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三国"智谋精粹 >

第12部分

"三国"智谋精粹-第12部分

小说: "三国"智谋精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针的可贵之处,却一味抹煞,这是不对的,但他说这种政策引致“权诈迭 
进”是有根据的。司马懿虽是一时之杰,但他控制曹魏政权的手段之诡诈, 
不下于曹操挟持汉政权,后来司马氏也学曹家逼使汉家皇帝禅让的故伎,夺 
取了曹魏政权,并把曹氏集团的人大体杀绝了。钟会、邓艾灭蜀后,也各怀 
异心,想除掉对方,以独霸西蜀。钟会首先叛变,结果两败俱亡。在这里, 
我们并不是想议论司马氏代魏和钟会叛变的是非问题,而是想阐明这样的一 
个道理:任何一个政权要巩固,首要的是:其执政的核心人物必须忠于这个 
政权。 

                          互相猜疑如何能成大事 

     在用人方面,孙权是用而放心,曹操是用而疑心。曹操是个权欲极重的 
人,他懂得权特别是军权的重要性:有了军权就可为所欲为,有可能达到其 
所要达到的目的。如果丢了军权那是很危险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欲孤委 
捐兵众,归就所封武平侯之国,实不可耳,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所 
以,尽管他是“唯才是举”,各种人才都任用,但任用到什么程度,他心中 
是有数的,他最信任的还是曹氏亲属,如曹洪、曹真、夏侯■、夏候渊等, 
曹魏的军权主要是掌握在他及其亲属手里。曹操不随便让其他将领独自带兵 
出征,征伐大都亲自出马。为了巩固曹魏政权,他不惜采取了各种残酷手段 
来对待异己分子。他外宽内忌,表面上不念旧恐,甚至对部属私通敌人也装 
作不过问,可是暗地里却予以严密的监视。他设“校事”组织,刺探将士及 
吏民的私情,”校事”刘慈数年之间“就检举案件以万数”。“校事”组织 
即特务组织,因此,可以说特务组织的设立在曹魏时已开始,曹操是特务组 
织的创始者。这样,不可能做到上下同心同德,以诚相见,必然是互相猜疑, 
各怀鬼胎。其部属也整天患心忡忡,提着脑袋过日子,如他的椽属何夔就常 
怀毒药,以备不测;不少人则因其猜疑而被杀、崔琰、许攸、姜圭等都因一 
言见疑而遭杀戮。 

                              善用众人的力量 

     在对待部属方面,孙权恰恰和曹操相反。孙权对将领既信任又放手,大 
凡征战,他与部属议定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后,就委托得力将领统帅迎敌, 
他自己安坐建业,听候捷服。赤壁和彝陵两次大战,关系到东吴盛衰存亡大 

… 页面 44…

事,而孙权却先后让周瑜和陆逊挂帅出战,结果取得了辉煌战果。这说明孙 
权善于用“众智”、“众力”,这方面他比曹操高一筹。孙权之所以能如此, 
一是因他认识到发挥“众智”、“众力”始能“无畏于圣人”、“无故于天 
下”,而要能使“众智”、“众力”为已用,必须充分信任人,二是他从父 
兄的失误中得到了教训。孙坚、孙策都恃一己之勇,轻而无备:孙坚以 30 
骑轻出送死,孙策以单骑轻出被刺。这说明光凭个人勇敢是不能图天下的。 
孙权也曾轻敌出战张辽,如无程普相救,几乎被张辽所杀。长吏张紘谏说:” 
主公恃盛壮之气,轻视大敌,三军之众,莫不寒心。即使斩将搴旗,威振疆 
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仰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权服其 
言,表示“从令当改之。”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使他认识到:作为一个统帅, 
主要是确定决策和使用人,光靠自己拼命沙场是不行的。 

