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春秋-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与刘病已之间,倒是有一份情谊在里面。正因为刘病已,他兄长的伤势才得以治好;也正因为刘病已,宁德县的士学司司正陈扬,才会认识他。但不管怎么说,秦奕此次前来且末镇,都要去顺路谢谢刘病已。
看完刘病已之后,他便是去拜访了陈扬一趟,了解到此次七镇头名文会举办日子是在三月五日。地点,则是位于且末镇城中的宁德酒楼之中。
“这个时候,七个镇子上的头名,恐怕都是到了。”秦奕心中盘算着事情,“不如趁着这个空闲机会,去认识认识他们?”
秦奕向陈扬打听到那些头名所住的地方,便是打算要去拜访他们。然而,当秦奕抵达他们住处时,却是吃了闭门羹,这让他心中很不爽。
西宁镇联考的头名是他秦奕,且末镇联考头名的为百里守约,南宁镇的则是陆元,北宁镇的却是叶山,东宁镇的为西门恪,鄯善镇的则是楚风,至于乐治镇的联考头名,则为萧史。秦奕就是想与这些人,打个招呼,彼此认识一下,以免将来在县学之中能够有个照应。然而,事实的结果,往往出乎他的意料,这些人似乎不愿意和他秦奕打交道。
准确的说,似乎因为某一种观念,而让这些人拒绝和秦奕打交道,甚至是连个招呼都不肯打一下。
秦奕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热脸贴冷屁股了,他现在的感受就是这样子的。事实上,这六个人对他的态度,秦奕似乎在某个放遭受到过。或者,换句话说,他不受人待见。
尽管如此,但是秦奕最终还是找到了症结所在。
除了自己以外,其余六个人的家世,皆是他们所在镇子上的名门望族。
秦奕依稀记得,当初自己在白鹿书院与郑平等人发生冲突的问题所在,就是因为名门望族之后,对他这个寒门子弟的门第观念。既然他们对自己的投名状表现出不接受的情绪,那么自己也就没必要继续做这件事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秦奕却是对这个并不甘心。他现在的名声,早已经是传遍了西宁镇之地,其他镇子上的人,对他也是有所耳闻的。毕竟,曾经的诗词上过州文武报,这对于任何一个学子来说,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正如凌志曾经说过的那样,很多家族势力都在观望,想看看秦奕这个寒门子弟究竟会走到哪一步。或者是郡试,亦或者是国试,谁也不敢做出判断,但却只能凭借经验进行猜测。
他并没有坚持下去,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么做,不过是徒费工夫。与其这样,不如将自己空闲时间好好利用起来。
七镇头名文会,毕竟不是一件小事,有些事情,都得秦奕自己秦奕搞定。好在,事情的进展极快,只是转眼间,便是到了三月五日。
第九十二章 舌战群儒(一)()
三月五日,宁德县且末镇宁德酒楼的大厅之中,一座会场已然布置停当。会场中央,酒楼歌姬弹奏着琴曲,两侧则是摆放着数十张桌案。大厅之中自然也是有一众客人,不过这些客人,却都是那些有名的青年才俊,今日的七镇头名文会,他们将会作为旁观者。
随着乐声奏起,十数名须发皆白的中年男子入座,那些人不是别人,正是来自于县学的老夫子们。这些老夫子一出现,便是引来了诸多青年才俊的热议。
“这些参与文会的老夫子,都是本县的一代大家,在儒学方面颇有造诣。他们曾经在州文院担任过职务,也在州府衙之中做过事!”
“今日是七镇头名文会,也是县学预选学子的时日。这些老夫子,实际上就相当于考官一样。”
青年才俊们议论着,只是一声梆子声音过后,琴曲戛然而止,众人便是安静了下来。旋即,众人就见着,宁德酒楼大门口,依次走进数人。
“为首的是且末镇联考头名的为百里守约,联考的试卷,被这些老夫子们给了极高的评价。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百里守约,似乎时候百里家族的旁支啊!”
