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企业管理经典案例 >

第26部分

企业管理经典案例-第26部分

小说: 企业管理经典案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哪家汽车公司敢有此重万金的承诺呢?奔驰6O0型汽车的广告词就是:“如果发现奔驰车发生故障,中途抛锚,将获赠 l万美金。”这充分体现出奔驰公司对品质和服务质量的追求。如果车辆在途中发生意外故障,开车的人只要就近向维修站打个电话,维修站就会派人来修理或把车辆拉到附近不远处的维修站去修理。无处不在的售后服务,使奔驰车主绝无半点烦恼。 

  CS(之一):从生产车间开始 

  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时代,顾客满意(CS)促销方兴未艾。它是指从顾客的需要出发,从产品结构、产品质量、销售方式、服务项目、服务水平等方面为顾客服务,满足顾客的各种不同的需要,使顾客完全满意。 

  一般的 CS都是售后的,而奔驰公司 DOCS从生产车间就已经开始。厂里在末成型的汽车上挂有一块块的牌子,写着顾客的姓名、车辆型号、式样、色彩、规格和特殊要求等。不同色彩,不同规格,乃至在汽车里安装什么样的收录机等等千差万别的要求,奔驰公司都能一一给予满足。据统计,奔驰车共有370O种型号。任何不同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顾客买奔驰车首先买到了满意的质量。 

  CS(之二):服务人员和生产人员一样多 

  奔驰公司的售后服务无处不在,使奔驰车主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在德国本土,奔驰公司设有1700多个维修站,雇有5。6万人作保养和修理工作,在公路上平均不到25公里就可以找到一家奔驰车维修站。国外的维修站点也很多,据统计,它的轿车与商业用车在世界范围内共有5800个服务网点,提供保修、租赁和信用卡等服务。国内外搞服务工作的人数竟然与生产车间的职工人数大体相等! 

  奔驰车一般每行驶7500公里需要换机油一次,行驶1。5万公里需检修一次,这些服务都可以在当天完成。从急送零件到以电子计算机开展的咨询服务,奔驰公司的服务效率令顾客满意、放心。 

  培养品牌忠诚者:奔驰模型车送给儿童 

  奔驰公司十分重视争取潜在的客户。它瞄准未来,心理争夺战竟从娃娃开始做起。每个来取货的顾客驱车离去时,“奔驰”都赠送一辆可作孩子玩具的小小奔驰车,使车主的下一代也能对奔驰车产生浓厚的兴趣,争取一代代都成为奔驰车的客户。这样客户对奔驰品牌的忠诚就世代地继承下来,从小喜爱奔驰车的幼童渐渐地被培养为终生喜爱奔驰车的客户。 

  奔驰小档案:奔驰的荣誉:到1993年止,奔驰车在各种世界性汽车比赛中76次获胜,17次打破世界纪录。1973年,“梅塞德斯450SEL619”以其尖端的技术,被世界汽车制造业选为“本年最佳汽车”。 

  在职培训:人的质量是根本保证 

  奔驰公司在国内设有52个“培训中心”,培训范围包括新招学徒工的基本职业训练、企业管理的培训和在职职工的技术提高。受基本职业训练的年轻人常年维持在6000人左右。公司在招收青年学徒工时优先挑选本厂职工的子弟,原因是这些年轻人从小就受到家庭技术的熏陶。这些青年职工一般要具有9年或10年制的中专毕业的文化程度。进入公司后,还要培训3到3年半,经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参加工作。培训期的要求非常严格,学员必须学会做钳工、红炉锻打、手工翻砂造型、焊接、热处理和开机床等,特别注意培养学徒工的良好操作习惯, 

  树立重视产品质量的观念 

  公司的职工以及从工长到经理等管理人员的定期轮流脱产培训,保证了公司的业务经营“在同世界竞争时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近年来,德国奔驰集团在中国市场上投放了大量的广告以争夺中国的客户,它在日本市场上所面临的竞争也愈发的激烈,让我们期待着这个百年的老厂始终吉星高照,位居汽车业界的领导地位。 