                                蜀中无大将 

     在用士人和对待士人态度方面,孔明和孙权各有所不同。孔明成为刘备 
的谋主后,在求贤以辅助蜀汉方面不遗余力。益州初定,他在任用“荆楚宿 
士”的同时,竭力争取东州、益州两个集团的士人,因而使西蜀三股势力团 
结一起,为刘备效力。杜微,原是刘璋从事,以疾去官;刘璋投降后,他诈 
称耳聋,闭门不出。孔明亲往拜访,因他装聋一问三不答,便跟他笔谈,恳 
请他“以德辅时”,社微为之感动,同意任谏议大夫。许靖是名士。原任巴 
郡、广汉太守,刘备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吏,后任太傅,孔明十分敬重他, 
常向他下拜,虚心请教。孔明虽以法治国,但对士人的小过也不计较。法正 
协助刘备取蜀立大功,刘备重用他,以为谋主,并任蜀郡太守,他大权在握,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认为法正太 
横行了,应当报告刘备,”抑其威福”,孔明却因法正的功劳而原谅他。由 
于孔明竭力争取和团结士人,士人多为之用,而蜀国之治,与士人效力有关。 
也许孔明是名士之故,对文士有所偏爱,对武将则不很重视,在《三国志·蜀 
书》中关于对待武将如敬重文士的事迹很少,这也许是”蜀中无大将,廖化 
做先锋”的原因之一吧。 

                            重武轻文,而无能臣 

     孙权在这方面又恰恰和孔明相反,他是敬爱将士而轻视文人。对于将士 
他是关怀备至,甚至对于他们的错误也不追究。如甘宁为人粗暴,“时违权 
令”,他也能宽恕。但对士人就不一样了。沈友是个才高博学之士,时人公 
认:“其笔之妙,舌之妙,刀之妙,三者皆过绝于人。”权以礼聘,既至, 
论文霸之略,当时之务,权敛容敬重。沈友为人硬直,敢议朝政,而庸臣妒 
忌其才,便诬他造反,孙权却不辨是非把他杀了。死时,沈友才29岁(《三 
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录》)。张温德才过人,权拜议郎、 
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任。后奉令使蜀,蜀人甚敬其才。孙权因他 
回来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振,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因暨艳 
案件,权以温曾荐艳且有往还,便加罪张温,将他撤职,逐归吴郡。将军骆 
统为之辩诬,赞张温”卓跞冠群,世人未有及之者也,”权也不听 (《三国 
志·吴书·张温传》)。初,孔明知张温被黜,未明其故,思之数日,才恍 

… 页面 45…

然大悟,说:“吾已得之矣,其人于清浊太明,善恶太分。”虞翻是孙策旧 
臣,为策所敬重。孙权继位后,以为骑都尉,翻屡犯颜直谏,权很不高兴, 
便徙扬州泾县。权为吴王,宴群臣,自起行酒,翻佯醉不饮,权大怒,拔手 
剑欲杀之。后被人劝阻,翻才得免死。翻不因此有所畏惧,仍然是“不平则 
鸣”,终被孙权放逐(《三国志·吴书·虞翻传》)。从上所述,可见孙权 
杀害、放逐的都是德才兼备、为时人所推重之士,而其原因是由于这些人敢 
言敢谏。这说明孙权是个忠言逆耳的人。孙权如此对待德高望重、才气过人 
之士,也是东吴缺少安邦治国之能臣的重要原因。孙权在世时,靠其权威及 
将士用命,政权尚称巩固;他去世后,因没有具有德才兼备的能臣治理国家, 
东吴政权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日益走向下坡路了。 

… 页面 46…

                               三、 御 术 

     三国之主,或执政者,御人之法,各有巧妙,有的靠正道,以服民心: 
有的耍手腕,笼络人心,有的弄诡计,使人效命。然所言所行,既实亦虚, 
皆能感动人、团结人,使得英才为其所用,誓死效忠,观其权谋干略,实令 
人拍案叫绝!刘备、孔明、曹操、孙权,真可说是一流的心理学家! 

                      1。长厚而近伪:刘备的御人术 

     刘备的性格,作者本是写他有长者之风,是孚众望的仁君,但有时却写 
得有些虚伪,鲁迅先生早就指出:“状刘备的长厚而近伪。”其实,历史上 
的刘备,是三国时代有名的枭雄,他的权谋干略并不亚于曹操。要想图天下, 
决不能像宋襄公那样蠢猪式的老实,不然,只有挨打,或遭到失败。在特殊 
情况之下,出现表里不一的事是常有的,且是不得不如此。作者写刘备长厚 
中有虚伪,是符合历史上刘备这个枭雄的为人的。他的某些言行,说是虚伪 
也行,说是出于权谋干略也无不可。他的长厚和虚伪是互为表里的,这是说 
他的长厚中有虚伪,虚伪中又有长厚,而从总的看,是以前者为主的。为结 
民心,驾驭将领,其所言所行,就 是这样。刘备性格很复杂,其御人术也 
就很不简单,要做具体分 析,才懂得其中奥妙。 

