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红楼春纤 >

第129部分

红楼春纤-第129部分

小说: 红楼春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小子中举,薛家势不如前,也就到了这地步。
  更何况这柳知清!
  这一番思量,原是人之常情,张铭益一听即明。然则,他却与柳知清自幼相交,从父母祖辈上便极好的,深知其心,这会儿见薛蝌直言相拒,心内考量片刻,就道:“是我疏忽了,没得说起这些来。自来这些姻缘,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见这姻缘,头一条就是从父母祖上论起,若说这些,倒是我那柳兄弟高攀。自来娶妇低娶,嫁女高嫁,果有些不合式。”
  这一番恭维,说得薛蝌有些欢喜,他口里还道:“当不得这话,当不得这话。”心里却有几分斟酌起来。这柳张两人原是打小的情分,言行举动便是嫡亲的兄弟也有不如之处。现今这张举人说了这些个话,莫不是那柳知清当真有些意思不成?若真是如此,此事倒有可虑可想之处。
  他心存此事,言语行止便略略缓了缓,张铭益看在眼里,心中便知有三五分拿准了。又知现今薛家女方被退婚,并非趁热打铁的好时节,他就将话头一转,又寻了些旁的闲话言语。
  薛蝌也是世情上经历过的,自是应承如意。这你一言我一语的,倒将这一壶酒四样小菜皆吃尽,足有半个多时辰,方才相互告辞而去。
  临去前,那张铭益又笑道:“今日得蒙盛情,尽了这半日兴致,恰好三日后正是知清那小子生辰,于京中也无旁的知交,倒要请薛兄一聚。”
  薛蝌心中越发猜疑,口里却自应下,下楼结账不提。只回去这一路上,他吃那凉风一阵轻一阵重吹得酒意皆是散去,实将那柳知清的种种翻来覆去咀嚼了半日,犹自犹疑不定。
  说来柳知清着实是好的。年岁相当,他如今已是中举,日后生计再无可愁。且柳家原也是小富人家,从曾祖起便读书,其父亦是举人,原做着学正,现年老归乡,又掌着一家书院,也说得诗书人家,虽不比梅家富贵,论说乡梓名声未必逊色。自家亦是祖上有业,家资富饶,论说倒也般配的。
  可短处也十分明白。一则,与柳家一般的人家,儿女婚事大约都是寻那等书香人家,富贵两字倒在其次。二来,吃了梅家这一击,薛蝌私心也不想与妹妹寻这等读书上进的人家,实一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只舍不得这三个字,又着实让薛蝌心中煎熬:依着妹妹宝琴这般人才,难道竟还不能寻一个情投意合的好女婿,且往下面寻去不成?
  由此思来想去,薛蝌倒有几分日夜悬心,只不敢显露出去,平白让妹妹感伤。然则,他却不知,那边张铭益早寻了柳知清,笑着打趣两句,便将吃酒一件事道来,又斜睨了神色如常的他一眼,自倒了一盏茶吃尽:“好兄弟,我们自小一处,旁人不知道,我能不知道?又有,这君子淑女之思,也是人情,难道我还能拦着?你且收了装模作样的心思罢。”
  柳知清咳嗽一声,却没做声。
  那张铭益便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懒洋洋着道:“怎么,倒是我看错了你,这事都是子虚乌有?真这样,我明儿便寻那薛家……”柳知清忙拉住他,苦笑道:“哥哥,且绕过我这一遭。”
  得了这一句,张铭益才算满意,又将与薛蝌之约道来:“这可是难得的机会,真有心,你可得仔细准备了。”柳知清闻说,心里十分欢喜,当即点头应下。
  此后种种,暂且不表。
  真个到了那一日,薛蝌往柳知清所赁之所去时,固然是有些悬心。这柳知清也有几分坐不住,只吃两口茶,便往门口看一眼。张铭益看得好笑,却也听凭了去,不曾言语。
  及等薛蝌登门入室,柳知清却越发言语端正,半点逾越也无。薛蝌看在眼里,心里几分斟酌便渐渐消去,又窥张铭益含笑在旁吃酒,不免有些恼意,只妹妹名声要紧,到底不曾显出,面上却越发淡淡起来。柳知清见状,心里一紧,只说自己言语有失,正要寻个由头岔开。那边张铭益已是笑着用指头敲一敲桌案,与薛蝌道:“薛兄莫要着恼,我这兄弟近来攻读诗书,外头一步不出。这不,读书读得有些呆了,在你跟前,倒似见了岳父大舅子,竟连着话也说不明白了!我代他赔罪三杯!”
