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校之旅-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柏林洪堡大学(1)
它是德意志现代文明的摇篮。它颠覆了传统大学模式,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它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人们尊称它为“现代大学之母”。
性质:公立,综合性大学
位置:德国,柏林州,柏林市
成立时间:1810年
组成机构:有11个学院及多个中心研究所
校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历史回眸
没有洪堡大学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的洪堡大学是依据创校者洪堡“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立的新式学校,它致力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人文综合素养。
曾经的世界学术中心
柏林洪堡大学成立于1810年10月,这所国家资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是当时的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办的。
柏林洪堡大学在成立之初共有4个传统学院,分别是:法律、医学、哲学与神学,学校共有52名教师及256位学生,而哲学院的黑格尔、法学院的萨维尼、古典语言学家奥古斯特·柏克、医学院的胡费兰及农学家特尔,则象征了当时洪堡大学各学院的精神。
在19世纪中期高校改革浪潮的影响下,柏林洪堡大学在原先占优势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研究条件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较大发展。
柏林洪堡大学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可以说是世界学术的中心。许多知名学者、政治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产生过29位在化学、医学、物理和文学等领域的诺贝尔得主,成就惊人。
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就出自柏林洪堡大学即当时的柏林大学,他是1901年获奖的荷兰教授雅可比·亨里修斯·凡霍夫因研究出化学动力学定律而获得诺贝尔奖。
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普朗克,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神学家施莱马赫,法学家萨维尼都曾在此任教。
与此同时,共产党理论的创始者马克思、恩格斯都曾就读过柏林洪堡大学,其他曾在此就读过的还包括欧洲议会主席舒曼、哲学家费尔巴哈、著名诗人海涅、铁血宰相俾斯麦及作家库尔特·图霍尔斯基等。
倡导以知识学术为最终目的
创始人威廉·冯·洪堡(1767~1835年)是德国近代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比较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根据洪堡的理念,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合”,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提倡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学术为最终目的,并非培养务实型人才。
洪堡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一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他说的科学指纯科学,即哲学。而修养是人作为社会人应具有的素质,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结果,它与专门的能力和技艺无关。根据纯科学的要求,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二:寂寞和自由。大学全部的外在组织即以这两点为依据。
寂寞和自由在这里另有新意
大学的寂寞意味着不为政治、经济社会利益所左右,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强调大学在管理和学术上的自主性。它包含三层含义:一、大学应独立于国家的政府管理系统,即“独立于一切国家的组织形式”;二、大学应独立于社会经济生活。科学的目的在于探索纯粹的学问和真理,而不在于满足实际的社会需要;三、寂寞是从事学问的重要条件,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应甘于寂寞,不为任何俗务所干扰,完全潜心于科学。
自由包含两层意思:外部的自由和内部的自由。外部的自由是针对国家而言的;其注重大学的权利与国家的职责。大学的研究应遵从科学的内在要求在自由的条件下进行,在此之前,不论欧洲或美国的大学,都还是沿袭修道院教育的传统,以培养教师、公职人员或规则为主,较不重视研究。
柏林洪堡大学将洪堡的理念传递至欧美各地,其办学思想在世界上广为借鉴,成为世界上很多大学仿效的对象。根据洪堡思想建立起来的柏林洪堡大学最初以当时普鲁士国王姓名而命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大学的首任校长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希特。1818年,黑格尔继费希特之后出任哲学系系主任,并在1830年出任校长。此后,以柏林洪堡大学为中心逐渐聚集起大批人才,在洪堡的弟弟、著名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努力下,学校开始注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自然学科迅速发展。
当今风采
最雄心勃勃的城市建筑
走在洪堡校园里,可以看到一群群肤色各异而同样行色匆匆的学生。柏林洪堡大学的院系分布广而散。主楼位于菩提树下大街6号,外办、计算机中心以及最大的阶梯教室都在主楼里。不少人文学科的院系分布在主楼的附近,而数学与自然科学系却搬到了远在柏林东南角落的阿德勒斯霍夫。在那里建立的“阿德勒斯霍夫科学、医学和经济城”是继波茨坦广场之后柏林最雄心勃勃的城市建筑。只是这样就苦了那些文理兼修的学生,他们常常不得不下了一节课后,匆匆赶去车站搭乘市区快速火车赶往阿德勒斯霍夫,而不计算等车时间的“旅程”也要持续半小时以上。
柏林洪堡大学(2)
作为一所有着将近200年历史的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将它以前的一些东西很好地保留了下来。那一栋栋因风吹雨打而显得破旧的古老建筑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一个个故事。主楼大厅的墙壁上依然铭刻着马克思的名言,依然挂着爱因斯坦的画像,缅怀前人的同时,又在激励着后人。
在高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柏林洪堡大学没有满足于只是保留传统,继承传统,它想的更多的是明天会怎么样。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系迁往阿德勒斯霍夫已经展示了洪堡大学不断发展自己的雄心。
不同寻常的转制过程
1990年德国统一以后,柏林洪堡大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学校在调整科系设置、充实教学力量等方面下了大功夫。在联邦和州政府的支持下,柏林洪堡大学数学系及自然科学系搬迁到了柏林高科技园区。最近在德国科研联合会的一份报告中,柏林洪堡大学科研能力排名令人吃惊地攀升了20个位次,证明洪堡大学在不同寻常的转制过程中是成功的。
