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智谋精粹-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所收买,便杀义父丁原来投靠董卓。他一见董卓便下拜说:“公若不弃,
布请拜为义父。”刚杀了旧义父,又迫不及待地认新义父,吕布为人确如李
肃所说”见利忘义”。只要有利可图,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董卓以为有了
吕布这个”非常人”,“何虑天下”,且今又认为义子,必死心塌地事义父,
从此,视吕布为“心腹”,使其警卫左右,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大凡以利
相交的,也必因利而相绝。吕布认丁原做义父,只是为图利——我靠山以便
向上爬,所以吕布对了原毫无父子感情可言。及见掌握朝政大权的董卓,投
靠之大可飞黄腾达,比依赖丁原其利更大,因此,杀旧义父认新义父,对于
“见利忘义”的吕布来说,并非是出人意料之外的事。而在历史上,弃旧主
的人,往往因利之故,这非吕布一人如此。董卓之愚在于不懂得这个道理。
既然,吕布因利能杀旧义父,也可以因更大的利而宰新义父,而董卓竟以为
义儿吕布捍卫左右便可“高枕无忧”,这便是他的悲剧之所在。司徒王允也
和李肃一样,看透了吕布的灵魂深处——“见利忘义”,于是巧施“连环计”,
昌布为了和董卓争夺美人貂蝉,便把董卓宰了。董卓是个刮民脂膏、杀人放
火的封建统治者。他被吕布所杀后,王允将其尸首号令通衢,“百姓过者,
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可见人民恨之入骨,故其死也宜。不过,董卓
用吕布也给人们提供一个教训:对于”见利忘义”之徒,要千万当心!
这事也从反面说明一个道理:上下之间,要有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目
标,才能共同奋斗,至死不渝。刘、关、张“桃园结义”,誓“上报国家,
下安黎民”,任何利诱都不能改变其初志,故能同心同德,同生同死。孔明
因和刘备都有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壮志,不图私人之利,故能做到“鞠躬
尽瘁,死而后己”,与因利而交、因利而绝的吕布之流相比,真是伟大与渺
小,美善与丑恶,泾渭分明。
曹操用夏侯渊掉了汉中
夏侯渊是曹操的同族兄弟。一姓曹一姓夏侯何以说是同族兄 弟?因曹
操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中常侍曹腾为养子,故曹操与夏侯渊同
族。所以,夏侯渊得到曹操的信任,他取得汉中后,便委任夏侯渊驻兵镇守,
曹操占汉中时,西川百姓一日数惊,担心操兵入川,司马懿劝曹操乘胜取蜀,
曹操叹说:“‘人若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因他被蜀道山川险峻
… 页面 69…
震慑,不敢贸然入川,汉中是西蜀的咽喉,如能守住汉中,对西川刘备是个
巨大的威胁,一时不能取蜀,以后可取之。而曹操委任镇守汉中的夏侯渊是
一勇之夫,使之冲锋陷阵则可,使之驻守汉中则非其力所能胜任。因他远非
刘备的敌手。
可是,智如曹操,却缺乏知渊之明,竟因兄弟之情而信任 之。刘备兴
兵取汉中,屡战屡胜,夏侯渊坚守定军山不出战,并派人向操告急,操乃起
兵进驻南郑。操认为:“若不出战,是示懦也。”并作手书与之说,”吾今
屯大军于南郑,欲观卿之 ‘妙才’,勿辱二字可也。”在操的鼓励下,当黄
忠兵临山下时,夏侯渊决定出战。张郃劝他说:“黄忠谋勇兼备,况有法正
相助,不可轻敌。此间山路险峻,只宜坚守。”他也不听,便分军来围黄忠
所占领的山头,结果被黄忠所杀。黄忠乘胜夺取定军山。由于曹操的“妙才”
被杀,战略要地定军山失陷,曹操虽率大军来战,也无能为力,终于失掉了
汉中。曹操身边多名将,如非因亲用夏侯渊而用其他名将,汉中也许不至于
失落。
不过,用人唯亲并非曹操一人如此,封建统治者大都如此。出于用人的
策略,有的在一定时期也能用贤,而最终还是用人唯亲。因为封建统治者总
是把天下视为一家之私,故都想用亲属或亲信来控制国权,以巩固其封建统
治。昔楚汉相争,项羽就非亲莫信,他所重用的人不是项氏族人即妻室亲人,
连一外姓的范增也不能用。用人唯亲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刘邦在与项
羽争天下时,也能采取“五湖四海”的用人政策,故得到韩信、英布、彭越
等拼力相助,开创了西汉基业。但他得天下后,狡兔死,走狗烹。”外姓王
还不是一个个破除掉,另封刘氏的人为王。他还立下约:今后“非刘氏莫王”。
可是,他所封的刘姓王却不能帮他安邦治国,后来还不是酿成“七王之乱”。
这一方面说明,用人唯亲是封建统治者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也说明,用人
唯亲是不足取的。
曹操之失汉中,不正也是失在用人唯亲上么。
刘备用关羽失了荆州
孔明入川前向关羽交割印绶。孔明问:“倘曹操引兵来到,当之如何?”
