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红楼春纤 >

第147部分

红楼春纤-第147部分

小说: 红楼春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东平郡王府的长随,当真这么说的?”宝钗坐在上首,盯着底下跪着的小厮,目光冰凉:“他说了几回‘郡王深恨朝中必要县主和亲的人’这句话?”


第二百零八章 薛夏和离宝钗定心
  “是。”那小厮垂头低眉;肃着手回道:“也是闲来絮叨;说因为这个郡王很是恼怒;偏无处发作,这些时日仆役丫鬟皆十分小心;不然;轻则打骂重则撵出去……”宝钗听到这些话,不觉抿了抿唇,方还只是淡淡道:“但你这几日记得最深的;还是上头那一句,是也不是?”
  小厮忙点头道:“是;姑娘。小的也奇了,但凡说上几句话;那个郡王家的长随便要提一提;倒似提点什么似的。”宝钗听到此处;面色已经微微有些发白。垂头不语半日,她方点一点头:“我知道了。”便打发了这个小厮,自家静坐一侧,好半日不曾一动。
  莺儿等人原只说她担忧兄长薛蟠;不曾想这小半个时辰过去;宝钗依旧默然不言,混不似她往日模样。莺儿方上来悄声唤了两句:“姑娘,姑娘。”见她回转,莺儿忙关切道:“姑娘这是怎么了?半日竟不言不语,也不吃茶,也不做针线,倒似睁着眼儿睡了一般。”
  “没什么,不过想了半晌事儿,竟就有些出神。”宝钗微微一笑,双眉之中却似笼着淡淡的愁云,被薄暮的日色一照,竟有几分幽微神妙的异样之感:“你去沏一碗茶来,用前儿凤姐姐那里送来的茶叶儿。”
  莺儿不觉一怔:那茶叶味道淡,素日不合姑娘的脾胃,今儿怎么想起它来了?只瞧着宝钗神色,她终究没有多问,只低低应了一声,回身去沏茶了。只到了外头,她思量片刻,到底与旁边的小丫鬟道:“今儿姑娘不大舒坦,你去吩咐厨下,少弄些油腻的,倒是清清爽爽的好些儿。下晌再备些儿茶点,都要不腻口的。”
  那小丫鬟答应一声,转身往厨下不提。莺儿则烹了一壶茶,端了一盏送到宝钗跟前,见她垂头细品,似有所想,又有所虑,一发不敢言语,只悄悄立在一侧。倒是宝钗回过神来,见她这么个模样,便微微一笑:“好好儿站在这儿作甚么?倒是往厨下吩咐两句,哥哥吃不下饭,让他们用上等的料做精细清爽的来。特特是点心,务要精细好放两日的。这不在家里,那边饮食无人照应,若一时饿了,他也好寻这些垫一垫。”
  莺儿忙答应下来,又瞧着宝钗神态一如往日,只说方才种种是为了薛蟠之故,便也放下心来,劝道:“姑娘放心,左右还有太太并各家亲眷呢。大爷也是无心害人,不过一时恼了,那嬷嬷又年老体弱,两头凑到一处方闹到这地步。好好打点了,总还能回转的。”
  “若都似你说得那般就好了。”宝钗合眼微微一叹,心中柔肠百转皆是愁意:若真如自己所想,那东平郡王执意捏着哥哥,好叫自己代替那县主和亲,那该如何是好?他家已是存了这样的心,岂能轻易放手?姨母家虽也富贵,又有娘娘在内里,到底是姻亲。舅家又已失势,一发不必提。而东平郡王非同旁的,原是一等有权有势,现今又占了理……只消传两句话,自己若不从,他家治死了哥哥,竟也无处寻把柄。
  这、这究竟该如何是好!
  想到此处,饶是宝钗素日稳重,也不由心生焦灼。此时外头却忽而又是吵嚷起来,她不由眉头微皱,唤来莺儿:“去瞧瞧外头怎么了?”话音方落,那边帘子一掀就闯进一个人来。
  不是旁人,恰是夏金桂。
  她本是个柳眉杏眼的美人儿,此时散着头发,竖着眉头冲进来,生将八分秀色,化作十分厉色:“姑娘,我嫁你薛家也有一二年了,竟还是外人不成?”说着,也不等宝钗言语,她自家便先撒泼起来,一口一声死鬼囚徒,又言自己要做寡妇云云,十分不成体统。
  宝钗见她如此,心里也不由动气,却还稳得住。心下思量半晌,她也不理撒泼不听人言的夏金桂,转头吩咐道:“大奶奶气糊涂了,还不快些儿送她回屋子里去。再将外头的好大夫请过来,也告诉亲家太太两句,请她过来。”
  听到前面的,夏金桂犹自哭天喊地的,但听到要请夏母来,她心里一震,竟生生噎住了哭闹,半日方道:“果真请我母亲过来?”宝钗立在一侧,目光淡淡,言语一如往日:“嫂嫂这话从何说来?难道我们家竟还拦着亲家太太不成?”
