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红楼春纤 >

第39部分

红楼春纤-第39部分

小说: 红楼春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煦便回头看向唐氏,目光炯炯,且透出几分威严:“我旧日也曾听你提及,江家下帖,不日邀宴。这原是长房嫡长女近日入京,且要嫁入京中人家,方与她筹划的?”
  “正是。”唐氏点头,心内却有些疑惑,如何就说到这里了:“那江家姑娘入京待嫁,京中人物俱是不熟,自然要妥善筹划。”
  “林盐科本于扬州做官,江家亦是起自扬州,说不得江公子得见林家姑娘,便因这位江姑娘。既如此,想来宴请之中必有林家姑娘。”郑煦说到此处,便看向唐氏,吩咐道:“你且看看那林姑娘,究竟如何。若真有不合之处,我自会使人打探。”
  作者有话要说:咳咳,今天无法补上昨天的更新了TT明天必定补上,母亲大人要回外地的家了,我也算解放了。


第五十二章 处寻常赴宴即相遇
  唐氏闻言,方才作罢。
  然则郑氏父子三个相视一眼;内里却又另外有一番心思。旁个不说;郑文成心中便颇有几分复杂;及等回到自己房中,思量再三,翌日便寻了妹妹嘉成;嘱咐道:“小妹,为兄却有一样事;须得你援手一二。”由此;更是作揖一礼,十分郑重。
  那郑嘉成闻言便是诧异,见着他如此,越加吃惊;忙就上前来搀扶,因又拉着长兄坐下,笑着道:“甚么紧要事,竟至于此?大哥只管吩咐便是。”心内已然将家中近来一番事想了一通,却总没甚么不对——外头的事,自然也托不到自己身上的。
  郑文成便将昨日之事说道出来,内里自有删减,且不细提,及等说完却是一叹,道:“景成也是关心则乱,其实心内并未曾十分揣测林家姑娘,我观父亲亦是如此。到底林家世代请贵人家,教养上面自是精细的。再者,休说彼时林家恩情,为父亲洗脱冤情,保全阖家平安,也不提早有婚约,断无背弃之礼。只单单林家姑娘单弱,命途多舛,我亦不愿伤人。只是母亲处却似存了什么成见,我听着却是有些不妥。”
  这话他此时说来,心内却早有些埋伏的。
  先前父亲与林大人定下口头婚约,两家何等门风,自是做定的。母亲彼时尚且不言语,只是说太急。及等林大人故去,林姑娘回京至舅家依傍而居,母亲便不再提她,若说父亲提及,便道孝中并不好登门,况且贾家素无往来,本自他们做主,这婚事怕是要艰难。林姑娘亦是不曾出门,总得寻机而行。
  如此等等,事情便自耽搁了下来。
  对此嘉成知晓得更多些,只不好与长兄说及这些,于事无补不说,也是损了彼此情分,又暗叹母亲一番执拗心思,竟不能深劝,半晌才是与文成道:“阿兄之意,我也尽知的。阿娘也不过百般想着你好,又从未见着林姑娘,不免担忧。日久年深的,她方有了那般心思。这虽有不合之处,原也是一片慈爱之念。依着我想来,那林姑娘本是世家之后,出自清贵之家,必定是个钟灵毓秀的,若阿娘见着了她的好处,也就好了。阿兄放心便是,旁的不提,总还有阿爹在呢。”
  听得嘉成这话,郑文成心内方觉松快了些,又道:“你说的是。只是母亲素来执拗,初十那场宴席,你也照看一二,总不能失了道理情义方好。”
  嘉成闻说这话,心下一阵苦笑,面上却是含笑应下。
  郑家如此,黛玉处却是浑然不知。
  虽则前番如海也说与她暗中定下一门婚事,却不曾透露究竟是何样人家,且让她暗中细看,总要自己如意方可。这般便不如父母之命来得郑重。况且,这二三年她在京中,却是半点讯息俱无。
  她虽也每每暗中叹息,却是更体贴父亲的一片舐犊情深——他不与自己说,分明是不使自个儿徒生牵挂,又能显出对方之意。若真有情意的,虽她在孝中,也合该有些风声的,然则半丝这样的话都没有,如今论起来,已然出孝二三个月之多,也不曾听得什么,可见对方见着她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本就起了嫌弃之意。
  黛玉生来便有傲骨,见着如此,虽有几分愧对如海筹划之意,倒也不曾记挂那不知名的人家,一应事儿便如既往。她住在这大观园潇湘馆之内,每日里依旧是早早起身,梳洗罢了,再读书一阵,写几帖大字,便至贾母处用饭,次又说笑一回,方自回转。至于平日里,不过窗下读书,临帖泼墨,林中弹琴,月下吟诗,次则与做些针线,与紫鹃春纤说笑,做些子针线活儿,再往邢夫人王夫人并三春等处稍有走动而已。
  一应稳妥,便是贾府上下原拿着眼睛瞅她的,也不好再多话什么。内里又有一个邢夫人,虽禀性愚弱,倒有几分气性,常对上下人等只认得一个王夫人为恨,见着黛玉待她恭敬,并不与王夫人分了上下,不免略有看顾之意。只她不过是个继室,又无能干,虽有些心思,却也无用。
