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是敬亲眼目睹了草原战争的惨烈,对李默执意撤军多了一层理解。
更何况行前他曾对李默说过前方的事李默可以见机行事,务必妥帖周到,不必事事禀报,这一点他还是能分得清的。
突厥王庭覆灭,可汗逃去无踪,突厥汗国彻底覆灭,这是他宁是敬的奇功,是他宁是敬的功德,凭着这件功德他宁是敬就对得起列祖列宗。
万岁之后他也有脸面见他的兄长于九泉之下了。
从突厥覆灭的喜悦中刚刚清醒过来,宁是敬就想到了一件事,他问关东和:“攻破王庭后,突厥的宫廷密档哪里去了?”
关东和道:“前军奏报,威远军攻破王庭时,突厥人放了一把火,烧了皇史宬,虽经全力扑救,但火势已成无可挽回,所有的密档都毁于一旦。”
宁是敬瞪眼道:“这是真的?”
关东和一时不敢接话,宁家跟突厥的渊源太深,突厥人的手里握着宁家太多的秘密,早在李默北进的时候他就奉旨派人随军去接收这些东西,李默也亲口答应尽力配合的,怎么搞到最后却来了句付之一炬了呢。
真的付之一炬,还是在付之一炬前被转移了,甚或是这根本就是一个弥天大谎。
关东和不在现场,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接收皇史宬的人是关东和亲自选定的,李默只是协助配合,如今事情未能办成自然是他关东和脸上无光,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便小心地劝道:“突厥已经完了,所谓死无对证,将来若是有人旧事重提,那就是造谣。再圣明的君王也躲不开流言蜚语啊。”
宁是敬点点头,用力地嗯了一声,心中充满了厌恶。
他随后找来苏晋,嘱咐他立即撒出人手去寻访那批突厥皇史宬里密档的下落,又指示魏贻仔细查访,重点是关注有没有人暗中转移。
在草原上呆了三个月后,李默回到了宁州,去的时候是盛夏,回来时正是冰天雪地。
宁是敬亲自出城迎接,给了李默和北伐将士最高的荣誉,李默却将北伐的荣誉让给了将士们。
听说尚铁牛不畏艰险率七千兵马孤军驻守阿拉善山口,宁是敬大为赞赏,立即下诏封为忠义侯,升期门军将军,将其所部归入禁军期门军名下。
李默向宁是敬请罪,一则未能生擒突厥可汗,二来擅自下令撤军,
宁是敬道:“世上事不如意者常有八九,青山犹在,何惧无柴。”
一时昭告天下,册封李默为武定郡王,加太师。封西路军主帅傅西山为武威郡王,加太师,封东路军主帅邱清明为蓟州公,升期门军大将军,封副帅宁桑镇北公,赐名宁全忠,主持幽州军务。
罢宁州行辕,设宁州大元帅府,以李默为大元帅,关东和为长史,主持西北军务。
北方事了,宁是敬銮驾返回长安。
这一年的冬天奇寒无比,宁州城内积雪近两尺,大雪过后,道路断绝,城中粮价飞涨,贫民饥寒交迫,路有冻死骨。
兴元府长史陈河阳建议李默开仓放粮,平抑粮价,赈济平民。
李默正要同意,却见座中喝茶的孙大牙朝他使眼色,便对陈河阳道:“此事需得同关长史商议。”打发了陈河阳,却问孙大牙:“你这老怪,有什么话为何不当面说,河阳也不是外人。”孙大牙放下茶碗,抹了把嘴说道:“不是猜疑他,而是这件事不那么光明正派,担心有损你的颜面。这放粮的事我劝你三思。自北伐击破草原后,你的声望已经达到巅峰,不顾皇帝诏令,下令三军撤退,可巧就奇寒无比,冰冻三尺,粮路断绝,若非你顶住压力,只怕十万将士都得葬身冰海,三军感激你的德行,奉你为神。你想想皇帝知道这事会怎么想?”
李默苦笑道:“我做军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皇帝怎么想,我怎么不知道,只是我忍心十万军马随我困死在冰原吗?”
