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第17部分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第17部分

小说: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痛,是为水气虚结,未可下也。故以白术倍枳实,补正而兼破坚,气行则结开,两得 
之矣。此里水不可下之和剂也。 
【集注】赵良曰∶心下,胃上脘也。胃气弱,则所饮之水入而不消,痞结而坚,必强 
其胃,乃可消痞。白术健脾强胃,枳实善消心下痞,逐停水,散滞气。 
程林曰∶此证如盘而不如杯,是水饮散漫之状也。以散漫于心下如盘,不必辛热之 
剂以发之。但用枳、术以散之,得腹中软而水自消矣。 
沈明宗曰∶见心下坚大如盘,当审虚实寒热,脉之浮沉、迟数、大小为异,毋得执 
方而误用也。 
尤怡曰∶言水饮所作者,所以别于气分也。气无形以辛甘散之,水有形以苦泄之。 
x枳实白术汤方x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集解】李 曰∶枳实消胀,苦以泄之也;白术去湿,苦以燥之也。后张元素治痞用枳 
术丸,亦从此汤化出。但此乃水饮所作,则用汤以荡涤之;彼属食积所伤,则用丸以消 
磨之。一汤一丸,各有深意,非漫无主张也。 
跗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则胸满短气。跗阳 
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注】此明里有水兼寒兼热,误下之义也。里水脉伏,非谓三部脉皆当伏,乃谓跗阳胃 
脉当伏也,若脉不伏反紧,其人必本自有寒也。水寒同病,则疝瘕腹中痛,医误以为里 
水而下之。水去寒留,更虚其中,故胸满短气也。若脉不伏反数,其人必本自有热也。水 
热同病,当消谷而小便数,不病水也,今小便反不利,此欲作水之病也。 
【集注】赵良曰∶跗阳当伏者,非跗阳胃气之本脉也,为水蓄于下,其气伏,故脉亦 
伏。脉法曰∶伏者为水。 
魏荔彤曰∶跗阳有水邪,则当伏,以胃阳为衣,湿阴寒所固闭,故阳明之脉不出也, 
今反紧,不惟水盛于里,而且寒盛于中矣。盖其人不止有水气之邪,而更兼平日有积寒疝 
瘕,腹中常常作痛,水邪中又兼寒邪也。医者不识其为阴寒,乃以为水邪可下,虽水下 
沉,而寒邪上逆,故胸满短气矣。此病跗阳脉当伏,今反数,为本自有热。然本自有热, 
则当消谷,小便数,大便坚,如伤寒胃实之证也。今小便反不利,则知为欲作水,与湿 
热之邪无疑也。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注】以上发明表里上下之水,以下发明五脏气血之水也。肝主筋,腹胁是其部也,水 
邪干之,外则筋缓不能自转侧,内则腹大、胁痛,淋溲也。 
【集注】魏荔彤曰∶肝水者,水附肝,则肝水也。肝经有水,必存两胁,故腹大而胁 
下痛。少阳阴阳往来之道路,有邪窒碍,故不能自转侧。肝有水邪,必上冲胸咽,故时 
时津液微生,及上升而下降,小便不利者又续通,此水邪随肝木往来升降之气上下为患 
也。见此知肝经有水,当于肝脏治之也。 
尤怡曰∶肝之府在胁,而气连少腹,肝之水不行,则腹大不能转侧,胁下腹痛也,时 
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者,肝喜冲逆而主疏泄,水液随之而上下也。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按】“其人阴肿”四字,当在肾水条内,错简在此。 
【注】心主脉,膻中是其部也。水邪干之,外则周身之脉不行,其身重也;内则少气心 
烦,不得卧而躁也。 
【集注】程林曰∶《内经》云∶心主身之血脉。《上经》曰∶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 
是以身重少气也。《内经》曰∶诸有水病者,不得卧。夫心属火,水在心是以不得卧而烦 
躁也。 
魏荔彤曰∶夫水邪,亦积聚之类也。切近于其处,则伏留于是脏,即可以脏而名证。 
水附于心,则心水也。心经有水,四肢百骸,皆可灌注,故身重;气为水邪所阻,故少气; 
水邪逼处,神魂不安,故不得卧;神明扰乱,故躁而烦。见此知心经有水,当于心经治之 
也。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则小便难。 
【注】脾主腹,四肢是其部也。水邪干之,外则四肢苦重,内则腹大少气、小便难也。 
