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后汉书-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补引柳从辰说,谓通鉴亦作“柳貌”,与传同,御览七八六引乃作“柳邈”。
惠氏据华阳国志作“抑狼”,与汉魏丛书本合,廖寅本又作“柳狼”。柳、抑与貌、狼、邈均形近易斗,无从确定也。
二八五0页七行广*(雅)**'志'*曰据集解引惠栋说改。
二八五0页一四行执还内牢中按:校补谓通志注“中”作“土”,连下为句。
二八五一页四行攻*(越)*帯瞥羌庖荻八担叫樘煳闹驹啤肮‘唐城”,衍“越”字。今据删。
二八五一页九行敦忍乙王莫延按:通志“敦”作“郭”。殿本“莫”作“慕”,校补谓通志作“莫”,与毛本合。
二八五二页六行姥怜之饴之按:校补谓通志注上“之”字作“而”。
二八五二页七行令因大忿*'姥'*恨责*'姥'*出蛇据汲本、殿本改。按:校补谓通志作“令因大忿姥,限责出蛇”。
二八五二页一四行*(廉平)**'兼乎'*唐虞按:校补谓案通志注,“廉平”乃“兼乎”之斗,各本皆失正。今据改。
二八五三页一行郡守枚根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风俗通“枚根”作“牧稂”。
二八五三页一行邛人长贵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案前书西南夷传及袁宏纪,乃任贵也,岑彭传亦云“邛谷王任贵”,羡“长”字,脱“任”字。下仿此。
二八五三页九行续汉*(书)*志曰苏祈县属越帯ぐ矗骸笆椤弊盅埽裆尽P尽八掌怼弊鳌八帐尽薄!
二八五四页一四行益州刺史梁国朱辅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马严传“辅”作“酺”。
二八五五页五行犍为郡掾田恭集解引惠栋说,谓“田恭”通鉴作“由恭”。今按:
通鉴胡注,由,姓也,秦有由余,或曰楚王孙由子之后。
二八五五页八行梁国宁陵人也按:“人”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二八五六页三行堤官隗构汲本作“提官傀构”,殿本作“提官隗构”。按:校补谓通志作“提宫隗构”。
二八五六页三行与天合意汲本、殿本作“与天意合”。按:集解引惠士奇说,谓“合”当作“会”。
二八五六页三行罔驿刘脾殿本、集解本“驿”作“译”。按:校补谓通志作“译”。
二八五六页三行旁莫支留按:校补谓通志“莫”作“草”。
二八五六页四行多赐*(赠)**'缯'*布据汲本、殿本改。
二八五六页四行邪毗□□按:校通谓通志“□”作“堪”。
二八五六页五行拓拒苏*(使)**'便'*据汲本、殿本及通志改。
二八五六页八行偻让皮尼汲本“皮”作“彼”。按:校补谓通志作“屡让被尼”。
二八五六页八行路旦□雒汲本作“路且拣雒”,殿本作“路且□雒”。按:校补谓通志作“路且□雒”。
二八五六页九行魏菌度洗按:汲本“度”作“渡”。
二八五六页一二行远夷怀德歌按:校补谓乐德、慕德二章皆言“歌诗”,独怀德一章仅言“歌”,不言“诗”,明脱一“诗”字。
二八五六页一三行莫砀麤沐按:校补谓通志作“莫杨麤水”。
二八五六页一四行罔译传微按:校补谓通志“微”作“徽”。
二八五六页一五行伦狼藏幢汲本“幢”作“幡”。按:校补谓通志作“□”。
二八五六页一五行理历髭雒按:汲本、殿本“历”作“沥”,通志同。
二八五七页一行传室呼敕汲本、殿本“室”作“言”。按:校补谓通志作“室”。
又按:校补谓以上异字,方言转译难明,声读今古有异,东观记又仅存辑本,无从定其得失矣。
二八五七页三行旄牛徼外白狼楼薄蛮夷王唐缯等按:沉家本谓和帝纪“楼薄”作“貗薄”。
二八五七页一0行以*(属)**'蜀'*郡*(蜀)**'属'*国为汉嘉郡据汲本、殿本改。
二八五八页三行反其*(觽)**'聚'*邑据元龟九百六十改。按:汲本、殿本作“反其邑”,无“觽”字,而下“皆依山居止”句上则有“觽”字,疑邑觽二字斗倒也。
二八五八页一0行零羊角味咸无毒汲本、殿本“零”作“灵”。按:零灵通作。
御览七九一引作“□”。
二八五九页一二行姓马适名建也按御览七九一引原注作“姓马名适建”。
二八六0页六行编数都护部守之曹按:刊误谓“部”字合作“郡”。
二八六0页七行軨积于内府按:刊误谓“軨”字误,当作“骈”字。
