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回明末当皇帝 >

第33部分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33部分

小说: 重回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湾的力量即使加上巴达维亚的支持也不一定能够击败明军,他不知道热兰遮城已经被明军攻下了,还时刻想着要率军从海上攻入台湾去,解除热兰遮城的困局。因此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和眼前的这支清军的联合上面,荷兰人想要合作,施琅呢?他并不喜欢荷兰人,但是他也不能容忍明军的水军就堵在马港的外围,金门和厦门这两地的明军必须被赶走,以他的水军势力目前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比较困难的,联合海战能力强大的荷兰人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到时候打败了明军之后清军在找个机会将荷兰人一起除掉也就是了,那样不仅是福建一带,整个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的水面控制权都在他施琅的手中了。

ps:第二章了,求收藏啊,一天涨一个也可以啊!不要不动啊!

第五十五章金门海战

荷兰人短暂的停留了一段时间之后便急着赶回去搬救兵了,他们一路南下在南中国海遇到了北上的荷兰人援军,荷兰人汇合之后便马不停蹄的向北疾驰,比施琅和赫本预设的时间早了一个月抵达了广东和福建一带的海域,双方约定好了进攻时间,为了麻痹台湾的明军,荷兰人还特地向东行驶了一段时间,给明军造成了荷兰人是奔着台湾而来的,其实这个时候清军已经将台湾城被攻破的消息告诉了荷兰人,既然台湾城已经失守了,那么这个时候再去台湾就显得不那么明智了,明军肯定会严阵以待,荷兰人不一定有机会击败明军抢回台湾岛,既然如此干嘛不将水搅浑,打乱明军的部署,调动明军的水军出击,然后联合清军击败明军再行收复台湾呢?

荷兰人的突然出现并且带着一只不容小觑的舰队,这令金门岛上的明军大为震动,这个时候即使加上澎湖方向来的水军,明军海面上的力量仍然显得捉襟见肘,郑经甚至已经做好了弃军出逃的准备,甚至命人将自己的财产和陈氏都送上船去,准备逃跑。

虽然最后经陈永华发现并且力劝之下,郑经最终没能逃跑成功,但是他的这番举动却没能隐瞒成功,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明军,明军将士一片哗然,自己的主将竟然要抛下大军自己逃跑,士兵们议论纷纷,士气也受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时候明军面对的局势十分不妙,清军的陆上大军已经休整完毕,正要跨海登陆,海上的明军要被一分为二,同时被清军和荷兰人牵扯,加上明军的军心不定,这一仗还没有开打就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清军在七月六号这天向金门岛的北边发起猛烈的进攻,海山遮天蔽日全都是清军和明军的战船,海战场面极为惨烈,双方皆死战不退,将一颗颗炮弹倾泻到对方阵型中去,双方皆死伤惨重,大型福船的抗沉性比较一般,没有西方人船只上面的水密舱,加上体积庞大刚一开战双方前面的几艘战船几乎同时伤痕累累,木制战船在进入火器时代之后在海战中更加容易着火,清明两军的战船还在不断的靠近,双方都是排成一个雁阵,前面的战船这个时候都受损严重,冒出浓浓的黑烟,船上一片混乱,四处都是哭天抢地的士兵,有的正在奋力灭火,有的已经弃船跳海,火势渐渐失控,一处火线点燃了裸露在甲板上的火药桶,发出了巨大的爆炸爆炸声,将数十名士兵掀飞起来。

双方大军像是没有看见同袍的惨状一般,不顾一切的向前、向前,直到双方都到了炮击的距离上,又同时怒吼着将炮火向对方抛去。

明军集中了主要的兵力在北面的海域,主要是因为荷兰人的船只数量要比清军少得多,而且荷兰人船上的陆军数量比较少,即使登陆了也不会对明军造成非常大的冲击,明军的战力倾斜使得荷兰人的进攻开展的异常顺利,荷兰人迅速击败了南部明军的水军,然后并没有派军队登陆,而是立刻北上从后方对明军的水军造成夹击。

明军的雁阵背后是最脆弱的地方,即使这个时候已经得到岛上传来的警告,黄庭也已经无法及时调整队形迎战荷兰人,他只有不顾一切的向清军进攻,意图在荷兰人抵达战场之前能够从正面击溃清军。

但是施琅显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清军水军的阵型极厚,虽然水军的素质还比不上明军,在摇晃的水面上炮击的命中率显然要比明军低,但是明军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之内击溃清军。