  广告 

  奔驰的TV广告中较出名的系列是“世界元首使用最多的车”。 

  奔驰公司一向将高品质看成是取得用户信任和加强竞争能力的最重要的一环,讲究精工细作,强调“质量先于数量”,要“为做得更好,最好而斗争”,除了由计算机控制的质检系统检查外,还有一个占地8。4公顷的试验场,场里有各种不同路面的车道、障碍物等。每年要用100辆崭新的汽车,作各种破坏性试验测试,如以时速35英里去冲撞坚固的混凝土厚墙等。 

  高品质、信赖性、安全性、先进技术、环境适应性是奔驰造车的基本理念,凡是公司所推出的汽车均需达到五项理念的标准,缺少其中任何一项或未达标准者均被视为缺陷品。 

  奔驰公司对品质的追求精益求精,在价格定位上,也选取了高价位,与日本车的价格相比,一辆奔驰车的价格可以买两辆日本车。价值定价成为奔驰公司最重要的致胜武器。无怪乎消费者为了得到身份与地位的心理满足感不惜重金。 


康柏:降价高手菲弗尔
  康柏(paq)这一1982年以3000美元资本起家的小公司,创立后第一年便创下了营业额1100万美元的商界记录,这是它资本的3000多倍。3年后即1985年营业额便高达3。29亿美元,又一次在世界计算机界创下新记录。 

  康柏以质优价高的产品闻名于世,它的品牌使它获得丰厚利润。1991年春苹果公司发动第一次个人机降价战,康柏被打得措手不及,公司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赤字。在严重关头,菲弗尔于当年10月就任总裁兼最高执行官,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次又一次地娴熟运用降价这一永恒取胜的武器,击败众多对手,使自己先成为个人机之王,接着又兼并了DEC成为计算机界的老二。 

  埃克·菲弗尔1941年生于德国,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南方循道为理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富有进取心,具有营销工作的天才。他在1990年使康柏在欧洲的销售额达20亿美元,占全球总盈利的54%,因此被提升为康柏欧洲及国际部总裁。 

  他接任康柏公司总裁时,正是康柏解雇1400人相当员工总数14%的困难时刻。凭他多年从事营销的经验,敏锐地看到“计算机普及势必到来”,必须及时抢占普及型个人机的巨大市场。康柏的问题就在于价格太高,超出一般消费者的能力,所以才造成产品积压。 

  菲弗尔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首先关注的是商品价格,那种认为最好的产品即便价高也有市场的看法是错误。因此他把康柏个人机降价1/3,同时理畅销售渠道,使消费者以低廉价格买到名牌产品,康柏也迅速扭亏为盈。从此康柏频频发动降价攻势,使个人机价格一降再降,现在这一走向已成为普通的常识。康柏也因此较菲弗尔提出的目标提前2年于1994年便登上个人机之王的宝座。康柏不断降价一使广大用户买得起,加快了计算机普及,二使那些技术、管理水平低的厂家被淘汰,使生产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康柏的降价战略对强化数字化浪潮的势头功不可没。 

  当然要不断降价,必须要不断降低成本,要求生产的各个环节成本都要降下来,而且要扩大生产规模。菲弗尔说:不是不要利润,但利润同市场占有率密不可分,没有市场,价格再高也实现不了利润。据统计同样销售1美元,康柏成本仅15美分,而HP为25美分、IBM为27美分,可见康柏在降低成本方面功夫之深。 

  菲弗尔高明之处还在于不沉醉于降价的胜利中,当别人争相仿效降价时,他看到只有使自己的产品成为“开放平台”才能提高竞争力。于是他把战略重点转到同软件公司的合作上,使康柏能为客户提供综合的、集成更多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使人们不再觉得学用电脑是复杂的事。菲弗尔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硬件和软件的配合,合作发展对当今计算机产业来说已势在必行。实行优势互补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这一理念已被计算机界所广泛接受,而且也是康柏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菲弗尔清楚地知道,康柏的成功源于杰出的驾驭市场的能力。但是随着竞争的激烈,利润会越来越薄。如不及时转变经营战略,就难获得大的发展。于是他重新为康柏定位,把“成为全球知名的能够提供从硬件、软件到操作系统等全系列产品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康柏奋斗目标,并提出了要在2000年前成为三大计算机公司之一,销售额达500亿美元,营业收入的50%来自企业解决方案。 