  夏金桂一时说不的话来。她原要闹腾,不过是怕薛蟠当真断送性命,她竟要做寡妇。不说到时候婆家辖制,就是改嫁也要被人指点,倒不如现今和离了来得干净。因这番私心,唯恐薛家压制,方要闹一场好让亲娘过来相助,总脱了这一处方好。
  不曾想,她不过吵嚷几句,就能称心如意了。
  看着宝钗仿佛能能明察秋毫的眼睛,夏金桂微微偏过头,心里却忽而生出个念想来:这薛宝钗说不定也是愿意自己和离的。许是在她看来,一家和睦齐心合力比旁的更强……
  虽然不忿宝钗轻视自己,但想到现在的情势,夏金桂还是压下心里怒火。只用帕子擦了擦眼角,她用帕子捂住嘴,一双眼却紧紧盯着宝钗,口里道:“姑娘这话可是当真?”
  “嫂嫂,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么?”宝钗微微一笑,眉眼却依旧如故,只淡淡冷冷的,又透出一丝凌冽来:“有什么话儿,只管请亲家太太来说明道清了。我家原也不是不知礼的人家。”
  夏金桂见她说得明白,自家竟有些惭愧起来,又瞧着周边离着的丫鬟婆子,不由得两颊有些发烧起来,垂着眉想了片刻,方低声道:“既这么说,我承姑娘的情面。”说罢,她倒微微福了福身,转身就辞了去。
  宝钗见她这般行止,大异往日,也微微怔了片刻,方幽幽叹了一口气,暗想:果然天理人心还有些公道。她自家也晓得这会儿想着和离,本是落井下石没理儿的事。也罢,冤家宜解不宜结,原就是一对怨侣,若是太平日子磨个三年五载竟也罢了。现今家里忽来横祸,正是艰难的时候,夏家这里再要闹起来,素日里千防万防内贼难防,哥哥那边越发要艰难了。倒不如遂了她们的心,自家也能得个好儿,若能平添一丝儿助力,求个一家团聚,竟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有了此番心思,待得薛姨妈回来,她便将此间事一五一十说明白,又道:“妈且细想,嫂嫂已是存了这一番心思,那夏太太又止有这一个女儿,自然是万事都紧着她的。她家虽不算十分富贵,到底也是官商,也是有些人情世交的,又富贵。哥哥这里本已是艰难,夏家再要闹起来,舍了银钱脸面,也是平添许多麻烦。何况,哥哥嫂子往日十分不睦,现今哥哥这一遭,也是这里积下火来的。到了现在便留着人,终无意趣。”
  薛姨妈本自愤愤难平,但听到后头,也不得不点头,因含泪搂着宝钗,哭道:“我的儿,我们家这是遭了什么罪啊!你哥哥如今在牢中,这里又闹到要和离,外头听见了……”由此大哭了一场。
  宝钗原考量了半日,本想将自己所猜之事道明,可见薛姨妈已是有些支撑不住了。她不由心里一阵酸软,动了动唇,到底将到了舌尖的话咽了回去:也罢了,总将这一件事说明白了。到时再说也不迟。
  然而,她却料不到,夏金桂和离一件事,薛姨妈往亲戚人家走动一回,又与夏母细说明白,不过三五日竟就了结。而东平王府却已是迫不及待,眼见着薛家没有动静,他们把心一横,督促着衙门动手,又寻了法子将薛蟠折腾了一日。虽不曾动粗,却着实叫薛蟠坐卧不宁,吃喝皆无。
  那薛蟠原是不中用的,哪里熬得住这些苦楚,不出半日就求饶不已。
  薛姨妈闻说,哪里还坐得住,当即打发人去,却也只带回穆家一句话:“这儿女双全固然是好,可到了眼眉前都要保住可就难了。”这话大有深意,薛姨妈听得心里发憷,忙寻了宝钗来,抖着唇说了一回,又道:“你说,这穆家究竟是什么意思?”
  宝钗沉默片刻,好半晌方道:“妈也知道的他家的事。现今这么个说法,大约头前太妃见过我,哥哥又当头撞上,说不得就是起了心思,想着我代替他家女儿和亲去的。”
  薛姨妈迷迷瞪瞪想到了这一出,却怎么也不愿细想。待听到女儿这么说,她不由痛哭出声,嚎啕道:“他家怎么能、怎么能!他舍不得自家女儿,旁人家的女儿,竟就要舍得了不成!”宝钗见了,心里一阵痛楚,也不由落了两行泪,靠到薛姨妈身上,呜咽道:“妈,当真如此,就、就……”
  她话还没说完,薛姨妈忽而哭声一顿,猛然道:“不、再也不能!许是、许是我们想岔了呢……不行,我去寻你舅舅、姨母去。宁可折了我的命,也不能让你们兄妹受罪!”说着,她也不管旁的,拿帕子胡乱擦了两把,又前言不搭后语地嘱咐宝钗两句,必要她留在家里:“你好好儿在家里,我方能放心。”


