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三国"智谋精粹 >

第22部分

"三国"智谋精粹-第22部分

小说: "三国"智谋精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要挽狂澜于既倒,阚泽认为非陆逊不可,乃以“全家保之”,可见其推 
荐之着力,更增强孙权用陆逊的信心。在大敌压境之际,任用谁来挂帅,对 
东吴存亡至为关键。阚泽可说有眼力。而陆逊也不负其所荐。这个“内藏韬 
略”、“不露于外”的“书生”,他不理诸老将急于出战的情绪,不管敌军 
辱骂百般,而是避敌锐气,坚守待机,终于在夜间用火烧敌四十余营,刘备 
仅以身免逃入自帝城。 

                              荀彧为魏荐贤士 

     曹操因出身宦官家庭,士人多轻之,故操开始搜罗人才难。自从荀或投 
奔曹操后,因荀或的推荐,各种人才陆续来投。据《三国志·魏书》裴松之 
注引《或别传》记载:经荀或的推荐而终为卿相的,就有十数人。其中有司 
马懿、荀攸、钟怒、陈群、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等 
人。郭嘉、戏志才。杜畿等人也因荀或的推荐,终各显名。 
     以上这些人,对于曹、魏事业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荀攸随操出 
征,多出奇谋,平冀州他的功劳仅次于荀或;魏国新建,他被任为尚书令。 
司马懿则是魏国后期的支柱。他与孔明在秦川对峙时,屯田以守,消耗敌军 
力量,使孔明不能越雷池一步,以病逝五丈原告终。 
     荀或推荐人才不拘一格,根据其才而荐其所任。郭嘉“有负俗之讥”, 
因他有智策,乃推荐为谋士,故能发挥其所长。杜畿“简傲少文”,因他有 

… 页面 79…

 “肖何定关中”之才,故推荐他镇守河东。他在河东十六年,政绩最佳,百 
姓勤农,家家丰实,民无异心。 
     荀或能荐贤,是因其知人。曹操认为荀或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 
忘”。唯伯乐能知千里马,荀或不仅是操的”子房”,也是操的”伯乐”。 
曹魏人才济济,虽因曹操善于用人,但也与荀彧荐贤进才大有关系。 

                             东吴贤士辗转相荐 

     孙权继父兄之业坐镇江东后,能举贤任能,是因东吴贤士辗转相荐,始 
能集众才干其周围,与曹、刘鼎足三分。 
     孙权曾向周瑜请教守江东之策,瑜说:”自古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权说:“先兄遗言: 
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周瑜自谦说:”瑜不才,恐负倚托之重”, 
乃荐鲁肃以辅孙权。鲁肃献“榻上策”,孙权纳为国策,它对保卫江东和鼎 
足三分起了指导作用。后周瑜病危,遗书荐鲁肃以自代。鲁肃向孙权推荐诸 
葛瑾,认为瑾博学多才,权拜之为上宾。瑾劝权勿通袁绍,且顺曹操,然后 
乘便图之。此策与孙策意图相反。孙策被刺前,欲通绍攻操。这是“远交进 
攻”的策略,因当时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欲袭许昌,迎献帝。而瑾主 
张“勿通袁绍,且顺曹操”,是因时易事异,这时孙权新政权未稳,无力攻 
操,故宜“巨顺”之。会稽太守张紘又荐顾雍,其人严厉正大,为人少言, 
言必有中。后为丞相,是东吴的股肱。由于众贤互相推荐,孙权得贤为辅, 
威镇江东,深得民心。 
     毛宗岗对东吴贤士辗转相荐评价很高。他说:“人谓管仲不如鲍叔,以 
鲍叔能荐贤,而管仲不能荐贤也。今周瑜荐鲁肃,鲁肃又荐诸葛瑾,张故亦 
荐顾雍,其转相汲引如此。管仲于临终时,力短宾须无、宁越等诸人,而未 
曾荐一贤士以自代,然则如瑜、如肃、如紘者贤于管仲远矣。”(第二十九 
回回评) 