                            摔阿斗以示爱将之心 

     当阳长坂之战是一次遭遇战。曹军势大,刘备兵少,曹兵掩 至,势不 
可当,把刘备队伍冲得七零八落。赵云保护刘备家小也失散了。赵云自思: 
 “我上天入地,好歹寻主母与小主人来。如果不见,死在沙场上也。”他乃 
拼死奋勇杀入曹操的百万军中,七进七出,终于找到了阿斗。他怀抱阿斗, 
杀透层层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50 
余员。他追上刘备,备言救小主突围情况,说:“托主公洪福,幸而得脱。” 
可是他一摸怀中的阿斗便担心他说:“适未公子尚在怀中啼哭,此一会不见 
动静,多是不能保也。”遂解开视之,原来阿斗正睡着未醒。赵云喜说:“幸 
得公子无恙!”双手递与刘备。刘备接过,掷之于他说:“为汝这孺子,几 
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说:“云虽肝脑涂地,不能 
报也!”这便是刘备摔阿斗的故事始末。 
     刘备摔阿斗,有人认为这种动作是虚伪的,是为结赵云之心。说虚伪也 
对,刘备仅此一子,不爱是假,说为结赵云之心也是真,这一摔,使赵云十 
分感动,誓“肝脑涂地”以为报。这样,刘备达到了摔子的目的。不过,刘 
备听了赵云单骑救幼主的英勇事迹,既服其勇,又爱其忠,因而摔阿斗于地 
下,也是出于爱将之情的激动。而这种举动也只有刘备做得出,这种话也只 
有刘备才能说得出,如果换了袁绍、他一定为得子而无限喜悦,把救子之人 
冷搁在一边,因为他的心思全在爱子身上。袁绍怜幼子而拒田丰之谏便是很 
好的说明。第二十四回写田丰入见袁绍,只见他形容憔悴,衣冠不整,忙问 
其故,绍说:“吾将死矣!”再问才知他是因幼子患疥疮之故。田丰建议趁 
曹操东征刘备乘虚袭许昌,绍说:“五子中唯此子最异,倘有疏虞,吾命休 
矣。”绍有五子,仅为一子患疥疮小疾,而失去大好战机;而刘备唯此一子, 

… 页面 47…

竟掷于地下,以表示对猛将赵云之爱。一智一愚,相去天壤。古之创业主, 
为天下不顾家。刘邦被敌追,为使马车减重跑得快,竟几次把儿子推下车, 
确是心狠手毒!刘备为表示对猛将的爱惜,也不惜把爱子掷于地下。前者是 
为已之安全,不足称道,后者为结将士之心,其御人术令人惊叹! 

                              以投江来结民心 

     刘备要“投江”是出于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的故事。曹操将 
攻樊城,刘备自忖不敌乃弃樊城奔襄阳。并派人晓喻百姓:愿随者同去,不 
愿者留下。两县之民,齐声大呼说:“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位 
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刘备于船望见,大 
励说:“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 
止。闻者莫不痛哭。对此,毛宗岗夹批说:“或曰,玄德欲投江与曹操之买 
民心一样,都是假处。然曹操之假,百姓知之;玄德之假,百姓偏不以为假。 
虽同一假也,而玄德胜曹操多矣。”说刘备投江是假,且假得很巧妙,使人 
不知其假,是远胜过曹操,可说是知刘备者,但只看到刘备假的一面,而不 
看到真的一面,也不能说是尽知刘备者。 
     笔者认为:刘备投江,有假有真。刘备是个枭雄,他的感情不可能如此 
丰富,意志也决不会如此脆弱,看见老百姓“遭此大难”而要投江自杀。他 
的这种假动作显然是为结民心,他一装投江,便使“闻者莫不痛哭”,取得 
荆州士绅、百姓的拥护。说他对百姓“遭此大难”也无动于衷,也不对,在 
三国群雄中,刘备是比较爱民的。他任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 
化。”(第二回)治理新野时,”军民皆喜,政治一新;百姓称颂他:‘新 
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第三十回)他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