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三国"智谋精粹 >

第29部分

"三国"智谋精粹-第29部分

小说: "三国"智谋精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增强力量,形成与曹魏南北对峙局面,然后伐魏以统一天下。对此,张飞是 
极力赞同的。但却遭到孔明、赵云、秦宓等的反对。他们都主张先积蓄力量 
伺机伐魏,认为“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 
而事态的发展,说明刘备是“遗恨失吞吴”,孔明等是有远见的。孙权对外 
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他既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 
永远的盟国;只要对国家有利,他既可联刘抗曹,也可联魏抗蜀。如曹操致 
书要他“会猎于江夏”时,他不愿将父兄之业奉送他人,乃与刘备合力,终 
于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之后,刘备强赖不还荆州,而荆州处于扬州上游, 
威胁吴国安全,乃使 
     吕蒙白农袭荆州;刘备来伐,他乞和不成,乃先后向曹操、曹丕上表称 
臣,纵然得不到魏国帮助,但争取其中立而得以集中力量对付来犯之敌,然 

… 页面 106…

后取得了胜利。孙权的对外政策,得到了周瑜、吕蒙、陆逊的支持和贯彻执 
行。但在对待蜀国问题上,鲁肃跟他稍有分歧,鲁肃和孔明一样始终坚持吴 
蜀联盟,故他在世时虽曾三索荆州被对方骗赖,他也以大局为重,委曲求全, 
双方联盟才得保持。孙权虽赞赏鲁肃,唯对其借荆州及其容忍态度颇有异议。 
     以上是对三国对外政策的概述。而在三国“伐交”的具体策略上,则极 
尽尔虞我诈之能事。 

                        1。表封敌手:孙曹耍诡计 

     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是错综复杂的,但在整个斗争中,军事斗争 
是短暂的,政治斗争则贯穿其始终,其中,突出的是“伐交”斗争。赤壁之 
战刚结束,“伐交”斗争跟着开始。 

                          请封刘备,促刘曹相攻 

     孔明的三个锦囊妙计,使“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 
为此气得发昏,立即要起兵取荆州。张昭谏说:“不可。曹操日夜思报赤壁 
之仇,因恐刘、孙同心,故未敢兴兵。今主公若以一时之忿,自相吞并,操 
必乘虚来攻,国势危矣。”顾雍说:“许都岂无细作在此?若知孙、刘不睦, 
操必使人勾结刘备。备惧东吴,必投曹操,若此,则江南何日得安?为今之 
计,莫若派使赴许都,表刘备为荆州牧。曹操知之,则惧而不敢加乓于东南。 
且使刘备不恨于主公。然后使心腹用反间之计,令曹、刘相攻,吾乘而图之, 
斯为得耳。”顾雍此计,一可使曹操不敢南侵,得保江东安全;二可解对刘 
备之恨,促使刘、曹相攻,以便从中取利,确是妙极!因此深得孙权赞赏, 
立即派华歆赉表赴许都,要求封刘备为荆州牧。 

                            表封周瑜,一箭双雕 

     曹操自赤壁战败后,并不甘心罢休,他厉兵秣马,准备再下江南,但最 
担心的是刘、孙合力,难于取胜。因为赤壁大败,他领教刘,孙两人厉害, 
尤其是刘备,故当华歆来告知他汉上九郡大半已属刘备时,他手脚慌乱,投 
笔于地。程昱问其故,操说:“刘备,人中之龙也,平生未尝得水。今得荆 
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程昱问:“丞相知华歆来意否?” 
澡说,“未知。”昱说,“孙权本忌刘备,欲以兵加之,但恐丞相乘虚而击, 
故令华歆为使,表荐刘备,乃安备心,以塞丞相之望耳。”操恍然大悟说: 
 “是也。”昱乃献计说:“东吴所倚者,周瑜也。丞相今表周瑜为南郡太守、 
程普为江夏太守,留华歌在朝重用之,瑜必自与刘备为仇敌矣。我乘其相并 
图之,不亦善乎?”操当即赞同,按程昱计行事。 
     东吴本想用表封刘备来促使曹、刘相攻,从中取利,但曹魏以其人之计 
还诸其人,表封周瑜,以促使周、刘相攻,达到其一箭双雕的目的。 