                              羊祜临危荐杜预 

     羊祜是晋名将,他闻悉善于用兵的吴将陆抗被罢兵权,吴主孙皓暴虐日 
甚,大失民心,认为是伐吴大好机会,乃作表遣人往洛阳请伐吴,晋主不允 
所请。尽晋主同意伐吴,这时,羊祜年老多病,力不胜任。羊祜病危,晋主 
到其家问安,并深悔说,“朕深悔不能用卿伐吴之策。今日谁可继卿之志?” 
祜含泪说:”臣死矣,不敢不尽愚诚:右将军杜预可任,若伐吴,须当用之。” 
     晋主以羊祜之言,拜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在襄阳抚民养兵, 
准备伐吴。杜预是个儒将,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读《春秋传》, 
坐卧常自携,每出入必使人持《左传》于马前,时人谓之”左传僻”。著有 
 《春秋经传集解》。由于他深入研究春秋各国的斗争历史,总结前人的经验 
教训,并能结合实际予以应用,故善于用兵。他负起伐吴重任后,势如破竹, 
吴人不战而纷纷投降,终于灭吴,使晋一统天下。羊祜推荐杜预,可说是得 
人,因而能完成其伐吴之志。 
     羊祜喜举善荐贤,但他的荐人奏稿却自焚之,不令人知。晋主问其故, 
祜说:“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愿也,”荐人而不使其知,说明羊祜 

… 页面 80…

荐贤是为公而不是为私,足见其风格之高。 

… 页面 81…

                            第三章 谋略宝典 

           《三国演义》集古代兵法之大成,是我国谋略的宝典。它描 
     绘的各种战争的结果表明:一勇之夫必败,有智谋的必胜,可见 
     智谋何等重要。在这里我们将三国智谋分门别类,将之归纳为十 
     二种,如能洞悉其奥妙,运用得宜,将使你在人际竞争中”百战 
     不殆”。 

                                一、攻 心 

      “攻心”战略,历来被著名的战略家所推崇,都置于战略的首位。能掌 
握”攻心”战略,不仅事半功倍,甚至不费吹灰之力,能取得“全胜”。“攻 
心”战略不仅是“伐国之道”的最善者,用于治军、治国也如此:用于治军, 
则将帅齐心,士卒效死,将不可战胜;用于治国,则使人心服,上下一心, 
国家未有不兴旺者,推而广之,“攻心”战略,凡有人际关系,需人做的事, 
无不可用之;运用得当,可收到意外的奇效。 
      “攻心”战略,提出于何时何人?有人说是春秋末期的大军事家孙武, 
这不完全准确。孙武著的 《孙子兵法·谋攻篇》仅在原则上提出用兵最善之 
法。他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 
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 
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 
次伐交,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认为是“善之善者也。” 
在这里,孙武提出了他的“全胜”思想。他认为,要“全胜”,在于“伐谋”、 
 “伐交”。孙武这个“全胜”思想,后来被战国中期军事家孙膜所发展,他 
明确提出了“攻心”战略。《通典》载:“战国齐孙膑谓齐王曰:‘凡伐国 
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今奏之所恃为心者,燕赵之权。今说燕赵之 
君,勿虚言空辞,必将以实利,以回其心,所谓攻其心也。孙膑把孙武的实 
现“全胜”在于“伐谋”、“伐交”的战略计谋具体化了。他第一次明确地 
提出了“伐国之道,攻心为上”的战略。他认为要战胜秦国,首先要从外交 
上孤立秦国,这就要展开外交攻势,分化燕赵两国与秦国的关系,先向燕赵 
 “攻心”,而“攻心”不是靠“虚言空辞”,要给以“实利”,始能“回其 
心”。后来,历代不少战略家,为了孤立敌人以打败之,无不用“攻心”战 
略,先从削其党翼着手,因而取得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巨大胜利。 
      “攻心”之术,有种种,如威胁、利诱、欺诈等都属于“攻心”之术的 
范畴。但这些“攻心”之术也许能一时得逞,但非“善之善者”。曹操南征, 
刘琮纳降后,致檄文于孙权,威胁说:“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 
军会猎于江夏。”这虽吓得张昭等辈主张“投降”,孙权也一时为敌威势所 
慑,但经诸葛亮、周公瑾进行战略分析,拆穿曹军外强中干的底子,坚定了 
孙权抗战的决心,乃与刘备结盟抗操,终于在赤壁大败曹操,董卓通过利诱, 
收买吕布杀了敌人丁原,但最后还不是被吕布宰了。“攻心”之术最善者, 
莫过于使“人心服”、“敌心死”。所谓“人心服”,是使人口服心服,乐 
为己用,所谓“敌心死”,是使敌心完全瓦解,不敢再进行反抗。《三国演 
义》有不少精采的“攻心”战例,就属于这类。下面将略举几例,以说明“攻 