  黛玉也稍有明白,不过叹息而已,并无别样言语。
  今日也是如此,然则从贾母处回来,春纤却将一册史书奉上,笑着道:“姑娘,这一本我也尽看了的。虽不能说倒背如流,倒也十有*了。”心内却是暗暗感慨:原来这个世界的历史却是从明末便生了不同,竟有五代十国之事。后头混乱了二三十年,没了清朝,倒是多了一个大雍。这大雍开国皇帝虽也有外族血统,却是存了汉化之意,倒是与李唐颇有肖似,且与自己寻了个祖宗,得了尊贵血脉,便自行其是。
  也是如此,今番虽则文臣世家之类依旧十分礼数,然则有些胡风浸润,倒是比明朝的时候规矩上头更松了些。至于武官勋贵之类,越加放肆,便是地下的平民百姓,也多得松缓。
  知道了这些,春纤不免代黛玉松了一口气,因想:若是从这般说来,礼教尚不十分严苛,黛玉住在潇湘馆倒也不算什么了。毕竟两厢俱是院子,只消管得严一些,竟还比在贾母处一道依傍而住来得妥当。
  黛玉浑不知春纤所想,这些事她早有思量,此时已然不放在心中了。此时见着如此,她反倒一笑,且将茶盏放下,因接了那本史书放到一侧,细细问了几个典故,春纤一一回答,却是十分精准。黛玉心下满意,便令紫鹃取出一套新的史书来,递给春纤,因笑着道:“这一套你也是尽看完了。我瞧着也极好,只是读书便得常读常新,又有以史为鉴四个字,我便让紫鹃去买了一套新的,预备后头送与你。本说买的早了,现今看来,竟是差不多的。”
  听得这话,春纤心内也是感激,口中却有几分说不出话来,只默默郑重双手接了过来,半晌才道:“姑娘放心,我必不辜负这些书的。”这却不是现代,古代书刊印也少,又贵重,寻常不易得的,自是一片心意了。由此,她便又谢过紫鹃,道:“也多承姐姐奔走。”
  紫鹃自是推辞。
  正是说话间,外头便报宝玉并宝钗来了。黛玉便令请进来,又含笑让座让茶,不过做寻常之意。宝玉见着春纤似捧着什么往内里走,心下好奇,便问道:“春纤,你手里捧着什么?”
  春纤只得回头道了缘故。
  “原是如此,你素日聪慧灵性,正该如此!”宝玉平素便喜女孩儿清净洁白,他这等浊物尚能读诗文悦性情,似春纤这般更该如此,因笑着道:“只是妹妹既是教她,何不教些诗词来,我们平日里说起来,也更能多得个能诗会画的呢。”
  “却是你有作怪。自来读书识字,便是要明理的。一等便是四书五经,次则便是史书,至于诗词一类,自然要靠后些。再者,就是诗词文章,也须得知道典故才是。”宝钗在侧却是一笑,因又打量春纤两眼:虽生得明媚,行动性情倒却似林姑娘一般。大约也是物似主人形了。
  有了这等想法,她不免又想到黛玉身上,暗叹一声:于姨妈家中住下,上上下下倒都还和睦,只老太太并林姑娘两个待自己却不过是面子情而已,并无亲近之意。老太太也还罢了,到底老人家呢。林姑娘与自己年岁相当,素日也并无龌龊,如何就自淡淡的?也是奇了。
  黛玉却不接这话,只让春纤将书收好,方笑着道:“不过一桩小事,也值当你们这么说道。却是我得了些新鲜茶叶,原是妙玉那儿抢来的,可是要尝一尝?”宝玉果然一喜,笑着道:“她平素清净,我们也不好打搅,倒是你们说得来,却能得了这些。”因又令取来好水,且要烹茶。
  宝钗则笑令请了三春过来,一道说话,彼此且笑谈了一日。
  贾母并凤姐得知后,且令送了几样新鲜果子并细点,彼此倒也尽兴,又有还席之说。内里探春却是个有心的,听得这些话,心中默默想了一回,倒是生出个主意来。
  只她尚未说出,光阴流转,不知不觉便是三月初十,江家设宴之日。
  因素日与江澄交好,直如姐妹一般。此番虽则黛玉也不认得什么人,却早有盘算,有意代江澄描补,不免比平日更早了一些起身。紫鹃瞧出她的心意,此时见着她如此,便劝道:“姑娘这般焦急,却是为何?江姑娘素日也是极周全的,必定妥当。”
  黛玉方叹了一口气,道:“原也是关心则乱呢。”
  如此梳洗罢了,又至贾母处用了饭,说谈两句,黛玉便是领着春纤等几个丫鬟婆子登车而去,一路至江家内院,见着处处整齐妥当,她方为江澄松了一口气,又与她道:“竟是我糊涂了,素日你便极妥当的。我只说你离了故乡,却有不省心遂意之处,且为你白白担心一回。”
  “也是你,方能如此了。”江澄笑着往里头让。
  说话间,又有一对母女正自前来,黛玉知趣,忙让了一步,又道:“我自个儿进去便是。”江澄不过一笑,唤了个小丫头过来吩咐一句,令她引路,方才回头。
  黛玉一笑,不免回头瞧了两眼,见着却是母亲端庄女儿娇俏,心内默默有些感伤:若母亲不曾早逝,此番自个也能如此。
  却不想,那边儿一对母女正是郑家女眷,因离着近,已然听得江澄一句话里提到林姑娘三个字,心下一惊,自往她这里不住打量,内里滋味却是一时难言。
  作者有话要说:咳咳,今天将昨天的两更奉上,存点稿子,以后就能准时更新了~~希望以后都能十二点更一章,晚上八点更一章~~