两德统一十多年后,由于政府预算吃紧,两所“柏林大学”逐渐开始合作,比如两校医学院就于2003年合并成查里特柏林医学中心。
从2000年开始,配合德国政府的政策,柏林洪堡大学开始设立拥有学士学位(Bachelor)及硕士(Master)学位的英美制学系,例如统计学学士、统计学硕士、跨大西洋研究硕士、高分子(Polymer)硕士等科系。
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学子
在洪堡教育思想的指导下,19世纪以来,德国出现的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科学家,可说是群星灿烂。在世界学术的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发展,柏林洪堡大学现有近两万学生,并拥有了藏书200多万册的校图书馆。如今的洪堡大学,在生物、医学、数学等方面实力雄厚,正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学子来此就读。
目前,柏林洪堡大学共有11个学院及各个中心研究所、200多个专业或科系,包含了人文,社会,文化,人类医学,农业,医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所有基础学科。19个专业设有理科硕士专业,59个专业设有文科硕士专业。
柏林洪堡大学一直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合作。1959年加入国际大学协会后立即与原苏联的莫斯科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随后又先后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大学、波兰的华沙大学、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古巴的哈瓦那大学、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埃及的开罗大学、日本的法政大学、西班牙的马德里孔普卢滕塞大学、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50多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
校园生活
教授对学生迟到习以为常
与国内的学生相比,德国的学生真的是很“自由”。教授们对学生的迟到早退早已习以为常,或许是因为他们知道,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要兼顾学习和打工。课堂气氛通常都很活跃,这跟西方人乐于表达自己的个性是分不开的。一堂课结束了,学生们不是对教授的精彩讲课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咚咚咚”地敲桌子来表达对教授们辛苦劳动的感谢之情。
柏林洪堡大学每个院系都有自己的计算机房免费提供给学生上网,有的地方还可以免费打印。柏林洪堡大学的网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介绍与宣传自己的媒体,而是已经成为了师生沟通的渠道,教学与研究的阵地。在其网站上可以找到柏林洪堡大学任何一个教职员工的电子邮件地址。各个院系在网站上公布课程安排,教授们会提供习题与讲义供学生下载打印和公布考试成绩以及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而学生们也可以通过网站获知校内的最新消息,搜索资料,向教授们请教问题。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重视学生智育的同时,柏林洪堡大学也没有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柏林洪堡大学有专门的体育机构,每个学期和假期都会根据季节组织相应的体育活动。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报名参加。这些体育项目中除了包括常见的球类和一些欧美流行的运动以外,甚至还有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
柏林洪堡大学采取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如学生助学金制度、午餐补贴、已婚学生补贴、住宿补贴等。该校的文艺团体(交响乐团、室内乐队、合唱团、室内合唱团、木偶剧组、歌舞剧团和绘画社等)和社会专业艺术团体保持密切友好关系,经常为学校举办音乐会、戏剧表演会和展览会等。
拒收高考状元
柏林洪堡大学每年都拒收不少本国的“高考状元”,理由是对这些“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柏林洪堡大学招生院院长给申请者的信中写道:“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进入学校的都是充满活力的新生。”
德国大学面对全国几个为数不多的“高考状元”,竟然不为所动,甚至拒绝录取这些“尖子生”,这是由德国人的人才观决定的。
德国的大学虽然都有独立的招生考评体系和方法,但共同的特点是都采取“综合选拔制度”,即高考分数、平时成绩及考生的综合素质,三者合一。具体来说,除了高中学业成绩和毕业成绩外,学生的领导才能、外语水平、打工经验、社区服务的经历、荣誉奖状等,都是校方录取时考虑的因素。所以,德国大学在招录大学生时拒收“高考状元”,进名牌大学的学生,未必都有最好的“分数成绩”,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柏林洪堡大学(3)
正如德国人才学研究学家威尔尼茨教授所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是德、识、才、学诸因素的综合效应,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成为学生成才道路上的障碍,甚至是致命的障碍。
洪堡大学与中国
柏林洪堡大学和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联系,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卓有成就的学者、科学家。中央大学老校长罗家伦、美学家宗白华、哲学家陈康、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都曾在此就读。
据有关资料统计,1946~1985年,柏林洪堡大学先后向国际上150位杰出人物颁发名誉博士证书,其中包括中国的周恩来和郭沫若。周恩来曾于1922年2月由法国迁居德国柏林在洪堡大学勤工俭学,同去洪堡大学的还有温朋久(新中国第一任驻日内瓦的总领事,现任总理###的叔祖)。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蔡元培先生留德期间,广泛吸取了德国洪堡大学古典大学思想,丰富了北大的办学理念。
1981年,中国的北京大学和洪堡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互派专家。1982年,我国又选派3名进修生到洪堡大学深造。
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国务秘书杜登豪森说:中国是德国最紧密的科学合作伙伴,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有中国跟德国这样多的科研合作项目,同样,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科研伙伴。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第一批学生来到德国,现在中国学生留德很多,这说明中德之间的学术交流越来越密切。
2005年9月,柏林洪堡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两校代表团联合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