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八十年代好日子 >

第5部分

八十年代好日子-第5部分

小说: 八十年代好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胖大姐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接着就从柜台里面拿出个长方形的纸盒,“打几个匣?”
    徐天蓝觉得两样加起来一斤应该也没多少,那个纸盒子也不小,应该可以装下,“一样一半能装下吗?”
    胖大姐点点头,先各用细白纸把两种糕点分别包成一个纸包,然后一边一半放好,再盖上盖子,用个尼龙草绳前前后后绕了几个圈,扎成一个小匣子的样子,然后再在盒子上贴上红纸,上面写着糕点二字。
    徐天蓝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包装糕点的方式,前世时散装基本都用塑料袋,哪还用这么麻烦包起来,不过她猛然想起,这年头的糕点都是用来送礼的东西,自然要包的好一点,像点样子。
    她付了钱,一块三角五分,这么快就花掉十分之二了,好像是有点大手大脚。
    她又问了售货员还有没有其他卖糕点的地方,得知这条街中心还有一家大百货商场,也是国营的,里面也有糕点,不过也没有多少样式。
    看看天已经太阳高悬,中午了,这再逛估计时间就不太够了。
    索性下次再说了,回到农贸着市场,刚到入口处,就见马大爷和高婶儿都出来了。
    几人上车后就开始往回赶,像高婶儿,回家还要做午饭。
    车上徐天蓝把包子掏出来,一人分了大肉包,不是小气不肯多给或是不把糕点拿出来,相反她还真不是小气,对于对自己好的人,她是很大方的。
    只是现在这年头,还是别太张扬的好,好东西也要慢慢分享才是。
    这年头除了过年过节,一般家庭都是很少打肉吃的,有了钱也得存着点给孩子上学、有儿子的还得盖房娶媳,好点的家庭女儿也要给攒嫁妆,所以谁家要是经常吃肉,不管有没有钱,那就是败家,不会过日子。
    何况现在多数家庭,都没实力经常吃肉,最丰盛的也就是过年了,所以现在的小孩子们是最期盼过年的了。
    高婶儿和马大爷看到徐天蓝递过来的大肉包,都连连推拒。
    马大爷怎么也不肯接,徐天蓝无法只得在包的纸包上面撕了块纸勉强包了,然后塞到马大爷那对襟棉袄侧边的大口袋里,马大爷像是被烫了似的,赶忙掏出来想要递回去,可徐天蓝是女的,他也不好太过接近,一时有些僵住。
    高婶儿那边也是不收,还虎着脸教训道,“你这丫头,这才刚换了几个钱就这么浪费,给孩子们买两个也就算了,还给我们买做什么,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呀!大手大脚的,两个孩子呢,以后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徐天蓝也不反驳,只是笑嘻嘻的听着,但是包子还是往外推不往回接,高婶儿被她弄的没了脾气,只得劝着马大爷也接了,“得了,马大叔,我看这丫头也是一片好意,咱就这一次。”
    二人收了包子,都没有吃,而是都贴身仔细收着,看来是要拿回家给孩子吃,哎,可怜天下的好家长啊!
    *
    因为和马大爷是邻居,所以直接到家门口,徐天蓝跟马大爷道了别,抱着布袋子就进了家门。
    这时晌午已经过了一会儿,现在春种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于家地少人多,估计地里活也不多了,忙过那么几天,中午就回来吃饭了。
    她一进门就看到于大嫂刘翠枝两个孩子于楠明和于楠亮,还有于二嫂牛春花的儿子于楠木,三个小子正在院子里你追我赶、上窜下跳,不知在玩什么游戏,把院子里的两只鸡赶的‘嗷嗷’乱叫,他们则在后面哈哈大笑。
    其他人估计都在屋里,正屋门开着牛春花正在里面不知道干什么。
    三个臭小子看到她跟没看见一样,尤其是于楠木,直接冲他做了个鬼脸,还大大的‘哼’了一声。
    她懒的与小屁孩计较,这都是没教育好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厢房里,吴桂花似是听到声音,探头出来,“哟,四弟妹回来啦!你这是干啥去了,吃饭了吗?”
