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氏家族全传 >

第6部分

宋氏家族全传-第6部分

小说: 宋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会神职,独立传教。当时,林乐知对宋耀如的反叛行为十分震怒,他一面组织教会人员对宋耀如进行审判式的辩论围攻,一面秘奏上海道台,揭发宋耀如的反清言行。
  宋耀如和他的家庭处于阴谋和暗算之中。
  一天,宋耀如带着不满两岁的小蔼龄正在游艺室玩耍,忽然“恍嘟” 一声,一块砖头飞向窗户,玻璃被打碎了。这显然是受人指使的暴徒向宋耀如进行威胁。随着这一声响,宋耀如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小蔼龄已经把手中的布娃娃用力抛向了窗户。宋耀如被女儿及时的还击行为逗乐了,十分赞赏女儿类似自己的斗士天性。他跑过去捡起布娃娃,对小蔼龄说:“掷得好,掷得好!像这样,再掷得有力些!”一边说,一边给女儿做了示范。
  小蔼龄一天天成长起来,她不同于一般女孩的温柔腼腆,逐渐露出了一股类似宋耀如桀骛不驯的个性。她爱说爱闹,很不愿意服从别人,常常流露出一种造反精神。尤其是孩子中她作为老大,更使她常常喜欢发号施令,指挥一切,成为一帮孩子的班头领袖。
  在宋蔼龄之后来到世上的是宋耀如的二女儿宋庆龄。当最后两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宋耀如已渐渐发展成百万富翁,同时担任革命党的执行秘书,没有多少时间同他们相处,结果只有1890年前出生的几个孩子成了灿烂夺目的人物。这些孩子虽然是同一父母所生,遗传的因子和成长的时代以及幼年接触的事物却略有不同,这使他们的性格各自显出不同的倾向。
  宋庆龄是这群孩子中最优秀的一个。宋家的其他孩子大都长得身矮体胖,唯独宋庆龄当时修长苗条,她的皮肤细嫩,看上去是那么娇柔、纤弱。她的五官端正,下嘴唇微翘,眼睛里流露出温柔、遐想的神情。她似乎正从遥远的地方悲哀地观察着世态人情,为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的苦难而伤感。她谦和。文雅,与宋蔼龄和宋美龄骨子里的那种自命不凡、傲气逼人绝然不同。她办事有条有紊,就是在梳妆打扮上也很容易显示出来。幼年风风火火的宋蔼龄和被娇惯得不成样子的宋美龄都是把头发匆匆忙忙地往后一掠了事,只有宋庆龄精心地梳理。她在前额上留一纠刘海,再把脑后的秀发用一条色彩鲜艳的缎带扎住,蓬蓬松松地垂在脖子后面,显得是那样清纯美丽,惹人喜爱。
  小时候,宋蔼龄以大姐身份,对弟弟妹妹的关心爱护、办事专心致志、虑事周全富有心计,以及卓越的组织才能,使她在弟弟妹妹们面前树立了很高的威信。童年时期,这群各具特色的孩子聚集在宋蔼龄的旗帜下,由宋蔼龄率领他们在游艺室里,在宽敞优美的院子里,在风景如画的田野上,打闹嬉戏,胡乱折腾。童年这些看起来没什么明确目的的玩耍,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加固了他们之间的手足之情。直到成年之后,除了宋庆龄由于坚持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与他们分道扬镳外,其余弟妹仍把宋蔼龄奉若神明,唯她之马首是瞻。当宋家子女作为一股强劲的势力崛起于中国政治舞台之后,由于宋耀如去世较早,城府很深的宋蔼龄就成了宋氏姊妹的掌舵人,她是宋氏家族真正的领袖,也是这个没有加冕的宋家王朝里说一不二的国王。
  当年,宋太太倪桂珍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也是个传统观念很重的人,她严格遵守“男主外、女主内” 的原则,勤俭持家,严厉地管教孩子。她不允许孩子们进行跳舞、赌博等她认为不体面的娱乐活动,不放纵他们的任何越轨行为,哪怕仅仅是由于儿童好奇的天性和缺乏自控的能力。宋蔼龄的性格使她常常和母亲发生尖锐的冲突,但母亲和那时所有的老太太差不多,绝对是家庭中的铁腕人物,任何企图对她的反抗都被严厉地镇压下去了。这些零零碎碎发生的琐事,给宋蔼龄的心灵罩上了一层阴影,直到成年之后还不能忘怀。在她自己做了母亲后,对自己的孩子采取了完全放纵的政策,任由他们随着个人意愿发展,结果闹出了许多乖张事。不过幼年的宋蔼龄也有对付母亲的办法,何况她还有父亲的撑腰,她的童年仍是有声有色、充满欢乐的。
