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青山记事 >

第30部分

青山记事-第30部分

小说: 青山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是人怕出名猪怕壮,这白景卿简直就是来拉仇恨的。

    离钟亦文他们最近的一个水榭中,甚至有人已经吟诵起了白景卿昨晚在竹轩里所作的那首诗:“此君林下静无尘,苗裔生来便逸群。头角崭然圆玉峙,养成直节要凌云。”

    于是,今天的活动还没开场,就先热起来了,讨论的内容无疑就是白景卿的大作。与此同时,钟亦文昨天的那首《竹石》也在这里慢慢流传了起来。该庆幸的是钟亦文原本并不出名,所以认识他的人不多,今天即使和白景卿坐在一个水榭里,也因为白景卿的仇恨值爆表,他很幸运的被无视了过去。

 第42章 畅言(二)

    就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之中,明月楼的主人终于出现,一同过来的还有两个穿着官服的人,让全场所有的学子立刻安静了下来,恭敬的起身行礼。

    “多谢各位学子们今日能够给我王家面子来到明月楼,老夫甚感荣幸。也感谢江大人、李大人两位拨冗前来,更是让我王家蓬荜生辉。”明月楼的主人人称李老,在青州也算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本身原是同进士出身,为官几十年,如今告老还乡之后,影响力可想而知。更何况李家后辈之后现在也有不少为官之人,李家早已不再是最初的书香门第。

    李老的话一说完,下面立刻有离得最近的学子代表所有学子对李老感谢的。其他的学子跟着一起最后行礼后重新入座,谁也不敢放肆,倒是非常的整齐。

    李老也拉着江大人李大人坐下之后,开始了今天的正题:“今日邀请这么多学子到来的目的,相信大家也是清楚的。明月楼不是公开的地方,没有不谈国事的规矩,所以还希望大家不要拘束,能够畅所欲言。今日明月楼的所有言谈,都有老夫一人承担责任,还请两位大人做个见证。”

    “李老您言重了,今日我和李大人过来也只是想要听听学子们的心声,没有其他意思。今日明月楼内的一切言论自由,没有对与错,无关理与法。当今圣上也宣扬倾听民意,自由民风,李老在青州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希望大家能够不惧身份,大胆直言,为兖州雪灾之事献计献策。”江大人笑眯眯的,看不出真实表情,只是这话,说的的确是漂亮。

    不管江大人说的是不是真的,下面的学子倒是热血激动了起来。

    钟亦文心里有点感慨,看上去这李家的根基还真不是一般的强悍,就这能够在家中广邀应试学子,还能请到两位大人一起前来,这魄力就无人能及。不过,钟亦文倒也没觉得李家能够多长久,自古以来,圣意最难揣测,李家如此众目睽睽的拉拢学子,以后一旦圣上生疑,那就是第一个挨刀的。听说,李家是从李老开始才出任为官,到底是为官时日太短,还抱着这书香门第的清名,没有想到自己家已经算是官家出身,该避嫌,否则只怕会得到一个结党营私的名声。明月楼这样的活动,钟亦文觉得自己来一次就已经足够。

    钟亦文这边还在默默自己想着自己的,其他的学子已经在李老宣布今日的话题之后,开始接二连三的畅言。

    兖州雪灾,受害地区几乎遍布整个兖州全境,受灾人口高达六百万。算得上是燕国建国以来的最大一次天灾。可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赈灾官员到达之后,兖州州府的官库内居然没有一颗粮食,没有一点库银。兖州知府直言兖州连年遭灾,耗尽了官库内的粮食,那些银子已经全部和外来的商家购买了粮食用于赈灾。此事一出,举国哗然,如今这边的学子就这事情开始各抒己见。

    “我觉得应该做好防范,防止贪污,更加要注意那些商户,避免哄抬物价的事情发生。”这个说的等于没说。

    “我看可以将兖州的受灾人群迁移到冀州雍州等地,等到雪后再让他们重返家园。”这个说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一个坐在最前面的学子站了起来:“我觉得应该派人彻查兖州知府,兖州的税收不可能一点都不剩。另外在全国范围内号召捐钱捐物,这样募集到的钱款必定能够让兖州渡过这次难关。”