孙大牙道:“你不忍心,有人就忍心啊。东路的宁桑,皇帝一句话,人家就留在了镇东城,粮路断绝,一万大军饿死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就他带着一百人回到了幽州,非但无过,反而有功。不仅破格封了镇北公,还替代邱清明成了幽州主帅。时代不同啦,皇帝喜欢听话的臣子,不喜欢自作主张的臣子,更不喜欢自作主张又声望极高的臣子。宁州的粮库确实很大,里面存储着足够城中百姓吃上几年的粮食,但这粮食是给百姓吃的吗,这是为明年大军扫荡草原准备的军粮。你拿它赈济平民,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为了笼络人心?你一个声望极高的军神,又在笼络民心,你意欲何为”
李默沉吟半晌,无言以对。
(本章完)
第447章 小心翼翼的权贵()
宁是敬派人随军去接收突厥人的皇史宬,这件事他是知道的,但也只能装着不知道。突厥人的皇史宬被一把大火烧掉了,宁是敬感兴趣的那些东西踪迹不见,内心难免疑惑,这件事他尚还能解释,毕竟受命接收皇史宬的不是他。
北伐过程中他多次擅做主张,难免会引起皇帝的猜疑,这还能说的过去,毕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主将应有临机决断之权,这是宁是敬亲自赋予他的特权。但另外有些事处理的就不那么顺畅了。前次宁桑在镇东城滥杀无辜,李默担心会引起辽东各部的反弹,建议宁是敬撤换宁桑,结果宁是敬非但没有同意,反而加重了他的权柄。
击破突厥王庭后,北伐大军遭遇了寒流,李默出于全军将士的安危考虑,决意撤军,又一次与宁是敬产生了分歧,这次争执更为严重,最后不得不以尚铁牛的自我牺牲为代价,才化解了君臣之间的尴尬,最后这次宁是敬武断地用宁全忠(宁桑)替代邱清泉担任幽州主帅,其中蕴含的深意更是值得玩味啊。
北伐建功后,李默的声望如日中天,皇帝的威望也达到了巅峰,君臣如双星闪耀,光明了大夏的天空。
然而天无二日。
偏偏这个时候有人在竭力宣扬他的功德,这难道不是在皇帝面前给他上眼药?
自古权臣多半没有好下场,想到这李默的内心变得灰暗起来,面对孙大牙的质询也只能回之以一声苦笑。
第二天,李默找到关东和,商议城中饥民的事。
关东和因为忤逆了皇帝的心意,被留在了宁州,名义上是重用,实际是贬逐,所以兴致萧瑟,打不起精神来。
李默道:“城中饥民太多,难免会对士气造成冲击,我的意思是不是拿点存粮出来赈济一下灾民?”关东和抬头望了眼李默,心里嘀咕:真是利令智昏,怎么就膨胀成这个样子了。拿军粮赈济灾民,这个时候,你真不怕有人怀疑你造反?
于是咳嗽了两声,说道:“这些粮食是军粮,是为明年大军北伐准备的,私自动用怕是不好吧?而且……”
关东和笑了笑。
李默明白他的意思,略加思忖,继续说道:“你说的是,不过也不能放任饥民于不顾。这件事还得另觅良策。”
关东和道:“下官记得先皇在世时明有诏令,各地官府有抚民之责,对那些急官府之所急,赈济民于水火的良善之辈,官府可以给予一定的奖掖。北都乃大夏的龙兴之地,积善之家又何止一户两户,郡王若能说动城中良善之家去赈济灾民,岂非两全其美?”