关羽说:“以力拒之。”孔明又问:”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
关羽答:“分兵拒之。”孔明说:“若如此,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
牢记,可保荆州。”关羽问:“哪八个字?“孔明说:“北拒曹操,东和孙
权。”关羽说:“军师之言,当铭肺腑。”“外结孙权”以拒曹操,是孔明
未出草庐前为刘备制定的战略决策——“隆中对”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关羽
接任镇守的荆州是处于曹、孙夹缝之间,故特重申之。关羽并不理解这一决
策关系到荆州的存亡,也没有把“军师之言,铭之肺腑”,而是恃己之勇,
想用两个拳头一齐出击,既北代曹操,又东得罪于孙权。因此在曹、孙夹击
下,他只能走麦城,兵败身亡,失了荆州。
关羽英勇绝伦,被称“万人敌”。他温酒斩华雄,万众中刺颜良,三通
鼓斩蔡阳,英名闻遐迩。但他刚愎自用,缺乏战略眼光。“北拒曹操”既是
蜀国的既定决策,“东和孙权”是必然之理,而关羽却计不出此。孙权原想
求关羽女配其子,两相结好,并力破曹,乃派诸葛瑾去荆州求婚。关羽大怒
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遂唤左右逐出。关羽奉令取樊城,请权出兵
… 页面 70…
相助,权许之但迟迟不出兵。关羽对来使破口大骂说:“貉子敢尔,如使樊
城拔,吾不能灭汝邪!”关羽屡次蔑视孙权,权深恨之。他“水淹七军”,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操议迁都以避之。这时,如果能争取孙权的支
援,局势将对蜀、吴大利,可是因他和孙权的矛盾甚深,操才能乘二人有隙,
遣使以割地相封请孙权夹击关羽。孙权乃潜师密发袭荆州。事前,权用陆逊
代吕蒙,以麻痹关羽。陆逊抓住关羽骄做自大、喜戴“高帽”的特点,遣使
赍书卑辞奉承他。关羽轻蔑地对来使说:“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
便撤荆州的大半兵赴樊城听调,无复有忧江东之意,使吕蒙得以“白衣渡江”,
袭取了荆州。荆州既失,已无后援,关羽孤军深入,经不起曹、孙两军前后
夹击,便陷入既不能战又不能守的绝境。显然,荆州之失,是因关羽刚愎自
用,违背了孔明的”八字”方针。
命孔明入蜀支援,令关羽守荆州,是刘备所决定。因此,荆州之失,当
与刘备有关。当时刘备尚未得西蜀,荆州不仅是他图天下的战略要地,且是
其唯一的根据地,荆州的安危对刘备集团关系甚大。入蜀支援,派关羽也行,
何以派孔明?镇守荆州的重任,为何不委之智多谋深的孔明,而托于刚愎自
甩的关羽?这里有个信任问题。对此,王夫之早有议论。他说:“先主之入
蜀也,率武侯、张、赵以行,而留羽守江陵,以羽之可信而有勇。”刘备之
信关羽,是因“以同起之恩私,矜其勇而见可任。”刘备虽也信孔明而不让
他镇守荆州。是因“疑武侯之交固于吴,而不足快己之志也。”王夫之指出:
“先主之信武侯也,不如其信羽,明矣。”故“失岂在羽哉?先主自贻之矣”。
(《读通鉴论》)王夫之的意见是正确的,荆州之失在于刘备错用了关羽。
3。知人始能用人:知人美谈
知人是用人的前提,用人必须在知人的基础上,知人始能用人,不知人
则用人不当;或大才小用,小才大用;或视奇才为庸人,视庸人为奇才;或
把忠贞当作奸佞,把奸佞当作忠贞。知人,不仅能用人,且能料敌制胜。因
在与敌斗争中,首先要“知彼”,”知彼”才能拟定制彼之策,胜利则有把
握,不知彼,则不知何以对彼,将使己陷于盲目被动,甚至失败。
曹操煮酒论英雄
一日,青梅正熟,曹操乃邀刘备至小亭,二人对坐,煮酒畅饮。酒至半
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刘备凭栏观之。操问:”
使君知龙之变化否?”刘备答:”未知其详,”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