第二百零九章 泪眼执手相别天涯
  宝钗满心愁绪说不出,又不忍违抗母亲的意思;只得坐在一隅;只手捧颊遥遥望着窗外天光。
  莺儿等人早在外头听到了声响;心知必有些事故,一发蹑手蹑脚不敢言语。人声既无,一屋子便只剩下萧索清冷之意。宝钗回头见着如此光景;虽是最明白不过的人;这会儿也不觉触动心肠;偏过脸去轻轻叹息一声。这叹息声似清风又似悲鸣,徐徐消散;仿佛从来都没有过一般。
  王夫人这里却正自沸沸扬扬。
  那薛姨妈寻过去,不等丫鬟婆子下去;她便已是红了眼圈儿,带着哭音道:“姐姐,如今我这儿竟不知如何是好了!”王夫人原不知道今日情势,只说还是往日那般;便劝道:“这又有什么法子;只慢慢回转便是。想那东平郡王也不过一时之气;哪儿就能为个奶妈;竟就结下深仇大恨的?”
  话音未落,薛姨妈已是哽咽难止,哭道:“甚么一时之气?原是他穆家存心算计,定要宝丫头代他家女儿和亲,好将儿子换回来!”她这两句话,唬得王夫人差点儿砸了茶盏,霍然起身道:“甚么!竟有这样的事!”
  薛姨妈便将各种内情一一道来。
  “这、这可如何是好?”王夫人听着首尾相连,竟都是在情在理,不觉面上一阵青白交加,又重重跌坐回去:“若真是如此,怕这事绝难善了。不行,这事儿必要说与哥哥、老爷。他穆家虽是郡王府上,我们也绝不能听凭欺负了去!”
  然而,王子腾、贾政等人闻说,却也无法可设。
  毕竟薛蟠性命已是握在穆家手上,便是鱼死网破,原也是得不偿失的事。又有穆家现今已是逼到跟前来,一日两日的折腾薛蟠。再要拖延下来,唯恐他就是保住性命出狱,也损了筋骨寿数。可真要忍了,众人又实在心气难平。又有王夫人、薛姨妈,素日里爱宝钗如珍宝,如何舍得?
  旁的不提,王夫人且还往宫中走了一回,满心盼着元春已是好转,许是她从中说和,到底让那穆家有些忌讳。然而一入宫中见了元春,她自家先慌乱起来:“娘娘怎么越发瘦了?”
  元春满面病容,气息奄奄,却还有些精神,不消抱琴言语,自家摆了摆手道:“原我头前伤心过度,略好了一点,偏又染了时气,竟又有些烧起来。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哪儿就能立时好了的?母亲只管放心,现今我已是慢慢好转了的。”
  王夫人见她如此,原到了嘴边的话也不由咽下,只一心好好儿劝慰不提。待回去说与薛姨妈,姐妹两人商议了半日,皆无法再设。
  倒是宝钗最是明白灵透,虽是事关一生之荣辱悲喜,她却依旧能痛下决断。不等旁人言语,她自个儿先去王夫人处哭求,请她劝慰母亲,又与穆家商议,好使自己代为和亲后,哥哥薛蟠再无半点后顾之患:“到底是落了案底的。若是旁人再要生事,彼时又要被辖制了去。”
  王夫人见她如此懂事,不由也搂着她痛哭一场。最终却也在她劝说之下,又一道说与薛姨妈。后头众人如何悲痛伤心,暂且不提。倒是东平郡王穆家那里,听说薛家果然肯了,便使了十分气力,先把大夫送去牢狱诊治,好生照料薛蟠,后头又应允带宝钗上书之后,必将此事完结。
  宝钗虽知如此被人辖制已是难免,到底心中难平,必得了那奶妈之子的卖身契,方松口与穆家做了义女,又上书求为和亲。穆家则将县主旧日所攒下的嫁妆并金银等物皆细细备下,一准将宝钗发嫁。朝中虽有所觉,然而穆家却是使了十分气力,不说联络各处说情,又与圣上放了些军权,又应诺一应嫁妆等物皆有自家出,终究将此事办成。
  圣上应诺之后,穆家立时打发人往衙门处置,不出一日光景,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