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赵匡胤传 >

第45部分

赵匡胤传-第45部分

小说: 赵匡胤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夫人与公子高怀德见了,手忙脚乱,一面哭喊呼叫,一面令丫环取来参汤灌下,约有半个时辰,高行周才渐渐平定,但两眼未睁,先自流下两行热泪来。

夫人见状,劝道:“老爷,有什么心事,你只管说,不要闷在心里。”

高行周微微睁开双眼,一字一咬牙,愤愤说道:“我高行周独力难支,不能救汉室江山于危亡,尸位素餐,有愧于心,已为天下人所笑;今郭威又发诏书于诸侯,让进表对他称贺,不然即以叛逆论处,岂不欺人太甚!”

夫人叹息一声:“唉,老爷也太自强了!你还出兵滑州勤王,杀了那郭威一阵,只是大势已去,孤掌难鸣,那些不动一兵一卒,就跪拜在郭威面前俯首称臣的人,难道还有脸面来耻笑你!”

“这话固然不错,可是得失寸心知,我终于没有为汉室尽到最大的努力,心里是有愧的。我受汉主深恩,宁可做亡国之臣以死效命,也决不会去事郭威。今郭威又发诏逼进,我以死全节,毫不足惜,只是……”他拿眼看了看高怀德。

怀德说:“父帅,有话请讲吧!”

高行周接着说:“只是怀德儿子未受汉禄,如今却因我的关系,获罪于郭威,遗累于后代,我心怎安!”说罢,又长嘘短叹。

高怀德说:“父帅不必多虑,孩儿来日方长,自有安身立命之地;量那郭威,败军之将,也不敢前来兴事。孩儿侍奉父亲,绥靖一方,也是好事。”

高行周慢慢地把头摇了摇:“我最大的心事就在这里,我食汉禄,守关是尽忠;你是白身一个,也泡在这里就毫无益处了。”

怀德说:“父亲年老多病,我在此也算尽孝哇!”

高行周把头又摇了摇:“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的病皆由你起。你兄弟怀亮,自幼失散,不知去向,生死未明。只留你一个,再陪我走险,万一有个差错,高氏断宗,我的罪就更大了!”

“那……”高怀德见父亲悲痛不已,没了主意。

高行周说:“你谨遵父命,也是尽孝,我主意已定,你即刻打点,和你母亲一块返回原籍,以待时日;若能找到你的兄弟,更是大喜。这心病一除,为父不再愁苦,身体也就无碍了。”

“官人!……”夫人看出了高行周的意思。想再劝他回心转意,高行周把眼一闭,复又躺下,不再说什么了。

夫人知道高行周的脾气,他主意已定,八匹马也拉不回来。于是就冲怀德点了点头。意思是就按高行周的话办。

“父帅!孩儿就按父帅指教,即刻准备启程,还望父帅多加珍重!”

高行周听说,一咬牙,用手支着床就坐了起来,用手指着东方:“量那郭威,败军之将,也不敢前来送死,你们只管打点启程!”

夫人上前扶着高行周:“你在病中,为妻离去,要落不贤之名了。”说着,泪扑籁籁落了下来。

“治了我的心病,你不是个好妻子吗!哈、哈、哈!”他想解嘲装笑,但笑着笑着,却忍不住也流下泪来。

高怀德呜咽着,他精哭出声来,就捂着嘴跑了出去。夫妻二人抱在一起,都呜呜地放声大恸。

遵照父亲安排,高怀德护着母亲离开潼关帅府,回山东老家去后,高行周去了心病,身体果然好转起来。形影相吊,孑然一身,高行周一时感到有些孤独,但一生军旅生涯,他对此全不在乎,只是想到这可能就是与妻儿的最后决别,他不免黯然伤神。“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想起曹操的诗句,他凄惨地一笑:高行周,你的壮心在哪里!

一天,高行周正在看书,忽然听见远处有隆隆的炮声:“哪里来了军队?”他正纳闷的时候,副元帅岳元福匆匆地进来:

“元帅,探马来报,说郭威派大军征讨来了。军队已在城东十里铺下寨。”

“领兵的大将是谁?”

“据说是赵匡胤。”

“啊,是他?”

“元帅认得?”

“是赵弘殷的儿子,小时候我见过他。”

“武艺如何?”

“初生牛犊。别的还有什么战将?”

“还不大清楚。”

“你的想法?”

