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女将叶央 >

第82部分

女将叶央-第82部分

小说: 女将叶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央下意识望向他,白白胖胖的四品文官,不认识。
  皇帝看见说话的人是谁,心里就凉了半截,满脸的不耐烦。只听那人继续说道:“臣以为,家国大事,女子参与其中无异扰乱朝纲,长此以往,有碍国运,陛下现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说罢,深深一揖。
  来了,果然来了!
  真的猛士,敢于去触皇帝的霉头!
  大祁的等级制度森严,但百官上朝还是站着听令的,像王巧筝她祖父,老肃文侯那种身子骨不甚健朗的,还有赐座的待遇。眼前那位猛士想要站出一身傲骨,可惜姿势不合格,像只被吊起颈子的公鸡。
  叶央装傻充愣,反正心里有再多意见,也不能当着皇帝的面表达。
  “……亡羊补牢?”皇帝声音低沉,听不出喜怒,但肯定不会太高兴,眼睛扫过刚才那位猛士,在所有人都等着他勃然大怒的时候,突然转了话题,“改军制至今,益端有之,弊端有之,以兵养兵的主意固然好,可库支已退,我大祁将士从前父子相替,技艺也世代相传,军户兵制一变,该如何是好?叶爱卿,你有何计策?”
  听见圣上询问,最先下意识应答的是叶安北——定国公家里人不多,在家族势力盘根错节的朝堂上更显得单薄,就他一个姓叶的。嘴都张开了,又觉得不对:“兵部的事儿,什么时候轮到大理寺置喙了?”
  皇帝,叫的不是他?
  此时叶央同样在思考这个问题,想明白的时候赶紧迈出一步,不让皇帝等太久,回道:“臣有一计,在西疆时略作尝试,已有小得。武将不比文臣,没有朝廷规范的种种官书学习,全凭家族教导或民间拜个师父……”
  她顿了顿,想到自己的红衣师父,又觉得在宣政殿得说的文雅一些,整理语言后又道:“所以不如让士兵效仿书生科举,由朝中统一划定技艺学习,开办像官学一样的地方。”
  这个问题提议改军制的时候,皇帝问叶央该如何保证军制一改仍能将士兵的战斗力维持原样,本打算一并说出来,但随后出现了来自西疆的军报,叶二郎生死未卜,也就搁置了。
  如今再次被提起,叶央的想法成熟了很多。
  朝廷开办官学,民间盛行私塾,那是因为读书比习武省钱!俗话说穷文富武,一套笔墨纸砚加上几本书,最多也就百余文钱,可一柄刀多少银子?护甲、军马又该怎么算?因为练武多吃了一碗饭呢?
  所以,养个士兵比养个书生,成本高太多了!
  不过现在入伍的要求变了,不再世袭,所以吸引了许多无地的流民参军。那些人集中起来,农忙时种田养活自己,农闲时就得考虑如何提升战斗力的问题了。
  入伍有一道并不严格的体检,残疾或年纪太大的都不得从军,总算没给叶央找一群老弱病残,让她对于训练这批人,还是有点信心的。
  开办军校,在农闲时集中士兵统一训练,成绩实在太差的遣返回乡,多简单的一个计策。叶央手里也有成熟可行的训练计划,在原有的练兵方法上进行归纳补充。其余士兵做不到神策军那种精英式的高强度训练,但保持战斗力甚至提升一大截都不成问题!
  随着她的解说,文官还在云里雾里,武将却是纷纷点头。邱老将军听说叶央在西疆有所动作,却只是知道大概,如今正好完完整整地听一遍。
  当叶央说到“战胜之法,并不重在于兵,而在于器”的时候,他更是赞同地点点头。把那些有潜力研制出更好的“器”的人,也吸纳入军中,绝对是好事一桩。
  ……怀王殿下,似乎就挺不错的。
  同库支的晋江城一役,多亏了火药,才能把大祁将士的伤亡比例降低到一个非常惊喜的数字!确切的说,除了叶央的神策军,镇西军的死亡人数低得几乎到了百分之一,多半还是第三次交锋的肉搏时造成,受伤的人也不足一成!
  叶央说的眉飞色舞口干舌燥,到底没忘记这是大殿之上,还尽量维持着礼数,一番话毕,静静地站着,等待皇帝的进一步询问。
  然而也没什么能问的,所有可能存在的细节问题都被考虑进去,若书写成章,皇帝敢保证自己批过那么多折子,绝对没一份能写到如此详实的地步!
  “甚妙。”皇帝面上露出一丝赞赏,哪怕叶央有十分的好处,身为天子的他也只能夸三分,“朕以为,原先有平阳长公主建朝有功,有袁夫人的稻种养活百姓无数,如今也能有女子为我大祁献出良计。若谁还不满,自己领了兵,去给朕守西疆罢!”
  读书人讲究六艺里也包括骑射,但书生和士兵的骑射相比,绝不是一个水平的,文官们那点把戏在叶央看来,也就是玩投壶十能中一的水平。
  让他们领兵去打仗?说笑话呢!
  白白胖胖的猛士脸色一僵,又打算进言,身旁有人拉扯他一下,憋得满脸通红,还是憋住了没吭声。