  企业解决方案固然是前景广阔、利润丰厚的市场,但要进入这一市场需要能提供高端技术并有完善的全球技术服务网络,而这些恰恰是康柏所缺乏的。康柏本是历史不长的小公司,要想迅速成为全能的巨型企业,只有走兼并这条捷径。于是从1995年起,康柏便兼并了好几个中型企业,使自己能力大增,但离巨型企业仍相差很远,于是便开始了“蛇吞象”的努力。 

  有40多年历史、计算机业老三的DEC公司具有优秀的技术和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因经营不善长期陷于困境而难以自拔。因此它便成为康柏兼并的理想对象。1998年1月康柏实现了对DEC的兼并,使得两家1997年的销售额总和接近380亿美元,仅次于IBM的780亿美元,使康柏一跃成为计算机业界的老二,而2000年前销售额达到500亿美元的目标也指日可待。 

  康柏兼并DEC还使它获得一大批一流人才,同时取得了明显规模效益,新公司生产元件的成本明显降低。而康柏的市场经验正是DEC所缺乏的,二者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空前提高了竞争力。 

  菲弗尔用不到7年时间便使陷于困境的一个中等公司一跃成为计算机业老二。这种魔术般的奇迹说明了优秀管理人才将会起何等重大的作用。 

  然而,“福兮祸所伏”。正当庆贺兼并DEC使自己跃为计算机界老二时,因“蛇吞象”而消化不良背上沉重包袱。加上降价竞争更加激烈,使康柏1999年一季度利润大幅度下降,股票价格下跌23%。4月13日菲弗尔不得不引咎辞职。降价高手菲弗尔最后在降价竞争中沉落,扮演了一名悲壮的角色。 


诺基亚——世界最大移动电话生产商
  1865年,诺基亚创建于芬兰。1922年诺基亚的近邻、生产高统皮套鞋和轮胎的芬兰橡胶厂与制造电力电话电缆的芬兰电缆厂合并。1960年,已经发展成为纸张、橡胶、电缆等综合性生产企业的诺基亚,在电缆厂成立了电子部,以光线电传输为发展核心。当时,半导体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今天的诺基亚便由此奠基。 

  1967年诺基亚与合并后的芬兰橡胶电缆厂联后组建诺基亚集团。该集团对电子工业进行了大量投资。1992年奥利拉执掌诺基亚公司。他将公司业务重点放到电信业,推动了GSM标准制式电话的生产。1994年诺基亚公司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1996年诺基亚公司拍卖电缆及彩电生产业务,并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飞速发展。1998年生产出第一亿部移动电话,成为世界最大移动电话生产商。 

  1992年,当时诺基亚已由造纸、橡胶、电缆等传统型工业转变为一个经营计算机、电子消费品和电信产品的高科技集团公司。但公司转型之初,经济上出现了亏损,新任总裁约玛…奥利拉响亮地提出:〃未来将属于通讯时代,诺基亚要成为世界性电信公司。〃这位首席执行官一上任就推出了以移动电话为中心的专业化发展新战略。将造纸、轮胎、电缆、家用电子等业务或压缩到最低限度,或出售,或独立出去,甚至忍痛砍掉了拥有欧洲最大电视机生产厂之一的电视生产业务,集中90%的资金和人力加强移动通讯器材和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诺基亚的决策者以其对移动通讯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抓住了这个绝佳时机。当别的公司还在加强模拟技术的研究时,诺基亚操作简便的数字移动电话已准备就序。这些电话经过专门处理,能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不同频率和标准。恰在此时,正如诺基亚所预料的那样,世界移动电话的需求量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早已为此作好充分准备的诺基亚实现了飞跃。 

  1992年以前,通信只是诺基亚13个多元化经营项目中的一项,约占总营业额15%。而在今年上半年诺基亚完成的86。47亿美元销售额中,有90%以上来自通信。目前,诺基亚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的份额已接近30%,并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生产商。诺基亚可为用户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无线、有线电信产品,包括移动和固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