                              强中更有强中手 

     果然,程昱之计不虚发,周瑜得封后立即密锣紧鼓地准备袭取荆州。先 

… 页面 107…

是派鲁肃去索荆州。对孙、曹之计和鲁肃来的用意,孔明了如指掌,他对刘 
备说:“昨者孙权表主公为荆州牧,此是惧曹操之计。操封周瑜为南郡太守, 
此欲令我两家自相吞并,他好从中取事也。令鲁肃此来,又是周瑜既受太守 
之职,要求索荆州之意。”既知其计,刘备、孔明当然不会中其计:鲁肃索 
荆州不得,周瑜乃使“假途灭虢”之计,因荆州防守严密,无从下手,周瑜 
被气死了。鲁肃代周瑜掌军事,孔明料鲁肃不会违背吴蜀联盟,乃毅然往吊 
周瑜丧,以巩固双方联盟。曹操想使吴、蜀相攻的诡计落了空。 
     强中更有强中手:曹操之计高于孙权,而孔明之计更高于曹操,三国“伐 
交”计谋确是愈出愈奇! 

                        2。三赖荆州:孔明骗鲁肃 

     荆州是用武之地,是重要的战略基地。孔明的“隆中对”就*提出跨有 
荆益,做为奇正用以夹攻曹魏,故蜀国必须占据荆州;鲁肃的“榻上策”就 
主张全据长江,始能保东吴安全,伺机以图天下,所以东吴非夺荆州不可。 
蜀国要占,吴国要夺,政治不能解决,诉诸武力是不可避免的。 

                        鲁肃以大局为重,坚持协商 

     为了争取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鲁肃曾三次前往索取荆州。在他与孔明 
的谈判中,充分反映了两人不同的外交风格和对策—— 
     南阳被孔明用计夺取后,周瑜在大怒之下,准备起兵与刘备、孔明共决 
雌雄,鲁肃坚决反对说:“如若自家互相兼并,倘曹兵乘虚而来,其势危矣。” 
自动要求前往以理说之,若说不通,动兵不迟。在谈判中,孔明提出:荆州 
原是刘表基业,应由其子刘琦占据,若刘琦不在,别有商议。鲁肃见刘琦病 
入膏育,不过半年必死,便同意达成协议:若刘琦不在,荆州归还东吴。 

                         孔明使乖卖巧,一再混赖 

     刘琦病逝,鲁肃以吊丧为名再前往索取荆州,孔明又赖账,说暂借荆州 
为本,待取得西川后,才交还荆州。鲁肃为顾全大局,只好听从。孔明为表 
示他的“诚意”,还叫刘备立纸文书,写明“哲借荆州为本”,押了字。保 
人孔明也押了字。孔明说:“亮是皇叔这里人,难道自家做保?烦子敬先生 
也押个字,回见吴侯也好看。”鲁肃以为“皇叔是仁义之人,必不相负”。 
遂押了字。好久未见刘备取西川,孙权便令鲁肃再去索取,这时,刘备、孔 
明又以取汉室同宗之地“怕人唾骂”为辞。刘备取川后,也不交还,这时鲁 
肃已去世,不能对孙权施加影响,孙权终于用武力袭取荆州。 

                           以狡诈外交对诚实外交 

     孔明和鲁肃两人都是蜀吴同盟的倡导者,彼此都始终坚持,至死不渝, 
但两人在处理荆州问题上各有巧妙:鲁肃从大局出发,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 
荆州问题,故一再让步,委曲求全;而孔明却使乖弄巧,一再混赖。一是诚 
实外交,一是狡诈外交。鲁肃以诚相处,在其生时,双方虽有矛盾却不至于 

… 页面 108…

激化,仍能保持吴蜀同盟,孔明狡诈,虽然能抵赖于一时,但解决不了荆州 
问题,结果是促成“关羽毁败,种归嗟失”,使蜀吴同盟一度彻底破裂,这 
是与孔明坚持两国同盟的本意违背的。 

                         3。割地求援:诸葛退魏师 

     国与国之间,用政治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往往诉诸战争,但用战争不能 
战胜敌人,政治手段用得好倒能解决问题。曹操夺得东川后,有乘胜下西川 
之势。当时,刘备刚取蜀,人心未定,能否战胜来犯敌人,还很难说。但孔 
明不动一兵一卒,而是割地向孙权求援,请孙权趁曹澡远征乘虚攻合淝,终 
于促使曹操退军。 