    “去镇上看看,没吃呢!”
    “哦,镇上有啥好看,你看你也不说一声,也不知道你干啥去了,没给你留饭,碗橱里应该还有个窝头,要不你热热吃。”
    “吴桂花你是不是闲的,管她干嘛!”牛春花从屋里扯着脖子喊。
    吴桂花听后也没说什么,冲徐天蓝笑笑,就缩回了头。
    徐天蓝不理她们,往回走,这时于楠木窜了过来,似是发现了什么,盯着徐天蓝怀里的布袋子,“四婶,你怀里是啥?”
    她怀里布袋子大块的蓝布跟她浅蓝色的棉袄颜色还是比较接近的,她把布袋卷成一团紧紧交叉的双臂抱在怀里,不知道还以为她怕冷的,不仔细看注意不到她怀里的东西。
    没想到这小子眼睛还挺尖,徐天蓝没搭理她,径自回屋,于楠木还想追问,她妈就喊他,“木木,你给我回来,你没事往她跟前凑什么,小心她推你一把,摔死你。”
    于楠木只得撅嘴跑过去,“我闻见肉味儿了。”
    “她哪来钱买肉,我看是你馋肉了吧。”
    徐天蓝进屋后翻翻眼皮,心说,这小子敢情不是眼尖,是鼻子灵的。
    *
    徐天蓝把东西放好就赶紧去马家把孩子们接了回来。
    刚一进屋,徐天蓝就拿出包着纸包的大包子。
    “啊,包子!”大妞就惊呼出声。
    “嘘!小声。”徐天蓝把食指放唇边,做了个禁声地动作。
    大妞会意,立刻像是犯了错的孩子两只小手捂住嘴巴,然后小脑袋心虚似的左右看看,也学着徐天蓝的样子把食指放在唇,小动作可爱极了。
    徐天蓝把包子掰了一声下来给她吃,大妞咬了一小口,只咬到了点包子皮,但还是幸福的眯了眼睛。
    她喂了小妞也吃了一点,一周岁的婴儿吃不了多少,只吃几口就不喂她了,她怕把孩子撑着,任由小妞在那抓挠着一副想要的样子。
    两个孩子都吃的开心,徐天蓝也就放下心了。
    这穿过来的几天,她一直紧绷着一根弦,突然从一个单身女孩变成一个两娃的妈,她一时间还真有点手忙脚乱。
    吃完饭,她又用剩下的线接着织手套,还有那件灰色毛衣也给拆了织成手套,虽然可能不太好看,但是现在的人还是比较看中实用的。
    织好手套,接下来两天她都跟着马大爷车去镇上卖手套,争取在占得先机前多赚点。
    *
    一天下午,于家迎来了一位客人。
    “于大娘在家吗?”老李推着辆二八大铁驴,后衣架绑着一个大包裹,前面车把还挂着一个,在于家大门外喊。
    “哎哟,在家在家,是老李呀!”于老太从屋里出来,看到老李车上的东西,眉开眼笑的打招呼。
    这人他认识,是跟四儿子一块干活的,当初刚去的时候见过一回。
    老李全名叫李德根,是张家庄人。
    张家庄就在东芦村隔壁,走路十分钟,骑自行车也就两三分钟的事,而且他家住的村尾离的东芦村更近,但是他还是骑着自行车来的。
    因为于大海那两大包东西要是拎着确实有点沉。
    他回来主要是给儿子办入学手续,家里就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母,别人也指不上,所以他只得请假亲自回来办,本来回来的就有点晚了,他怕耽误事,所以就先去办的手续。
    这报名还是晚了两天,还好学校在本村,一个村的都是熟人,学校里老师也了解他家情况,也没有为难他。
    给儿子办好手续,终于放下心,才想起答应别人的事儿还没办,这才赶紧就拎上两大包裹,蹬上车子就出来了。
    “大娘,大海让我给您和大海媳妇捎点东西回来,大海媳妇在家吗?”老李把两大包裹卸下来。
    “你给我就行了,老四媳妇出去了,不知道啥时回来呢!”于老太顺理成章的说道。
    老李为难道,“出去了?去哪了?这还有封信,大海还让我亲自交到她手上呢!”
    “这怕啥,我转给她不一样,我又识字还怕我偷看她信啊!”于老太假意开着玩笑,心想,让她看她都懒的看,话锋一转又道,“大海没捎别的回来?”
    往常她四儿子捎东西都是从邮局寄,有人送个单子来,然后她们到镇上去取,一般还会有张汇款单,也能直接从邮局取着钱。
    “哦,有,还有两百块钱,是大海让我捎给您的。”老李不是故意不说,他想着钱的事怎么不得进屋再掏出来,这大院里的,财不露白嘛!
    不过没想到人家根没想招呼他进去,于老太一把把两百块钱接过来,揣进口袋假惺惺的说,“那啥,进屋喝口水?”
