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红楼春纤 >

第52部分

红楼春纤-第52部分

小说: 红楼春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你担忧;你只好好儿的便是。”
  黛玉沉默片刻;才是道:“外祖母,我也深知,如今我无父无母,只能依靠外祖母并舅家,自是与旁人家的女孩儿不同。这原是常理儿,我自是明白,您休要为我的事担忧,反倒伤神。日后若有那等有心求娶,且是一说,若无这等,也是我的命罢了。只是一样,却得有心有意,并无挑剔。”
  听得这么一番话,贾母便知执拗,暗叹:玉儿原极聪慧,自是明白那王氏之意,现今已是说得分明,其意坚决,自己却也不好扭转。也罢,自己且为两个玉儿筹划一番。若是王氏执意不许,总不过一娶一嫁而已。头一样,薛家女却是断然不能的。只是可怜了玉儿,外头的人家,哪里有那等好的,总不如舅家亲近熨帖!
  心下这么想来,贾母一番筹划未成,自然也觉有些索然,便拉着黛玉的手,摩挲再三,见着她娇羞默默,垂首坐在近前,不免轻声道来:“你的心意,我已是明白。也罢,总归这是你的大事,也消合心遂意才是齐全。旧年你母亲读书识字,有意读书人,我们方择了你父亲。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底心内如意,才是头一样的好处。好孩子,你有此心,我自会成全。只你不合远了姐妹兄弟,总归一处长大,情分不同,日后也须相互扶持才好。”
  见着贾母这般道来,黛玉便觉心下一松,面上也浮现几分欢喜,然则看着贾母有些疲倦的神色,想她也有为自己筹算之心,不免眼圈儿一红,只紧紧握住贾母的手,低声道:“原是外孙女儿无能,性情又乖张,使您担忧了。”
  这话说得悄微细软,犹如儿女私语。
  贾母心下更为和软,只伸出手轻轻摩挲着黛玉的发丝,因轻声道:“我的乖儿,自来为人父母长辈,也盼着你们好。你们过得好,我心中才是舒畅啊!”
  如此一说,祖孙也越加温情脉脉,又重头絮叨了些家常,黛玉见着天色已晚,方才离去。春纤早候在外头,一见黛玉,忙就上前搀扶,也不敢多说什么。及等回到潇湘馆,紫鹃早迎了上来,又与黛玉梳洗,方打发了旁个小丫头,悄声问道:“姑娘,老太太那里,可有什么话不曾?”
  春纤已是端了一盏茶送到黛玉手边,闻言也望过来:这正是她一路上心中所想的,只瞧着黛玉形容,虽略有哀愁,神色却尚算平和,想来这回说谈必定大致如意了。
  果然,黛玉两根青葱般的手指原搭在茶盏上,听得这话,微微一顿后她却是继续端起茶盏来吃了一口,才缓缓道:“我的心意,外祖母尽是晓得。素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原是正经的道理,外祖母她自然最通晓明白的。只是到底伤了她的好意,我却也有些不安——这着实不是做小辈的孝心。”
  春纤心下欢喜,却也琢磨贾母之意,并不觉她会彻底放弃,到底这么些年的筹划,如何会一朝尽数倾覆,只为黛玉!但是,既有这样的话,也算不错了。只是瞧着黛玉形容怏怏,她也不好显露心意,便与黛玉道:“姑娘前番百般思量,如何反复?老太太自是好心,有意周全姑娘日后。然则,满府上下,谁个不知道金玉两字?旧日事总归是旧日,今番却是不同。”
  她言辞之中带出旧日如海与贾家约定婚事,后头隐瞒,意在反悔之事,黛玉素来聪慧,如何不知。当即亦是一叹,却不能细说。只是,她与紫鹃春纤日夜相处,自然不比旁个,原是心腹,有些话却也能略说两句:“我亦是如此与外祖母说的,总归私相授受,并非道理。舅母之心,人尽皆知,我何必从中又生一节?不过日后好生孝敬外祖母而已,也是全了这么些年的照料。”
  “姑娘说的是,原就是这样的道理。”紫鹃自是为黛玉打算,虽想着日后犹自焦心,但看黛玉此时竟松快许多,心下也代她欢喜,因慢慢道:“不过一时艰难,日后姑娘必定平安顺遂,一生如意的。”
  黛玉微微露出些笑意,双眸深深,道:“若能如此,那便好了。”春纤瞧着她颇有些意兴索然,心下一想,便笑着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姑娘有心,自然会如此。”
  如此说谈一阵,紫鹃忽而想起一事,忙从边上取了两张信笺,递给黛玉:“姑娘,却有妙玉师父送了帖子来,请姑娘过去说话儿,又有赵家姑娘提了一首诗,说与姑娘赏玩。”
  这赵家姑娘唤作赵馥,原是山东济南人士,因其父如今为京中五品官,素有文名,自幼也是颇承家训,却有些文君之才。前番于江家宴上与黛玉结识,也算投契,一月也有二三次书信往来,却多是诗词文章,也算是笔墨之交。黛玉闻说她送来诗文,便知是近来得意之作,取来一览,却是咏荷之作,不免一笑,因细细赏玩一番,才是道:“婉约可爱,必定是心爱之作。说来她却有心,如今这等时节,不过小荷初露,她便着力做来,及等后头映日荷花,岂不是要诗词曲赋样样俱全?”