两军这时候已经撞到了一起去了,由于双方的阵型都是十分巨大,加上战船数量庞大,福船的转向和调整方向的能力又比较差,双方就像是中世纪的骑兵一样凶猛的冲进对方的阵型中去,明军战船前面有一个铁制的虎头,专门用来接舷战时候撞船用的,无独有偶,清军战船前面也有一个龙头也是用来撞击的。

双方这时皆瞄准目标笔直向前,狠狠的撞击在对方或者被对方撞击在自己身上,船身上面木屑纷飞,明军士兵们搬出一个巨大木箱一般的东西,这种武器叫做万人敌,是一种近距离使用的利器,重约四十公斤,爆炸威力十分巨大,明军战船上面安有石砲可以用来投掷这种武器。

清军则由士兵们搬出了几具迅雷铳,这种武器最多有十八根枪管,能够连续不停的发射子弹,外表看上去像是一把巨大的伞一样。

双方士兵已经开始接舷跳帮,明军将万人敌向清军的战船上面投过去,清军瞄准明军士兵打响了迅雷铳,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清军的好几条战船都被明军投掷的万人敌炸的分崩离析,同时明军甲板上的士兵也被清军迅雷铳上面发射的子弹大量杀伤。

惨重的伤亡并没有阻止双方士兵的厮杀,不到一个时辰,双方靠在一起的战船都挤满了混战厮杀的两军士兵,不时有人被稍远处的敌方火枪击倒,更多的士兵是被对方的横刀砍到在甲板上,两军后续的军队都源源不断的从后面的战船上面赶到接舷的地方厮杀,靠在一起的战船上面很快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双方都杀红了眼,一个明军的士兵被清军的长枪刺倒在地,紧跟在后面的明军还不等清军士兵抽出他的枪尖便冲上去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溅起一条飞血。

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战术可言了,惨烈的伤亡像是一台绞肉机一样不断地吞噬着双方士兵的姓名,两边都不顾一切的往战场上投入更多的士兵,战局渐渐已经变得不像是海战了,更像是陆地上的厮杀,不断有受伤或者失足的士兵落水,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会去营救这些落水的士兵,两边豆浆所有的注意力和资源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去,战斗变成了一场毅力的较量,比的就是谁能够撑到最后,明军已经出现了一丝胜利的曙光了,清军士兵毕竟是训练时间比较短暂,船上的士兵中原先的渔民占了多数,清军最开始的势头没有持续多久,这些士兵便被战场上惨烈的情势吓得不敢前进,只有原先的清军经历过战场的惨烈洗礼,这个时候还能够苦苦支撑,但是在伤亡越来越重的情况下施琅手中可以调动的兵力也变得捉襟见肘起来。清军败象已现,黄庭心中大喜,终于要胜利了么?明军终于要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吗?

就在这个时候,明军的后队传来一阵凄厉的号角,这时荷兰人赶来了的警报,金门海战的转折点出现了。

第五十六章军械所

荷兰人的到来彻底葬送了明军的大好局面,由于后队战船上的士兵这个时候大多数已经集中到了前面参与厮杀了,明军这个时候根本没有能力抵抗荷兰人的进攻,黄庭明白明军败局已定,他一面下令明军动撤,一面亲自率领十数艘战船前去阻截荷兰人,以免他们直接冲击进明军的阵型中去,给明军造成进一步的混乱。

黄庭的这个举动拯救了数千名明军将士的性命,明军开始撇下清军开始后撤,清军这个时候见到援军到来,明军开始撤退,全军士气大振,连一直不敢作战的那些士兵这个时候也敢于追击明军。

明军向东突围了几十里,海面上到处都是冒着浓烟缓缓下沉的战船,清军这时候也无力再追,况且海面上还有许多落水的士兵需要搜救,便停止了追击,此时黄庭的舰队已经被荷兰人击败,黄庭带着剩余的几艘战船逃到了金门,带着岛上的一些明军准备向南边撤退,金门岛上这个时候也是一片混乱,厦门的清军趁着明军水军在金门北部跟清军水军决战之际,发兵直接进攻金门岛,郑经见败局已定,再也不肯在岛上多呆一刻了,带着陈氏和一众家眷乘船逃向台湾,好在这个时候金门附近的清军和荷兰人的主要目标都放在了击败明军水军上面,因此金门岛上许多士兵纷纷乘船东逃,在金门岛被完全攻陷之前逃出了一部分,由于岛上船只有限仍然有近八千名士兵无法逃离,这些士兵少部分战死在战场上,大部分都成了清军的俘虏,施琅和耿精忠为了向皇帝请功,将这部分俘虏凑成八千整数,押送进京,表奏朝廷以示福建明朝遗逆已经荡平。