************后汉书卷八十七 西羌传 第七十七
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一'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二'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三'滨于赐支,至乎河首,挠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南接蜀、汉徼外蛮夷,西北*'接'*鄯善、车师诸国。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
十二世后,相与婚姻,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四'故国无□寡,种类繁炽。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杀人偿死,无它禁令。其兵长在山谷,短于平地,不能持久,而果于触突,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堪耐寒苦,同之禽兽。虽妇人产子,亦不避风雪。性坚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气焉。'五'
注'一'衡山也。
注'二'三危,山,在今沙州敦煌县东南,山有三槵,故曰三危也。
注'三'河关,县,属金城郡。已上并续汉书文。
注'四'寡妇曰□,力之反。
注'五'黄帝素问曰:“西方者,金*(玉)**'王'*之域,沙石之处,其人山居而多风,水土刚强。”
王政修则宾服,德教失则寇乱。昔夏后氏太康失国,'一'四夷背叛。及后相即位,乃征畎夷,'二'七年然后来宾。至于后泄,始加爵命,由是服从。'三'后桀之乱,畎夷入居邠岐之闲,'四'成汤既兴,伐而攘之。及殷室中衰,诸夷皆叛。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五'故其诗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六'
注'一'太康,夏启之子,盘于游田,不恤人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也。
注'二'后相即太康孙,仲康之子。
注'三'泄,启八代孙,帝芒之子也。
注'四'邠,今豳州也。岐即岐州也。
注'五'武丁,殷王也。易曰:“高宗伐鬼方。”前书音义曰:“鬼方,远方也。”
注'六'殷颂之文。
及武乙暴虐,犬戎寇边,'一'周古公踰梁山而避于岐下。'二'及子季历,遂伐西落鬼戎。'三'太丁之时,季历复伐燕京之戎,戎人大败周师。'四'后二年,周人克余无之戎,于是太丁命季历为牧师。'五'自是之后,更伐始呼、翳徒之戎,皆克之。'六'及文王为西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遂攘戎狄而戍之,莫不宾服。'七'及率西戎,征殷之叛国以事纣。'八'
注'一'帝武乙即武丁*(五)**'三'*代孙。无道,为偶人像,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代之行,天神不胜,而僇辱之。又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遂被雷震而死。
注'二'梁山在今雍州好畤县西北。古公,文王之祖也。岐山在扶风郡也。
注'三'竹书纪年“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也。
注'四'太丁,武*(丁)**'乙'*子也。竹书纪年曰:“太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也。
注'五'季历,文王之父也。竹书纪年曰:“太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
周王季命为殷牧师也。”
注'六'竹书纪年曰“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也。
注'七'见诗小雅采薇篇。
注'八'左传晋韩献子曰:“文王率殷之叛国之事纣,惟知时。”
及武王伐商,羌、髳率师会于牧野。'一'至穆王时,戎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二'王遂迁戎于太原。夷王衰弱,'三'荒服不朝,乃命□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四'厉王无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杀秦仲之族,'五'王命伐戎,不克。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为戎所杀,王乃召秦仲子庄公,与兵七千人,伐戎破之,由是少却。