  天子的容人之量还是有的,并未打算斤斤计较,只是告诉言官们“朕有分寸”,便嘱托了叶央关于开办军校的一些事。立国以军为本,无国则无家,皇帝就算再心系百姓,一旦库支再次进攻而国库空虚,也不得不把讨银子的手伸到民间去。
  一堆的工作安排下来,叶央自然领命。接下来是关于民生方面的大小事务,她虽听得懂,却给不出什么有效的建议。
  屯粮?司农寺早想到了,正准备再多开垦几块荒地呢!商贸?别以为户部尚书喜欢摆架子就是个草包,人家特别能干活儿!肃清官僚内部的蛀虫?叶安北那里和刑部的大牢什么时候都没缺过住户,皇帝都打算明天开设恩科补充人才了!
  ——关于是否开设恩科的细节,明日再商议,今天的早朝告一段落,散朝后百官各自回府吃个饭,就得工作了。叶安北因为平日较忙,所以都是吃了早饭去上朝,然后不回府直接去大理寺。
  等皇帝一走,离了宣政殿,气氛较之刚才活跃不少,官员们三三两两地往宫外走,能听见有人压着声音说话。
  “叶将军?”
  身后有个熟悉的声音,带着笑叫她。
  叶央回头一看,果然是邱老将军,赶紧摆了摆手道:“您说笑了。”
  五品京官才可每日朝参,她现在是这里品阶最低的,肯定不会有人特意过来叫一声“叶将军”或者“叶大人”。
  “今日在朝上,你的主意的确不错,既可提升将士作战能力,又节省许多。”邱老将军穿着紫袍,看起来比西疆时柔和许多,掩盖了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杀伐之气,刚才那一笑之后,又敛了神色,“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叶央瞧出他多少有些不快,也知道原因,心虚之下讪讪地回答:“圣上有旨,我……”
  “我不是怪你这个!”邱老将军想到她为何心虚,赶紧解释,“我只是想提醒你,既然要将神策军变成精锐之军,你便要做好人员时常更替的准备。”
  叶央重重点头。
  向皇帝说明想法的时候,她又说了些关于“特种军队”的雏形。眼下没有那么多钱提升整体军力,那么便打造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军出来!就像神策,人数不多,却能在火药的辅助下击退比自己多十倍的敌人!
  她想扩充这支军队,但征兵得到的人水平不一,于是建议皇帝在其余三军中选拔出最优秀的士兵,加入神策,日后无论大祁哪处开战,神策军都会成为强有力的支援。
  皇帝准了,叶央才想到如此一来,即将赋闲的邱老将军,镇北军的严将军,还有从镇南军调到镇西军的李肃都会不高兴——把人家的精兵挑走了,谁能乐意?
  神策军现在哪里都不镇守,也可以说是镇守四海,这种将士不种田,完全靠朝廷养的方案,皇帝同样准了。
  十万兵养不起,几千还是可以的。
  而她对于神策的定位,则是一定要做到“以少胜多”,还得是特别多!有了火药等物,战斗力便不会太低,叶央打算从三军中抽些人,凑足至少五千,并且将这群人训练成配合三军,便胜过数倍敌人的精兵。
  那块试验田,皇帝给了,剩下的全看叶央怎么做。
  得知邱老将军并无太多不悦,她于是放了心,打算专心致志地回营干活儿。
  皇帝想的很多,本身也没有将女子带入朝廷的打算,只是刚好出了个非常得用的女人。今天让她上朝,不光是为了日后告诉胡人“我们的女将军还能参政”,也是考验。今日之后,叶央便要在京郊军营里,负责神策军训练和三军的军校制度推广,自然不能再上朝,也不至于碍了百官的眼。
  叶央自然没兴趣牺牲早晨习武的时间,在皇帝跟前添堵,却打算抓住这个机会,让胡人走了以后,圣上也舍不得罢她的官。
  要告诉所有人,她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和邱老将军一路走,一路谈,不知不觉离了皇宫。叶安北将马车留了下来,坐上车后直奔定国公府,将这个消息告诉家里。
  大小姐刚回来住了一天就要走,云枝眼泪汪汪,陈娘觉得哪怕进了城,都需要有人伺候,死活要跟着走,可叶央并不打算带她。
  “军校的选地和建房都要些日子,或许日后房屋建好,我再把你带去,你们两个一起跟着。”叶央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证,不是她懒,而是军中实在没时间自己洗衣服。
  孙女不能常回家,但总好过在西疆,叶老夫人得知后想了想,没说太多,只让她保重身子,需要什么只管开口。
  ——最大方的人还是杜湘儿。她有了身子却未显怀,慢慢走进了清凉斋,拍出一沓子银票来。叶央狐疑地接过去,数了数——整整五万两!
  “家里没什么要用钱的地方。”杜湘儿用漫不经心的表情掩饰心痛,“你如今已是将军,养兵自是耗费不少,拿去花罢。”