… 页面 82…

心”之妙用。 

                         1。结民心:刘备巧夺西蜀 

     刘备这个织草履草席出身的,虽说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因年代 
已久,查无可考,即使是真的,也没有给他留下什么。他少孤,与母亲一贫 
如洗,只好以贩履织席为业。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层平民百姓,为什么能 
崛起于群雄之上,成为鼎足三分的一代枭雄呢?虽说有英雄造时势等原因, 
但从其本人来说,是因他最懂得“攻心”之妙用,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攻心” 
战略家。他团结部下,重在“攻心”:他以义结关、张,食则同桌,寝则同 
席,三人桃园结义,誓同生死,故使云长不为曹操的封高官赠厚金所收买, 
翼德始终拼命为之血战沙场,曾二易其主的赵子龙,刘备一见便对他推心置 
腹,子龙感其诚,从此赤胆忠心追随他;诸葛亮因感其三顾之隆情厚意,才 
离开隆中为之驱驰,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待百姓,也重在“攻 
心”:他初任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他救徐州而三让徐州,故深得徐州百姓的爱戴。他驻军新野,政治一新,百 
姓称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因而取得了百姓的衷心 
拥护。曹操追击,他弃樊城奔襄阳,两县百姓誓死跟随,他拥民众数万,一 
日仅行十余里,有被俘的危险。有人劝他“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泣说: 
 “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后来刘备取蜀,也采取“攻 
心”战略,即以结民心为先。正因刘备处处以百姓为重。又以恩义结将相之 
心,故人心归之,愿为之效死。“得人心者昌”,这便是刘备之能成大事的 
关键原因。在以上事例中,巧夺西蜀最能说明刘备的“攻心”战略。 

                            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 

     占据荆、益两州,做为图天下的根据地,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隆中 
策”的主要内容。在占据荆州后,刘备就着手图川,其策分两步进行: 
     首先收买蜀地士大夫之心,使之为已用。趁张鲁欲兴兵取川之机,益州 
别驾张松劝刘璋请曹操兴兵取汉中,说是这可使“张,鲁拒敌不暇,不敢复 
窥西川”,实是欲“引狼入室”,卖主以求荣。张松行前,暗画西川地理图 
本藏之。是时,曹操刚破马超,志满意得,又见张松长得丑陋,更加盛气凌 
人,张松一气之下,硬言冲撞,两人便闹僵了,曹操便令乱棒将他打出。孔 
明探知张松此行意图,便向刘备出妙计,引他入套,刘备纳其计,百般礼遇 
张松:他一入荆州界,就有赵云迎接;到了荆州界首的馆驿,关公早奉命在 
此洒扫驿庭奉候,次日,上马行不到三里远,刘备已引着卧龙、凤雏前来远 
迎,遥见张松,早先下马等候。刘备如此敬重,怎不令他心动,刘备一连留 
张松痛饮三日,对他虽极其殷勤,却闭口不谈西川事,凭他一再挑拨,只装 
做不知,甚至用别的话漾开了去。张松辞去,刘备于十里长亭设宴送行,依 
依不舍,还流下惜别之泪。张松自思:“玄德如此宽仁爱士,安可舍之?” 
乃主动说服刘备取川,把自己的意图连盘托出,并交出西川图,上面尽写着 
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一一俱载明白。刘备用的是姜 
太公钓鱼之法,愿者上钩,即一直以情动之,使其自动说出,这可使张松更 
死心为之卖命。这样,刘备不仅在西川安置了一个忠于己的“间谍”,且对 

… 页面 83…

西川地理了如指掌,为以后在西蜀行军提供了有利条件。张松回蜀后,又密 
与其好友法正、孟达交底,于是结成一伙,为刘备做内间。次日,张松鼓其 
如簧之舌,千方百计说服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入蜀支援,以拒张鲁。“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