    他身边隔了两个人的另一个学子跟着站了起来:“李兄此言过于绝对。兖州现在的情况危急,也等不及官府来查办什么人或者等待其他地方的救援。我觉得应该在兖州当地号召富户商户出力,将家中的钱财粮食拿出来帮助兖州先渡过难关,再由兖州的税收来慢慢返还给他们。”

    “邵兄,你的想法太过简单。兖州的情况谁都清楚,税收用来每年赈灾都勉强,以后怎么来还给这些富户商户。这个富户商户也不是傻子,明知道拿出去的钱和粮都可能收不回来还拿出来。”姓李的学子一点也不吃亏的反驳了回去。

    田平小声给钟亦文他们几个解惑:“那两个人就是青州呼声最高的才子,邵冬河和李章。那李章是李老的孙侄儿,这里等于是他家,所以气焰很高。邵冬河的家里也不差,和李家还是姻亲关系。邵冬河自小成名,和李章算是王不见王的死对头,没想到今日两人居然被安排到了同桌,哎,不起争执才怪!”

    不过,那李章和邵冬河暂时还是没能争执的起来,下面想要发言的学子实在太多,一开始几乎没有人会多争论什么。

    “我觉得还是应该从冀州雍州州府调送一点粮食过去,先解了如今的灾情才是上策。”

    “不妥不妥,冀州雍州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况且这两州本就不是产粮大省。还是应该从富硕的扬州调一些过去才是正理。”

    这个学子的话一出,立刻引来扬州学子的意见:“兄台此言差矣,难道扬州的粮食就是大风刮来的。扬州是比其他地区富裕,但那是扬州百姓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

    “我们扬州就算要出粮食,也应该出的明明白白,而不是说因为扬州富硕就让扬州来当冤大头。”

    “要说富裕,青州也不差。”

    “东部地区三州,就没有一个能说自己不富裕的。”

    这话题是越来越偏,台上的李老三人都有点坐不住,这些学子们的思维太发散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倒是有人主动开口,将话题扯了回来,这人不是别人,却是钟亦文的堂弟钟亦斌:“各位,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在讨论兖州的事情。我觉得,还是应该从兖州内部着手来解决问题比较好,官府应该做好引导作用,安抚灾民,避免引起灾民的恐慌之事。”

    钟亦斌的话刚说完,这边钟亦文他们身边的白景卿就站了起来:“我觉得兖州现在除了要忙着赈灾,也应该注意关外的游牧族。今年关外也发生了雪灾,我们燕国边防应该做好准备,防止他们趁火打劫。”

    白景卿虽然也没有提到什么好的赈灾方法,却是眼界放高了一些,注意到了关外的情况,让李老他们几人倒是欣慰了一些,总算有人能够提到一个盲点了。白景卿的话不仅让李老他们三人满意,就是下面的学子们,点头肯定的也不少,估计这一点大部分的学子估计都不会注意到。

    今日的第一个让所有人肯定的言论就出来了,江大人的速度最快,已经让人给记了下来。

    接下来又是一堆乱七八糟天马行空一般的发言,连田平都出面附和了两句。常乐和侯文昌没有落后,也在田平之后将他们的想法提议一一讲述了出来。至此他们这几个人中,还没有开过口的就只有钟亦文和吴远安。钟亦文今日过来之后就没有了发表自己意见的想法,这些秀才们很天真,钟亦文严重觉得大家不是一条道上的。

    倒是,没过一会儿,吴远安站了起来:“我觉得现在兖州应该分成两部分同时来处理灾情,一个是外部求救,一个就是自救。外部求救的话就是像之前有人说的,募捐啊、各个州府派粮等等;自救就是让兖州的灾民们自己行动起来,在外部救援到来的时候尽力保护好自己。当然这都需要国家出面来引导。”

    李老三人点点头。吴远安的方法虽然没有新意,只是胜在更加全面了一些,倒是比之前单单说一面的方法好了很多。

    钟亦文发现,到了现在这个时间,学子们的发言几乎已经没有了什么太多的新意,大部分人都是将之前已经提过的方法稍微完善了一下又说了一遍。像吴远安这样,将别人的方法整合到一起来讲的也不在少数。