“敌情不明,咱们是不是再打探以后决定对策?”元帅身体没有康复,岳元福对于出战心里没有底。

“也好。”

就这样,既不挂免战牌,也不开城迎敌。兴冲冲而来的赵匡胤,先吃了高行周的一道“闭门羹”。

岳元福是无心求战,高行周心里有点奇怪:郭威的战将不少,怎么派了个黄口孺子。

一连两天不见动静,赵匡胤有点按耐不住了。他忽然想起了父亲那封信。

他找到了杜二公:“舅舅,有一个重大的使命,必须您老人家辛苦一趟。”

“什么?”

“我父亲与高元帅有金兰之谊,他有一封书信在此,请您亲自送给高元帅。”

“姐丈的信,理当我送,拿来吧!”

高行周听说是赵弘殷的妻弟亲自来下书,以礼相待,让到书房,侍者奉上香茗,高行周说道:“请贤弟稍待。”于是他打开了书信,赵弘殷那战战兢兢、抖抖颤颤写出来的字,呈现在他面前:

行周贤弟台鉴:

临表唏嘘,悲怆不胜。你我旧朝之元勋,新皇之贰臣,此生格局已定,只有听天由命;而子女何辜,受此茶毒:犬儿匡胤征讨之行,岂是本意,实为驱使,盖欲假贤弟之手以诛愚之见之后,而逼你我狭路相伙也!世情衅险,命多乖舛,刀剑斧铖、引颈受之而无憾;而祸延子孙,心实不甘。故敢冒斗胆,愿借仁兄项上之首与匡胤,以败彼奸。攻首?罪乎?青史可鉴,异日愚兄当于泉下跪谢于贤弟尊前!”

赵弘殷泪垂顿首

相好的朋友,在信中要借他的人头,这种事恐怕亘古未有。高行周读着信,血流加速,血压升高,心中怦怦直跳。他一不怕死,二不恨赵弘殷,一腔怒火,射向郭威。原来同朝为臣,你郭威得了天下,就这样把同僚往死胡洞里逼,不仅逼老的,还要逼小的,得势不饶人,这口气高行周如何能够咽得下?

他不仅不恨赵弘殷,而且从信的字里行间看到那老态龙钟的赵弘殷浓浓的舐犊之情。他把儿子打发回家,不也是这种心思吗?以死尽节,他把自己孤身一人留在潼关,不也是这种安排吗?因而他倒从信中看出赵弘殷的聪明,看透了他的心思。

寻思一番之后,他毅然地对杜二公说:

“感谢贤弟送信,内容本帅已尽知。恕我暂不作复。回去请转告赵公子,三天之后,若无动静,请他放手攻城,结果到时自晓。”

送走杜二公高行周修家书一封,当即派人送往山东老家。第二天晚上,高行周交待侍者,自己要安心静养,不要进来打扰,然后自己修饰打扮一番,伏案疾书,给赵匡胤写了一封信,把信密封之后,封皮上写着“高行周留书,赵匡胤亲拆”。一切安排已毕,随手“嗖”地拔出宝剑,口里念念有词:“郭威、郭威,篡国逆贼,我生不能食尔之肉,死定要夺尔之魂!”

他把身子转向东北,望着山东的方向,心中念着:“夫人、怀德,永别了!望你们平安康健,我于九泉之下,心也安然!”他又想起早早失散的儿子怀亮,不知生死,永难再见了,止不住流下泪来。

他猛地把眼泪一抹,自言自语道:“高行周呀高行周,你从十四岁上阵,四十年来沙场驰骋,枪挑过无数英雄,马踏过多少豪杰,英名一世,虽不能说流芳千古,但总算不虚此生。而今,自刎一死,对汉主可说尽了忠;借头与人,对朋友算是全了义;自己死,却保全了儿子,使高氏香烟有断,对祖上算是尽了孝。”想至此,他喊出声来:“高行周、高行周,一世无敌,临终忠、孝、义三全,你复来何求。嘿!”借着这一声大喝,他把剑向脖子上只一抹,一股热血喷出,刚刚写好的那封信上,溅满了血迹。——一代英雄,这就结束了他的一生。

第三天一早,侍者前来照料,一进门,看见高行周坐于案前,二日圆睁,尸体不倒,脖上架着那口宝剑,凝着血迹。

“报告副帅,高元帅他、他……”

岳元福和手下几个大将正在议事,见高行周的侍者惊慌失措地跑进来,满脸泪迹,跪在地上,语不成声,知道出了事,把手一摆,领着几个人,急趋元帅寝房,看见高行周已经自刎而死,喊了声“元帅”,已经跪下,几个人跟着一起跪了下去。

拜毕,就在高行周案前,岳元福与众将计议后事,说道:

“列位将军,如今元帅已亡,大军压境,潼关一镇之兵,难与圣朝为敌,为免生灵涂炭,我想不若归顺大周;况大汉已不存在,我等也免作无根浮萍,不知众位意下如何?”