李默闻言大喜,关东和此言正和他意,就算他不说他也会这么做,只是借他的嘴说出来却又别有一番意义。
而且通过此事,也证实了关东和被宁是敬伤的不轻,心生怨怼,这对他而言却是一件好事。
送走了关东和,他找来兴元府长史陈河阳,对他说:“宁州乃龙兴之地,积善之家多如牛毛,怎么会坐视饥民饿死呢,你去看看哪些善人在做善事,发现一个重奖一个。”
陈河阳眼睛一亮,起身道:“卑职这就去办。”
宁州的积善之家的确很多,所以宁州人很快就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以留宁的六大侯爵牵头,一共有十二位大善人开设粥棚赈济灾民。这些大善人世居宁州,人脉宽厚,德望很高,由他们出来做慈善,百姓欢欣,朝廷放心,李默也落了个轻松。
做善事当然是要花钱的,这些钱当然是善人们自掏腰包,但李默也没有让善人们吃亏,他遵照宁是勤在世时的做法,对行善之人予以重奖,荣誉上,物质上,奖赏的十分慷慨。
所以吃在饥民嘴里的粮食转了个弯儿还是记在了兴元府的仓库账上。
实惠让穷苦百姓得了,好名声给了行善的善人,账却被官府背了。当然皇帝并不在乎仓库里的那三瓜俩枣,他关注的是某人会不会借机捞取声望。
“李默假借城中大户之手赈济灾民,摘清了他自己。他这么做是什么意思,为何对陛下您处处设防,他若没有贰心,何至于此。而且,我听说他赈济的灾民里,很多是草原上的胡虏。他周济这么多胡虏又是什么意思?陛下啊,其人羽翼已经丰满,您不可不防啊。”
有谗臣向宁是敬进言,让宁是敬的心忽然乱了起来。
既救民于水火,又摘清了他自己,这个人果然是生了贰心啊。
严酷的冬季渐渐过去,关中春暖花开时节,草原上冷硬的冻土正在解冻,荒芜的原野上正慢慢恢复着生机,大兵荒加上这场“千古白灾”使得草原上一片哀嚎,八成多的部落没有挺过这场灾难,幸存者成群结队向南进发,他们的牛羊死于白灾,南下劫掠是他们唯一的生途。
但今时不同往日了,突厥汗国已经崩溃,大夏正强壮。
李默严阵以待,对南犯之敌给予迎头痛击。
碰壁之后,一些部落故技重施,假归附之名,希望能蒙混过关,骗吃骗喝,等灾难过去,再来一次反噬。过去的许多年他们都是这么干的,灾荒之年,他们先是动手抢,抢不到就假装归附,到边镇去骗吃骗喝,等熬过冬季恢复元气后,再掀桌子走人。
一而再,再而三。
边军守军为了自身的利益,乐得配合他们这么做,皇宫里的皇帝在谗臣的蛊惑下也乐得做这个冤大头。
李默的狠辣,宁是敬的清醒,加之形势在我,草原的无赖们这次遭遇了最惨烈的失败。
突厥各部因饥饿而灭绝的比比皆是,一场大瘟疫开始肆虐草原。
这使得龙泰三年的北伐计划被暂时搁置了起来,因为谁也不想去触瘟娘娘的霉头。
夏日阳光最盛的时候,李默回了趟长安。
他的侍妾箠青春末夏初因病去世,他放心不下决定回去看看。
兴庆坊的卫国公府已经更名,前面的正殿已经重新进行了休憩,看上去更加巍峨壮阔。
京城里到处在大兴土木,处处展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压迫大夏多年的草原汗国一朝覆灭,人们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至少供奉草原的那笔钱可以省下来了。
当然也有人不开心,草原汗国的覆灭触及了他们的私利,买卖没办法做了,回扣没办法拿了,也不能挟洋自重了,这种感觉很不好。
当然在大势面前,他们隐藏的很好,他们会跟着别人高呼皇帝万岁,颂扬皇帝亲征大漠的丰功伟绩,辞藻华丽,表情生动,嗓门奇大。
(本章完)
第448章 最毒()
见惯了各色影帝人物的精彩表演,这些演技平庸的小戏已经不能入李默的法眼了。让李默感到欣慰的是长安人的口中北伐的主角由他变成了宁是敬,是皇帝不辞辛劳,御驾亲征,深入草原万里,打的突厥王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这里没他李默什么事,他的重要性跟傅西山、邱清泉、宁全忠(宁桑)这些人一样,方面大员而已,只是皇帝驾下的一员战将。
李默想这才是他应有的位置,功高震主的蠢事能不做还是不要去做。
宁樱领衔府中女眷、孩童到正门迎接,李默一眼望去花团锦簇的一大片,不觉十分欣慰。
抚慰了妻妻妾妾和孩儿们,来到正堂,这是武定郡王第一次回府,一些仪礼上的过场还是要走的。
郡王跟国公毕竟还是有所区别,国公是外臣,郡王却是皇家自己人。
宗正卿宁杨派了使者前来,礼部也有人来。
礼仪上的事丝毫马虎不得,这里没有讲条件的余地,李默按照规矩做了个全套,一板一眼,一丝不苟,一样不落。
天气太热,这一整套走下来,已经汗透了衣衫。
宗正寺和礼部的官员们也热的够呛,所以拜领了赏钱和郡王所赐,却说什么也不愿意留下吃饭了。天太热,回家歇着是正经。
李默其实很羡慕他们的生活,简简单单,安安稳稳,充满了希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