酒楼大门之处,迎着众人面走来的,便是第一个头名——百里守约。人们见着他进来,一些认识的青年才俊,皆是在私下里议论着。
“百里这个家族,在宣宗武皇帝的时候,可谓是红极一时的名门望族啊!当年,宣宗武皇帝东征西讨,皆是靠着百里子明调配粮草与稳定后方啊!当然,现在也是不错的,至少在整个凉州地区,能够排的上号。”
“曾经是位于益州地区的一处家族,只是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而迁徙到了凉州。这样的家族,影响力极深,纵然没有在官府之中担任什么高官,也没有在朝堂上掌握什么高级权力,但是他背后的人脉,却不是其他家族所能比得了的。就凭这一点,即便是州郡之中的城镇长官,见到了百里家族的一些子弟,都会低头的!”
很多人都是明白百里守约之中“百里”二字的含义,那代表着一个在大夏曾经出现的极强的家族。
“南宁镇的头名是陆元,据说也是名门望族之后。陆家传承至今,也有四五百年的力士乐。当年陆慷,随同宣宗武皇帝东征西讨,中年丧偶,皇上赐婚,因而留下一支遗脉在这凉州地区。这个陆元,就是陆慷的远亲后代。”
“陆家不再是之前的那个陆家,但也算是一个名门望族,纵然没什么影响力,然而毕竟是当年对大夏中兴有所贡献的家族啊!”
进来的第二个,则是南宁镇的陆元,跟随陆元的,则是叶山。
“叶山来了!听说这个家伙,极为自负。曾经放出豪言,觉得自己舌战天下无敌!”
“叶家的孙子,富户之子,自然是有着富户子弟的通病——自负。甚至可以这么说,他几乎不把任何人挡在眼里,即便是自己私学之中的老夫子,他都不曾看在眼中。”
人们提到叶山,皆是不住的摇头。他们对于叶山的所知,几乎全是负面的。
“东宁镇的西门恪,西门家族的少爷,纨绔子弟,这头名考的一般。再者,东宁镇地广人稀,也就那么几个家族,几乎没有人和西门恪竞争。这个家族的老太爷,年轻的时候,是个地痞无赖,一夜暴富而使其家族有了名气。”
很多人对于西门恪不屑一顾,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他家的老太爷。地痞无赖的后代,即便是考上了联考的头名,没有良好的品德,也会照样被人嫌弃。
“鄯善镇的楚风,这个人倒是没什么名气,家庭中等。一般来说,寻常学子,若是在院考之中得到了头名,那么他有着极大的可能在联考之中取得头名。而这个楚风,却又是不一样的,他并未在院考之中取得头名!”
“你们看,那进来的可是萧史?是了,就是他!”
宁德酒楼的大门口,当一名身着黑色长衫,后背背着一根长箫的青年出现的时候,众人便是立刻将其认了出来。
“据说,他是音乐上的天才。不光光如此,他在才情上的造诣,也是不错的。出自于一个音乐世家,家族之人世代以奏乐为主。”
“依稀记得,他曾经随同父母前往郡城,为郡守奏乐演唱过。”
“咦,你们看,最后出现的那名少年,为何如此的眼生?”
“我想起来了,他是西宁镇的秦奕。出自于一个寒门,家族之中世代为军户。前几次,有一两首诗词,被刊登上了文武报。正因为如此,提到秦奕这个人,很多人都是知晓的。只是没想到,他竟然也是联考头名!”
人们都知晓,各个镇子上的联考头名,因为一些缘故,并没有公布出来。但是,这一场七镇头名文会,却是已然向世人告知了某些事情。
此时,秦奕紧跟着队伍,走在最后面。他一边走,一边听着众人的议论,很多人都在说着有关于他的话题。
“所谓的寒门奇才,也就这样子?别人看上去,都是腹有诗书,饱读经典,可他倒好,怎可满都不像是个读书人。唉,算了,毕竟是一介平民,纵然是他日能够位列朝臣,登极庙堂,都掩盖不了他出自于贫寒之家的身份。”
“军户的子弟,到头来还不都是要做士兵的吗?纵然是参加了科举,也即便是入了朝堂,那又能怎样?只要兵马司召集屯兵,他就必须得应征!”