  宋耀如由于长期在美国生活,养成了终生喜吃西餐的习惯,所以倪桂珍不得不认真学做西餐,并且成了一名出色的西餐厨师。虽然后来宋耀如发达以后,家里雇用了专职的厨子,但倪桂珍仍经常亲下厨房。她还把女儿们召集起来,向她们传授美式烹调的奇特花样。当时,文静的二女儿宋庆龄和活泼的么女宋美龄都在母亲手把手的传授下,成了不错的厨师;甚至在她们成了第一夫人后,遇有重要的客人,她们还会亲下厨房,做一两样精致的食品招待客人。惟有任性的宋蔼龄不喜欢母亲的传授,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她总是毛手毛脚,不是碰翻了盆子,就是烫伤了手指,以至母亲传授了几年,她还是一技无成。惟一勉勉强强说得过去的,是她的美式烤鸡,也就跟美国最偏远的乡村里家庭主妇烤鸡的味道差不多。
  刺绣是当时中国女孩的必修课,那纤纤玉指上下舞动,用五光十色的彩线在美丽的丝绸上绣出花卉、小动物、山水云树。它至今仍是世界上最精美、最撩人情怀的工艺品。女孩刺绣不仅在于它的成品可以装饰鞋子、枕头,有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这可以陶冶女孩们的性情,使她们变得温柔贤慧勤劳,激发她们的爱美之心。古代把刺绣作为“女红”,也即“女工”,把它与妇德妇言妇容并列为女子的“四德”。倪桂珍自己喜欢读书,针线活不行,可她却希望女儿们精通这门技艺。她给女孩们雇了一位刺绣师傅,那是一位针线活做得相当好又有些文化的寡妇。宋蔼龄的天性使她对这种静坐半天才能绣一条花边的光景感到沉闷无聊,她一点儿不愿意学这活计,不敢对抗母亲,她就设法捉弄教刺绣的师傅。在上海方言里“女工伙计”与“女叫花子” 的发音非常接近,宋蔼龄就利用这个双关语大作文章。她还把自己的发现悄悄教给两个妹妹庆龄  和美龄。每天刺绣一开始,三个女孩就轮流把这位女工伙计喊做女叫花子,然后问这问那。每一个人叫一次,其余两个就笑个不住。开始这位女工伙计不明原因,后来她终于发现了她们的秘密,她怒气冲冲地去找倪桂珍,揭发了宋蔼龄对她的羞辱。母亲把宋蔼龄叫来,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她说一个女孩子玩这种把戏,简直太没有礼貌,太违反基督的精神。她甚至要对宋蔼龄进行肉体惩罚。幸亏宋耀如及时赶回了家,他听了这件事,呵呵一笑,把宋蔼龄保护了起来。他说针线刺绣之类,不学也罢,既然只花几块钱就可以买到更好的绣品,倒不如给孩子们腾出时间多学点更有用的东西。从此,母亲再也不要求宋蔼龄学刺绣了,直到成年后宋蔼龄还自豪地向人炫耀自己的胜利,并且自称她一生也缝不直三针线。
  宋蔼龄更喜欢到大自然中寻找乐趣。她率领弟弟妹妹故意放着大门不走,而爬上不高的院墙,再翻下来跑到外面,像越狱的囚犯逃跑,或者像飞檐走壁的江湖大盗,追求这种刺激的欢乐。他们跑到农民的稻田里,抓小鱼、捉青蛙、踩倒大片的庄稼;到农家庭院附近的果树上,偷摘未熟的青果,糟踏掉农民收获的希望。附近农民由于宋耀如经常帮助他们,开始都隐忍不讲,后来在宋蔼龄率领下的这群孩子,越来越像一帮小匪徒,闹剧愈演愈烈。于是,当地农民只得硬着头皮去找来耀如告状。
  宋耀如也为女儿如此的淘气和顽皮而哭笑不得。大概也就是在那时,父亲宋耀如戏渡地给宋蔼龄起了个绰号叫做:“撒旦小羔羊”。当年宋耀如把蔼龄称作“撒旦小羔羊”,可以说明确概括了宋蔼龄孩提时代顽皮大胆的个性以及宋查理对女儿行为的欣赏与放纵。