【集注】魏荔彤曰∶脾水者,水附于脾,则脾水也。脾专主腹,故腹大,脾主旋运,又 
主四肢,旋运不利,故四肢苦重。津液不生,气不行于上下,则阻碍不通,故上则苦少气, 
下则小便难,见此知有水在脾,当于脾脏治水也。 
尤怡曰∶脾主腹,而气行四肢,脾受水气则腹大,四肢重。津气生于谷,谷气运于 
脾,脾湿不运,则津液不生而少气,小便难者,湿不行也。 
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注】肺主气,皮毛是其部也。水邪干之,外则周身皮肿,内则不输小便。大肠乃其府, 
水走大肠,故鸭溏也。 
【集注】赵良曰∶肺主皮毛,行荣卫与大,肠合,今有水病,则水充满皮肤。肺本通调 
水道,下输膀胱为尿尿,今既不通,水不得自小便出,反从其合,与糟粕混成鸭溏也。 
魏荔彤曰∶肺水者,水附于肺,则肺水也。肺主气,气引水行,亦能使之周身浮肿。 
肺不肃则气化壅,故小便难,小便难则清浊不分,故便鸭溏,此知为有水在肺,当于肺 
脏治水也。 
尤怡曰∶鸭溏如鸭之后,水粪杂下也。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尿,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按】面反瘦之下,当有上条∶“其人阴肿”四字。 
【注】肾主腰,足、阴是其部也。水邪干之,外则阴肿,阴下湿,足冷面瘦;内则腹 
大脐肿,腰痛不得尿也。此五者,指水气等胀为言,故俱不喘咳也。 
【集注】程林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令聚水而生病,是以有腹大脐肿之 
证也。腰者肾之外候,故令腰痛。膀胱者,肾之府,故冷不得尿也。以其不得尿,则水气 
不得泄,浸渍于睾囊而为阴汗,流注于下焦而为足冷。夫肾为水脏,又被水邪,则上焦 
之气血随水性而下趋,故其人面反瘦,非若风水里水之面目浮肿也。 
魏荔彤曰∶肾水者,水附于肾,则肾水也。肾主少腹,少腹水湿固冱,故腹水脐肿 
腰痛。腰以下俱肾主之也,水湿在下焦,膀胱之气反塞,故不惟小便难,而且竟不得尿。 
阴寒下盛,故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冷而且粘,其足皆逆冷也。面乃阳之部位,下阴盛,上 
阳衰,故面必瘦,见此知水在肾,当于肾脏 
治水也。 
尤怡曰∶身半以下,肾气主之,水在肾,则腰痛脐肿腹大也。不得尿,阴下湿如牛鼻 
上汗,其足逆冷者,肾为阴,水亦为阴,两阴相得,阳气不行,而湿寒独胜也。面反瘦 
者,面为阳,阴盛于下,则阳衰于上也。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跗阳脉伏,水谷不化,脾 
气衰则 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 
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注】寸口,两寸也。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水寒相搏于胸中,则阳气不 
运,故跗阳两关之脉伏而不起,水谷不化也。若脾气衰则 溏,胃气衰则身肿也。少阳右 
尺脉陷下,少阴左尺脉细小,亦因寒水太甚,命火受制,故男子水精不化,小便为之不利, 
女子血化为水,经水为之不通也,经血而曰经水者,以水为血之体也,女子以血为主,故 
曰∶血分也。 
【集注】赵良曰∶仲景脉法寸口多与跗阳合,何也?盖寸口属肺,手太阴之所过,肺 
朝百脉,十二经各以其时,来见于寸口。脾、胃二经,出在右关。胃乃水谷之海,五脏皆 
禀气于胃,则胃又五脏之本,所以经脉尤为诸经之要领也。邪或干于胃者,必再就跗阳 
诊之。跗阳,胃脉之源也。 
尤怡曰∶此合诊寸口跗阳,而知为寒水胜,而胃阳不行也。胃阳不行,则水谷不化,水 
谷不化,则脾胃俱衰。脾气主里,故衰则骛溏;胃气主表,故衰则身肿也。少阳者生气 
也,少阴者地道也,而俱受气于脾胃,脾胃衰则少阳脉卑,而生气不荣,少阴脉细,而地道不 
通,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血不通。而其所以然者,则皆阳气不行,阴气乃结之故。曰血分者, 
谓虽病于水,而实出于血也。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跗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 