    事儿都完了还进去啥,又不熟,老李推托,“不用了,一会还得赶回去。”
    正中于老太下怀,“那行,有空来玩,就进去了。”
    老李摇着头推着自行车出了门,左拐路过马大娘家,看马大娘正在遛豆子,就打了声招呼,“马婶忙着呢?”
    马大娘娘家是张家庄的,虽然张家庄比较大,但是一般都亲戚套亲戚,他们这经常出来走动的都认识,见面打个招呼什么的
    “是啊!你去于家啦?”
    “嗯,这不大海给家里捎点东西,您忙,我先走了。”老李正要蹬车走,就看见马家院门敞着,大妞正在和马小娟两人踢键子玩,小妞坐在一个四个轱辘的小竹推车里正笑的欢,“哟,老四家俩闺女?”
    “是啊!她们妈去镇上了,我给看着点。”老李奇怪的看了院子里一眼,于家一大家子人,怎么放到马家来,若有所思。
    看到大妞朝门外面,朝她笑笑就走了。
    *
    于老太把钱贴身装好,招呼儿媳妇们来拎包,这时天还不晚,地里没什么活了,早早的就都回来了。
    两大包东西刚拎进屋,牛春花就迫不急待的打开,一包吃的,一包用的。
    吃的有小孩子喝的麦乳精、袋装奶粉、一小包点心,一盒子小饼干,塞了满满一包,用的有女士穿的小花袄,小孩穿的小凉鞋,还有几岁小姑娘穿的花裙子。
    “啧啧,这老四花钱可真舍得,赚钱那么容易买这么多东西?”吴桂花艳羡的看了丈夫一眼说道。
    于大军心虚的低头,赚钱哪那么容易,那工地的活是好干的?
    说出工伤就出工伤,就是不出工伤,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累的倒头就睡,哪那么好干?
    他知道她媳妇也想要这些东西,可他就是不想跟老四似的把自己弄的那么累,种点地有吃的不就完了嘛!他又没孩子。
    “你羡慕也没用,这是老四给人家老婆孩子买的。”牛春花对吴桂花冷笑一声道。
    说着又有些幸灾乐祸,因为她知道这些东西也落不到徐天蓝手中。
    吴桂花没搭理她,于老太麻利的裹上包裹,“行行了,一人一块饼干,都去玩去。”她打开一盒饼干,然后分给三个孙子一人一块后,就都收起来了。
    几个媳妇儿子眼睁睁的看着她把两大包东西拎进了屋,三个孙子好歹得了块饼干,他们却什么也没有,天天就窝头咸菜的。
    这老抠!
    *
    老李骑着自行车这回也不着急了,路上遇到认识的就打声招呼。
    刚下车跟一认识的老哥儿打完招呼打算上车,就听到不远处几个女人的声音,提到于家。
    “哎,你听说了嘛?于老四媳妇这两天一直没下地,原来是之前掉河里了,差点死了!根本不是她婆婆说的不干活偷懒,估计着可能不太好,要不她那么勤快的人。”
    “那于老抠的话你也信,她天天没事就对老四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拿生不出儿子说事,我看呀就是欺软怕硬,那老三媳妇连个闺女都没生,你看她不也就是嘟囔两句,也不说啥,人家老三媳妇娘家硬气,老四媳妇有娘家也跟没有似的,能不被欺负嘛!”
    “是啊!平时家里家外什么活儿都干还不落好,但这次也太过分了,听说挑水掉河里,昏迷了一天一夜,连个大夫都没请,你说他们都不怕出事?这可是人命关天呐!”
    “缺德呗!”
    老李不再听,蹬着车子,皱着眉头走了。

☆、第007章

    徐天蓝这两天回来的都有点晚,不出她所料,手套有人仿制了,也不能说仿,因为这种东西也就是占个先机赚点钱。
    人家看她赚钱了,立刻就有人研究怎么做,这东西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工艺,只要会织毛巾,织点小手套还不手到擒来,因此徐天蓝把那两件毛衣拆掉织成的手套,后面卖了三天才卖完。
    马大爷本来每天早上拉两桶豆腐,一般中午就能卖完,看到徐天蓝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他就又加了一桶豆腐,能多卖两个多小时。
    徐天蓝挺不好意思的,“马大爷,真不好意思,天天搭您车,给您添麻烦了。”
    马大爷连忙表示没什么,他也是为了多卖桶豆腐、多赚点啥的。
    徐天蓝知道马大爷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