  说罢,张铭益自倒了三盏酒,一一吃尽。
  薛蝌哪料得他说出这么一番话,念着这岳父大舅子几个字,怔忪片刻后又细看柳知清形容。见他面皮微红,举动竟也有些失仪之处,又想到方才他种种言行,端得正派,却也透着小心谨慎,薛蝌便有几分明悟过来——这可不是有些那样的意思!
  想到此处,薛蝌也不由一笑,提壶倒了与他们斟酒,又道:“这话从何说来,原不过吃酒说笑罢了。再有,若有柳兄这等妹婿,我是求之不得!”
  有了这一句话,柳知清不觉心头一喜,知道这里头透出意思来,当即也顾不得旁的,忙道:“故所愿尔,不敢请耳。”
  三人各提一句,倒将这事隐隐说定三分,却尚未明言。柳知清自有父母,婚姻大事焉能全然自作主张?张铭益便是亲兄弟,做媒倒还罢了,做亲却也不成的,何况他到底是张家人。至如薛蝌,他考量只有更多的:柳知清所求为何,果真能托付?妹妹又是如何思量,能否点头?
  一桩桩都未能说定的事在,薛蝌不敢再提真切,只三两句话含糊了去,依旧吃酒作陪。张柳两人也非一等读书读腐了的,饶是心中各有所思,到底不曾漫出,照旧而行。然则,一等薛蝌离去,张铭益令人撤了酒席,又邀柳知清于书房说话时,他不免询问几句:“我虽早知你心有所想,然则襄王有意,神女无心,且薛家姻缘早定,你也并非那等浪荡子,便也不觉如何。现今情势陡转,我瞧那薛蝌也心有所动。现今又是如此,我便问你一句,究竟缘从何起,又情深如何?须知道,那薛家姑娘经了梅家这一遭,再不能有一丝风言风语加身了。”
  柳知清听了,不觉面上赤红,又深知里头干系颇深,必得明说。由此,他便咳嗽一声,说出一段往事来。却说早前薛家为紫薇舍人之后,又领内府帑银行商,端得豪富巨商,且有权势。且贾、史、王三家皆尽上京,独留一个薛家于金陵,越发显得不凡,自官衙起至大小官绅人等,不免奉承。何况薛家那时当家人亦是不凡,端得上下齐心,常有往来聚会之事。他便因此曾与薛宝琴有一二面之缘,且曾亲听得她吟诗作赋,心中早已存了钦慕之意……
  末了,他终究还是道了一句:“念兹在兹,又唯恐唐突,不觉已是情根深种,常留心在意。”
  那张铭益听说如此,倒是抚掌一叹:“罢了,你既有此心,且薛家如今虽不如前,却也是大家大族,没得十分挑剔的理。我自会为你周全。现今旁的不提,先与我一道将此事书信传回,禀报父母长辈才是。”
  柳知清自是点头应下,又想多年心愿今番许是能如意,不觉欢喜起来。他却不知,另一头的薛蝌,实还有六七分犹疑,难以取舍。不想他在宝琴院外徘徊,里头宝琴却也自心中嗟叹,屏退丫鬟,独在院中徘徊,一面走一面思量,又不觉伤感,一时驻足半日,竟就听到薛蝌的声响。
  她隔墙听了一阵,便猜出六七分,又感念兄长一片心意,由不得轻叹一声,从内里走出来:“哥哥,你我嫡亲兄妹,自来亲密友爱,原是深知我的。现今怎便不信我,真能将那梅家弃如敝履,誓不回首?”
  薛蝌猛然惊醒,一见宝琴于月下灯侧盈盈而出,双目楚楚,偏眉梢眼角却带出三分凛然,不觉开口道:“我自是信你的。”吐出这一句,他也回过神来,心知此时必要分说明白,便道:“只为兄私心不舍,不愿你旧伤未平,又生波澜。”
  宝琴方自默然不语。
  那边薛蝌却又叹道:“只是如今你既是知道,许也是缘法使然,说不得我便要与你分说一二。”说罢,他便往屋中而去。宝琴见他言行如此,越发明白是应了自己猜测,不由垂头跟随而去,心里却有几分复杂莫名。及等薛蝌一一道来,又将那柳家种种事体细说明白:“我原与这张柳两人相交有五六年之久,自也往柳家去过几回,端得严父慈母,兄友弟恭,门风端谨,并非那一等轻薄人家。若是往日,我必是点头的。然则经了梅家这一遭,我实有几分不敢信人。想那梅家,旧年祖父父亲何等恩情,却逼得我送你上京


第一百八十三章 无奈何落花随流水
  薛蝌一怔,正待说话,那边宝琴已然道:“旁的不提,现今正是流言纷杂的时候,偏他能开口求亲,且也不似那等轻狂的,一言就要说定,只微露意思。这不论是考量父母之命,或是顾及趁火打劫之说,皆是有心的。”
  这一番在情在理,薛蝌却听得心酸,不由道:“实是委屈了妹妹。往日里,你何须思量这些个东西,自然欢欢喜喜的……”宝琴心里一颤,眼中一酸,忙偏过头去,低低道:“原是我也渐大了,难道还能一辈子倚着哥哥不成?纵然哥哥愿意,母亲愿意,我自个儿也过不去的。”
  说到这里,她微微一顿,而后又抬头道:“现今,我虽是女孩儿,却也明白不是害臊的时候——为着我的婚事,家里已是闹了个人仰马翻,脸面全无。那梅家又绝不愿意善罢甘休的,一时再要折腾,却不知如何了结。若现今能与我重订一门合宜的人家,全了这事儿,岂不更好?”