    就在钟亦文以为今天的活动即将这么结束的时候,最前面的之前已经发过言的邵冬河却突然又站了起来:“我觉得大家都漏掉了一个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商家。兖州知府说过,兖州的库银都被他和外来的商家购买了粮食。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其实那些外来的商家手中其实还存有粮食呢?这些商人不把粮食拿出来,怕的就是准备奇货可居,这样发国家财的不法奸商就应该全部抓起来,家产充家,那些粮食就拿出来赈灾。”

    邵冬河的话虽然没有得到李老他们的肯定,只是下面的学子附和的倒是不少,普遍都认同了邵冬河的观点。

    钟亦文的心中顿时烧起了一把火,整个人都要怒气冲天。外来的商家?兖州外来的商家会有多少?像陈一诺这样的人怕是不在少数,他们虽然追逐着利益而去了兖州,但不可否认有几个人能够像他们这般,明知那里的情况,还往兖州跑的。他们过去能够帮助兖州拯救多少灾民的生命,这些比起只会这里大言不惭夸夸其谈的学子们好太多了。

 第43章 畅言(三)

    钟亦文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学子,最后看着那个已经坐了下去的邵冬河。那如同有实质一般带着怒火和淡淡杀气的目光,顿时让那些学子噤了声,就连邵冬河也敏感的发现了不对,转头看了一眼钟亦文。

    钟亦文忍着火气,收敛气息:“我觉得兖州之灾,可以通过集中灾民,撤换官员,国家集权,引入外商四点来进行处理。集中灾民顾名思义,就是将兖州划分为各个区域,最好万人左右为一个区域,就近将所有百姓集中到一起,由专门的人来集中供应食物、药材、御寒之物等等,这样既可以方便管理,也可以团结一致抵抗外来民族或是狼群鬣狗等猛兽的侵扰。等到灾后再重新让他们返回,重建家园。”

    钟亦文的这一条刚刚解释完,那边江大人已经让人赶紧进行记录。

    “撤换官员和中央集权应该可以同时进行。大家都知道兖州是什么样的情况,那里是我们燕国最混乱、最贫穷、最没办法治理的地方。燕国派去的官员在那里根本没有办法行事,所以现在那边的官员都是当地人。就像如今的兖州知府,本身就是当地的一个大世族出身。如果我们燕国其他州府发生官库空虚的情况,会怎么样?怕是圣上早将人革职查办了,只有兖州知府如今还能稳稳当当的做着,为什么?”钟亦文的眼神平静的扫视了四周的学子,“那就是因为圣上管不到那里。如今兖州大灾,正是国家彻底拿下兖州的好时机,岂能错过。趁着兖州如今民心不稳,就该将那些官员一举拿下,选派一个强势官员入驻,彻底将权力收归到国家。”

    “对!”下面已经有学子开始附和钟亦文的观点。不得不说,这便是差距,这些学子们的刚刚所有的想法还保持在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上,钟亦文却已经站在了整个统治者管理者的层面上,观点自然会不同。

    “至于,我说的最后一条,引入外商。观点就和刚刚说要惩治外商的兄台完全相左。”钟亦文说着这话的时候,还看了邵冬河一眼。

    他前面的几条所说的其实都是为了这最后一条做铺垫的。先让大家认同了自己的观点,再一举推翻之前邵冬河的发言。

    邵冬河本来就已经对钟亦文这个不知名的小子,完全压制了所有人的风头感到不满,现在还被钟亦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挑衅,立刻不服气的站了起来,瞪着钟亦文:“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钟亦文没有说话,反而是李章站了起来:“我觉得这位兄台之前的那些意见非常的好,我很认同。这最后引入外商的意见怕也是精彩至极,愿闻其详。”

    钟亦文点头:“这引入外商可以说是改变兖州最重要的一步。近的,比如说如今的兖州大灾,这些外商手上即使不多肯定也是有不少粮食之类的,我们可以想办法将之取来用之于赈灾。当然,商人重利,没有好处他们自然不会同意,如今兖州没有钱财,但却是可以用其他好处来交换,比如在兖州境内的一些行商权,或是商税优惠等等。如果这些好处足够大,由官家出面,相信会有更多的外商愿意带着粮食到兖州去分一杯羹,毕竟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