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清]博果尔重生 >

第61部分

[清]博果尔重生-第61部分

小说: [清]博果尔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果尔闻言倒是笑了一声,抬手点了点她的鼻尖,沉吟了一下,方道:“百善孝为先,等忙完了这段时日,朕自会去孝敬皇额娘。”
    笑话,前面都有福临这个糟糕透顶的榜样在前了,他都不用做得太假太过分,只要装装样子,面上做得过去,比起连亲母都给气病了的福临,他这个能真心侍奉两宫太后的皇帝,自然能引得天下人交口称赞。
    好名声是花力气刷出来的,那帮子读书人的舌头能杀人,他本身来路有一点不正,当然得小心行事。
    这可不是孝庄乐意不乐意成为他刷孝子名声的问题,莫非她还以为到了现在她的手上还能够有选择的权利?
    他说完看赫舍里氏还有些摸不清头脑,便微微冷笑了一声,提点道:“皇额娘并不是这样认不清现实的人,她此番捏腔拿调,不过是想最后为她的儿子讨几分福利罢了。”
    孝庄的意思很明确,宫里原本伺候的人可是都见识过浩浩荡荡的大军逼入宫中的场景,更何况是她呢?她不能动的是身体,头脑却还是清醒的。
    为了她的儿子,孝庄试图跟博果尔谈判,她可以强忍着屈辱苟延残喘地活着,活到博果尔榨光了她的每一丝剩余价值为止。
    她唯一要求的就是博果尔不要伤及福临的性命,好歹留他一条活路。
    孝庄想的很好,她觉得这算是一条对彼此都有利的法子,好歹福临也是博果尔的兄长,现在更是如同待宰的猪猡一般毫无抵抗能力,他要是还有点人心人性,就不该把事情做得太绝。
    但是博果尔对这条双赢的方案根本就不感冒,当皇帝图的不就是随心所欲、万人之上的快感吗?要是还瞻前顾后,顾忌这个顾忌那个,这个皇帝当得还不够憋屈呢。
    他享受执掌天下的权力欲,也享受报仇雪恨的畅快淋漓,比起跟孝庄合作来,博果尔更乐意看到她下辈子都活在无尽的痛苦和仇恨中。
    他恨了这么多年,很乐意看到仇人帮他把这个力气活继续下去。
    博果尔微微一眯眼睛,想着等见了孝庄,可得好好谋划一下应该说些什么,又问赫舍里氏道:“先帝的那些妃子们是怎么想的?”
    “宁悫妃想要在慈宁宫侍奉太后……静妃则想着,最好是能够回到草原去。”赫舍里氏轻声道。
    宁悫妃就是福临过继出去的次子福全的生母,横竖儿子已经被过继出去了——宁悫妃刚听到消息时哭得差一点瞎了眼睛,此时想起来却觉得庆幸万分。
    儿子如今成了安亲王一脉的嗣子,安分守己地过一辈子,最起码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皇上就算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会厚待他,更别说还有亲王尊位,子孙后代都跟着享福。
    她都不敢想象,要是此时福全还顶着一个先皇次子的名头过活,那该是什么场景,怕用不了几年,在成年前肯定就“突发疾病”,被人给暗害了。
    博果尔对于宁悫妃的选择也没有异议,但听到静妃想要回到草原,却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迟疑道:“她毕竟曾经是先帝的皇后,还是唯一的皇后,真要是送回草原,怕有人会议论朕苛待先帝后妃。”
    毕竟董鄂氏对外宣称是得了福临驾崩的消息后,悲痛过度,吐血身亡的。博果尔比较狠,打着有感贤妃娘娘深情的旗号,帮着自己的亡兄追封了董鄂氏为孝献皇后,甚至俩人的墓葬都排在一块,等这俩人当真死了的话,他也是打算把他俩合葬的。
    ——这才是真真正正至死不渝的爱情,博果尔都颇为自己的深明大义感动,被抢了老婆后还能如此真心实意地为奸夫□□嘱咐讴歌,等闲人还当真做不出来。
    至于他俩那时候会不会早就在绝望和彼此埋怨中变成了一对怨偶,恐怕未必会感激他这样体贴入微的安排和考虑,就不是博果尔在意的了。
    无论如何,董鄂氏已经“被死亡”了,福临宫中大部分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庶妃,能数得上号的也就静妃了,要是这位再被他发还草原,虽然是人家自己要求的,可也难免显得他苛待先帝妃子,毕竟皇宫中又不是养不起这么一个闲人。
    他闭上眼睛思虑了一番,冷不丁道:“皇兄走前,不是已经在同科尔沁商议继后事宜了吗?”
    他那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只隐约知道也是科尔沁部落的,倒没有打听具体是谁。赫舍里氏对这个却门清,毕竟福临走之前都把事情差不多给定下来了,就差定日子迎娶了,张口就道:“对,是科尔沁部镇国公贝勒绰尔济的女儿,也是静妃的堂侄女。”
    本来福临几番折腾,弄得大清和蒙古贵族的气氛空前紧张。博果尔初等皇位,短时间内自然还不是跟他们较劲儿的时机,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安抚草原诸部落。
    现在不少人都在观望新皇的态度,把静妃送回蒙古,倒不失为示好的手段,可惜毕竟静妃当过皇后,还是福临生前唯一立的皇后,实在是动不得。
    博果尔琢磨着先把几个没有生育的蒙古庶妃给送回去,也算是表明立场了,以后如何还得徐徐图之。
    他顿了一顿,想到了还关在冷宫中的康妃,便道:“你抽个空让人把康妃给挪出来吧,找几个太医给她看看。”
    这其实不过是一句托词,冷宫他另有用处,而康妃听说大受打击下疯疯癫癫、精神失常了,万一她在冷宫中不小心看到了什么给说了出来,日后掀出来也是一场麻烦。
    赫舍里氏稍稍犹豫了一下,轻轻点头:“想必她也是一时激愤伤痛下,行事过激了些,我找人打听过,她最近已经没再有失常的行为了。”
    她心中倒是有几分可怜康妃,一个女人什么过错都没有,好端端的就要遭受到这样的侮辱和打击,都是当母亲的,她见康妃如今的样子,也是有些难受。
    作者有话要说:嗯,其实快要完结了,强国部分不会写很多,这群人的结果都会交代一下的~w