第五十三章 宴开处才貌得魁
  只一眼;唐氏母女两个便是一惊。
  这女孩儿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身纤;娉娉婷婷,大有娇弱不胜之态。这般清丽容色已是难得;偏生她自来生就一段别样风流;一眼望来;眼中似有点点泪光,犹自含情;侧面转身,粉颈微垂自生姿态;还似有意;竟有一番欲言还休的情态。
  这就如一株临水寒梅;本自暗香浮动,微风一吹,临风照影姿态顿生。
  兼着今日黛玉因着赴宴,着实妆容了一番,与素日不同,便是鬓角垂真红,颈上泛宝光。又有红香对襟单罗衫子,寥寥绣了几朵墨梅,下则十二幅的海棠色罗裙,绣得却是百花行乐图,针法妙曼,行动间越加添了几分摇曳姿态。
  这般容貌体态,又行止灵动而不失舒展妥帖,竟是个千娇百贵的大家姑娘,断不似依傍舅家而生的单弱女孩儿。
  唐氏一见如此,心中原生就的七分不喜,三分轻慢,便去了大半。因又转头看向女儿,见着她亦是面有赞叹之色,不知怎么得便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只她也是世情上面经历过的,心内虽有所想,与人应对却也极妥当,只与江家二夫人程氏说道两句,她就笑着道:“方才离去那位姑娘又是哪一家的?好生齐整,我素日再没见着的,可是贵家亲眷?”
  听得这话,程氏亦是含笑,一面往里头让,一面笑指着江澄,道:“却是她闺中密友,旧年在江南扬州的时候,便是好得如同一个人儿。彼时林姑娘回京,她还哭了一阵,不想这会儿却又能相见了。”说罢,又暗中道了黛玉的由来,叹道:“只是父母缘浅,及等中年林大人林夫人方有了她,一旦父母故去,也是可怜。好在还有舅家可依傍,却是京中有名的人家,荣国府贾家。”
  唐氏目光一闪,道:“果真出身不俗,也得这样的人家方能教养出来。”说罢,便掩去此话不提。
  程氏只当她瞧着黛玉是个好的,便多问了一句,自也不曾放在心上,不过略说两句,便请她入内安坐。又有江澄含笑引路,与郑嘉成说了几句话,见着彼此言语也都极和气,且俱是斯文俊秀的女孩儿,倒也略生了几分亲近之意。
  郑嘉成见着母亲似有所动,心下便松了一口气,又想:果真阿娘不过关心太甚,方有些举动失措,却非本意如此。有了这等思量,她便将先前的担忧放到一边,又想着长兄极好,总要与他细细打探些东西,彼时夫妻两个心中早有所闻,自然也能更相和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