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 
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气前通则恶寒,阴气前 
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 
气分。 
【按】“名曰气分”之下,当有下条“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十五字。 
【注】寸口脉迟为寒,脉涩少血,跗阳脉微乏气,迟亦为寒。是则气血俱虚,为寒气 
所干,荣卫不利,阴阳不通,故身寒骨痛,手足逆冷,腹满肠鸣,恶寒麻痹,失气遗尿也。 
此气血俱虚,寒气内客气胀,故曰气分。而下条发明主治,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 
辛汤者,温养荣卫,阴阳发散,寒邪之气也。 
【集注】程林曰∶气散必从前后而去,邪气实则失气于后,正气虚则遗尿于前也。 
尤怡曰∶微则为气者,为气不足也。寒气不足,该寸口、跗阳为言寒,而气血复不 
足也。寒气不足,则手足无气而逆冷,荣卫无源而不利,由是脏腑之中,真气不充,而 
客寒独胜,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而下输也。荣卫俱劳者,荣卫俱乏竭也。阳气温 
于表,故不通则身冷;阴气荣于里,故不通即骨疼。不通者,虚极而不能行,与有余而 
壅者不同。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者,阳先行而阴不与俱行,则阴失阳而恶寒; 
阴先行而阳不与俱行,则阳独滞而痹不仁也。盖阴与阳常相须也,不可失,失则气机不续 
而邪乃着,不失则上下交通而邪不容,故曰∶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失气遗尿,谓分虚实而散也。曰气分者,谓寒气乘阳之虚,而病于气也。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按】“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 
杯,水饮所作”之十六字,当是衍文,观心下坚之本条自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 
辛汤主之”十五字,当在上条气分之下,义始相属,正是气分之治法,必是错简在此。 
x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x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 细辛(各一两) 
附子(炮,一枚)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 
皮中即愈。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 
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 
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注】风水得之内有水气,外感风邪。风则从上肿,故面浮肿,骨节疼痛恶风,风在 
经表也。皮水得之内有水气,皮受湿邪。湿则从下肿,故跗浮肿,其腹如鼓,按之没指, 
水在皮里也。非风邪,故不恶风,因水湿故不渴也。其邪俱在外,故均脉浮,皆当从汗 
从散而解也。正水水之在上病也,石水水之在下病也;故在上则胸满自喘,在下则腹满 
不喘也。其邪俱在内,故均脉沉迟,皆当从下从温解也。黄汗者,汗出柏汁色也。其脉 
沉迟,脏内有寒饮;身发热者,经外有伏热。寒饮故胸满,四肢头面浮肿;伏热若久不愈, 
故必致痈脓也。由此推之,可知黄汗是内饮外热,蒸郁于中,从土化而成也。以黄汗而 
列水病之门者,亦因水之为病而肿也。 
【集注】程林曰∶风水与皮水相类属表,正水与石水相类属里。但风水恶风,皮水不 
恶风,正水自喘,石水不自喘为异耳! 
尤怡曰∶风水,水为风搏,因风而病水也。风伤皮毛,而湿流关节,故脉浮恶风,而 
骨节疼痛也。皮水,水行皮中,内合肺气,故其脉亦浮,不兼风,故不恶风也。其腹如鼓, 
即《内经》 然不坚之意。以其病在皮肤,而不及肠脏,故外有胀形,而内无喘满也。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