  春纤在旁瞧了两眼,只觉这一首咏荷诗虽不甚大气,亦是别无新样,却是辞藻清丽,自有一种清新可爱,便笑着道:“姑娘也每每吟诗作赋,何不挑拣出一首来,且与赵姑娘赏玩?”
  “她既咏荷,我自然也要赏玩那荷花一番,若得了好诗,再送去也不迟。”黛玉含笑相答,又一想,方道:“说来她生辰也在左近,却得思量一回,也是彼此的好意思。”
  春纤便寻出一本册子来,且翻与黛玉看,道:“可了不得,五月里倒有些礼儿须得准备呢。”
  黛玉瞧了两眼,因笑着道:“你总有些思量,倒是与旁人不同,再没见着比着日子,一样样列明了事项的,极简明好用。只是,你既有这样的聪慧,读书上面也不可怠慢,这些个琐事却在其次,总吩咐下去让那些小丫头们做去便是。”
  “姑娘快别这样说,倒让她越发逞能。平日里也是闲着,自然随她去,总归正经事儿却不能搁下。”紫鹃素日担忧春纤逞才,心气也高,虽外头瞧着温和,到底内里不同,原有当家做主的心,偏生是个丫鬟的命儿,每每有意规劝:“这等事,才是安生立命的本分。”
  春纤也知她们所思不同,心下感慨,面上却不说话。黛玉不免叹息一声,心下道一声可惜,却也知道这里头的正经道理,只得将妙玉的信笺取来一看,当下不免一怔。
  素日妙玉常有信笺送来,往来便多,常有闲来说话之事,黛玉本以为今番也是如此,先前便不以为意,及等见了信笺,却由不得面色一变,忙起身道:“我却得往栊翠庵走一趟。”
  “什么大事明日说不得,倒是让姑娘如此?”春纤与紫鹃一怔,忙忙问道。黛玉却是一言不发,她们便也不再多问,且与黛玉略作梳理,又唤来两个小丫头并婆子或打灯或跟随的,春纤只便扶着黛玉一路过去。
  那栊翠庵原离着潇湘馆不甚远,黛玉又是着紧,不消多久便是到了。妙玉却是使了个小幺子在外头瞧着,闻说黛玉来了,竟自个儿亲自出去相迎,与素日不同。且她去了旧日平和安静,虽在灯光之下,犹自显出眼圈儿红肿,两腮潮红,唇色却是泛出些青白。
  这般形容,休说黛玉,就是春纤一眼看来,也是心中一惊,陡然生出几分惊疑——能使得妙玉如此,绝非寻常。须知妙玉原不同寻常闺秀,此身原是在红尘之外,正经闺秀的大事与她无干,外头的大事更不必说,不过安静度日而已。
  果然,黛玉自入了内里,妙玉便挥退了旁的小丫头,只斟酌着留下春纤一个,因道:“崔妈妈也是与我说了,你素日是个好的,我自也信你。”春纤只觉心下一阵酸软,忙把头一垂,口中应道:“承妙玉师父之意,绝不辜负。”
  黛玉于这些上头却比春纤更仔细,且素来与妙玉交好,竟是个知己,耳听如此,心中越发惊诧,忙拉着妙玉的手,道:“你说及崔妈妈,难道事涉令尊令慈?”
  “果是知己,方能如此。”妙玉听得黛玉这般问来,一双秀眸由不得又滾将泪下来,面上却带着一抹悲凉,一抹幽恨,呜咽几声,才是道:“我,我,父母之丧,原非盗匪,却是,却是灭口……”
  作者有话要说:咳咳,努力码字中。


第七十一章 循旧事甫获一线微
  黛玉由不得面色一白;直怔怔坐在那里;却是浑身都有些发僵,半晌过去;她垂着眼角;声音有些干涩:“这、这是真的?”另外一面;春纤也是吃了一惊;脚下不觉往前走了两步;才是站定。然则;她却不同黛玉;非但心思灵敏,更兼受后世信息爆炸之力;却比旁个反应更快,当即便接着道:“妙玉师父从何而知?可有错漏之处?”