在众多青年才俊的吵闹声之下,秦奕已然来到了属于自己的座位。今日来到场的,除了那些老夫子以外,还有县令郭敬郭大人、士学司司正陈扬陈大人、宁德县右丞方轲方大人。
众人坐定,吵闹声安静了下来之后,秦奕便是听见郭敬的声音:“奉州文院之令,于今日召开七镇头名文会!”
“想必也不用本官多说了吧?尽管他们的名次没有公布不出去,但是他们坐在这里,本身就代表着他们是自所在镇子上的联考头名!”
郭敬发表了一大段讲话,会场两侧的老夫子们和学子们,皆是窃窃私语着某件事情。只是,如同秦奕之前在驿站中遭遇的情况一样,当着县令大人的面,众人仍然将自己冷落。
或者换句话说,自始至终,他前面的那六个学子,都没有向其打招呼。
“本次文会,与往常有所不同。别的文会,都是诗词文章等各自现场出题,再作答的。现在,本官不用这个方法,这一次,要以品评诸位头名策论为主。”
听到这里,秦奕的心中不由的打起小鼓来。若是说将策论所写之事公布出去,由大家评论的话,恐怕要引发一阵舌战。
不过,这倒是秦奕所期待的事情,毕竟舌战他不曾接触过。
第九十三章 舌战群儒(二)()
他曾经去往益州蜀郡,公干之时,参加过一场舌战。但是那一场舌战,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之人,并未实际参与。纵然目睹过整个过程,但这也并不代表着秦奕没有那种想要参与的心思。
“在那之前,本官要介绍他们几位头名!”
郭敬抬手,一次指着秦奕等人,并挨个做着介绍。当然,介绍完之后,自然也是要为秦奕等人介绍一下那些老夫子的。
“这是县学大儒陈文!”
郭敬自然是挨个介绍着那些老夫子,他们都是县学之中有名望的人,即便是郡城的一些人,见到他们都得点头哈腰。
他们虽然是县学的夫子,但是因为年轻时候的官位,故而他们的地位实际上并不低。
更何况,常言道:尊师重教以兴国,大夏本身的律法,就表明出身为夫子的人,在社会上也是有着比较高的地位。
郭敬后续说的话,秦奕并没有认真仔细的听,即便是陈扬讲了几句,他也依旧沉静在自己的思绪里。
他在思考着,关于自己联考之中写的策论。不过话又说回来,秦奕倒是感到有些庆幸,幸亏当初自己在院考之中的那篇策论被带走了,没有多少人知晓。如果,提到那一篇策论的话,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被人品评,那么最有可能的后果,就是秦奕会被一众人的口水淹死。
但不管怎么说,秦奕这一次所写的策论制不善,则因时而变,终究是和之前的那一篇有所关联的。换句话说,制不善,则因时而变中,有着非官策:官制与世家的影子在里面。
他自然明白,写类似这样的策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麻烦,但他不得不写。
没有什么样的理由,只是作为一个学子评判时政的一种方法。好在,这一次自己并没有因为制不善,则因时而变策论,而被陈扬传召。否则的话,今日的七镇头名文会,他极有可能下不来台。
“前面六人的策论,类型相差不多,谈的皆是不变法的理由。”数个时辰后,在众人的呼喝之声与部分老夫子的称赞之声,陈扬做了一次总结,“接下来西宁镇秦奕所写的制不善,因时而变,将会交由诸位品评。”
这数个时辰之中,秦奕虽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但是对于其余六人的策论评判,也是有所参与的。当然,这之间,也是有几篇策论,被老夫子们提出了问题,继而发生了一场持续时间并不是很长的舌战。
只不过,最后的结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意外,老夫子们的观点,似乎认同一些学子们关于不变法的理由。
只是,这个时候,轮到了秦奕。思考之间,已然有人将一叠叠的策论,发放到了每一位夫子的手中,当然参与文会除了秦奕之外的六人头名,也都拿到了秦奕所写的那一篇策论。
如同之前几次一样,策论发放完毕,不论是场中还是场外,皆是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就是连一根针掉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够听见。
这一点时间,自然是众多拿到秦奕策论的人们思考的时间。毕竟,从秦奕所写策论的题目之中都能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