  ☆、第91章

  五万两,叶央到现在为止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回过神来,又严正推辞道:“圣上让我监管军校,自是会拨银子的,大嫂,你还是收回去罢。”
  她样貌英挺,一沉下脸自有一股冷傲锐气,杜湘儿笑吟吟的,却说:“我知道朝廷会出这笔钱,可在外行走总有意外。我家里虽是文臣,也知道养兵一日耗费千金的道理,旁的不说,圣上给的银子只够每月军饷和修建军校,对吧?若你要犒劳全军,酒肉钱从哪里来?”
  杜湘儿眼睛一眯,花容月貌里带了精明的感觉,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
  武将是比文官赚钱不假,但能积攒大量金银的机会,只有攻城略地——建朝时叶家就靠这个方法攒下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家底,更兼现在家中人少,十几年里最大的支出便是叶安北娶亲。
  另外一条途径是打了胜仗,宫里的赏银。可晋江城一役,回京领赏的是邱老将军,叶央出力最多,仅仅是博了个好名头,实打实的银子,她还真没见着。
  想要让神策军上下心悦诚服地追随自己,光是共患难也不够,有句话说得好,跟你谈前途的上司都不靠谱,谈钱才行。叶央也不舍得让神策军在闲时吃糠咽菜,只有经历过战事,才明白将士们到底付出了什么,每旬至少给一顿有酒有肉的饭食,才勉强不算亏待。
  再三权衡,叶央还是收下了家里给的银子。杜湘儿虽然管家,但如此的大笔支出也是问过叶老夫人才拿出来的,又另外给了小姑子三千两,那是杜湘儿从嫁妆里挤出来的,让她自行买些东西。
  堂堂一个将军,不能太寒酸。
  之后叶央被依依不舍的一家人送走,许诺每旬休息时定会回来看看,这才赶在天黑前离开定国公府。早先派人传了话,神策军仍然负责镇守京城东北部,若北疆那里出了什么事,数日内便能抵达。
  只是驻地又向外移动了几十里,这样一来离京城更远些,离太仆寺的牧场倒近了不少,据说夏夜会凉快些。军校也会在那附近建起,工匠已经就位,正在破土动工。
  大祁的军校,脱胎于她在晋江城创办的军校,较之以前,种种规矩更加明确规范。叶央有心把这里培养成将士训练的大本营,还打算隔三差五邀请邱老将军等几个辞了官却经验丰富的老将授课。
  因为军校是依托于一处府院扩建的,所以进度很快,工匠说只消三个月便能完工,让她耐心等候。
  神策军便先挨着牧场扎营,水草丰美的好地方,气候也更养人些,每日操练也不觉得苦累。就这么过了半个月,叶央照例要进宫一趟禀报进度。皇帝暗示她不必每日上朝,叶央同样不喜欢没事凑上去,便挑了下早朝的时辰,递了名帖入宫,向皇帝细细禀报训练的进度。
  她手下的将士早已不是那可怜的一千余人,而是八千个!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将这八千人的战斗力翻上一番,进度可谓神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