  妙玉默默从袖中取出一册蝴蝶装的书册。它装裱得极为典雅而精致;些许棱角处微微泛出些枯黄,显见着有些年月,显见着是旧书,却是保存得极为完好,想来也是精心收藏的。而她行动也显出是极看重这一册书,珍而重之,便将它放在桌案之前,也是取了帕子略略擦拭过桌案。
  及等轻轻放于桌案上,她的手指还有些不自觉地摩挲着书册。半晌过去,妙玉才是抬头,一双清眸犹如秋水含愁,自生悲凉:“父亲雅爱诗文,又喜游览天下,每至一地,总有散文相记,后积攒成文,以为笔记,累年积攒,总有三十余册。旧日我伤感父母之殇,不忍再看这些,只收入箱笼之中。前番你一番言谈,出自胸臆,却有正聋发聩之力。我细想数日,往日竟是自误了,方将这些书册取出一一细看。不想,昨日翻到最后一册,竟瞧见了这个。”
  说罢,她便将那书册轻轻翻开十数页,且与黛玉并春纤细看。
  先头闻说如此,春纤便将心中疑虑去了大半,又随之细看,不过数行,她就变了颜色。不为旁个,却是这书册之中提及一事,着实使人惊骇,平生蹊跷之感来:
  内里言道初来平安州,便遇到一件奇事,三四年前他曾呆过的村庄并周遭邻近的三四个村落,并无半点人烟。因旧年他于此地一户方姓人家得数百年老山参三株,根须俱全,十分齐整,便此番不曾见着,也是着意搜寻,谁知方圆二十里,竟无半丝人烟。及等归入城中,他才知原为两年前北狄侵略之故,不免叹息。谁知夜里赏月,他却为一妇人冲撞,惊鸿一眼,竟是那方姓人家的媳妇季大娘,忙令长随搀扶相问,不曾想尚未言语两句,就有士卒扑上擒拿……
  看到后头妙玉之父记载道分明听到那妇人唤他苏老爷,春纤心下一叹,又继续看下去,后头于此却再无半点记载,只道明日细查等三四语而已。
  这时,黛玉已然长叹一声,道:“不知令尊何日殇亡?”
  “五月十日。”吐出这四个字,妙玉浑身微颤,已是红了眼圈儿,只偏过脸去,言语之中却已然透出隐隐的哭音来:“正是在这一篇散记之后那日,父母便遭盗匪而亡,还是因恰遇上官巡视所遇,方能保全这些东西……”
  这下,休说黛玉,就是春纤心内也生出许多酸楚来,忍不住低声劝道:“妙玉师父,原是苍天有眼,方能于多年之后使人得见隐秘。既是如此,想来日后沉冤得雪,也非不能。您且细细想来,若非得上苍护佑,旧年您年岁尚小,如之奈何?便知内里蹊跷,也无从着手,平添焦心不说,若露了痕迹,反倒误了自身。想来如今原是昭雪之日近在眼前,上苍方借我们姑娘的话,且将沉冤白于目下。如此,还有什么可担忧呢?合该起而行才是。”
  这话说得入情入理,又有振奋之意,极为妥当。
  妙玉细细思量一回,果真有几分道理,又是合了心意,方换回容色,只双目之中犹自带了沉郁,口中道:“若能如此,我便身陨,也是了无遗憾了!”黛玉原是想起平安州与舅家往来走动一事,心中着实踟蹰不定,听得这话,她忙伸手拉住妙玉,因道;“又浑说!还说甚听了我的话,心有所动。真个如此,便不能做这等思量!”
  说完这话,她也拿定了主意,便咬牙吐出另外一番话来:“却才春纤所说不差,休说旁个,只我舅家原是如何,你可晓得?我舅家祖上原是以军功起家,虽则如今累代变迁,如今却还与军中有些香火情分,往来走动不曾断绝。便我所知,就有平安州那一处。你且细想,春纤所言,岂不是应在这里了?”
  这样的话,她原是不愿说的。贾家虽待她寻常,她却不愿令其粘连上这等事体,且若说道起来,也是一件尴尬事,又未必有甚干系的。但见着妙玉如此,彼此素日情分也是极好,兼着知晓她的性情,并非狭隘偏激一类,聪慧平和,明理通达,最是可亲可近的,她方从中说道出来,只做劝慰之意。
  妙玉也是深知,虽则起头心中顿生波澜,但细细听完,便知内里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