前去金门增援的刘国轩部,还未到澎湖便已经接到了明军战败的消息,他怕清军和荷兰人联合起来进攻台湾,便驻军在澎湖,接收金门方向的败军,又派人将这一消息向郑成功禀报。

不料他的消息还没传来,金门方向的明军败军反而先行抵达了台湾城,这才使得岛上明军军心不稳,郑成功更是忧心忡忡。

不过这些消息项玉还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上面调遣他的部队驻守在天兴县以西的这片区域放置荷兰人的突袭,可是一连好几天别说荷兰人了,海面上连个人影都没有见着,项玉这几天也没有闲着,他跟着渔村的几名渔民将这一带跑了个遍,根据地图上面绘制的地形对每一处地形都做了深入的了解,之所以要做这件事情一方面是方便日后作战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因为项玉需要大量的资料来制作他的沙盘。

在何安和邓明的帮助之下,项玉的这个简易的沙盘算是制成功了,沙盘长约七尺,宽五尺,摆在项玉的中军大帐里面显得十分庞大,不过这东西确实是好东西,不仅是项玉自己觉得十分满意,就连张聪张三亮几人都觉得这沙盘看起来十分直观,对于日后排兵布阵确实有很大的帮助,比起一半的地图来更容易让人了解战场的地形特点。

项玉手中的新兵比较多,这个时候都在由老兵加以训练,汉人士兵和土人士兵的训练又有一些区别,汉人士兵们都是训练火器的使用,主要是火绳枪和燧发枪的操作,这个时代的枪械的做工比较差,加上士兵们在战斗的时候都市成排齐射,因此有许多士兵的枪械发生了阻塞,子弹淤积在枪管里面,并没有发射出去,由于齐射的时候产生的枪声和白烟的干扰,许多士兵并没有法相自己枪械发生了阻塞,还是照旧往里面装填子弹和火药,这样的结果是新装填的子弹当然还是射不出去的,如此一来不仅明军齐射的火力减弱了,而且这名士兵的枪管还很有可能发生炸膛,战场是士兵密集成排,一旦炸膛将会对士兵自己和周围的友军都造成杀伤,这种损失甚至有可能超过敌人给己方造成的伤亡,松锦大战中明军就有过这方面的惨痛教训。

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在士兵平时的训练之中给他们着重强调这一点,让他们在每次射击完了之后要及时检查和清理枪管,并且规定一旦枪管发烫或者连续射击二十次之后要至少等到枪管完全冷却之后才能再行射击,这样做事为了进一步减少明军因为机械故障而造成的伤亡,这些事情是项玉在经过了几次大战之后总结出来的,涂岭大战之后他就发现,一个未必经过长时间训练的士兵使用火枪的战斗力要比使用冷兵器高得多,而且火枪操作起来比起弩箭弓箭来说更为简单,形成战斗力也要更快,就比如这群新兵,要是让他们到战场上使用冷兵器厮杀,恐怕他们会被吓得双腿战栗,一下子变成战斗力为五的渣渣,但要是让他们在远距离上面结成阵型放枪,由于没有近距离敌人给的压迫感,他们往往还能发挥出一些战力。

项玉一直比较重视军中的枪械的改造工作,之前的那个修理枪械的老师傅徐则清这个时候也在军中,项玉在出征之前就将他带上了,之前从葡萄牙人那里得到的燧发枪给了徐则清一部分用来研究,徐则清连同明军中的几位老匠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洋人的燧发枪的结构研究透彻,只是明军这边的焊接技术暂时还不能够满足要求,因此无法试制明军自己的燧发枪,到了台湾岛这边之后,项玉在台湾城和赤嵌城中找到了几名荷兰人的维修工将,这些人中有几人是汉人,项玉便将他们要了过来,连同荷兰人的技术师在内一共十二名技术人员,和一些修理锻造的工具器械,明军有了这些装备之后终于可以试着制造自己的燧发枪了。

项玉将这件事交给徐则清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