能隐。”“龙之为物,又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
指言之。”刘备陆续例举袁术、袁绍、刘表、刘璋以及张绣、张鲁、韩遂等
辈,操皆一一否定,认为袁术是“冢中枯骨”,袁绍是“好谋无断”,刘表
是“虚名无实”,刘璋是“守户之犬”,都非英雄;而张绣、张鲁、韩遂等
只是”碌碌小人,何足挂齿!”操认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之?”操以手指
刘备,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便是著名的“曹操
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 页面 71…
曹操关于英雄的概念,概括起来就是:要有大志,有良谋,并要象“龙”
一样能大能小、能升能隐,这是说干事情要能适应客观形势,随机应变,不
拘守于一格。曹操正以此作为标准,用以衡量是否英雄。因为具备这些条件
才有可能成大事,称英雄。如徒有大志,而无良谋,也不能成气候,有志有
智是英雄应具有的素质,如不能从实际出发和有应变之才,也将会遭到挫折
或失败。袁术据淮南,兵粮足备,称霸一方,他虽有大志,僭称帝号,但无
智无谋,不自量力,不识时务,终以兵败粮尽饿死,操称为“人家冢骨”,
确是适评。袁绍虎踞冀州,因其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智谋之士多归之,兵
多粮足,是当时中国最强者;他他有吞天之志,但好谋无断,致屡次失去图
天下的良机,是时操虽比他势弱,却因此看不起他,不把他视为英雄。后来,
袁绍军被曹操打败。名称八俊、威镇九州的刘表,既无大志,又缺良谋,所
以曹操说他是“徒有虚名”。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对刘
备既非过誉,对曹操也非自夸。因他俩都有大志,有良谋,有应变之才:曹
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是扶汉室以达己志。曹、刘之志都是”取而代之”,
只是巧妙有所不同!操为离间刘备和吕布的关系,用”两虎竞食”之计,使
他两人火拚;刘备心知其谋,表面许之,暗中却告知吕布。彼此计谋,堪称
棋逢敌手!刘备听曹操说他是“英雄”,吓得不觉筷落于地下,后借雷声巧
妙地掩饰过去,操征张绣,道上缺水,将士皆渴,操以鞭虚指说:“前面有
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两人应变之才,确是半斤八两!
曹操的英雄之论,不仅是识英雄的标准,也是英雄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
条件。
许劭评曹操
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未达时往求见之,问:”我何如人?”劭不
答。又问,劭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操闻言大喜。如果
许劭只赞操是“能臣”,大喜还可理解;而说他是“奸雄”,却也大喜,确
令人费解。其实,曹操并不以“奸 雄”为可耻,因奸雄亦雄也。
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英雄无不奸,不奸亦难成为英雄。刘表人不奸,
一派名士气,故不能称“雄”。刘璋人较老实,心地仁慈,也不成“雄”。
而董卓夺汉廷大权,无恶不作,能否称为奸雄?董卓只能称为强盗,配不上
奸雄之称。因奸雄也能行仁义,董卓却一味杀人放火。倒是曹操和刘备才能
称“雄”。虽操被称为奸雄,刘备被赞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