众将一齐拱手,说道:“岳大人所说,实为识世务的英雄之见,末将等也是这个主意。

岳元福听说,当即修了降书,命大开城门,领了众将,全部卸去武械,一齐来到周营投降。

接到降书,赵匡胤不战而胜,喜出望外,令杜二公与董家兄弟守住大营。自己与郑恩、李通、周霸带了一百精壮侍从,随岳元福进城,办理交接,安抚之事。

一行人来到帅府,进入后堂,见高行周执剑在京,尸体不倒,郑恩说道:

“这驴毬入的高行周,死了还瞪着两眼,稳坐不动,还拿着元帅的架子。”

匡胤喝道:“兄弟不要胡言,高元帅当今英雄,盖世无双。若抗拒,你我岂是对手!他手刃一死,一方面尽了忠,一方面顺了民,使千万民众免除了刀枪之灾,他死的英雄!”

他说着,忽然看见案前书信上写着“赵匡胤亲拆”的书信,血溅信封,显得格外壮烈,不觉肃然起敬,躬身施了一礼,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取过书信打开,示意让众将坐下,自己走过一旁阅读起来。

只见那信上写道:

汉潼关节度使高行周,尽节临亡,亲笔遗书,奉于赵公子台下:昔某与尊翁同为汉室重臣,曾结金兰之好,不意周兴汉灭,论为送旅之臣,今公子领兵至此,得周自知中兴无望,心如死灰,若刀兵相见,虽可一搏,徒增冤魂,空添孤寡,生灵涂炭,遗累万民。更有汝尊翁飞鸿:满纸血泪浸染,亟望息事平灾。舐犊之情,人心皆然,故愿借人头与君,以尽忠义之节。我无他望,唯遗怀德、怀亮二子,俱为忠勇之士,他日相遇,如能予以提携,则余感恩于泉下矣!专此布嘱,余不赘述。

这信下还附一信,匡胤看时,原来是父亲写给高行周借人头的信。两封信拿在手中,匡胤觉着有千斤般重。高行周不仅武艺超群,而且人格高尚,使他敬羡感叹。于是他把信装好,慢慢地回到案前,望着高行周双膝下跪:

“高伯伯高风亮节,堪为师表,听嘱之事匡胤没齿不忘,愿伯伯九泉下安息!”说着,泪水滴落下来。

赵匡胤站起身来,与众将说道:“高元帅在生忠直,死后神明,礼当隆重祭曲,以慰忠魂。”

岳元福遵嘱,当即准备了香案,赵匡胤带领众将,焚香下拜,匡胤颂道:

“高元帅灵魂不远,今日成全了赵某一行大功,既有功于汉朝故主,又有恩于当代黎民。赵某获恩,义当重报,今后若有升腾,必善待二位令郎。使其披蟒挂玉,有福同享,愿高元帅安息!”

众将一块高颂:“愿高无帅安息!”

只听“扑通”一声,高行周尸首倒在地上了。

祭毕,因要回京“报帐”,匡胤令手下取了高行周头颅,另刻了木香人头,与高行周安好,用棺盛殓,葬于潼关的山头之上,并立了石碑标记。

诸事安排已毕,匡胤把潼关帅印文于岳元福代掌,军政大小事务,均由岳元福管理。自己与众将回到大营。不战而胜,上下将士俱皆欢喜不尽,热烈庆祝一番,第二天就拨寨起营,顺着原路,望汴京出发了。

大军路过娘娘山,匡胤与舅舅杜二公商议,让他上山解散山寨,带了家属进京。杜二公上山后,晓喻山寨上原来留守人员:愿进京者同行;不愿进京者,发给安家费用,各奔前程。不许再聚山林,为非作歹。安排已毕,杜二公安排车辆,载了母亲与女儿杜丽蓉,自己与褚氏骑马,一齐向东京进发。

大军回到东京,赵匡胤先见过柴荣。柴荣闻信十分高兴。苗训上前恭贺说:

“怎么样?贫道说此行必克,而且时间只在两个月之内,至今不过四十天,我言之不廖吧?”

赵匡胤表示钦佩:“先生真诸葛重生也,这次先生预言又验,赵某心悦诚服!”

苗训哈哈一笑,说道:“过去的事再莫提他,且说如今……”,他用眼一直看着郑恩,感到他愣的着实可爱,于是接着说道:

“不知郑将军是否还要打断我的腿筋!”

郑恩这浑小子,记性颇好,他像欠了苗训一笔债似的,总怕人家讨帐,因而见了苗训,嘿嘿一笑,赶快走开,免得苗训提这档子事。他认为要躲过去了,正暗自庆幸,如今被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