  薛蝌见她说得入情入理,十分明白,倒真有几分弃梅家如敝履,心里也是一松,忙道:“妹妹的心思,我已事明白。放心,我必细细考量,绝不能再让妹妹受一丝委屈。”
  得了这一句,宝琴方自微微松了口气,又觉说及婚事,脸颊微微泛起羞色,便又与薛蝌说了几句保重之类的话,就自回转屋中。那薛蝌固然是去了一桩心事,忙去寻薛姨妈细说柳家之事。
  宝琴一时回去。
  小螺正候在门口,外头风吹得两家发红,见她回来,忙忙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又去搀扶宝琴:“好姑娘,你再不回来,我就要提灯去寻了——这更深露重的,仔细着了风寒。”
  “偏你仔细,我好好儿的这大江南北都走过的,这一处小院子竟还不能了?”宝琴素日待她也厚,见她这么个模样,便有几分不忍:“这院中树多,倒不比这门口,正是过堂风呢。你没得立在这里,才是要仔细着了风寒。”
  两头说着,主仆两人皆往里头走。
  小螺一面与宝琴去了外头薄绸披风,又与她倒了一盏俨俨热热的茶,又要吩咐端些羹汤点心:“我是个什么,倒说起这些来,姑娘才要仔细。前头还说自己头疼,今儿偏要独个儿到院子里吹风。大爷知道了,又要怪我们。”
  “不过出去略走一走,散散心罢了,没得倒惹来你这一番啰嗦。也罢,后头我必不独个儿出去,可使得?”宝琴一笑,端过茶吃了两口,顿觉浑身微微发烫,便令取来热汤巾帕。
  小螺又端了一盏红枣银耳羹过来。
  宝琴便道:“已是晚了,偏你又闹出新文来。”
  “原是宝姑娘吩咐的,说是姑娘晚上饭不曾好吃,令我并厨房都备着。”小螺说了这一句,将那红枣银耳羹搁下,后头跟着的小丫鬟也将另外的枣泥山药糕等两色咸甜点心用托盘端来。
  “果是大姐姐的心思,最是细致不过。”宝琴看都是自己素日所喜,又极好克化,不觉感叹一声,到底用了大半,方令人端出去,自己立于书架翻看,欲寻一侧书卷翻看。不想,指尖一册册点来,她皆无兴致,正待回首将头前李太白的诗集寻来,指尖微动,落在一册《兰雪集》上。
  停了半晌,她忽而一叹,连着翻看的心思也无,自倚在窗下,瞧着案上一盏黄灯明暗不定,伸手一推,果见着一弯细月,几点残星。
  “山之高,月出小……”宝琴低低吟了这一句,诗文如水在心中流过,却有几分痴痴怔怔,好半日过去,她才泪光微微,米分颈微仰,自言自语道:“玉娘虽无缘沈郎,却是两心相同,到底还有千里相思共明月之意,便焦心日日,竟也罢了。我、我却再也不如的!”
  口里这般说着,她心里微微一颤,不觉想起旧日自己于闺中思量那梅家的种种,也曾为此羞惭,也曾为此期盼,也曾为此忧心,也曾为此着恼,凡此种种,原说是一点愁思与明月,到底是姻缘早定。不成想,这些个女儿心事,竟都化为昨日黄花,匆匆而去。
  想到此处,宝琴不觉又轻叹一声。
  恰此时,身后去传来一声:“这好好儿的,妹妹叹什么呢?”却是宝钗来了,她米分面微红,笑语盈盈,披着一件蜜合色素面薄绸披风,正款款立在一侧。灯火下,她插戴的一支赤金牡丹戏蝶簪子,幽光微微。
  “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