连珠地夸奖,整个过程自是欢声笑语不断。周月娥已起好草帖子,上书周卫极的生辰八字,王二叔也取出蓝怡的生辰八字,与她换过草帖。
  周二姐去了寺庙,以草帖问卜。得吉卦,男女不相克,庙里的僧人言此女有旺夫之象。月娥自是大喜。添了不少香油钱,拿着问卜结果回到北沟村,先到二伯家禀明周老爷子,得到老爷子首肯后,才去了二叔家。
  王二叔一家虽然知道王承德和郑氏已经卜算过蓝怡与周卫极的生辰八字,不过王二婶还是骑着毛驴去了一趟庙里,得来的结果自然是大喜的。
  蓝怡很好奇大周核算男女八字是否相合的标准。她只粗略知道是根据双方生辰八字的年柱、日柱以及大运、流年的关系测算出来的,大多数情况下是相合的。若不相合,双方若想成婚。则需要多捐香火钱请庙里的僧人化解,只是成亲夫妻双方若出现不和谐之处,如争吵、无子、早丧等,还会翻出当时批算的八字说事。
  两家对过卜算结果。商谈后分别起定帖。男方定帖中叙周卫极家祖上三代名、讳。议亲者是周家第几代第几位男,生辰八字,主婚之人(因周卫极父母不在堂,主婚乃周卫极之祖父),并将家中田产、宅舍等俱列在帖子上,送到王二叔家过帖。
  二叔取出王承德早已写好的定帖回了。蓝怡的定帖内容与周卫极的相仿。上面详细写着她的情况:议亲人,生辰,房奁、随嫁首饰、金银、珠翠。帐幔等物及田土、屋业、山园等。
  过帖后,双方家长均无异议。两人的婚事算是定了下来,都不用男女双方亲自露面。其实,按着大周的婚俗,若男女双方下定帖之前相互不认识,会有相亲这一环节。
  相亲时,男家择日备酒礼到女家,或借园圃,或在湖舫内,两亲家相见。男家以酒四杯,女家则添备双杯,取男强女弱之意。如果双方新人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二匹,谓之压惊,婚事也就作罢了。当然,女家待嫁女出场是比较隐晦的方式,蓝怡经常听到八婆二嫂八卦谁家谁家相亲的趣事,各种乌龙。
  她与周卫极是邻居,这个环节自然也就免了。蓝怡收到周卫极的定帖后,才晓得他祖父名周大运,父亲为其三子周三发,母亲张氏。周大运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分别叫做周长发、周二发、周三发和周四发,寓意十分吉祥。
  周卫极乃周三发独子,祖上三代无人为官,俱为农籍,只周卫极是从九品校尉。蓝怡看着“从九品”三个字呆了呆,从九品还是最小的吧。李金刚是从五品东平通判,蓝俊志是正九品梅县主簿,周卫极比他还低了一个等级。不过,好歹也算是个官了,蓝怡笑笑,她对这些并不在意。
  定帖上还写着周卫极有三亩水田四亩坡地。田产在北沟村也不算多,村内农户不足百,除了周地主等富户,一般人家水田加坡地也有十几亩。
  她自己的定帖上,田产只写了十五亩的坡地和妆奁、随嫁首饰、金银、珠翠,帐幔等物,这些都是王承德与郑氏之前就订好的,并说明只是草贴,待成亲之前还要再添妆若干。北沟村内原王林山的水田、坡地、房产都在宇儿和宝宝名下,他们算作是王林山的养子。
  闰九月十六日,周月娥连同周二发的妻子王氏、周四发的妻子张氏三人,带媒人到王二叔家正式下定礼。定礼在村内规格算是顶级的:活雁,活羊,活鸭各一对,载着成双八朵大花的络盛酒瓶花红缴担,罗绢银胜八枚,四匹绸缎和四盒茶饼。媒人又呈上销金色纸四幅,分别是礼书和礼单。
  王二叔全家喜气洋洋地接下定礼。男家定礼越多,代表对女家越重视,对婚事越满意。何况这次还是周卫极的两位婶母和长姐亲自下定,给了蓝怡极大的脸面。
  王二叔在宅堂中备香烛酒果,告盟三界。随后置了回礼,回礼较为简单:淡水二瓶,活鱼五个,筋一双悉送在元酒瓶内,称为回鱼筋。相对于周家丰厚的定礼,王家的回礼显得简陋不少,这是考虑到蓝怡的寡居身份,再嫁不可太张扬,否则惹人闲话。
  两家请媒人相互来往并没有背着村民,大伙很快都晓得周卫极与王家的蓝寡妇订了亲事,又是一番议论。八婆二嫂、牛嫂、吴氏等与蓝怡关系要好的自然是恭喜她,但也有郑寡妇和周阳媳妇等不乐见二人结合的,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