  ☆、第82章 慈宁议事

慈宁宫中;娜木钟端坐在主位上,捧着茶盅细细品尝,整个房间里没有很多人;她连伺候的丫鬟都没有带。
    旁边倒是有两个人,苏麻喇姑低眉顺目地守在孝庄床前,在一勺一勺地喂她喝粥。因着孝庄病状很重;半边身子动弹不得;这半年来用了多少名贵药材也根本没有起色;甚至症状更为严重了些。
    以前福临还是皇帝时;苏麻喇姑并没有多想;可等博果尔当了皇帝,她就留了个心眼;太医院供奉上来的药;她都要偷偷找慈宁宫中懂医理的心腹给看过后,才敢给孝庄喝下去。
    据说药材中没有相克的成分,可那个心腹也不是专精医理的,这种事儿她也不敢找太多人看,心中存了疑,总是不踏实的。
    孝庄喝得很慢,她的半边舌头都是毫无知觉的,动起下颚来咀嚼也格外困难。幸好呈上来的粥也并不浓稠,不用她一口嚼上半天,里面加了参片,也不用吃太多就能吊住命。
    说实话,都活到这份上了,她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意思,儿子不孝就算了,现在还生死未卜不知去向。几个孙子死的死过继的过继,就剩下一个孙女了,估计以后也是远嫁蒙古的命。
    孝庄费力地喘了一口气,微微把头撇开,表示自己不想再吃了。苏麻喇姑看着只下去了浅浅一层的小碗,在心中叹了一口气,却也知道自己现在不能劝,怕她闻着饭味犯恶心,便都撤了下去。
    现在连用饭都变成了一种酷刑,孝庄还没来得及歇一歇,就听到旁边娜木钟道:“姐姐可得多用点啊,您健健康康地,是咱儿子的福气呢。”
    “咱儿子”这三个字简直就如同钢锲一样打入了她的心底,孝庄如同溺水一般,狠狠而猛烈地吸了一大口气才控制住下巴的抽动。
    ——狗屁的咱儿子,哀家有儿子,我有儿子!
    在清太宗皇太极还健在的时候,娜木钟的身份是要稳压孝庄一头的,那时候是孝庄得称呼她为“姐姐”。
    后来孝庄当了太后,两个人的地位就到了一个个儿,轮到娜木钟做小伏低了。孝庄对此确实颇为得意,胜利者的喜悦都是从失败者身上榨取来的,所以她喜欢经常把娜木钟叫入宫中来说笑,她喜欢看昔日压她一头的贵妃为了博果尔得顺着她的意思讨好她的样子。
    她成为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已经有十年了,太长了,她跟睿亲王斗,跟自己的儿子斗,安抚蒙古发展大清,她的眼光是整个天下,孝庄都快忘了被另外一个女人强压一头是什么感觉了。
    她宁愿娜木钟现在再次改口叫她“妹妹”,也好过故意维持现在这种刺耳的称呼,更别说“咱儿子”了,她的儿子就是被博果尔给害的,孝庄恨不能化为厉鬼生生咬断博果尔的喉咙!
    幸而她口不能言,连面部表情都不能够做出丰富的变化来,只是眼神实在骇人。苏麻喇姑矮□来帮她捻了捻被角,悄悄遮住了娜木钟看过来的眼神。
    她心中也是酸痛无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此时凄惨无比的太后,却还得硬撑着对着敌人赔笑,苏麻喇姑知道娜木钟一定看到孝庄刚才凶恶的目光了,圆场道:“多谢娘娘关心,太医倒是说了,吃着这个方子,用食少些也不妨事儿。”
    现在最尴尬的是慈宁宫中有了两个太后娘娘了,称呼起来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娜木钟肯定是名副其实的圣母皇太后,是当今皇上的母亲,可惜孝庄仔细来算,其实称不得是母后皇太后。