                               得陇不敢望蜀 

     听知曹操取东川后,人们都料其必来取西川,因此,百姓一日之间,数 
遍惊恐,形势十分危急!司马懿也看到取川的有利条件,便向曹操建议说: 
 “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摇动。可速进 
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说:“‘人若不 
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说,“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 
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 
不可犯矣。”操说:“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遂按兵不动。对此,毛 
宗岗认为操之不敢取川是因其“怀惧者三:前以初破袁绍之众,远行疲惫, 
跋江河,致有赤壁之败;今以初平张鲁之众,历险阻,越山川,不恤其劳而 
用之,安能料其必胜乎?一可惧也;使荆州会合东吴,而乘虚北伐,将奈之 
何?二可惧也;且心畏孔明之才,向以博望、新野蕞尔之城,犹能焚我师而 
挫我锐,况今有西川之地而欲与之抗衡,三可惧也。” (第六十七回回评) 
毛宗岗指出曹操按兵不动之由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司马懿和刘晔对当时 
形势的分析和取川之策也是足取的,但曹操作为一个统帅,对用兵不能不持 
十分慎重的态度,当没有充分胜利的把握时不能轻言用兵。因这次战争关系 
列曹操的成败,如取蜀不利,而这时关羽有重兵驻荆州,如与孙权协力北伐, 
分别向樊城、合肥进军,而曹澡远征在外,当时交通很不便利,很难及时回 
师救授,这样前后遭到夹攻,是很危险的。所以曹操“得陇不敢望蜀”也不 
可厚非。而他按兵不动却不撤兵,说明他还在观察形势和慎重考虑是否取蜀。 

                               以利诱退敌军 

     刘备、孔明并没有麻痹大意,他们早就确定对策。一知曹军有东下之势, 
刘备就急请军师孔明商议。孔明说:“亮有一计,曹操自退。”刘备问何计, 
孔明说:“曹操分军屯合淝,惧孙权也。今我若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还 
吴,遣舌辩之士,陈说利害,令吴起兵袭合淝,牵动其势,操必勒兵向南矣。” 
过去,孔明是寸土不让的,鲁肃曾三索荆川,他千方百计抵赖,他哥哥诸葛 
瑾来索取,碍于兄弟情面,他也许割三郡,但没有派人告知关羽,关羽当然 
心照不宣,东吴派人去要求交割三郡被赶走了。这次为使孙权出兵合淝以促 
操退军,解救西川之危,只好忍痛割三郡。因为要使孙权出兵,不能只用虚 

… 页面 109…

言空辞,要给他一定的实际利益,才为之所用。果然,伊藉一去说割三郡及 
要求出兵事,孙权便召谋臣商议,一致认为“因操在汉中,乘势取合淝亦是 
上策”。孙权乃先取皖城后攻合淝,曹操闻讯,只好立即班师回救合肥,乖 
乖地听从孔明的“指挥”了。 

                         4。互相移祸:吴魏弄阴谋 

     三国鼎立后,出现了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的特殊关系。当一国与另一 
国发生战争时,总是争取第三国的支持:而任何一国都不让其他任何一国独 
得其利,任何一国都想方设法扩大其他两国的矛盾,使彼此搏斗,以便从中 
取事。他们对任何矛盾、任何事件,可以利用的都充分地加以利用,其目的 
都是为了削弱对方,深增加自己的力量。连关羽的首级,吴魏两国也大做文 
章,用以加对方与蜀国的矛盾,设计互相移祸以从中取利,可说是极尽其利 
用矛盾之能事。 

                              耍诡计嫁祸于人 

     袭荆州,本是曹操为解樊城围而以利诱孙权干的,当然,孙权对夺回荆 
州蓄谋已久,过去呕尽心血,设尽计谋,连妹妹也暗出去都捞不到,今有此 
良机又何乐而不为。因此,袭荆州虽与曹操有关,但袭取者是东吴,杀关羽 
孙权是不能推其责的。胜利伊始,孙权正乐在兴头,还不考虑后果,倒是张 
昭提醒了他,说:“今主公损了关公父子,江东祸不远矣!此人与刘备桃园 
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刘备已有两川之兵,更兼诸葛亮之谋,张、黄、马、 
赵之勇;备若知云长父子遇害,必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恐东吴难与敌也。” 
权听了大惊,跌足说:“孤失计较也!似此如之奈何?”张昭终究是老谋深 
算,当即想出一计说:“操拥百万之众,虎视华夏;刘备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