  就这样,在宋耀如的庇护下,当年的“撒旦小羔羊”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所有孩子中,宋蔼龄同父亲一起相处的时间最多,受父亲的影响最大,两人的志趣也最相投。宋耀如喜欢唱歌,他的嗓音纯美洪亮。小蔼龄也显示出同父亲一样的才能,黄昏的时候,她常和父亲一起唱二重唱。她向父亲学的歌曲多是来查理在北卡罗来纳州和田纳西州时学到的美国歌曲,因此她对西方音东比对中国的曲调更熟悉。宋耀如自己喜欢骑自行车。宋蔼龄10岁的时候,父亲也送给她一辆“飞鹰” 牌自行车,于是宋蔼龄成了中国少有的自己拥有一辆自行车的女孩。她得到自行车后犹如得了个宝贝,粘在车上就不肯下来。她不顾车高腿短,一次次摔倒仍毫不气馁地又跨上去,很快她就能自如驾驭了。骑车兜风成了他们父女俩最喜爱的运动。一天,两人兴高采烈,一直骑到了南京路的尽头。宋蔼龄嘻嘻笑着骑在前面,路口亮起了红灯,她看也不看就冲了过去,在那里指挥交通的是个留大胡子的印度锡克族交通警,他看到这个中国女孩如此大胆,哇哇叫着要她退回去,宋蔼龄知道他喊什么,但由于平时受到父亲的纵容,根本就不予理睬。暴躁的锡克族警察跳过来抓住车把,把宋蔼龄推回了停车线。待宋耀如赶上来时绿灯已经亮了,气鼓鼓的宋蔼龄蹬车又冲了过去,她围着警察的岗亭一圈又一圈没完没了地绕。来往车辆呼啸而过,警察警告危险,她根本不听。因为这时她已在街心,并不违反交通规则,宋耀如也无法叫她停住,只好在外侧紧紧相随保护。最后这个大胡子锡克族警察不得不过来央求小蔼龄,请她到别处去骑他怕在自己眼皮底下发生交通事故承担责任。但小蔼龄憋了气仍不理睬,直到骑累了才离去。以后骑车到了这里,她总要绕着警察骑上十几圈,以此向警察示威。
  宋蔼龄虽然称得上是当时中国最顽皮的孩子,但她喜爱学习却酷似她的父母。小蔼龄开创了宋家小一辈中热衷接受教育的新家风。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去上学,那时她还不完全懂事。宋耀如这时在上海市民中已渐有名气。小小的基督教社会把宋耀如当成了他们的领导人。宋耀如在市府礼堂举办的义演中粉墨登场,扮演一个讽刺性的角色。他自然要让孩子接受卫理公会学校的教育。在马克谛耶学校,他为自己的女孩找到了这种学习机会。这所学校在上海汉口路,由南卫理公会创办,并且以主教的名字命名。宋耀如回国后被破格委任的牧师职务,就是在这位主教的干预下被批准的。
  马克谛耶学校是当时上海一所有名的外国学校。宋蔼龄从虹口的家里出来到学校有很长的一段路。邻街西藏路上的一所教堂叫摩尔纪念教堂,教堂的旁边就是学校所在的汉口路。宋耀如当时是教堂里主日学校的校长。每个礼拜天,他都带着妻子孩子来这里作礼拜。小蔼龄5岁的时候,她被教堂里唱诗班的情形迷住了。唱诗班都由16岁上下的女孩子组成,她们衣着漂亮统一,嗓音甜美圆润。小蔼龄因羡慕这些女孩子,吵着要来这里上学。母亲告诉她年龄太小,穿衣吃饭之类都不能自理,怎么可以自个儿出来上学呢?但是宋蔼龄的拗劲上来就谁也无法阻挡住她。
  于是,一天来耀如亲自带小蔼龄去见校长海伦·理查森小姐,商量能否收下他这个只有5岁的孩子。理查森小姐打量着这个穿一条色彩鲜艳的小裤子、梳两条羊角辫的小姑娘,开玩笑地用英语问她是不是真想上学。小蔼龄也用英语执拗地回答说:“我想上学胜过一切!” 这句回答使理查森小姐吃了一惊,这样坚决的孩子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她同意让她作为一名寄宿生暂时来试读一段,看看她究竟能不能适应。
  当这个小女孩开创她伟大的奇迹时,宋家只有3个孩子。得到入学批准后的宋蔼龄欣喜若狂,一个星期中,她忙着准备东西,收拾衣服和箱子。这是她第一次自己拥有一个箱子,箱子不算太大,但用红油漆漆得光彩照人,上面还有一幅司马光砸缸的彩画。箱子是宋耀如为小蔼龄上学特意订做的。上学的前夜,母亲把小蔼龄需要带的新衣服和课本之类统统装了进去。当小蔼龄看到箱子并没有装满对,大失所望。这可能是她贪婪性情的最初流露吧,她非要把箱子装满才肯罢休。为了满足她的愿望,母亲只好把她冬天的棉衣也都塞了进去。看着满满的箱子,小蔼龄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其实她不知道这时才是初秋,塞进去的冬衣除了满足她贪婪的心理外,纯粹是个累赘。
  到学校去的这一天终于来了。在此之前,宋蔼龄一直为上学的事缠着父亲,顾不上别的,只有到了临出门时,她才显出有些难过。敏感的父亲觉察到了这一点,他最后征求小蔼龄的意见,是不是要留在家里,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