    母后皇太后,代指全天下人的母亲,按理说该是皇上嫡母才能有这个位份,而孝庄当时在皇太极的后宫里基本上是排不上份的,要严格说来,她只能算得上是上一任皇帝的圣母皇太后。
    两位圣母皇太后加在一块,当然是现任皇帝的更加值钱,博果尔当上了皇帝,天天到这里来报道,亲自过问孝庄的病情,还斥责了一番慈宁宫下人伺候得不周到导致皇额娘现在还没有起色,借此撤了一大批伺候的人马。
    这一下就灭掉了孝庄经营多年的相当一部分眼线,简直是伤筋动骨。而另一方面,娜木钟声势浩大地带着三四十口子下人入住慈宁宫,就算是还有孝庄的心腹,在此情境下,也不敢同苏麻喇姑再有多密切的联络了。
    苏麻喇姑在心头不住地叹息着,听到外面来报一声长长的“皇上驾到”,连忙起身迎接。
    平心而论,博果尔来慈宁宫来得比福临这个亲儿子都勤,他打着是来看孝庄的名义,其实大多数时间都是跟自己的皇额娘在一块说话。
    他此时快步走过来,对着苏麻喇姑很亲热地略一点头,苏麻喇姑回了他一个笑才福□行礼。
    博果尔跟两位太后问了安好,又说了遣返蒙古庶妃回草原的事儿,毕竟事关福临的妃子,还是得给孝庄打声招呼。
    孝庄此时连自己的死活都不在乎了,更不可能在乎那帮子她也压根没有入眼过的女人,闻言就闭上了眼睛,从嗓子里憋出一声“嗯”。
    倒是娜木钟多问了一句:“那静妃怎么办呢?”几个庶妃算什么,不论在大清还是在蒙古,静妃的份量才够数。
    博果尔微微犹豫了一下:“回皇额娘,儿臣想着,还是留静妃在宫中,陪伴二位皇额娘更为妥当。”
    要按照他们还在草原上的风俗,连父亲死了其女人都能被儿子接手,更别说兄弟了。可既然都入主中原了,自然得考虑汉人的风俗礼仪,博果尔见过未来三百年的历史,他当然很清楚,满清早晚会被一步步汉化,这是必然而无从更改的,他会选择顺应历史潮流,但也要适当控制进程。
    博果尔对福临睡过的女人压根没有兴趣,因着他实在是太厌恶福临了,要真跟他睡一样的女人,光想想都觉得恶心。
    既然不打算沾手,那像静妃和宁悫妃那样得留在宫中的,肯定不能跟他自己的妃嫔混住,都要挪到慈宁宫来陪伴太后。
    可惜这么一算,慈宁宫的位置就不大够用了,都塞下了两个太后了,难道还得塞下两个妃子?更别说这两个人一个曾经是福临唯一的皇后,还一个是福临现存唯一皇子的额娘,都轻不得重不得。
    博果尔来这里就是想商量着看是不是把自己额娘挪出去,慈宁宫就专门用来收罗福临留下来的娘啊女人啊,自己的额娘就别跟着掺和了。
    他倒是能理解娜木钟对慈宁宫的独特渴望,毕竟这里才是太后名正言顺居住的地方,可跟孝庄挤在一块,一来烦心事儿可能会多,二来也怕被过了病气。
    娜木钟听他提了个头,当然博果尔没有明着说,只是微微表示了一下小担忧,娜木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虽有几分不舍,却也极为痛快道:“这么说倒也是,姐姐还病着,这么多人难免搅了她的清净,不如哀家挪出去吧。”
    娜木钟曾有个名号是麟趾宫贵妃,可惜麟趾宫是沈阳故宫的宫殿名,北京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