后二十七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后五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后二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六'戎人灭姜侯之邑。明年,王征申戎,破之。后十年,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七'其年,戎围犬丘,虏秦襄公之兄伯父。时幽王昏虐,四夷交侵,遂废申后而立曪姒。申侯怒,与戎寇周,杀幽王于郦山,周乃东迁洛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后二年,邢侯大破北戎。
注'一'尚书曰:“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孔安国注曰:“皆蛮夷戎狄也。”
注'二'见史记。
注'三'夷王,穆王孙,名燮也。
注'四'见竹书纪年。
注'五'犬丘,县名,秦曰废丘,汉曰槐里也。
注'六'二水名。
注'七'并见竹书纪年。
及平王之末,周遂陵彁,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嵵、邽、冀之戎,'一'泾北有义渠之戎,'二'洛川有大荔之戎,'三'
渭南有骊戎,伊、洛闲有杨拒、泉皋之戎,'四'颍首以西有蛮氏之戎。'五'当春秋时,闲在中国,与诸夏盟会。鲁庄公伐秦取邽、冀之戎。后十余岁,晋灭骊戎。是时,伊、洛戎强,东侵曹、鲁,'六'后十九年,遂入王城,于是秦、晋伐戎以救周。'七'后二年,又寇京师,齐桓公征诸侯戍周。后九年,陆浑戎自瓜州迁于伊川,'八'允姓戎迁于渭汭,'九'东及轘辕。在河南山北者号曰阴戎,阴戎之种遂以滋广。'一0'晋文公欲修霸业,乃赂戎狄信道,以匡王室。秦穆公得戎人由余,遂霸西戎,开地千里。'一一'及晋悼公,又使魏绛和诸戎,复修霸业。'一二'是时楚、晋强盛,威服诸戎,陆浑、伊、洛、阴戎事晋,而蛮氏从楚。后陆浑叛晋,晋令荀吴灭之。'一三'后四十四年,楚执蛮氏而尽囚其人。是时义渠、大荔最强,筑城数十,皆自称王。
注'一'狄即狄道,嵵即大道,邽即上邽县,冀即冀县也。
注'二'义渠,县,属北地郡也。
注'三'洛川即洛水。大荔,古戎国,秦获之,改曰临晋,今同州城是也。
注'四'杜预注左传云:“杨拒,戎邑也。”
注'五'左传曰:“单浮余*(国)**'围'*蛮氏。”杜预注云:“梁南有霍阳山,皆蛮子之邑。”
注'六'左传庄公十八年,公追戎于济西。杜预注,戎侵鲁,鲁人不知,去乃追之。二十四年戎侵曹也。
注'七'事并见左传僖公十*(二)**'一'*年。
注'八'瓜州,今瓜州也。事见僖*'公'*二十二年。
注'九'允姓,阴戎之祖,与三苗俱放三危。见左传。
注'一0'左传哀公四年:“蛮子赤奔晋阴地。”杜预注曰:“阴地,河南山北,自上雒以东至陆浑。”
注'一一'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戎王闻穆公贤,使由余观秦,秦穆公以客礼待之。秦遗戎王以女乐,由余谏,不听,由余乃降秦,为谋伐戎。
注'一二'魏绛,晋大夫。见左传襄公十一年。
注'一三'荀吴,晋大夫中行穆子也。见左传昭公元年。
至周贞王八年,秦厉公灭大荔,取其地。赵亦灭代戎,即北戎也。韩、魏复共稍并伊、洛、阴戎,灭之。其遗脱者皆逃走,西踰汧、陇。'一'自是中国无戎寇,唯余义渠种焉。至贞王二十五年,秦伐义渠,虏其王。'二'后十四年,义渠侵秦至渭阴。后百许年,义渠败秦师于洛。后四年,义渠国乱,秦惠王遣庶长操将兵定之,'三'义渠遂臣于秦。后八年,秦伐义渠,取郁郅。'四'后二年,义渠败秦师于李伯。'五'明年,秦伐义渠,取徒泾二十五城。'六'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
注'一'汧山、陇山之闲也,在今陇州汧源县。
注'二'即厉公二十三年伐也。
注'三'操,名也。庶长,秦爵也。*(事)*见左传。
注'四'县名,属北地郡。
注'五'李伯,地名,未详。
注'六'徒泾,县名,属西河郡。
戎本无君长,夏后氏末及商周之际,或从侯伯征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